赣南民歌《送郎调》的歌曲特征及演唱分析

2022-11-21 20:18陈月华张红英
黄河之声 2022年7期
关键词:衬词里格唱词

陈月华 / 张红英

《送郎调》作为江西赣南地区的传统民歌,其独特的地域性色彩和韵味深受人们的喜爱。红色歌曲《十送红军》就是基于赣南民歌《长歌》改编,以叙事风格表达了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该曲于2009年成功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委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1]。本文对《送郎调》的歌曲特征和演唱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展现赣南民间音乐艺术魅力、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革命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文化背景

《送郎调》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反映了赣南山区人民的生活艰辛。罗香林先生指出,“客家”这一称谓来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凡移民入籍者皆为“客籍”并自称为“客家人”[2]。客家人在举家迁徙中颠沛流离,客家文化也因此孕育扎根、绵延播迁。由于生活环境艰苦、物资条件匮乏,作为一家之主的丈夫必须背井离乡外出挣钱养家糊口。丈夫离家远行和妻子依依不舍构成了《送郎调》的主旋律,歌曲似劝、似说、似诉地展现出女主人心中埋藏着的最深沉、最真实、最无助的矛盾情感。

二、特征分析

(一)唱词、曲调与节奏

《送郎调》共有12段唱词,每段唱词都以数字开头,如一送、二送、三送等,唱词中数字的叠加和重复凸显了妻子对远行丈夫的不舍、依恋和担忧。此外,唱词中还用柜子边、天井边、桂花窝等地点名词生动描述了妻子送别丈夫的场景,真实反映了客家族群生活环境的艰难。

《送郎调》的唱词语调和音乐曲调结合紧密,如第一句“一送里格表哥”中“哥”字的普通话声调为第一声,其音高旋律呈上行,与唱词语调结合后能较好地展现赣南妇女委婉亲切的人物形象[3]。同时,《送郎调》的唱词语调和音乐曲调在情绪表达上遥相呼应。唱词第2段第5-7小节利用“乌云”、“大雨”等元素委婉地表达了妻子期待与丈夫多温存相处的美好心愿,第3段借“拗枝桂花”抒发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曲调采用波浪式的乐音接续手法,平十六和切分节奏型表现了妻子复杂的心理活动,落音以下行结束更强调了她的忧伤难过,两者的结合能够充分展现唱词所要表达的情绪。

《送郎调》的节拍为四二拍,中慢速的二拍有助于表达女主人的婉转多情。唱词第8-16小节中“左手攀到桂树枝,右手挽紧亲亲表哥”似说似唱,夫妻情深似海、延绵不绝[4]。该曲的节奏多采用单纯型,速度适中。当曲目节奏变为附点或切分或平十六时,气氛由舒缓进入紧张,充分展示了妻子对丈夫远行生活的担忧与不舍,且在高音区落音使情绪发展进入高潮部分。唱词最后一句“一人在外冇呀冇照应”用平十六带长时值上行结束,结尾落音“爱惜钱”以下行结束,突出了妻子情感的起起落落,展现了其对丈夫的不舍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心理矛盾。

(二)曲式结构、旋律线

《送郎调》是六声(加变宫)徵调式,属于赣南民歌的典型代表,有利于表现曲中蕴含的缠绵婉转情绪,曲式结构为4+4乐句的方整性结构。从横向上分析其旋律线可以发现,《送郎调》乐音进行的音程大小以级进和三度跳进为主,如第1-7小节中“表哥”、“柜子边”、“拿到”和“两吊钱”都是属于级进[5]。当乐音横向进行级进时,抒情性较强,表现了妻子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似说话一般;而乐音进行跳进时,乐曲的流动性得到增强,使其在自然平稳状态下增添些许紧张感,与妻子此时的情绪起伏形成呼应,更突显妻子的人物形象。迂回曲折式的接续进行是赣南民歌的典型形态,《送郎调》旋律线的乐音接续进行的形态包含上升式与下降式,这样既避免了长期上升式的气氛紧张,又没有一直下行式的松懈忧伤,而是通过婉转缠绵式发展使歌曲情感更加细腻丰富。

三、演唱分析

(一)气息控制

气息在歌曲演唱中不仅可以控制声音,还能起到调配音色、控制强弱、塑造人物的作用。气息运用是演唱的基本原则,更是决定演唱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送郎调》的演唱对象为赣南客家妇女,演唱形式为自吟自唱,意在自我感怀[6]。因作品由女生演唱,音量也需得到控制,且该曲表现情感为妻子对丈夫远行离家的不舍,在演唱时声音需婉转动听,如泉水般涓涓细流,袅袅余音,不绝如缕。下文中笔者将以张红英演唱版本为例进行分析。

《送郎调》的演唱过程对歌者的气息饱满度要求不高,关键在于找到字与字之间的支撑点,使气息平稳过渡。张红英老师在演唱“一送(里格)表哥,(介支里格)柜子边,双手(里格)拿到,介支个两吊钱”时两肩自然松弛,气息平稳,轻声慢唱,如同诉说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在处理前六个乐句唱词结尾处的一拍休止时,她并没有立即换气,而是在每一句起拍前换气,且句与句之间使用连气处理,使得歌曲的情感表达并不会因为演唱者换气而间断,歌曲具有很好的流动性。“拿到”一词在全曲中属于最高音,张老师在此处没有刻意追求高音效果而把气息撑大,也没有因情绪变化使气息跑调,较好的保持了歌曲的原有韵味与音乐形象。她演唱时连贯的气息使音色更加柔和、饱满,升华了歌曲的意境,生动刻画了妻子对丈夫远行的依依不舍。

