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魔芋产业 促农增收

2022-11-22 08:34饶容梅
云南农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连片魔芋农户

饶容梅

(彝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彝良 657600)

彝良县委、县政府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魔芋产业,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优势,鼓励农户种植魔芋,而且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魔芋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到3万hm2以上,由于种芋供应和病虫害防控及深加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魔芋产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通过引进生产企业,邀请行业专家,以科技推广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夯实种植基础,着力把魔芋建成彝良县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为推进魔芋种植高质量发展,推动魔芋产业提档升级,更好地发挥产业助农增收和生态保护效益,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利用优势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推广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变粗放经营为集约化经营,夯实种植基础,加强深度开发,打造精品名牌,全面提升魔芋产业化发展水平,努力把魔芋建成彝良县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一、发展状况

彝良县位于昭通市中部,全县国土面积2 804 km2,耕地面积60.14万hm2,其中山地总面积占96%以上,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类型,冬春干旱少雨,夏秋湿热多雨,年均气温13.4 ℃,年日照时数1 350 h以上,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境内荞山、龙安、龙街等乡(镇)二半山区域有适宜种植魔芋土地面积20万hm2以上,尤其适合花魔芋生长,常年种植面积3万hm2以上,所产魔芋品质较好,深受省内外加工企业欢迎。彝良县是深度贫困县,2020年脱贫后,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县委、县政府按照“优化资源配置,依托产业发展项目,强化基地、市场和龙头企业建设,走集约化、效益型发展路子,把魔芋产业发展成为彝良县的优势特色产业”的指导思想,制定魔芋产业总体规划,到2025年底,全县种植魔芋面积达到5万hm2,实现产量8万t、综合产值7亿元以上。

二、制约因素

(一)基础设施薄弱

彝良县属于典型的贫困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由于魔芋种植都在二半山区,很多地方水、路不通,脱贫攻坚期间农业基础设施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项目整体 效益不是很明显。

(二)种植品种单一

彝良县种植的3万hm2多魔芋,90%的品种是花魔芋,且芋种均从外地购买,成本较高,加之常年种植一个品种,产量也不高,病虫害严重的时候可能全年无收,导致农户不愿扩大生产规模。

(三)专业技术欠缺

农户发展理念滞后,没有专业技术,在芋种选择、农业投入品和病虫害防治、育苗等生产环节上技术支撑欠缺,魔芋生产处于“散、小、弱”状态。

(四)缺乏产业规划

产品开发和深加工车间欠缺,销售环节不够通畅,市场竞争力弱,抗市场风险能力差。

三、具体做法

(一)政策资金扶持

目前在荞山镇建成彝良县魔发生物有限公司,其中政府投资240万元,公司投入60万元,工厂占地面积15 hm2,标准生产车间约2 100 m2,无硫烘干房约600m2,季处理3 000~5 000 t鲜魔芋,生产魔芋干片1 000 t,年销售鲜魔芋2万t以上,是彝良第一家魔芋深加工企业。近年来,彝良县的魔芋采取高标准连片种植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小农户带入大市场,完善和规范龙头企业绑定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绑定贫困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2021年底,彝良县荞山、龙安、龙街等9个乡(镇)42个村(社区)337个村民小组4 882户农户与2家魔芋生产企业、47个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生产销售协议,高标准连片种植花魔芋1万hm2,其余2万hm2均来自散户种植,县委、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通过涉农资金整合1 500万元,在荞山、龙安、龙街等乡(镇)二半山区域,扶持发展魔芋高标准连片种植示范基地,以带动全县魔芋产业的发展。其中:芋种补贴按1 300元/hm2投资计算1 300万元;高钾含量配方肥20 kg/hm2,按4元/kg计算投资80万元;病虫综合防治按每亩喷3次、每次30元计算投资90万元;项目前期规划、勘察设计、管理、技术培训指导服务等费用30万元。

(二)技术培训扶持

技术服务以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依托各级政府农业科技服务力量,分片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种植、施肥管理、病虫防控技术指导,通过技术培训、指导,实现3.33 hm2以上连片种植魔芋地块技术服务全覆盖。

一是土壤选择,一般选择光照条件好但又无强光照射的半阴半阳的缓坡、山间谷地,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和有机质的中性偏酸、易排水的沙土较为适宜。二是选择形体饱满、色泽正常、芽窝小、球茎上端口平、无损害、瘢痕、破裂、无病虫害、霉变、大小200~300 g的 优良种芋,播前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三是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一般在春分尾、清明前,气温稳定在15 ℃左右进行栽种,应保持全育期在200 d,种植密度一般小行距为种芋横径的6倍、株距约为4倍。四是田间管理,注意除草,施足肥、施对肥,以施农家肥为主,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在施肥过程中应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重施钾肥。五是注重日灼病、白绢病、软腐病、豆天蛾、甘薯天蛾等病虫害防控。

(三)组织领导保障

成立了彝良县魔芋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魔芋生产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市)大力支持高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助推、扶持魔芋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在“第一车间”基地建设、“第二车间”粗深加工培育,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补助。县农业农村局认真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加大对基地建设、规范种植、品质提升、粗深加工等环节工作的督促指导,强化过程把控,定期收集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送推进情况和督促情况。荞山、龙安等9个乡(镇)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依托相关站所和行政村组建工作专班,具体抓落实,做好地块规划、技术种植,协调物资就位,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加大日常工作推进、跟踪问效等力度。

(四)脱贫成效显著

通过高标准连片种植基地带动,全县2021年种植魔芋3.37万hm2,按亩均产1 600 kg、单价6元/kg计算,亩产值达9 600元,扣除生产成本(不含人工)3 070元(魔芋种2 800元、肥料180元、农药90元),亩纯收益6 530元,3.37万hm2魔芋种植净收益达2.2亿元以上,带动农户1.6万户,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改善了种植基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通过魔芋种植,有效增加植被覆盖率,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促进农村社区稳定发展,有效地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四、总结及建议

采取集中连片种植魔芋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魔芋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因地制宜搞好魔芋生产,扩大生产规模。二是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增加技术培训次数,特别是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控及田间管理,要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进而扩大种植面积。三是建立种芋扩繁基地,提高产品品质,打造品牌效益。

猜你喜欢
连片魔芋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春的嫁衣谁裁剪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减肥“神器”――魔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