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生书法教学问题与对策

2022-11-22 07:10陈维
大学书法 2022年4期
关键词:师范生书写书法

⊙ 陈维

高校师范教育以培养教师为目标,师范生的课程设置应统领于这一总体性的教育目标。书法课是师范课程的主要课程之一,虽然在不同学校具体的课程名称有一定差异,但课程内容大致相同,笔者调研了数所高校,师范专业书法课程名称有“书法”“写字与书法”“三笔字”“教师书写技能”“学前教师书写技能”“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与考核(板书、钢笔字)”等。

一、高校师范生书法课程的特点

高校非书法专业师范生的书法课程与书法专业的书法课程有较大的不同,师范生在学习目标、前期基础、时间精力、考核标准方面也都与书法专业有较大的差异,故而培养目标和考核方式都不可一概而论。

(一)与基础教育阶段书法教育联系密切

从就业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高校师范生就业去向是中小学及幼儿园,高校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围绕就业展开以利于职前职后融通。师范生学习书法的目的一方面要提升作为未来教师的书写技能,一手好字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师范生学习书法的目的在于为进入教师岗位以后给学生写好规范汉字做好示范。在基础教育阶段,规范汉字书写技能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教师都无法写好汉字,如何能引导学生进行规范汉字的书写。

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日常需要用到手写汉字的地方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现象常常发生,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水平堪忧。为了传承中华文化,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旨在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指明方向,为中小学的书法教学制定规范。《纲要》从四个维度提出了实施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2.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符;3.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4.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高校师范生的书法教育理应参照《纲要》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要求和规范进行设计,书法课程的设置也应该与书法专业课程有所区别。

书法专业的书法课程以培养从事书法艺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书法发展的规律,了解不同风格流派,具备较高的书法技法,课程内容一般以五体书法临创、篆刻临创、书法史论为主;师范生的书法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具备一定书法基础的教育人才,师范生的书法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能够适用于中小学教育的“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技能以及由此生发的艺术审美,可见师范生的书法教育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二)学生书法基础较薄弱

普通高校师范生是以高考文化课成绩进入大学的,学生并无书法基础,仅有少部分学生因有书法兴趣一直勤于练习。随着电脑、手机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大学不少课程作业都以电子稿的形式提交,学生用到手写体的情况越来越少,而书法更鲜有机会进入学生的生活,遂使当下高校师范生的书写水平令人担忧。

随着现代学科的不断完善,不少高校都开设了专门的书法篆刻专业专门培养书法人才。但是书法文化的普及更需要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参与,而这就需要师范生加强书法素养,提高书法文化水平。黄惇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之我见》中指出:“在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进程中,不能忽略教师的培养,因此师范院校任重道远。”[1]由于书法课程仅仅是师范生所学课程中的一门,且学时设置普遍较少,这对于提高本就基础薄弱的师范生的书写技能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针对师范生学习书法的情况,笔者对4所高校师范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在书法课开设之前开展,作为对师范专业书法学习情况的判断。此次调查有418人参与,其中“系统学过书法”的学生16人,“学过书法”的学生80人,“未学过书法”的学生322人。参与调查的师范专业学生中,绝大部分未曾学过书法。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学生对书法的基本常识,诸如“九宫格”“书圣”“中锋运笔”等概念都不了解,可见当下师范生的书法素养和书法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安徽师范大学庄华峰、蔡小冬曾对该校师范生书法学习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师范生的书法水平欠佳,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其研究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分别为:大学生对书法的主观态度;大学生对书法课程的主观态度;大学生对自身书写能力的主观评价;大学生对于书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学生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对书法价值和功能的看法;大学生对书法未来发展的看法。在关于“大学生对于书法知识的掌握情况”调研中,很多学生“缺少基本的书法知识积累,既无法形成书法艺术的知识体系结构,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更影响了书写技能训练的投入和效果”。[2]该研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指出师范生在书法教育理念上存在困境,对书法现实价值和功能认识不足,以及书法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二、高校师范生书法教学问题

