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改变定量脑电图变化

2022-11-21 08:36张建勋高秀先陈秀韩冰邹玉凤任星徐达青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22期
关键词:比值功能障碍频谱

张建勋 高秀先 陈秀 韩冰 邹玉凤 任星 徐达青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江西 九江 332000)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所致的纹状体多巴胺含量下降,会引发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临床常见的运动症状,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等众多非运动症状〔1〕。非运动症状可出现在疾病早期甚至超早期,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恶化,且在单纯多巴胺能治疗中难以得到彻底改善,提示这些非运动症状可能会更准确反映疾病潜在的严重程度和进展〔2〕。认知功能障碍是PD患者最常见也是影响最为严重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主要由轻度认知损害(MCI)开始逐渐发展为PD型痴呆,是一种缓慢发展的进行性疾病形式。对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生活均带来极大负担〔3〕。由于不同患者认知损伤功能区域、病情及病程多有不同,导致PD认知障碍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早期不易鉴别。因此临床中一直致力于寻找简单可靠的技术手段或生物标志物辅助早期PD症状的诊断,判断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4〕。脑电图(EEG)是临床中测量大脑皮质神经元生理活动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操作简单、无创,且只需要患者极少数配合〔5〕。近年来有研究提出将EEG测得的生物数据加以转换分析,用于临床中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预警诊断,研究得出该方法可行。然而,有关PD的疾病进展情况目前还没有相对可靠客观的生物标志物〔6〕。本文旨在探究PD常规治疗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与EEG改变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入并确诊的年龄>65岁的PD患者40例。入选标准:①符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中所列出的PD相关诊断标准;②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检测,评分≥23分;③病情允许,接受医院所开的激动剂类药物治疗并配合相关量表评估者;④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药物或酒精依赖者;②伴有其他严重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或癫痫者;③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者;④入院后需同时服用一种或多种有潜在影响认知功能效应的药物者;⑤不能配合量表评估及检查者。剔除和脱落标准:①撤销知情同意书;②失访者;③研究者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判断患者不宜继续参加本研究。患者入院后进行抗PD治疗及EEG检查,随访观察6个月后进行EEG复查。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65~79岁,平均(71.34±7.12)岁;病程1个月至11年,平均(3.87±2.03)年;受教育年限5~14年,平均(10.11±1.47)年;Hoehn-Yahr〔7〕分级:Ⅰ级10例,Ⅱ级18例,Ⅲ级12例。

1.2常规抗PD治疗 入院后患者接受全面抗PD治疗。对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心理情绪的患者加大心理疏通治疗、出现运动障碍症状及其他并发症患者加强针对性治疗,常规抗PD口服药物采用多巴丝肼。首次EEG检查时服用剂量为(403.25±89.12)mg/d,复查EEG时为(400.79±91.33)mg/d。两次脑电图检查时患者所服用多巴丝肼计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非运动症状检查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由专科医师根据PD统一量表(UPDRS)Ⅱ~Ⅲ及MMSE〔8〕对受试者非运动状态进行评估。UPDRS Ⅱ检测为针对日常活动进行的主要检测,从语言、吞咽、流涎等13个项目进行评价,总分65分。UPDRS Ⅲ从言语、面部表情、静止性震颤、手部动作或姿势性震颤、强直、手指拍打试验、手运动等方面检测,总分70分。评分越高PD症状越严重。MMSE主要从注意力、记忆力、执行能力、语言表达及空间视觉5个方面进行检测;总分30分。评分<27分认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评分越低认知功能障碍更严重。疗效的判定标准采用帕金森功能障碍(Webster)评分量表〔9〕进行评估。治愈:患者运动或非运动障碍完全消失,Webster评分降低>60%,可完全自理;显效:运动或非运动症状明显缓解,Webster评分降低30%~59%,仅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有效:运动或非运动障碍有所缓解,Webster评分降低<30%,大部分自理能力丧失;无效:运动或非运动障碍无改善,Webster评分无降低,完全丧失自理能力。

1.4EEG检查 使用上海诺成公司生产的脑电图仪器对患者进行脑电波采集。患者取坐位,闭目安静状态下进行。采用国际10-20系统标准将电极安放在头皮相应区域表面。电极阻抗≤5 kΩ,采样频率200 Hz,带通滤波1~35 Hz,时间设置为0.3 s,每个受检者至少使用电脑记录20 min,没有动作、肌波等其他伪迹的连续脑电图。两侧耳垂放置参考电极,进行单极导联描记。观察以下频段的绝对功率:α=8.0~12.9 Hz,β=13.0~30.0 Hz,δ=1.5~3.9 Hz,θ=4.0~7.9 Hz。一个选定电极脑区的功率谱比值定义为该区域内α和β与δ和θ频段在特定电极定位区绝对功率的比值。每位患者共置16个记录电极,记录分别记录额叶(F:F3+F4+F7+F8+FZ)、中央区(C:C3+C4+CZ)、颞叶(T:T3+T4+T5+T6)、顶叶(P:P3+P4+PZ)和枕区(O:O1+O2)的功率谱比值。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一般资料比较 治疗后,Hoehn-Yahr分级:Ⅰ级15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治疗后UPDRSⅡ、Ⅲ评分有回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MMSE评分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Webster评分量表评估结果 治疗后,3例治愈,17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

