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全方位职业教育服务的路径
——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1-22 12:42赵媛媛
乡村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农垦广东省广东

赵媛媛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工程,需要聚集与融合政策、规划、资源等多方面要素,其中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支撑。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具有“三农”底蕴的职业院校,有责任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1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已开展一系列的分析研究、改革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改革深度、融合进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教育改革进程相对滞后

1.1.1 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不及时。从目前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在校生数量来看,直接或间接为乡村振兴服务的人才相对较少,除了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等几个专业外,大多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都是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虽然这是由人才市场供需关系、产业行业发展空间、学生就业竞争态势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造成的,但是在党和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学院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调整并未实现同步甚至超前。尤其是进入乡村振兴主战场后,高职院校在产业布局调整规划、专项人才培养、乡村振兴服务等方面都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1.1.2 专业师资培养速度较慢。对于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各种路径的实施,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基础,更是关键。为此,学院开展了外部招募和内部培养工作,但实际效果与乡村振兴的产业要求和人才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一,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形势特别是广东省乡村战略实施的规划、布局、目标等重点内容能进行深入了解、深入分析的专业人员较少,造成学院结合政策形势与规划布局开展教学改革的客观依据和分析论据不足,从而形成了连锁反应;第二,对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的高层次规划咨询人才较少,特别是对广东省现代农业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因此相关行业部门、地区政府开展深层次的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和区域统筹等方面的合作共建上,未能积极发挥出自身优势;第三,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能培养专项技能人才的专业师资比较稀少。目前,除了个别传统农业优势专业外,很多与乡村振兴挂钩的专业尚未在培养方向、技能目标方面做出改变,而专业师资缺乏是主要原因[1]。

1.1.3 学生流动形式未与乡村振兴紧密挂钩。首先,学院在学生“一进一出”的方向性和流动性方面未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效的对接和融合,呈现出较传统、相对狭窄等特点。例如,学生的来源并未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广东省农业农村规划布局的调整而进行积极地调整,如未与重点区域进行合作招生,定向培养某些特殊产业人才、技能人才等,仍采用较传统的形式进行招生宣传和生源获取。其次,在学生毕业后的流向方面,绝大多数进入了城市内的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进入乡村振兴一线或者以农村农业为自主创业途径的少之又少,导致出现学院对乡村振兴相关人才的培养针对性不强、连续性不好等问题。

1.2 与农垦体系融合不够深入

1.2.1 对广东省农垦发展研究不深。广东省农垦集团是广东省乡村振兴的重要战场,也是各项产业政策制定和产业布局调整的“试验田”,对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有重要的发展借鉴和产业支撑作用。学院与广东农垦集团一脉相承,但在与农垦集团的发展融合与系统研究方面并未显示出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广东农垦集团历经多年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特别是在优势产业布局和集团化专业运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中的很多产业布局和区域产业分布都是建立在农垦集团产业布局基础之上,对此开展系统研究和专项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意义。学院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渗透显得比较被动,除了热带作物种植等研究比较深入外,其他的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方面基本都未涉及,对更多层面的产业布局协调性分析、人才需求分析、职业技能分析也未取得较大的突破。学院作为广东农垦经济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的成员单位之一,原本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信息渠道去开展研究,加强联动,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取得的研究成果非常匮乏,也并未对学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新一轮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和数据支持。

1.2.2 相关专业调整适应性不强。广东农垦集团覆盖的产业、区域非常广泛,在涉及职业技术人才特长、农村劳动力技能要求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研究价值、实验价值,更提供了丰沛的实践空间和实验平台。学院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应在这方面具有积极的探索态度和强烈的实验精神,但目前取得的成果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热带作物种植方面。虽然这是广东农垦集团的产业重点,但是从广东省乡村振兴的产业特征和区域统筹方面来看,可供利用的资源和载体却不仅仅如此。例如,广东农垦集团在乡村旅游、特色养殖及产品加工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院相关专业完全可以进行深度融合,在乡村旅游、特色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营销等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共建、联建,可以与一些产业集团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合作基地共建等。这些都可以为学院在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铺开之前就积累相当的经验、凝练丰富的成果。目前,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调整进度和成果来看,对这些方面的前瞻性研究和适应性融合仍处于相对滞后的局面。

2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2.1 教育改革应与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紧密对接