高校师范生的书法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师范生职业技能和审美修养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黄惇指出:“既然汉字书写首先是与教师相关,又特别是与语文教师相关,所以中小学书法教育就必然与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相关。”[3]由于种种原因,当下师范生的书法教育常常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不少学校或由于师资不足、或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师范生的书法课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课时不断缩减,师资严重不足,这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承都极为不利。

(一)书法课程课时不足

随着电子产业大发展,办公“无纸化”的趋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于手写汉字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手写汉字常常也就是签名而已,大学作业提交电子稿成为常态,中小学课堂电子产品的应用也屡见不鲜,手写传统离现代生活越来越远,也离教育越来越远。在如今的“触屏时代”,拼音输入甚至语音输入已成为日常,“见字如面”的场景已几乎不再,优秀的手写体成为这个时代的奢侈品。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写好汉字的客观要求不断降低,当代高校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严重不足,笔者调研了4所高校师范专业,发现其课时设置普遍偏少,大学4年里仅仅在一个学年开设书法课,部分专业每学期仅有3周课程,每周3节课,合9学时。

(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师范生书法课程的直接目标是培养未来教师的书法技能和书法修养,有着较强的指向性。但是师范生书法课程并没有统一标准,不同院校对于书法课程的设置常常有较大差异,对于教师的选聘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存在因人设课的情况。北京城市学院张站立在研究高校书法本科教学的问题时认为:“当今,全国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师资需求逐渐增大,高校书法教育专业理应承担起书法师资培养的重任。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应向培养优秀的中小学书法教师倾斜。”[4]这说明当代基础教育对于书法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书法教师的数量却远远不够。同样,面对基础教育阶段师资的不足,普通师范专业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书法技能和书法文化的培养,明确书法教学目标。鼓励在有着教育学背景的学生中培养擅长书法的未来教师,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三)书法教学重技法缺文化

书法既具有技法属性也具有文化属性,书法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兼顾两重属性。文化缺失的书法教育会使得学生缺乏审美的高度,技法缺失的书法教育则会使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可见文化和技法二者缺一不可,这两种情况在当下的师范生书法教育中都有出现,重技法缺文化的情况则更加普遍。不少教师在讲授书法课程时,片面地将书法技法当成是书法的全部,将技法作为书法教育的最高标准,使得书法教育变成了纯粹的技能训练,使书法教育缺乏本来具备的“以美育人”的功能,这是书法教育中应该避免的事情。

书法教育中书法文化注入的目的还在于要帮助学生厘清写字与书法的区别。“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表现书写之美的一种艺术。写字是为了表达文字内容而进行的书写过程,故而写字的基本要求是规范易识。”[5]在师范生书法教育中要贯穿书法文化,重视书法文化在课程中的育人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书法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美的多层属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校师范生书法教学问题的相应对策探究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汉字和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6]可见书法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书法教育关系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基于对高校师范生书法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调研,本文对完善师范生书法教育,提高师范生书法教育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定课程标准,完善评价体系

高校师范生书法课程开展的第一要务是制定符合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大纲。李阳洪、张宇婷在研究文章中提出:“全科教育教师专业的学生在未来需要胜任小学教学中示范性书写,甚至可能参与基础教育书法课程,那么书法课程设置就要重点培养这一能力。”[7]可见高校师范生书法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培养专业的书法创作人才,而主要在于培养能够胜任中小学示范性书写,甚至能够参与基础教育书法课程的教育人才。因此高校师范生书法教育课程标准和课程大纲的制定都要围绕这一具体目标展开,在教学中要贯穿基础教育阶段对于书写规范汉字的基本诉求,以及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对于书法基础教育的诉求。在师范生书法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避免片面强调书法艺术本体发展的规律,而要有机结合中小学“写好中国字”的客观需要,适当渗透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在书法教学中融入“以美育人”的理念,通过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书法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二)结合专业特点,编写特色教材