(二)情感表达

一直以来,人们常用歌曲来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民歌更是如此。民歌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是经过广大民众以口头传唱形式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送郎调》用演唱的方式讲述了妻子送丈夫远行的故事,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复杂情感。全曲节奏变化并不大,多采用平八和平十六节奏型,当曲谱节奏相对平稳而曲目情感出现波动时,对演唱者的演绎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张红英在演唱《送郎调》3段唱词时表现的情感都不具相同:第1段一送表哥的演唱速度缓慢,眼神动作相对放松;第2段二送表哥时演唱速度加快,愈发流露出不舍之情,眼神动作和面部表情更为紧张;第3段三送表哥开始出现高潮,音量进一步增大,气息较之前两段更深,情绪波动更加激烈。长时值的拖音很好地与情绪相结合,表现了该场景下女主人不想让丈夫离开又不得不离开的矛盾心理。

(三)语言特点

1、客家方言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手段和工具,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子》曾所说过“淡乎其无味”和“味无味”,这两者都是在论述韵味和演唱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味”能很好体现民族性,当演唱者做到唱什么像什么时,“味”就能真正流露出来。金铁霖教授认为,方言对地方民歌的风格表现至关重要。《送郎调》是一首极具客家特色的传统地方民歌,客家方言的运用能够最大程度的还原和展现歌曲的真实韵味。

在实际演唱中,情绪和情感表达非常重要,演唱方法和技巧也必不可少。张红英老师在演唱《送郎调》时咬字吐字都非常清晰,如“一送里格表哥”中“一”用方言唱成“ye”,并没有因为演唱方言使通道变窄、变扁,使声音听起来挤捏。由于客家方言没有后鼻音,“ing”和“eng”在演唱时直接发音为“ang”和“ong”,如“一个里格拿到零星用”一句中的“零”读成“liang”、“星”读成“xiong”;客家方言也没有翘舌音,如“一朵里格乌云介着里格遮半天”一句中的“遮”读成“ze”。张红英老师通过精准发音用生动的方言和真挚的情感使普通赣南客家妇女的形象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将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作品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真实还原了该曲目应有的传统地方民歌特色和韵味。正如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五中提到的:“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

2、衬词应用

衬词对展现歌曲韵味和特色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衬词的恰当处理能让作品更显活泼、亲切。在衬词的应用方面,各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这当地的语言、人文以及历史都有密切的关系。如江西武宁地区的《打鼓歌》较多地运用了“哇、呐、哟、呦嗬嘿呦吼嘿”,江西兴国地区的《打支山歌过横排》频繁使用了“哎呀嘞哎”,还有上海民歌《搭肩号子》里的“嗨呀里啰嗬、嗯呀呀里格”以及山西民歌《想亲亲想在心眼上》里的“勒、啊那个、呀那”,这些衬词的使充分体现民歌的地域特色和语言魅力。

《送郎调》作为赣南地区的传统地方民歌,里面包含了许多如“里格”、“介支里格”等极具客家韵味的衬词。这些衬词的使用虽无实际意义,但是它们一方面使拉长了歌曲节奏,另一方面凸显了作品风格,增强了抒情性。张红英演唱此曲时准确把握了这些衬词的强弱变化,并没有因为过分突出客家民歌特色而忽略了整体的歌曲风格。衬词的加入使得该曲目的音调更显缠绵,充分展现了女主人对丈夫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音乐形象

演唱者除了需要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外,还应该掌控声音表达方法用以塑造人物形象。《送郎调》中展现的音乐形象是一位温婉柔美的表妹(妻子)送表哥(丈夫)去广东做生意时的亲切叮咛,通过直白简单又平常的对话来刻画一位朴素顾家的赣南客家妇女的典型印象。张红英老师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服饰装扮等方式,让观众们对赣南客家妇女形象有了更为直观地认识。在她的第1段演唱中,其眼神和表情十分舒展,神情变化相对较少,正如一位温婉贤淑又感情坚定的妻子。在间奏时她的步法先缓慢再碎步再到缓慢,利用肢体语言展现了这位客家妇女对即将远行的丈夫的复杂情感,结合演唱咬字、方言、衬词和气息把控,完美呈现了该作品所需要传达的音乐形象。

需要指出的是,音乐形象与歌曲的演唱版本密切相关。张红英老师曾在中国民歌大会中也演唱过《送郎调》,其歌词如下:“一送呀啀里格郎呀,送到里格大门前,一条里格大路,直显里格郎眼帘,满路个鹅卵石,实难走,郎要脚踩乱石,直向前潜入里格敌区,为党去战斗,道路里格虽险,定能里格走到边。[7]”可以看到,该唱词与本文选取分析的《送郎调》明显不同,属于一曲多词。前者讲述了妻子送丈夫参军的故事,展现了女主人在温柔中的一丝坚毅,在不舍中的些许骄傲,这与本文中提到的女主人形象具有较大差异。

结 语

《送郎调》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反映了赣南山区人民的生活艰辛,充分展现了时代特点与地域特色,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和深入解读有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传承和有效保护。本文首先介绍了《送郎调》的历史渊源和故事背景,之后着重剖析了歌词曲调、旋律线、结构的艺术特点,最后选取张红英老师演唱的版本从气息控制、情感表达、语言特点和音乐形象四个角度进行实例分析。笔者认为,在演唱《送郎调》时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要全面把握赣南客家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真实还原音乐表演形象,成功营造情感氛围;另一方面要仔细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了解每句歌词的旋律走向,通过气息控制来更恰当地抒发情感,通过语言表达来更准确地刻画音乐形象,进而充分展现赣南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衬词里格唱词
唱词(外一首)
豹子和小老鼠的相遇
见证苏里格
奇怪的熊巫婆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民歌中的衬词和衬腔
赣西民歌的衬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