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叙述中的文本张力
——解读《昆明的雨》

2022-11-22 12:46余品萌
中学语文 2022年26期
关键词:菌子雨景思乡

余品萌

作家汪曾祺侧重于追求语言理论性,关注平淡叙述的语言美感,作品表现出叙述的平淡性、文字表达的风趣性。平淡与风趣两种文风看似冲突,汪曾祺对两种文风进行了有效转化,形成了全新的平衡文风,增加了叙述张力。作品《昆明的雨》,作者融合了马克思矛盾思想,从主观与客观、当今与旧时、含蓄与情深等多种矛盾视角,表达平淡叙述的语言魅力,以较强的文本张力提升作品价值。

一、客观物象与主观心理的对比

1.客观物象,细节描述

(1)仙人掌

《昆明的雨》内容叙述表现出较强的真实性,以环境写实方式表现出作者对文章细节处理的极致性,使人自觉相信作者所述内容即是昆明实景。为此,昆明的物象美感不再似空中楼阁,更平添了安稳的气息。文中开篇添加一幅画,画中是一株仙人掌,处于悬空倒挂状态,且保持一定的生命力。作者为增加此段描述的真实感,特意注明开篇的仙人掌是“写实”部分。注明了仙人掌的放置方法:仙人掌表层做出一个孔,使用麻线穿孔,将线悬挂在钉子上。使用一株悬空倒挂的绿色植物,衬托雨季中的浓绿色彩。

(2)昆明菌子

作者喜食昆明菌子,对菌子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使用“滑”“嫩”“鲜”“香”四个字全方位描述菌子味道。昆明有多种类型的菌子,作者对各类菌子进行了详细描述。干巴菌,味道鲜美、外表一般。用“牛粪”“马蜂窝”描述干巴菌的外表。鸡油菌,外表美观、味道一般。用“银圆”描述鸡油菌的外表,表示其外观明亮。用“鸡油”的味觉表现鸡油菌味道不够鲜美。

(3)苗族女子

作者在描写杨梅时,将其与苗族姑娘进行关联。苗族女子的穿衣色彩较为鲜艳、叫卖声更是香甜。使用苗族姑娘,表达作者对杨梅的印象,从颜色、味道等多个视角,增加杨梅的果实鲜美性。文中叙述,出售杨梅的人均是苗族女子,头戴花帽、脚踩花鞋,坐在台阶角落,叫卖杨梅,叫卖声音甜而娇美。利用杨梅与苗族女子,增加了昆明雨季语境中的柔情美感。

作者从绿植、食品、人物三个物象视角,表达对昆明物象的细节认识。在仙人掌倒挂处理、菌子外观与味道的对比、苗族女子的身着与音色特点三个方面进行细致描写,显著增强了昆明雨季语境的饱满性。作者从自然景观的视野、昆明菌子食品的味觉、人物活动的听觉三个方面带给读者真实的语境感受,恍若身在昆明,看见了悬挂的仙人掌、拿到了菌子、听见了苗族女子的吆喝声。

2.主观心境,含蓄隐匿

文中对于仙人掌的描述,特意强调是“写实”内容,以此侧重说明所述内容的真实性,相应隐藏了作者的主观思想。直接抒情的语句只有“想念”。文中有一处细节,较为精妙。作者怀念昆明的雨景,对于落雨持续时间较为模糊,印象中昆明落雨时间较长,却悠扬而细腻,并不会产生厌烦心理。正如原文所述,作者描述仙人掌、菌子等物象时,均采取了细节描述法。尽管作者创作时离开昆明已逾40 年。对于昆明雨季的具体时间点,较为模糊。如果作者想要细致表达昆明雨季的时间,问询当地朋友可获得确切答案。作者采取模糊写作方式使昆明的雨与作者生活物象形成了表述对比,由此表现出作者较为关注自身的内心感受。菌子是昆明较为常见的食物,成为作者难以忘却的美食。出售杨梅的女子较为平常,却是作者眼中独特的美景。借助平淡叙述过程,增加物象描述的细致性,反映作者内心对昆明的怀念。

3.物象与心境的相互转化

客观物象与主观心境的描述表现出矛盾,此种对立叙事方式使作者的情感表达获得了统一。文章物象描述时,增加了昆明物象的真实性,表现作者对昆明植物、美食、人物的怀念。细读作品发现,作者以客观事物为依托,含蓄表达自身的怀念之情,使物象与心情建立成审美意象,增加了情感表达的深刻性,诠释了作者情怀。如果作者所述的植物、美食均是真实物象,那么作者平淡叙述的方式增加了作品思念情怀的真实性。此种真实情怀感动作者,留下长达40 年的深刻印象,以作品形式感动万千读者。

