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联合MRI检查在腕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2022-11-22 09:08尹明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腕关节检出率骨折

尹明明 刘 铭

1.安康市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 (陕西 安康 725000)2.安康市中心医院骨一科 (陕西 安康 725000)

关节是人体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是由关节囊、面、腔所构成的[1]。在受到外伤或者是暴力作用下就会致使关节出现关节脱位、韧带损伤等一系列关节损伤。桡腕关节临床上也称为腕关节,由尺桡骨远端、掌骨近端以及腕骨组成,由于其组成骨骼最多,导致其结构也较为复杂,并且由于其活动频繁性在临床上腕关节损伤也最为多见[2]。在外力作用下导致腕关节活动超出正常范围,导致腕部韧带、筋膜等组织出现相应的损伤。患者会出现腕关节肿胀、酸痛无力,局部有肿胀、压痛出现,并且会由于肌肉痉挛导致腕关节活动受限制等情况[3]。正确的诊断可为患者及时和有效地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患者预后有着重大影响[4]。在临床上X线为常用影像学检查,但骨折重叠、骨结构复杂等会对X线检查造成影响,对损伤部位、损伤程度等难以清除显示,造成临床漏诊及误诊率高[5]。而由于诊断的不明确,导致患者治疗不当会延误患者病情,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受伤关节出现永久性功能丧失。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MRI检查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全面的影像学资料,降低误诊、漏诊率,对患者预后也有着重要的价值[6]。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CT联合MRI检查在腕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12例腕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MRI检查。其中男性57例,女性55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3.11±5.69)岁。所有患者都有明确外伤史,其中25例为交通事故、30例为高处坠落伤、22例为运动受伤、35例为跌倒受伤,右侧腕关节损伤60例,左侧52例。入院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初步检查,其中86例患者表现出明显骨折征象,26例患者无明显征象存在。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都同意本次研究,并会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都经过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确诊为腕关节骨折患者;无营养代谢疾病存在;无其他骨质疾病;均为闭合性腕关节损伤患者。排除标准: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有血管、肌肉及其他疾病存在;不配合本次研究者;机体机能较差者。

1.2 检查方法

1.2.1 CT检查 检查仪器选用西门子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部位:腕关节损伤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扫描层厚为4mm,间距为1mm,螺距1.0。使用mAs实时扫描后,利用CT后处理工作站对患者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进行相应后期处理。将图像数据传输到PACS系统,由诊断医师针对扫描图像进行阅片和分析诊断。

1.2.2 MRI检查 检查仪器选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扫描前需将患者身上金属异物排除,患者平躺于扫描床,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腕关节损伤处。进行常规扫描,进行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1WI、T2WI、DWI和矢状T1WI和FLAIR序列轴位成像。扫描参数:TSE序列T1WI参数,射频脉冲重复时间(TR)550ms,回波时间(TE)25ms,层厚6mm。T2WI序列参数,TR/TE为2100ms/90ms,层厚5mm。DWI序列参数:扫描层数为30层,TR/TE为3000ms/50ms,层厚6mm,FOV为50cm×20cm。FLAIR序列参数:扫描层数为20层,TR/TE为2200ms/20ms,层厚6mm,FOV为40cm×25cm。扫描完成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后由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得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对112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对比CT检查、MRI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患者腕关节损伤情况(腕关节骨折、腕关节脱位、隐匿性骨折、移位骨折片、软骨损伤、骨挫伤)检出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检查、MRI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腕关节损伤情况检出结果比较CT+MRI对患者骨折、脱位、隐匿骨折、移位骨折、软骨损伤、骨挫伤片情况检出率明显高于CT和MRI单独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检查对患者骨折、脱位、隐匿骨折情况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软骨损伤、骨挫伤检查检出率高于CT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位骨折片检出率上低于CT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检查、MRI检查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腕关节损伤情况检出结果比较[n(%)]

2.2 典型病例分析典型病例影像分析结果见图1~8。

图1~图4 患者男,45岁,CT检查图像显示:右侧桡骨远端骨质粉碎性断裂,断端累及桡腕关节面,部分断端向内嵌插进骨髓腔内,断端轻度分离,右侧尺骨茎突骨质断裂,断端向上移位,桡腕关节尺侧间隙增宽。图5~图8 右腕关节诸骨未见明显骨折征象,右腕关节周围软组织增厚,层次不清,境界模糊。皮肤外见外固定高密度影。

3 讨论

腕关节解剖结构特殊,可进行伸屈、伸展、收、环状等精细的运动,但腕关节向后屈曲的运动幅度小,是因掌侧韧带较为坚韧所导致的。腕关节中,腕骨构成了重要的“腕管”,对其内的重要结构正中神经所支配的指、指间关节有保护作用。在受到外力撞击、压迫下会导致腕关节各结构出现改变,而关节部位以及腕管是最易受损伤的地方[7]。在出现损伤后,患者局部会有疼痛症状以及局部活动受限。根据既往文献了解,腕关节损伤常为背伸方向力、尺偏方向力、旋转方向力,三力的共同作用,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腕骨骨折、关节脱位、软骨损伤、骨挫伤等[8]。及时地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大,对腕关节部位损伤情况、程度进行确诊可减少预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9]。

在以往临床上常使用X线检查作为常规检查,其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价格低廉,并可对患者骨折、关节脱位情况进行清楚显示,为临床骨折筛查提供参考信息[10]。但对于损伤部位结构复杂、复合性损伤、隐匿骨折等患者检查中,X线有着较大的局限性。且腕关节损伤患者常为被动体位,在检查中难以进行常规的检查摆位,而腕关节的复杂骨结构会使在X线检查会受到重叠影响,也在增加医生对了解患者骨折部位、程度等情况的难度[11]。CT检查有强大的后期图像处理功能,并可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弥补了X线检查的缺点,后期图像处理可反映出患者骨折内部损伤以及周围组织情况、关节腔内部变化。在关节骨折及脱位诊断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2]。MRI检查是依据组织内氢离子浓度不同,所显示的成像也会不同,以便对患者进行诊断,特别是对于组织有水肿性改变出现时,其敏感度就会提高,在T1WI和T2WI弛豫时间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使MRI在骨组织以及周围组织区分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13],可清楚反映出骨折线、软损伤、骨挫伤等情况。在以往研究中,提出由于CT和MRI检查成像方面的差异,使两者在腕关节损伤中各有侧重[14]。在本研究中CT、MRI检查对患者骨折、脱位、隐匿骨折情况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软骨损伤、骨挫伤检查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在移位骨折片检出率上低于CT检查(P<0.05),提示其在腕关节检查中各有其优缺点,如单独应用与临床无法全面反映出腕关节损伤情况,无法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与相关报道结论基本相同[15]。而使用CT+MRI检查,对患者骨折、脱位、隐匿骨折、移位骨折、软骨损伤、骨挫伤片情况检出率明显高于CT和MRI单独检查(P<0.05),提示两者联合对腕关节损伤情况可全面反映,并有着较高的检出率,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准确性,以及可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CT和MRI检查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各有其优缺点,联合检查可提高检出诊率,并可为临床停供更全面的信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腕关节检出率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