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场域·崭新图谱·价值意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三维向度

2022-11-22 05:12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场域征程现代化

王 学 荣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这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时代场域”。十九届五中全会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色。其中,“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得尤其鲜明。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新时代中国的生动诠释。不仅如此,十九届五中全会亦充分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彰显出“及时回应时代呼声、致力解决实践问题”这一“问题导向”与“问题意识”,生动而具体地描绘了一幅关涉现代民族—国家未来发展的崭新图谱,明晰了未来的前行航向和战略定向,奏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号角”。

一 “两个大局”图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时代场域”

关于“场域”的界定,按照法国社会哲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说法,“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1]。毋庸讳言,十九届五中全会亦离不开其特定的“时代场域”,正所谓“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2]。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的“序言”中精辟地指认,“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3],黑格尔别出心裁地将“哲学”诠释为“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3],黑格尔甚至断言“妄想一种哲学可以超出它那个时代,这与妄想个人可以跳出他的时代,跳出罗陀斯岛,是同样愚蠢的”[3]。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220马克思还这样说过:“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4]121不仅是马克思,作为“第二小提琴手”的恩格斯同样也十分强调“理论思维”的“时代场域”,正如恩格斯所指认的那样,“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它在不同的时代中,不仅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而且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5]284。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著名思想家梅林曾经在《保卫马克思主义》一书中富有创见地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通常简称‘唯物史观’——笔者注)是服从于它自己所制定的那个历史运动规律的。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较早的时代,它是不会被任何最伟大天才的头脑虚构出来的。只有达到一定高度时,人类历史才能揭开它自己的秘密。”[6]毋庸置疑,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符合“历史运动规律”的,内摄着丰富的时代意蕴,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近些年来,国内、国际形势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世情、国情、党情均发生了新的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趋凸显,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已然成为新时代的鲜明特色。一言以蔽之,我国发展依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然而面临的国内外时空场域却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革。我国的发展具有多重优势和条件,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同时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十九届五中全会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场域”下召开的,此次全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吹响了号角。毋庸讳言,新征程是在“两个大局”的社会—历史场景中布展的。

其一,就国内大局而言。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一个绝佳的时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无论是“成就”抑或是“变革”,都是影响深远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成就有目共睹,效能有口皆碑。但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发展的方式仍旧比较粗放,发展的代价依然较大,各种风险相互叠加,“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我们前所未知的程度”[7]。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所说的“风险社会”已然来临。可见,就目前国内发展局势而言,机遇和挑战均是前所未有的。

其二,就国际大局来看。毋庸讳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腾飞是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总体局势下敞开和布展的。如今,国家间的依存度总体呈“上行”的态势,全球治理体系日臻成熟,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向好。然而,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在现代场域中,人类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凸显。世界未来将何去何从?面对“世界走向之问”,中国秉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基本立场,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对“世界走向之问”作出了响亮而清晰的应答,向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如今,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范围持续蔓延,世界各国均受到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影响,国际关系呈现出更加复杂的态势,例如中美关系正在经历微妙而艰难的博弈过程。中美双方尽管在观念、路径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可是在维护世界总体合作大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却存在着共同利益。因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有效开展国际合作是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康庄大道。

二 “三为三谋”愿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崭新图谱”

十九届五中全会既对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了全面的战略规划,同时又对2035年的远景目标作出了系统性、战略性的部署。但这二者之间并不是彼此割裂的,绝不存在“楚河汉界”般的分野,而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逻辑整体,正如有学者所指认的那样,“这次全会提出的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充分体现了相辅相成、紧密配合的战略与战术关系,我们要有效统筹、协同推进。”[8]

全会根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国内外时空场域,着眼于我们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人民谋大同”(通常简称“三为三谋”)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定向,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性、全面性、战略性的规划和部署。全会牢牢扭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一“牛鼻子”,从各个层级、各个领域、各个维度提出一系列极富战略性、创造性的新举措,例如: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引领地位;明确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各个领域、各个层级,把“安全发展”真正落实到发展的全方位和全过程;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系统考量与部署,明晰了着力点和战略定向,等等。

