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究

2022-11-21 09:17刘婷婷,程琦
现代食品 2022年19期
关键词:贵州省茶叶贵州

1 研究背景

贵州茶文化历史悠久,茶业是贵州省的重要经济作物,并且贵州拥有最具特色的万亩茶海——中国茶海。2019年,贵州茶叶产量达40.1万t、产值451.2亿元。但由于贵州省属于喀斯特地貌,农作物面积较少,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农作物产量较少,茶业种植、生产已成为贵州省的重要产业,增加了农户就业机会,提高了人均收入。由于贵州的地形特征和农业发展程度较低,茶产业规模化发展较为困难,存在茶叶种植区域不连片、农民技术素养较低、茶叶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

茶叶作为我国健康属性明显的产品,其需求量远高于咖啡、果汁等饮品,目前我国是最大的茶叶消费国。国际需求方面,我国茶叶出口世界排名第二,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沿线国家茶叶需求明显提升,茶叶国际消费市场前景较好。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贵州茶产业如何把握有利时机、制定发展战略、提升贵州茶叶产业竞争能力是贵州茶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国内外关于茶产业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茶产业的研究主要是对各地区茶叶品质、茶园面积以及各省份之间的比较。李曈[1]分析了贵州发展优质茶叶产业的前景,指出了贵州茶叶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孔柠檬等[2]研究分析了江西省茶产业的现状,并从种植、加工等方面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刘开桃等[3]利用SWOT分析模型分析了我国茶叶国际化发展的现状,以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为分析基础,查找主要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威胁。顾福奎等[4]对江西省、广西等茶产地进行分析,提出从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等方面入手加快地方茶产业发展。欧阳红等[5]探讨了疫情时代下贵州茶产业发展减缓的原因,建议从品牌宣传、市场需求等方面入手提高贵州茶叶销量。

国外对于茶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MONKS[6]研究了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对茶叶的品质要求更严格,部分国际顾客更喜欢高质量的茶叶,因此带动了我国茶叶的出口量。GESIMBA[7]研究了肯尼亚茶产业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通过树立产业品牌形象减少劣势带来的影响。

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茶产业发展的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国内从茶产业质量、规模化生产等方面提出如何实现茶产业更好发展;国外则更关注茶产业品牌的树立。综上所述,目前在研究茶产业发展上,采用“钻石”模型相结合对发展问题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基于“钻石”模型对贵州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3 贵州茶产业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茶园走访、问卷调查及查阅贵州省统计年鉴的方式对贵州茶产业现有状况资料进行收集,对近5年主要茶叶产区的播种面积与总产量等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到贵州茶园面积自2015年起就位居全国首位,比云南省、四川省还多,是福建省的将近2倍[8]。与全国主要茶叶生产省份比较,贵州茶在质量方面的多个重要理化指标在我国名列前茅。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和无污染的茶叶产区。例如,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在40%以上,高于国家标准6个百分点;氨基酸含量为3%~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贵州茶的内含物质更丰富,且滋味更鲜爽。数据显示,2021年前3季度贵州省茶叶合格率达100%。目前,贵州茶叶主打“三绿一红”4个品牌(即湄潭翠芽、绿宝石、都匀毛尖和遵义红)。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贵州统计年鉴及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统计数据,主要对贵州茶叶的出口量和产量与浙江省、安徽省、湖南省和云南省等茶叶生产大国的茶叶出口量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2020年,中国茶叶出口过亿美元的省份有6个,分别是浙江省、福建省、安徽省、湖北省、云南省和贵州省。可以看出浙江省出口总量最高,是出口茶叶大省,而贵州省在过亿美元省份中,出口数量较少仅为1亿美元,但与2019年相比,已形成翻倍的增长。

图1 2019—2020年中国各省份茶叶出口额数据统计图

4 贵州茶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问题分析

贵州茶叶的国际化发展受到各种问题的影响,其出口竞争优势相比于其他茶叶生产大省与大国依然处于严重的劣势地位。使用“钻石”模型对贵州茶产业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查找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贵州茶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钻石”模型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贵州茶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钻石”模型结构图

