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敏俐教授从湿热论治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经验

2022-11-22 10:45刘朝辉刘燕鸿黄诗悦洪敏俐
福建中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舌苔咽部肺气

刘朝辉,刘燕鸿,黄诗悦,洪敏俐*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中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2.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表现以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咳痰,伴鼻塞流涕、鼻后滴流、频繁清嗓子、咽部黏液附着感为主,本病常有鼻窦炎、鼻炎、咽炎等鼻咽部疾病史[1],患者常伴有咽喉壁滤泡增生、舌苔黄厚腻、脉濡或滑数、病程长且反复缠绵难愈等,与湿热致病特点相似。在前期闽南地区慢性咳嗽病因调查中,UACS 为慢性咳嗽的第二大病因[2]。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以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为主,虽可减轻部分症状,有些则疗效欠佳,不良反应亦较明显,停药后症状易反复。

洪敏俐是我院主任医师、教授、漳州市首届名中医、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洪敏俐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0 余年,致力于慢性咳嗽等疾病的临床研究,其在前期研究中采用“证素辨证”发现湿、热证素是UACS 的主要病性因素,并认为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UACS 患者感受热邪和湿邪较寒邪、风邪多见[3]。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从湿热论治UACS 的临证经验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UACS 可见于中医“咳嗽”“鼻渊”“喉痹”等病证中。关于UACS 的病因病机,不同医家看法不一,多从风、痰、火等论治[4-5]。但洪师认为“湿热蕴结,肺鼻咽喉不利”乃UACS 的主要病因病机,UACS 乃由肺、鼻、咽喉同病所致。肺、鼻、咽喉与外界相通,咽喉上连口腔而通于鼻,下连肺胃,又是经脉循行之要冲。若外邪侵袭,咽喉首当其冲,向上则易侵袭鼻窍。“鼻者,肺之官也”(《灵枢·五阅五使》),鼻的功能有赖于肺气的宣发调畅,两者功能相互影响。若外邪侵袭鼻部,致鼻窍不通,亦导致肺气宣发、肃降失调。而喉下为气道,连接于肺,乃肺之系、气息出入要塞,咽喉通利,肺气方能宣降。

洪师认为UACS 的病因可分为外邪与内伤。外邪则以感受湿热之邪居多,洪师认为漳州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秋冬温和湿润,春夏炎热潮湿,热蒸湿动,人体易感湿热之邪。湿热之邪上犯鼻窍、咽喉,鼻窍不利则致鼻塞、流涕;咽部经络不通则咽干、咽痒、咽痛;湿热浊气缠绵,痰气交阻,则出现咽部堵塞感。而鼻、咽喉、肺相通,鼻、咽喉不利,日久则致肺气失宣而出现咳嗽。内伤则由饮食、情志、失治误治等因素导致肺、脾胃、肝胆功能失调所致。漳州地区人们偏嗜海鲜、冷饮、凉茶等,易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水液代谢失职,则痰湿内生,久则湿蕴化热,湿热邪毒蕴结,循经上行,客于鼻咽,阻滞气机,致使肺气失宣而发为咳嗽。若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日久郁而化热,则引起肝胆湿热或脾胃湿热。而脾失健运,肝失条达,则致气机升降失宣,终致肺气不宣,肃降失常而致咳嗽。且湿热缠绵,故鼻、咽喉、肺的症状亦缠绵难愈。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很多UACS 患者前期使用多种抗生素,效果不显,咳嗽反复迁延不愈。洪师认为抗生素乃寒凉之品,用之过多则损伤人体阳气,导致脾阳不足,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加之外感湿热之邪,内外相感则湿热内蕴,循经上犯至肺、鼻、咽部,阻滞气机,致使肺气不宣,鼻咽窍不通利。另外,湿热体质亦是UACS 发病的重要原因。洪师团队在咳嗽变异型哮喘与UACS 中医体质的对比研究发现湿热体质在UACS 患者中占大多数[6]。因此,对于湿热体质之人,感邪易从热化,若再与外界湿气相杂合,则湿热邪气更难化,致使肺气难以肃降,咳嗽久久不愈。

2 辨证要点

临证中洪师注重四诊信息的采集,认为UACS的问诊(咳嗽的特点、鼻咽喉的症状)以及望诊(咽喉部体征)尤为重要,且尤注重舌象。湿热所致UACS 患者临床常见咽痒即咳或清嗓样咳、常有咽部附着感、咽部异物感或伴面如油垢、身体困重、纳呆、口干口苦、口黏腻感、大便黏滞、小便黄赤、舌红或淡红、舌苔厚腻或苔白腻等,脉滑或濡多见,咽部体征常见咽红、咽部滤泡增生。

