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眼动的孤独症儿童看图说话能力研究

2022-11-22 03:15王梅张海丛刘晓梅刘国华张琳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词类语句区域

王梅 张海丛 刘晓梅 刘国华 张琳

1 引言

孤独症儿童是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普遍具有语言障碍[1]。看图说话是常用的儿童学习语言方式,主要借助图片进行内容讲述[2],即说出图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人物关系、事件原因等[3]。

普通儿童的语句理解和看图说话能力在5岁左右已发展,但词汇量有限,处于简单组词成句阶段[4,5],且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6]。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异常,复杂单词、句子和篇章的语义加工缺陷,图片理解能力也具有直观性、关联性、概括性不足的特点[7,8],在语用沟通层面发展迟滞比词汇和语法层面更为严重[9,10]。以往研究借助眼动仪发现其对显著社会线索(如眼睛)的注视减少[11],但可能不会扰乱日常社交[12]。眼动研究直接应用于语用层面较少,且国内外针对孤独症看图说话能力的研究甚少,而看图说话是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习沟通的重要方式,值得深入探究。

2 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近郊4所培智学校中能清楚回答简单日常问题的7~13岁孤独症40名,其中7~8岁12名,9~11岁14名,12~13岁14名,平均年龄10岁。男生36名,女生4名。

2.2 研究方法与工具

依据张晋春[6]的研究结果编制测试图片,经过前测和征求专家意见进行修改,最后确定8组测试图片。按图片数量和有无人物关系分为4组:人物有关系单幅图、人物无关系单幅图、人物有关系多幅图(3幅)、人物无关系多幅图,每组2组图片。让被试佩戴tobii二代眼镜式眼动仪,经过校准后进行看图说话测试,每组图片呈现30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图片并对图片进行描述。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评分。用手机进行全程录像。

评分标准:①句子的正确性,主要人物和事件讲述正确,被试讲述句子的人物和事件均正确3分,人物和事件对其一得2分,说出人物或事件并正确得1分,都不正确得0分。②句子的完整性,讲述出主要人物、事件和重要附加信息齐全得3分,主要人物、事件和重要附加信息有其二得2分,主要人物、事件和重要附加信息有其一得1分,都没有得0分。③句子长度,大于10个字得3分,6~10个字得2分,2~6个字得1分,小于2个字得0分。④句子包含的词类,词类大于6个得3分,4~6个得2分,2~4个得1分,小于2个得0分。

2.3 统计学分析

统计结果应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3 结果

3.1 孤独症儿童看图说话能力

40名孤独症儿童平均分0.3~2.5,4项平均分低于1分或某两项是0分,说明其看图说话能力极差,基本不具备看图说话能力。平均年龄10岁的40名孤独症中有24名(60%)具有看图说话能力。

24名具有看图说话能力的孤独症中,仅有6名儿童看图说话能力相对较好(2分以上),8名儿童看图说话能力一般(1.5~2分),看图说话能力差的居多(1.5分以下)。看图说话能力尚可的占比接近1/3:具体表现为18人语句不完整、14人语句短、20人涉及的词类少、10人语句长但概括性差。

3.2 不同图片数量和人物关系背景下孤独症儿童看图说话得分

为了解图片数量及其包含的人物关系对孤独症儿童说话能力的影响,以图片数量和包含的人物关系作为自变量,以40名孤独症儿童看图说话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主效应中图片包含的关系要素、图片数量均有差异显著(P<0.05);两个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

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孤独症儿童看图说话能力在图片中不涉及人物关系时比有人物关系好,两者差异显著(P<0.05),这可能说明孤独症儿童对人物关系分析有一定困难。同时,孤独症单幅图的看图说话能力比多幅图好,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

3.3 热点区域与孤独症儿童看图说话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热点区域即注视点集中区域,注视点集中说明注视时间长。热点区域与看图说话主题区域重合记2分,部分重合记1分,不重合记0分。孤独症儿童的热点区域与看图说话能力两变量间的相关性系数在0.001~0.400;P=0.068~0.995,均大于0.05,因此孤独症儿童的热点区域与看图说话分数关联不大。

热点区域本应与看图说话关键得分密切相关,而孤独症儿童集中注视点的区域与关键区域不相交,说明孤独症儿童不能抓住图中的关键信息,对图片中的无关信息注视较高,直接影响了其对图片主题的理解。

3.4 不同注视点个数看图说话能力差异比较

本研究中有3组图片的注视点个数低,有5组图片的注视点个数高。注视点低的看图说话得分为1.621±0.940,比注视点高的看图说话得分(1.145±0.752)高,且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孤独症儿童在进行看图说话时短暂注视后就进行讲述,若一直紧盯图片,则是被图上的无关信息所吸引,影响了其对图片的讲述。

4 讨论与建议

4.1 针对孤独症儿童看图说话能力进行干预

从眼动研究可以看出,孤独症儿童看图说话能力有特殊表现,主要体现在注视点个数低的图片看图说话得分显著高于注视点高的图片,突出关键信息的热点区域注视点个数与看图说话得分无关。这个结果看似违反普遍常识,经过观察记录核实与研究过程录像回放发现一方面与注意力被无关信息吸引有关,导致无关区域的注视点多,与主题无关的自言自语也增多。由此建议在干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无关刺激干扰,如避免颜色丰富的图片、环境嘈杂等。使用图片要主题突出、人物关系简单,这与普通幼儿看图讲故事时选择画面丰富、有想象空间用到色彩鲜明的图画书是不同的[13]。另一方面体现出孤独症儿童先入为主的感知方式[14]。他们不会多次反复地观看,短暂注视的同时就给出答案,这是执行功能障碍的表现[15]。孤独症儿童在表情识别时注视点往往不在眼睛或嘴唇等,短暂注视就给出答案,不考虑对错[11]。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措并举,在稳定情绪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认知策略训练。

4.2 提升思维能力是发展看图说话能力的基础

孤独症看图说话时语句不完整、涉及的词类少、概括性差。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程度的词类概念,同时知道使用助词,7岁的普通儿童至少掌握5种词类[12]。本研究孤独症儿童平均涉及的词类最多只有4种。此外,他们回答语序乱、多“蹦词式”;有的虽然句子长,但看到什么说什么,没有组织语言。这些都与其思维发展水平低有关。思维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看图说话属于知觉期能力,连结着知觉动作期[16]。孤独症儿童思维能力的提升要从感知运动训练开始[17],从丰富身体感觉和表象入手,循序渐进发展语言能力。

5 结论

本研究表明,平均年龄10岁的孤独症儿童看图说话能力较差,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理解和表达尚可,表达主要存在语句不完整、词类少、概括性差问题,理解多幅图有明显困难,在看图说话的理解和表达方面都存在问题。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注重思维能力的提升,不能简单照搬普通儿童的训练方法。今后在更大的样本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词类语句区域
次要任务对词类判断任务中权力空间表征激活的影响*
中文词类信息在副中央凹中的加工*
分割区域
大学英语词类教学研究及启示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认知语法下汉语词类划分的再探讨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