(1)生产要素分析。将生产要素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及投入产出要素。初级要素主要从自然气候、区位地理和人口结构中查找茶产业向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高级要素从通信基础设施、复杂和熟练的劳动力、科研设施和专业技术知识等方面查找贵州茶产业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需求要素分析。在需求要素方面将通过文献及市场调研,了解国内市场及国外市场对贵州茶叶的需求等级及需求量,并根据需求状况,查找自身问题。如是否符合国际GAP要求,是否能有效应对其严苛绿色贸易壁垒要求等。

(3)企业战略、结构及同行竞争分析。通过对贵州茶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与精制茶产量进行实际调研,并与其他茶产业强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贵州茶产业在国际化发展战略、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4)机遇因素分析。近年来,贵州省秉持以开放促发展的茶产业发展方针,实施黔茶走出去战略。贵州省于2018年8月出台《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茶产业强省的意见》,提出未来将重点发展“遵义红”“贵州绿茶”“贵州黑茶”“贵州抹茶”4个茶叶公用品牌。分析贵州茶产业是否可以根据宏观环境抓住良好的出口机遇。

(5)政府因素分析。政府方面,贵州省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指导产业发展规划、推行产业发展政策、引导茶农大面积规模化种植、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自身品牌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和积极推动对外出口等。在现有利农政策基础上,对政府给与的资金支持情况,信息整合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分析贵州茶产业是否存在政府资金扶持不到位、政府是否有效帮助茶产业进行信息整合形成良好供求关系等问题。

5 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5.1 增强茶叶品牌战略管理

贵州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和遵义红相比于云南的滇红、绿茶、普洱品牌竞争力较弱。因此,应结合贵州省的地理区位优势,增强茶叶品牌战略管理。例如,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地方性茶叶企业提高产品的宣传力度,研发特色食品茶和有机茶,打造贵州本土茶叶知名品牌,在国内树立品牌形象,以品牌效应带动贵州茶业的销售额,提高贵州茶产业国内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在国际上也应做好宣传,在增加品牌效应的同时提升茶叶质量,通过国际茶叶认证,走高端茶路线,增加贵州茶叶的出口额。

5.2 引进先进技术,形成规模化生产

由于目前贵州部分茶园仍是手工采摘,农户自己成立小作坊的形式,严重影响了产业生茶的数量及质量。贵州政府及茶业企业应意识到规模化生产是茶叶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茶叶茶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使茶叶品质得到保证。因此,应该鼓励地方建立规模化茶厂,树立自有品牌。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科技团队,借鉴先进的绿色科技技术,培育贵州特色绿色茶产业,实现茶叶企业的科技化成果的转化。政府应大力支持地方性产业企业与高校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以学校科研团队的形式助力企业茶叶的改良与创新;为茶叶企业开展学术讲座,使企业技术人员了解最新的茶叶相关知识,提高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

5.3 加强与文旅间的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贵州茶叶的品牌建设相比于浙江、福建等省份起步较晚,并且我国绿茶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贵州茶叶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品牌很难争夺一席之地。因此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宏观环境,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贵州产业、树立自有品牌形象成为重中之重。对此,贵州茶叶企业可从两方面入手。①贵州茶叶企业应在不断提高产量和加快新产品研发的同时,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和服务,在此基础上将贵州旅游文化和茶叶文化相结合,以旅游带动茶产品的销售,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营销。②贵州茶叶企业在进行品牌宣传时,要实施品牌本土化策略,对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掌控,当对贵州茶叶产品进行包装销售时要正确划分消费者年龄及层次,按照不同年龄和层次的喜好对外包装及产品进行改良升级,同时也可在可控范围内,适当进行品牌创新。

猜你喜欢
贵州省茶叶贵州
《茶叶通讯》简介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牛采茶叶》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