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绘画中光影的审美价值

2022-11-22 09:48□戴
艺术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光影画作画家

□戴 瑞

(戴瑞/楚雄第一中学)

光影在人们的视觉中是很重要的元素,在视觉信息的传达中,人们通过光影看到信息,然后传到大脑,大脑得到信号后,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共享。中西方绘画中对光影的审美价值研究仍然在不断进行着,在画面、工具、思想等各个方面,中西方绘画中的光影审美价值各有不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各具特色的中西方绘画作品和光影运用的效果可以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感受。在光影的审美熏陶下,人们形成了艺术鉴赏的能力和对光影运用的能力。

一、中西方光影的内涵分析

中西方艺术家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在社会经验、生活经验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思维习惯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中西方的绘画作品创作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观念,特别是站在人文思想的视角,中西方的艺术家在思想内涵、思想方法上均存在不同。自然观、宇宙观的不同,以及独有的艺术态度、审美认知方式,使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出现了差异性,但同时也存在着相似之处。例如,表现手法的相似,题材的相通,以及画面构图体现了一致性。

光影是指阴影和亮面,由光线照射产生,在中西方的绘画中十分常见。光影一词作为自然现象,被运用到了西方画家的创作中,形成了光影画法。面对实体事物,西方画家用光和影的对比,将肉眼看到的事物描述出来,反映事物的质感、体积感,将其融入创作中,使画面的空间感更加强烈,使画作形成独特的氛围。由此可见,在西方的绘画中,光影是具有营造氛围功能的一种表现方式。

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光影一词常出现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例如,“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视”就是《列子·周穆王》中对光影的描述,说的是周穆王的眼睛受到日光的照射,不能看见事物。《列子·周穆王》中所提到的光影,具体指代的是炫目的日光,这和现代社会对光影的认知有所不同。当下,光影被认为是光,影的含义被弱化。除了《列子·周穆王》中描述的光影,很多其他的古代典籍中也提到了光影,均指代日光、光辉。在中国早期的部分壁画中,光影的描绘定义是与现代相似的,其余中国画很少认为光影仅指代光而无影之意。光和影在人们的视觉中是基本元素。绘画艺术家在绘画创作时,观察面前的对象,将捕捉到的视觉信息描述出来,并将其传到大脑,由大脑指导画家,传达出大脑收到的信息,用不同的颜色在调色板上展示出不同的信息。若是画板上的物像和画家传递出的信息相互契合,此时光线便转换为颜色,而颜色向光线的转换,说明了绘画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光。

光是一种介质,也是绘画的方法和语言,是绘画的目的所在。绘画的主要技巧可以分为线性透视法和明暗法两种。线性透视法的原理是以光学为基础,在视觉机制的研究中逐渐形成,而明暗法则是由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观察自然光,并展开艺术实践逐渐形成的。物像的立体感是在光影的作用下形成的,产生了明暗的区别,这是在《论绘画》中,由阿尔贝蒂首次提出的真正意义上的论述。《论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为绘画光影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部绘画专著,透视法则是由布鲁内莱斯基发明的。泛古典主义时期有诸多文献记录和绘画实验记录,它们将画家利用暗箱技术展开绘画协作的客观事实记录了下来,由此,画家们的观看方式发生了转变,客观世界的再现有了更多的科学支持、方法。在绘画的整个历史中,光影科学对其产生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视觉原理的发展也是绘画历史的影响因素之一,自然界中的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共同构成的,这是牛顿在三棱镜实验中得到的结论。自然光将多种单色光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复色光。物体将不同波长的光吸收和反射出来,人们的眼睛看到的是反射的光,也就形成了色彩。光影参与了绘画创作的整个过程,包括造型、构图、构思、形象、情节创建,并利用色彩营造出绘画中的氛围。画家在使用光影的过程中融入创造性的构思,采取明暗对比和色彩使用的方式,创设合适的情景、环境,可以使人们产生联想,探索画面中的意境与内涵,激发情感共鸣。

二、中西方绘画中光影表现

中西方绘画中光影的表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时间相近,因此,本文选择了生卒年相近的唐寅和达·芬奇,将二人作为绘画艺术家的代表人物,分析其作品中光影表现方式的差异性。以唐寅为例,唐寅著名的《王蜀宫妓图》中,首先是利用勾线的方式进行绘画,结合渲染的手法,创设人物形象,创作出的人物形象具有平面化特点;同时,用线条来表现人物的衣褶,用平涂的方式上色,用分染方法处理转折之处。在该作品的画面中,人物的面部用了三白的创作手法,也就是面部无阴影,人物的额头、鼻头和下巴位置较白。在古人的观念中,女子的额头、鼻头和下巴白皙是一种福运的表现,画作将当时我国古代的习俗和认知观念传递出来。整幅画作中人物的身下是没有影子的,在画面人物的身上,也没有明显的经过光影处理的痕迹。人们在观赏《王蜀宫妓图》时,对光源的来向无法判断。在达·芬奇的著名作品《蒙娜丽莎》中,人物的面部描绘使用了渐隐法的表现方式,画面人物描述几乎完全没有明显线条,利用增色写实的方式,创作人物的面部,极具体积感、逼真感,面部柔和,再与光源相互配合,利用画面的明暗对比创作方式,在左边形成光源,有明显的明暗对比。

三、中西方绘画中光影的审美价值

(一)再现自然

中西方绘画中光影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对自然的再现上。例如,从西方国家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大师的经典作品,到印象主义的经典作品,光影和色彩的艺术魅力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感受,诞生了绘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有再现自然的审美价值。西方的泛古典主义绘画,就是再现自然之美的代表作。以康斯特布尔的作品为例,康斯特布尔创作出的风景画,具有淳朴的现实主义特色,在淳朴的自然观下,将大自然展现出来,体现出了大自然明净的属性。