2.1.1 紧密对接“三项工程”。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是广东省委、省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省时讲话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经过3 年多的系统建设,这3 项工程逐渐成为广东省培训农民技能、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关键平台,也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对于这3 项工程,学院在参与度、融合度方面与其他院校相比,具有较大差距,虽然有专业设置、培养方向、师资基础方面的客观因素,但有些专业完全可以经过一定程度的调整进入“三项工程”,特别是“广东技工”的范畴。目前,“三项工程”建设不仅是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平台,而且形成了品牌、营造了氛围,在招生、就业、服务、共建等方面建立了宽泛的渠道和有机的联系,特别是其他院校直接到乡村、农民身边开展培训、技能指导的形式非常值得学院借鉴和学习。

2.1.2 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广东省委、省政府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部署,特别是逐步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园等举措,无不释放出推动产业振兴的信号。而以产业振兴为核心的部署推进,给予了涉农职业院校大量的机遇和广泛的空间,只要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对接,加强融合,对自身教育体制改革及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提升就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从2021 年起广东省组建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共同参与的驻镇帮扶工作队,全面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这就是学院可以利用的政策之一。通过加入驻镇帮扶工作队,学院不仅可以直接参与乡村振兴的劳动力培训、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帮扶指导等工作,而且在展示学院职业技能实力的同时,可以及时获取并掌握第一手信息数据,并且可以与不同部门、单位开展乡村振兴实际工作的交流,从中吸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进一步拓宽学院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2]。

2.2 与广东农垦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建

2.2.1 实施全方位梳理。学院应组织专门机构对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农垦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取得的成绩、总结的经验、采取的措施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梳理。一方面,提炼在产业振兴、人才培养、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切入点和融合点,提出更具针对性和专业度的建议,帮助农垦集团更加深入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高学院在省内的影响力和服务乡村振兴的硬实力;另一方面,充分征询广东农垦各专业集团、农场等单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特别是劳动力培训、专项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邀请他们共同参与学院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镇村服务等方面的计划调整及培训、培养计划的制订,从而从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出发,促进学院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改革措施的落地。

2.2.2 开展多专业合作。广东省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学院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也具有同样责任。因此,学院可依据热带作物种植等专业与广东农垦相关单位的合作经验,在其他如营销、旅游、电商等多个可与乡村振兴对接的专业开展深度合作,借助广东农垦成熟的产业链条和实践空间,输送师资到一线积累最直观的经验和素材,加快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的进程。另外,应加快确定、建立各相关专业的实践基地和人才输送渠道,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牢基础。

2.3 加快学院内部的改革调整

2.3.1 尽快调整专业设置。学院应在开展上述基础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广东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策研究、趋势分析和结合点梳理,列出与学院基础师资具有较大融合度且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的专业门类,从而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为此需成立专门的机构,对乡村振兴战略涵盖的特别是与广东省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及“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匹配的一二三产业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明确学院今后一个阶段人才培养的重点和方向,能够有的放矢地服务乡村振兴发展[3]。

2.3.2 加快完善师资配备。作为涉农专业院校,学院目前在涉农专业、产业方面的专门人才培养并未取得明显的优势,这是服务乡村振兴路径难以拓宽或者落实的短板和痛点。因此,在调整专业计划的同时,应制订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利用学院的影响力和发展前景招募一批涉农的高水平师资。另外,借助广东农垦各专业集团、农场及其他单位的实践渠道,通过校内培训及与其他专业院校的合作共建,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水准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队伍[4]。

2.3.3 优化学生进出方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包括产业振兴方面的规划建议,也包括人力资源方面的培训,其中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环节。因此,学院也应在学生进出方向上衔接乡村振兴;做出调整优化。在生源上,要对照乡村振兴的产业部署,特别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园及产业集中区等重点区域,采取专向招生、地区共建等方式培养专业的定点人才,从而为乡村振兴和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5]。同时,应积极对接“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中多个地市级职业院校的支持援建,采取更多元的方式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在学生就业方面,应积极地向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输送人才,并保持对他们个人发展、产业发展的跟踪,通过优秀毕业生的示范作用为乡村振兴输送更多、更合格的职业技能人才。

3 结语

通过分析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人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与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紧密对接、与广东农垦集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建、加快学院内部的改革调整等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化措施。

猜你喜欢
农垦广东省广东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行摄广东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藏清代铁锚的保护与修复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良圻原种猪场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农垦国有土地直接纳入不动产登记明年底将基本完成确权发证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