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精细化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2022-11-21 08:37李武芬甘谱琴李梦孙善斌尤敏张远玲朱晓玲丁盼盼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22期
关键词:肢体脑梗死精细化

李武芬 甘谱琴 李梦 孙善斌 尤敏 张远玲 朱晓玲 丁盼盼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康复科,安徽 合肥 230000;2院感科;3护理部)

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1~3〕。脑梗死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口舌歪斜、肢体活动不利、不语或言语蹇涩,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炎症性疾病等,后期致残率极高,对患者正常工作及生活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4,5〕。目前临床上脑梗死通常采用溶栓治疗或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治疗为主,虽然能很好地促进患者精神状态提高、疾病恢复,但治疗时间长、疾病预后不佳,常出现感觉、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常规的护理方法已无法满足患者及家属日益增长的心理及健康照护的需求,因此在住院早期对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7〕。精细化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核心,严格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在医院常规护理各个环节上更加精益求精、细致周到的护理方法,因在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的优良效果被广泛应用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8,9〕。本研究旨在分析早期精细化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心理状态、自护能力等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精细化护理组各31例。常规护理组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68.39±4.88)岁;平均病程(23.23±4.04)d;合并疾病:高血压13例,糖尿病7例。精细化护理组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67.52±4.40)岁;平均病程(25.13±6.75)d;合并疾病:高血压14例,糖尿病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我国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10〕;(2)患者临床症状、病史及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有脑梗死相关特征性表现〔11〕;(3)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受试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此项研究及遵守研究规定,积极配合相关检查、用药方式及剂量,并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肢体障碍或脑外伤及神经外科手术史者;(2)合并癫痫、帕金森、老年性痴呆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11〕;(3)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者;(4)严重心脏、肝脏、肾脏功能障碍或合并严重脑血管、消化、神经肌肉等其他系统疾病者〔12〕;(5)不能配合与本研究相关治疗、检查或其他原因不能完成合作者;(6)自主停药、导致数据失真者;(7)临床资料不全、数据获取不完整者。

1.3护理方法 入院当天,医护人员根据病情评估结果给予两组相同的脑病科等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护理组向患者、陪护或亲属介绍脑梗死相关知识,给予低盐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指导,对患者进行药物服用和基本的肢体运动指导。精细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增加精细化护理措施,2次/d,15~20 min/次,共10 d。疾病知识指导方面:成立脑梗死护理专业小组,小组成员对脑梗死患者病情进行详细专业评估,给予患者及家属个性化饮食、用药等疾病知识指导,通过定期举办科室小讲课、发放宣传册加深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发病原因、危险因素的认识,减少患者因对疾病认知受限产生的恐惧感;运动康复训练方面:根据患者语言功能损伤及肢体障碍程度给予对应的运动指导,主要包括:卧床期间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即患侧肢体处于功能位,常翻身,同时进行上肢平举、上抬,手指抓握等关节运动,病情稳定有一定活动能力后协助患者活动患肢,鼓励其尝试独立站立,待患者能自行保持稳定后,开始做跨步动作,动作熟练后进行短程行走锻炼;语言康复锻炼方面:鼓励患者做唇舌的运动训练,如鼓腮、吹气、吹口哨、伸舌做上下左右的重复运动,每天固定播放音乐进行听觉刺激,嘱咐家属积极引导患者从啊等音至单字、词、句的语言训练;心理方面: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专业的评估及观察,鼓励其表达引起自己不良情绪的原因,治疗间歇期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平时在护理过程中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告知其成功康复的案例,使其对治疗及预后抱有积极期待。

1.4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13〕、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14〕,NIHSS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2)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15〕,FMA评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ADL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的生活活动能力越好;(3)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16〕,评分越高代表焦虑及抑郁情绪越严重;(4)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17〕,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4个领域,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行t、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ESC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NIHSS及ESC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精细化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ESCA评分均升高,且精细化护理组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干预前后两组FMA评分、ADL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FMA及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均显著升高,且精细化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2.3干预前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均显著降低,且精细化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2.4干预前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精细化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n=31)

3 讨 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组织血液循环受阻,当其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时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软化的一种脑部疾病,常伴有对应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18〕。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患病人群不断增多,导致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中老年是脑梗死的高发人群,虽然常规的溶栓、手术、降压降糖原发病治疗、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和护理能达到基本治愈,但疾病引起的神经、肢体运动、言语功能等障碍往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造成焦虑、情绪低落及抑郁等负性情绪,预后不佳,因此寻找一种专业化、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方案逐渐成为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7〕。有研究表明,将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在脑梗死中能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且精细化护理组比常规护理组降低程度更大,ESCA、FMA、ADL评分提高,且精细化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有更大程度提高,与李静艳等〔7〕、申丽霞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NIHSS、ESCA、FMA、ADL是反映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和自护能力的权威性量表,相较于常规护理,使用早期精细化护理能更有效促进神经恢复,并进一步有效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这可能是因为常规护理工作流程集中在遵医嘱完成各项治疗操作、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未对患者进行脑梗死相关知识、饮食运动等健康指导,而早期精细化护理的工作流程更全面完整,健康教育及护理内容更加详尽精细,如对患者进行专业的个体化饮食、运动等康复指导,如饮食应有规律,以低热量低盐为原则,多食维生素,少食肥肉,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关节被动运动、上下肢伸展运动等康复训练,因此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更大。

本研究与申丽霞等〔9〕、孙文娟等〔14〕、赵少敏〔19〕的研究结果一致,SAS、SDS、WHOQOL-BREF是反映患者心理及生活状态的重要指标,说明相较于常规护理,整合式多学科诊疗护理、信息-知识-行为理论为指导护理、精细化护理能更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可能是因为常规护理一般将重点集中在常规治疗的顺利进行上,与患者日常交流不够、对患者心理状态关注不足,而精细化护理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了专业化评估,从引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根源进行疏导,对患者肢体障碍、语言功能受损情况进行专业、个体化训练,增强了患者面对疾病和未来生活的信心,因此极大提高和改善了其不良情绪。

猜你喜欢
肢体脑梗死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