高校师范生与书法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都有较大的不同,师范生对书法学习的精力也比不上以书法为专业的大学生,其书法课程应该有相应配套的教材。如果机械地套用非师范专业书法教材,将会使师范生的书法学习缺乏具体目标而事倍功半,学生无法针对性地掌握师范专业所需的书法知识。师范生除了书法课之外,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也是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除此之外,学前教育专业还有美术、舞蹈、声乐等多门课程,学业压力较大。片面要求师范生增加书法课程的比重并不现实,这不但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更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故而师范生的书法课程应该组织师范教育方向的书法课程专家教师组成研究团队,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编写特色教材。师范生书法教材应该以楷书为主干,兼顾多体发展,既要兼顾书法艺术的传承,也要兼顾中小学书法基础教育中书写规范汉字的需要。由于师范生的书法基础相对薄弱,教材设计应该简明易懂,力避艰涩教条,不能枯燥地灌输书法史理论,应该生动有趣地将书法文化与当下相结合,让学生爱上书法,主动传承书法文化。

(三)“软、硬”兼施,夯实技法基础

师范生书法课程的总体目标在于培养具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准教师。师范生进入中小学以后还有可能要承担起基础教育书法课程,因此高校师范生书法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实用为属性,而不能像书法专业生一样以书法艺术创作为最终目标。

师范生的书法课首先要传承“三笔字”教学的优良传统。“三笔字”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是传统书法的重要形式,可以说,没有毛笔就没有中国书法,师范生的毛笔字课程应该以古代经典作品为范本。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临习古代优秀作品让当代大学生亲近传统,亲近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以此为契机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钢笔字的教学可以用中性笔代替,虽然中性笔在笔锋提按方面艺术效果比不上钢笔,但是中性笔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且近年来中性笔已成为学生答卷的规定书写工具,使用中性笔作为书写工具也不失为一种方便法门。粉笔字的教学要让学生临写规范汉字,为之后走向工作岗位给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示范做准备。

(四)理论结合实践,贯穿书法文化

书法教育不等于写字教育,书法教育的目标不是把学生教成写字匠,而是要通过书法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下的书法教育要在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加强书法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让书法成为当代师范生深入了解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入口。师范生书法教育要强调书法的文化属性和审美属性,要通过欣赏、品评的课程来提升学生对于经典书法的审美水平。当代书坛乱象丛生,丑书、俗书充斥网络,甚至有不少江湖书法借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步伐进入课堂,这对书法教育极为不利。书法教育要正本清源,为书法经典正名,从而引导师范生关于书法的正确认识,提升师范生的艺术审美。师范生书法教学中书法文化的贯穿还有纠正既往书法教育的错误认识的重任,如清末以来普遍强调藏锋入笔的习惯,这对于初学书法者造成较大的困扰;又如不少书法教材强调学书法要从篆书入手,这对于当代的师范生乃至中小学生都是不现实也没必要的。

结语

高校师范生的书写能力和书法审美直接关系着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规范汉字书写水平,也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的书法审美。所谓“字如其人”,写一手好字是社会对教师职业技能的期许,也是基础教育对教师的客观需求。在全民书写能力不断下降的当下,提升师范生书法教育水平迫在眉睫。然而课时安排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重技法轻文化等问题始终制约着师范生的书法教育水平,有关部门要重视师范生书法教育,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特色专业教材等方式来提升师范生书法教育水平。承担师范生书法课程的教师还要深入中小学,了解基础教育对于书法教育的具体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师范生的书法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书法素养,让学生通过书法学习来深入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注释:

[1]黄惇.中小学书法教育之我见[J].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6(1):17—18.

[2]庄华峰,蔡小冬.师范生书法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基于安徽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的实证研究[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116—120.

[3]黄惇.中小学书法教育之我见[J].江苏教育,2016(1):17—18.

[4]张站立.高校书法本科教学的问题及突破口[J].大学书法,2021(6):64—67.

[5]陈维.书法教育不等于写字教育[J].江苏教育,2021(5):1.

[6]雷实,张凤民,主编.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86.

[7]李阳洪,张宇婷.高师全科教育书法课程教学效果试探[J].大学书法,2021(3):64—67.

猜你喜欢
师范生书写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书法欣赏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