3 治则治法

UACS 湿热证的总体治疗大法,洪师强调以清热祛湿为主,佐以利咽通窍,开宣肺气。洪师常用分消走泄法以宣上、畅中、渗下,湿热分消,同时强调需分清湿热轻重,治疗有所偏重。因湿邪易阻滞气机,湿热之邪易缠绵,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宣畅气机。并结合上气道生理结构特点,临床强调选方用药宜轻灵不宜厚重。临床表现若见咳嗽咳痰,痰或白或黄,痰多或质黏不易咳出,鼻后滴流,自觉鼻咽部有痰,清嗓子,咽部不舒,失眠多梦,舌淡红,苔中厚腻微黄,证属湿热内蕴,洪师常予温胆汤理气健脾祛湿,清热化痰,并常去大枣以防其黏腻碍胃。加减:口苦、咽充血明显、舌边尖红,常加柴胡、黄芩(即柴芩温胆汤);心烦、口臭、舌苔较黄腻、脉滑数,热重于湿,常加黄连(黄连温胆汤)。若见咳嗽咳痰,鼻塞声重,伴胸脘痞闷,身重肢体倦怠,舌苔白,不渴,脉濡或滑,证属湿重于热,则予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若见咽喉红肿,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腻,证属湿热并重,则以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且湿热体质之人,湿热久滞易致瘀,如临证中见咽喉部红肿或有滤泡增生、舌暗红者,考虑湿热邪气入营血分,常加牡丹皮、赤芍等凉血活血化瘀。洪师常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若咽部症状明显,常加牛蒡子、木蝴蝶、桔梗等以利咽;若鼻部症状明显的,常加苍耳子、薄荷、菊花、石菖蒲之类。洪师认为石菖蒲有通九窍、除湿痹之功,对于鼻窦炎鼻后滴流、咽部痰多者效果佳,可通鼻豁痰。若为年幼患者,湿热常与积滞相结,洪师常合保和丸以消食导滞,或加神曲、炒麦芽、炒谷芽等健脾消食。

病例介绍

黄某,女,51 岁,退休,漳州人氏,2018年 4月10 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咽干4年,再发加剧4 d。患者诉咳嗽、咽干、咽部阻塞感反复发作4年,在外院喉镜诊为慢性咽炎,经治疗(具体欠详)症状反复。此次时值清明节气,4 d 前不慎外感后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夜间躺下为甚,伴咽干咽痒,求诊我院门诊。辰下:患者咳嗽,干咳为主,夜间为甚,咽干咽痒,稍觉胸闷,无发热畏冷,无鼻塞流涕,纳可寐差,口干,小便黄,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濡。查体:咽后壁滤泡增生。中医诊断:咳嗽;证属:湿热蕴结证。西医诊断:UACS。治予甘露消毒丹以利湿化浊,清热解毒利咽。处方:滑石15 g,黄芩10 g,绵茵陈10 g,石菖蒲10 g,川贝母10 g,木通6 g,藿香10 g,连翘10 g,白蔻仁(后下)6 g,薄荷6 g,射干 10 g。5 剂,每天 1 剂,水煎服,早晚温服。

2018年 4月 16 日二诊:上症明显好转,仍稍许咽痒、咽干,舌苔较前明显消退,脉濡。续上方7 剂,巩固疗效。

按:患者反复咳嗽、咽干长达4年,咽后壁滤泡增生示其体内湿浊蕴结,湿邪缠绵,反复刺激咽部故咳嗽迁延不愈。此次发病时值清明节气,热气初升,雨湿雾重,外界湿热与体内湿气相合,胶着不去,上壅于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加剧;湿热蕴结,津液不能上承,则见咽干、口干、干咳无痰;湿为阴邪,故咳嗽夜间尤甚;湿热阻滞气机,胸中清阳不舒,故觉胸闷;舌苔黄厚腻、脉濡亦为湿热并重之征。故洪师遂以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中黄芩、连翘、薄荷清热透邪;射干、川贝母解毒利咽;藿香、白豆蔻、石菖蒲芳香化浊、宣上畅中;绵茵陈、滑石、木通泻热利湿、导邪下行。湿热并除,一诊效佳,故二诊效不更方,续用7 剂而愈。

4 结 语

UACS 是呼吸科门诊慢性咳嗽的常见病症之一,洪敏俐教授认为湿热所致的UACS 在临证中常见,我们不应忽视。临证中应审查思辨,四诊合参,并结合饮食、气候、情志、失治误治及体质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且需注意舌象及咽喉部的望诊。治疗上主张从湿热论治,湿热内蕴者常予温胆汤理气健脾祛湿,清热化痰;热重于湿则予黄连温胆汤清痰热兼健脾祛湿;湿重于热则予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湿热并重则用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并结合上气道生理结构特点,临床强调选方用药宜轻灵不宜厚重。

猜你喜欢
舌苔咽部肺气
常吃辣能防口咽部肿瘤
人到中年补肺气
6种食物能补肺气
宝宝需要清洁舌苔吗
调肺气先要通鼻窍
养肺要避开六怕
刷牙别忘清理舌苔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
被金液处死会发生什么?
舌苔厚腻 原来是湿气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