2.3治疗前后检测结果 患者枕区α和β绝对功率值有所上升,在颞区和顶叶的θ和δ段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随后将患者治疗前后EEG分析得到的额区、中央区、颞区、枕区、顶叶的功率频谱比值加以计算分析发现各个脑区的功率频谱比值均显著上升,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患者EEG分析不同脑区绝对功率值

2.4不同脑区功率频谱相对比值与MMSE评分相关性 额区、中央区、顶区、枕区、颞区功率频率比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性(r=0.593、0.492、0.449、0.439、0.411,均P<0.001)。

3 讨 论

在PD的临床进展过程或早期阶段,患者即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这种症状起病隐匿,不易发觉,需要长期的神经心理学测试进行确诊。如若不能早期发现,很容易进展为PD性痴呆,为患者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负担〔10〕。因此临床实践中需要快速、可行性高又不会引起任何不适的实际测试来诊断和监测认知能力改变〔11〕。EEG的应用在临床中甚为广泛,其可以快速揭示患者脑部生物电活动的变化,不需要患者过多运动和配合,因此被认为可以用作诊断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补充〔12〕。前人研究已经肯定了其在预警方面的价值〔13,14〕。

MMSE在临床实践中是一种简单又实用的测试,但与广泛的神经心理测试相比,其敏感性较低。已有研究显示在MMSE评分正常的情况下,一些PD早期患者的EEG中仍然有差异性改变〔15〕。说明单纯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对患者认知功能的认识尚不全面,个体差异性较大,需要更加精准的定量检测;其次,每个量表测试的大部分是特定的认知功能,如记忆力、注意力或额叶执行功能等,所有这些认知功能实际上需要大脑不同区域同时进行复杂的链接和组织来实现〔16〕。所以综合测定的结果并不完全准确。然而即使MMSE评分较高,但EEG活动的减慢与每个个体MMSE评分依然有正相关性。MMSE作为临床中普及常用的评估标准,能够快速全面对脑功能进行分析,因此其评分与脑部生物电活动的变化存在相关性。

EEG指标与PD临床特征的研究中,以认知领域的研究最为广泛,原因在于普遍认可人类认知障碍与脑部电活动的慢波频率相关,即认知障碍下降显示出更低的α和β波,更高的θ和δ波〔17〕。有研究频谱比值会展现出与认知功能更为一致的显著相关性,而其他频谱的测量,如单个频段频谱的功率,可能会在不同研究之间显示出轻微的不一致。因此频谱比值(α + β)/(δ + θ)与个别频谱相比包含更大范围的脑电活动情况,因此更具有信息量,可能会提供更好的EEG改变情况〔18〕。本研究结果提示经治疗后脑部电活动的增强,反映了认知功能的部分恢复。而该比值与所测得的MMSE评分也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EEG分析与MMSE评分的一致性。虽然在URPDS评分中还未得到更好的一致性,但这可能是由于统计样本数量不足或其他误差引起。具体的相关性还需要更大范围的研究。在对PD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期间,EEG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检测患者的脑电功率谱,协助医生判断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从EEG谱中得到的结果提示可以协助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以期提高患者预后,但患者EEG改善情况与不同症状患者的治疗方案也有一定关联,如针刺疗法应用后会使患者大脑α、β及θ频段的相对功率造成或增加或减少的表现,一些针对患者心理和运动症状的辅助疗法也将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联合脑功能成像技术对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合评估会对患者的状况得到更准确认知;此外,在采用EEG技术检测PD患者脑功能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生物学数据,这些数据对患者疾病认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均有重大意义,还应将这些生物数据资源进行最大程度整合以避免资源浪费。综上,PD患者在经临床基础治疗后认知功能有所改善,且可以通过EEG检测进行一致性评估。EEG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定量生物标志物不仅可以对PD患者早期认知功能进行分析预警,还可以灵敏探测PD过程中认知功能的改变情况。作为临床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通过定期复查EEG来判断PD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比值功能障碍频谱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电机在60Hz运行过程中的故障频谱分析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FCC启动 首次高频段5G频谱拍卖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动态频谱共享简述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