此外,十九届五中全会还提出了“五项重要原则”,即处理好“五对关系”:其一,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不能将“继承”和“创新”割裂开来,因为“创新”不能凭空产生,而应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倘若离开“继承”,往往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乃是“继承”—“创新”的鲜活实践。其二,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能将“政府”和“市场”对立起来,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互补性优势,更好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其三,是要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前提,“开放”必须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之上,“自主”讲的是“立足国内”,“开放”讲的是“国际”层面,因此,要更好地统筹“国内”和“国际”这两个大局。其四,是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安全”是前提,“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因此,要确保不发生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其五,是要处理好“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在系统思维的框架内,“战略”和“战术”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可以说,“战略”和“战术”是系统思维的两个重要向度:“战略”往往就“宏观”而言,因此,从“战略性”的维度讲,要做到“高瞻远瞩”;而“战略”往往是就“微观”而言的,因此,从“战术”的维度讲,则要做到既“务实”又“管用”。总之,这“五对关系”充分彰显了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的特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完成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新使命随之而来。诚然,新使命要有新作为、新担当。因此,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再一味强调“高速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迈好坚实步伐。如果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比喻为“一艘巨轮”的话,那么必须确保这艘巨轮在起航中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这是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一条“主题”和“主线”。

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需要牢牢把握“三个新”[9]:其一,“新发展阶段”。在这个“新发展阶段”标志性事件将与我们照面,例如,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进而言之,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可以说,“新发展阶段”,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进军的崭新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二,“新发展理念”(以前叫“五大发展理念”,十九大以后一般称作“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相较于“传统发展理念”而言的,如果说“传统发展理念”侧重于强调“量”的积累的话,那么,“新发展理念”则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不可否认,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唯GDP是从”的倾向十分明显,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往往成为各项考核的重要“指挥棒”。如今,这种“传统发展理念”正在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新发展理念”,即是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跃迁,不再以GDP论英雄,换言之,GDP并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衡量指标,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和均衡性。其三,“新发展格局”。所谓“新发展格局”是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此同时,“国内国际双循环”应当相互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双重的战略意义,可以概括为“两个战略抉择”:一方面,就国内战略而言,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另一方面,就国际战略而言,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亦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三 “人民至上”理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价值意蕴

十九届五中全会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色。其中,“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价值取向体现得尤为鲜明。可以说,“发展为了人民”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突出亮点。

毋庸讳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一脉相承、创新发展的关系,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群众史观认为,历史并非个别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创造的,恰恰相反,人民群众乃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乃是社会实践的真正主体、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着主体性的作用。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全部财富归根结底都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乃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指认:“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0],列宁亦深刻地指出:在人民群众当中,我们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因此,“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的话,“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如果“无产阶级不能率领群众”,那么,“整个机器①就要散架”[11]。毛泽东则精辟地说道:“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12],习总书记亦明确提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3]可见,“人民中心论”的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新时代中国的生动诠释[14]。

此外,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问题导向”亦十分凸显。恩格斯明确指认,“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5]284。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刻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充分彰显出“及时回应时代呼声、致力解决实践问题”这一“问题导向”,既包含一些宏大叙事的问题,例如“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问题,同时也关涉一些比较微观、比较具体的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习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来办。这是群众史观在现时代的生动显现和升华,笔者亦注意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有关诸如养老育幼、水电路气、粮棉油糖肉,甚至农村厕改、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等等,这些十分“接地气”但又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琐事”,均有大量涉及。“于细微处见精神”,这些针对性的论述亦充分彰显了明确的“问题域”和鲜明的“问题导向”与“问题意识”。例如,最近一年来,浙江省以“问题导向”为基点,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诸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积极探索“乡村联合体共富”模式,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举措均是“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鲜活体现与生动写照。

四 结 语

应当说,时代场域、崭新图谱、价值意蕴这三重向度并不是彼此分割、互不相涉的,而是相辅相成、内在贯通的,其中,“崭新图谱”侧重于表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系统架构和顶层设计,“价值意蕴”主要彰显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价值维度,“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贯穿其始终,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又是在新时代的社会—历史场域中展开的。可见,时代场域、崭新图谱、价值意蕴这三重向度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映射出自身发展的逻辑理路。

十九届五中全会无疑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间节点,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蕴含着双重的历史意义:一方面,它接续着铸成和挥就的“百年史诗”(“第一个百年”,亦即“建党一百年”);另一方面,它又开启“第二个百年”(建国一百年)的恢弘篇章,二者齐头并进。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我们也不断谱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征程”“新成效”“新步伐”“新提高”“新进步”“新水平”“新提升”……“一个个‘新’字高频出现,体现着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新发展阶段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开拓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决心”[15]。“时代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这是凤凰在烈火中的再生,这是大海上又一次辉煌灿烂的日出。”[16]成就植根于活生生的社会历史实践,“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把舵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兼程、团结奋斗,奋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成就可圈可点,历程波澜壮阔”[17]。当然,奋斗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亦没有“休止符”,“在历史发展长时段意义上,‘十四五’规划已然宣示我国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坚定决心。”[1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已然奏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9],我们定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携手并进、奋勇向前。

注释:

①这里所指涉的是“国家机器”。

猜你喜欢
场域征程现代化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一个人的征程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征程万里,初心如一
查无此人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