二、当今与旧时的时间冲突,他乡是故乡

1.作品历史语境的表达

每篇创作均含有一定的历史语境、时代特征,比如政治文化、经济状态等。同时期的不同作品,大环境形成的历史语境具有相通性。单独一个作品,历史语境中应添加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昆明的雨》是作者离开昆明超过40 年后创作的,文中内容反映出作者对昆明的印象,以回忆叙述方式进行物象选材、内容书写,构建出作品独有的历史语境。

2.旧时情怀,思念家乡

文末注明了创作时间,推算作者在昆明的时间大约是1944 年。此时期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国内各地进行抗日活动。作者家乡属于“沦陷区”,作者被录取到西南联大,由此开始为期7 年的求学生涯。作者异地求学时,与其他同学共同参观了莲花池。此处设有陈圆圆石像,加重了作者的思乡情。观赏莲花池时降雨,阻碍了几人回校的步伐。作者与同学因雨受困于酒店,午下饮酒观赏木香花。作者原本从沦陷区逃往昆明,应是乡愁浓重。此处叙述,以昆明的雨为环境背景,以莲花池为游玩地,增加了乡愁表达的轻盈性。作者与同学在酒店中,坐等雨停,表达出作者对昆明落雨时节的喜爱。

3.当今情怀,思念他乡

文中所述内容是经过素材拣选后精心叙写的,表现出昆明雨景的闲适与安静。昆明是作者完成学业的地方,更是作者第二故乡。作者对昆明雨景有着深厚的怀念,以浓重的思乡情怀进行创作。文中呈现一种恬适安逸的求学生活,与作者真实的避难需求相互冲突。或许对于作者而言,精神层次处于恬适安逸状态,物质层面并不重要。从同时期的其他作家作品中可以看到对当时物价的描述:作者所在学校的餐食费涨至1000 元/月,涨价后仍不见肉粒,食物不卫生。由此发现,作者在昆明求学时期,物质条件并不好。作者在描述学校餐食时,仅是简单带过,并未过多描述。

4.时间冲突,情怀统一

旧时求学的作者与当今怀念的作者共同出现在作品中。两个时期人物的情感具有差异,旧时求学的作者身处昆明,思念着故乡。当今的作者身处北京,怀念昆明。由此形成了时间上、思乡地方的冲突。作者在处理冲突问题时,详细描述了昆明的物象,以“想念”表达对昆明雨景的追忆,将旧时求学的思乡情怀与当今对昆明雨景的追忆进行对比叙写,增加了思乡情感的统一性。

三、含情与寄情的对比,增加叙述张力

1.深情表达

作者对昆明表现出浓郁怀念之情。作者认为昆明也是他的故乡。文本中的各处叙述均表达出作者对昆明的深情。作者表示:昆明雨季来临时,场景是明亮的,环境是丰满的绿色,整体雨景让人感动。昆明各处的草木均饱含水分,展现出一种过于夸张的生长状态。此段描述内容使用多个简短句,带给读者轻盈的雨景认知。作者选择“明亮”“丰满”等词汇,加重了雨景渲染的力度,表达了对昆明的追忆,展现出作者的深切怀念。

2.含情表述

作者并未直接抒情,而是用叙述方式隐藏了情感,情感表达得较为细腻。例如,文中描述干巴菌时,对于干巴菌的外表进行了大量描述,使用“牛粪”“马蜂窝”等词汇表达对干巴菌外表的评价。用惊讶语气表达干巴菌味道的鲜美性。采取先抑后扬的叙述方法,详细说明了干巴菌的外观特征,在赞美干巴菌味道鲜美时使用了两个标点符号“?!”的组合形式。“?”表达作者对干巴菌味美的不可置信。“!”表达作者对干巴菌味道鲜美的高度认可。两个符号隐藏了对干巴菌食品的认识转化过程,表达出作者对昆明生活的深切怀念。

文中旧时思乡、老年思念昆明的情感对比方式共同表现了作者的乡愁情怀,含蓄而深刻。

综上所述,《昆明的雨》含有多个矛盾关系。主观心境、客观物象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在情感。当今生活、旧时情境的对比转化表现出两个时期的思乡情感,平添了乡愁韵味。借助含情、寄情的表现方式含蓄表达思念家乡、怀念昆明之情。从多种对立视角进行的平淡叙事方式形成了观点相对、思想统一的文本张力,带给读者立体式阅读体验。

猜你喜欢
菌子雨景思乡
昭君思乡
静静的菌子世界
思乡
菌子王
思乡与蛋白酶
看雨景
雨停了
大雨之夜
本期主题:思乡
冯至的“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