康斯特布尔不仅在实践中验证了光影的创新运用,还在理论研究中提出了相关的观点,他认为绘画和科学是相通的,是同一学科。康斯特布尔运用排除匹配的手法和纯色块平铺的方式进行创作,笔触之间互相独立,创作出了自然中的光线明暗变化瞬间的画作。著名的风景画《索尔兹伯里大教堂》《海德雷城堡》《干草车》,均是康斯特布尔的画作。值得一提的是,康斯特布尔创作的小幅油画速写为了抓住瞬间的光影效果,利用了调色刀,在画布上平铺未经调配的颜色,这成为大幅油画的模板。例如,《戴德姆风景》和《威茅斯湾》是最著名,也是公认最好的两幅作品。

(二)心理暗示

在中西方的绘画作品中,利用光影的设置,引发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体现了光影的心理暗示审美价值。在处理光影时,创作者们用一种抽象的表现手法,将主观上的审美感受传达出来。利用光影表现,布设色彩,这对人的刺激作用是最直接的,因为在色彩的作用下,人的感官受到刺激,形成了更广泛的联想情绪,情感被激发。虽然光影是作为一种特殊形式存在的,并不具备具体形态,常常会被人们忽视,但是其有着烘托气氛、创设场景的作用。例如,一些画作中有着强烈的光影对比,可以将愉悦、欢快的情绪传达给观者,具有心理暗示的功能。面对明度较低的画作时,心理暗示的功能转变为晦涩和忧郁,光和颜色的结合与运用,实现了对情绪和情感的表达。光和色彩的基本属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色相、对比度、明度等,这些均属于色彩中的基本属性,无一不和光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因此,画家在创作绘画作品时设置光影,从光影中展现心理暗示和情感表达的功能,能够将自身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意识体现出来。由此可见,光才是绘画创作的最终目的,色彩则是一种间接的表达手段,和光之间形成了配合的关系,以传递情绪、表达情感。

四、影响中西方绘画中光影的审美价值的因素

(一)工具与技法

在对中西方绘画光影的审美价值产生影响的因素中,工具和技法是基本元素。绘画工具的不同和技法的不同,决定了最终在中西方绘画作品中体现出的光影效果各有差异。例如,在印象派诞生之前,油画创作是使用圆头笔进行的。在这一阶段,油画和中国画创作中用到的毛笔有相似之处。随着印象派的出现,扇形笔、平头笔诞生,由此,中国化和油画之间的不同之处便显现出来。颜料和载体的不同是中国画和油画之间最大的区别。中国画将绢面或熟宣作为载体,油画则是将布面或木板作为载体。二者在颜料上也各有区别,中国画以水调和颜料,油画以松节油调和颜料。中国画用水作为颜料调和的介质,画面上的水分蒸发之后,颜料光泽感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油画利用油作为颜料调和的媒介,不具备蒸发性,和颜料始终融合在一起,因此,将保留画面所具有的光泽感,在光影的表现上更具生动性和层次感。

中国画家在创作中使用到的技法以先勾线、后设色为主,通过分染、平染、衬染、罩染,描绘出颜色清淡的画面。为了使画面更具通透感,画家会利用多次上色的技法,构建多重不同的渲染层次,这种画法又被称作间接画法。光线要经过多个层次才能体现在画面上,上面的色层对下面的色层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光线中体现出交融的色彩,带给人们通透的感受。在油画创作中,这种间接画法同样十分常见。西方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追求光影的变化,以画材独有的特点为基础,展现出光感的优势。中国的画家会用线条追求气运上的生动性,利用勾线和填色的方式呈现画面,形成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

(二)思想观念

思想上的差别是影响中西方绘画中光影审美价值的另一大因素,虽然中国绘画对光影的表现并不过分强调,但是在早期的绘画理论和绘画作品中,仍旧存在与光影相关的研究。以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图》为例,在这幅画作中,鱼怪是用晕染的方式展示出来的,晕染的体积感成为这幅画作独特的审美特色。张僧繇在创作《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时利用的表现形式,同样涵盖了晕染,并结合凹凸画法,使人体的结构更具立体化的特征。中国古代画家在道家、儒家的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对艺术的统一追求,认为天人合一就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尤其是在明朝,文人画家十分追求神韵和画道,在气韵和笔法中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观念,淡化了对形的追求,他们认为增添阴影仅是为了追求写实感,是不可取的。与中国绘画思想不同,西方的绘画十分重视写实,强调视觉效果的真实性和比例的科学性。例如,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体的黄金比例被提出,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多名艺术家,对人体结构的研究十分关注,开始了人体结构的解剖和研究学的实践,追求体积感和真实性并存。中国和西方在绘画思想上存在根本不同,中国对气韵的追求和西方对真实的渴望,产生了本质上的区别,中西方的艺术家在光影处理和审美价值的体现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差异性。

综上所述,绘画历史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时期,虽然各个时期所体现出的特征各有不同,但是不同时期的绘画在表现和处理光影方面,均将光影的运用作为体现审美观念情感理念的载体,在光影中注入了更具隐含意义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风格。在中西方的绘画中,挖掘光影的审美价值,研究光影隐含的艺术风格、审美态度,是绘画史发展的有力推手,也是艺术家技艺和情感的双重体现。

猜你喜欢
光影画作画家
光影
光影
酷炫小画家
学生画作欣赏
光影之下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