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要点探析

2022-11-22 12:42
乡村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抗旱树苗整地

蒋 玲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保护中心,甘肃 兰州 730050)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抗旱造林技术是我国抗旱防洪造林施工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其对我国林业资源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文结合实际,对林业工程中的抗旱造林技术做具体分析。

1 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1.1 增加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林业资源虽然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这类资源的形成周期长,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种源,一旦种源完全退化消失,那么自然资源也就无法实现自然再生。森林系统是自然环境下包含多种物种、层次最分明、生产效率最高的陆地生态体系,也是多种天然库的集合,包含物种库、资源库、能源库、基因库以及水库等。森林系统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甘肃省属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林业资源不是十分丰富。近些年为发展经济,甘肃省内大量林木被砍伐而没有得到及时栽种,导致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内的气候因缺少森林的涵养而更加干旱。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施抗旱造林技术以恢复植被,增加省内的森林占地面积,加大林木存储量,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阻止环境恶化[1]。

1.2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经济效益

林木被乱砍滥伐之后,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使林木得到新一轮栽种,便会使大量的土地资源被闲置,进而大大增加水土流失的风险,特别是在部分水资源十分短缺的林木种植区,容易增加区域土地沙漠化的风险。而在采伐林木后积极应用抗旱造林技术,可有效提高林木种植质量,同时提升林木资源的存储量,进一步降低该区域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概率,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态条件。发展与应用抗旱造林技术不仅能让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而且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应用抗旱造林技术,扩大森林覆盖面积,不仅可以获得果实、木材等许多林业产品,也能为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为科研事业提供多种资源,提高当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林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了自营林区的比例,这意味着林业将以新的姿态加入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中。森林资源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支持,象征着国家新的经济发展方向。因此,应该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还需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抗旱造林技术灵活运用起来,使之达到理想化的作用和成效[2]。

2 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要点

2.1 选择树种

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气候环境不同,在运用抗旱造林技术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适合在当地生长、能全面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树木,以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实现利益最大化。进行抗旱造林时,首先需实地考察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等,了解该地区适合栽植什么树种;其次,查阅、研究不同树种的生长环境,掌握不同树种抗旱挡沙的能力。例如,对甘肃省半干旱山区来说,要选择抗逆性好、耐干旱瘠薄、生长快、树冠浓密、根系发达、蒸发量小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根据多年的造林经验,阔叶树比针叶树的适应性更强;极度干旱贫瘠的地区,更适合栽种刺槐、沙棘等;在干旱的阳坡要选择刺槐、侧柏、花椒等乔木和沙棘等灌木树种;阴坡则以油松、山杏为主。立地条件差的荒山开始绿化时要以耐旱的沙棘、锦鸡儿、柠条为主,待造林地环境条件改善后,再适当选择一些对水分需求量相对较高而又有多种经济利用价值的树种。

2.2 全面整地

土地是林业发展的基础。通过科学的整地工作,可以为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树木的存活率,从而提高抗旱造林的质量。因此整地也是抗旱造林技术中的一大要点。在整地时有以下事项需要注意:首先是整地前,提前做好所有占用土地的生态整理以及养护准备工作,防止林木的生长受到影响;其次是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选择最合适的整地技术。下面对几大常用整地技术的方法及适用情况等做简单介绍。

2.2.1 反坡梯田整地。如果地块坡度在30°以下且地块肥力较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土壤湿润度不高,可采用反坡梯田整地的方法对地块进行处理。整地时,沿等高线开挖反坡梯田,将台面宽度控制在1.5 ~2.5 m,然后按照里切外垫的原则进行整地,使梯田向内倾斜成5°~10°的反坡,上下台阶中心距不大于3.0 m,不小于2.5 m。除了控制好地块的坡度外,还需要做好除草、碎土以及捡拾石块杂质等一系列工作,为树苗创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

2.2.2 鱼鳞坑整地。鱼鳞坑整地也是一项比较重要、常见的整地措施,该整地方法常被用于坡度大于30°的土地。若种植区域内的地形比较破碎,则比较适合应用此方法。采用鱼鳞坑整地措施时,要先挖鱼鳞坑,将挖出的土堆存在坑边,然后按照里切外垫的方法将生土培在下面,围成半圆形的土埂,之后再次深翻土壤,于鱼鳞坑内填入表土,完成整地工作。使用鱼鳞坑整地措施时,鱼鳞坑的规格必须合理,且一个地块内的鱼鳞坑要呈“品”字形均匀分布排列,坑的外沿必须平滑坚实。

2.2.3 大坑整地。相较于前2 项整地措施,大坑整地措施的适用范围要相对广泛一些。如该项整地措施不仅适用于坡度小于15°的干旱多风地区,也适用于坡度不超过30°的半阳坡或阳坡。运用大坑整地措施时,坑的形状及规格尺寸需合理。通常情况下,树坑形状应是长方形,坑的长、宽、深大致为1.5 m(树根较大时可为2.0 m)、0.8 m、0.8 m。此外,在使用大坑整地措施时,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对原有植被进行保护,以免发生严重的污染、破坏问题。

2.2.4 深耕整地。深耕整地措施较适用于地势平缓的沙地以及丘陵。在平缓沙地、漫岗及秋林缓坡,用拖拉机牵引开沟犁,按预定行距开沟整地。在干旱地带,深耕整地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运用深耕整地技术能提高土壤的疏松度,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沟下挖植树穴(深栽保墒)可以大大提高树苗根系的吸水能力,让树苗能从深土中汲取生长所需的养分。另外,深耕整地还能减缓杂草生长速度,保证树苗健康生长。研究与实践证明,深耕整地也能大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2.2.5 水平阶整地。在矿山开垦造林可采用水平阶整地技术。在种植地块内,沿着地块的等高线挖小台阶,然后里切外垫、内侧留沟,形成一排排梯田,这样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树苗成活率。该种整地措施原理简单、效果理想,因此在很多地区都有运用,尤其是在我国甘肃省等气候干旱、土壤相对贫瘠的大西北较为常用。

2.3 科学育苗

育苗是抗旱造林作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做好育苗工作,苗木的成活率才能有所保障,抗旱造林的目的才能顺利实现。在育苗阶段要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认真选种,挑选健康、表面状态良好的种子进行育苗,检测种子出芽率。检测时先用清水浸泡种子,浸泡时间不短于12 h;之后将种子沥干,置于用湿纱包裹的容器中;将容器内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之后每隔12 h 用清水将种子浸泡3 min,连续操作7 d;7 d 后检查种子是否发芽。若7 d 后种子发芽率达到80%以上,说明种子质量合格,否则要重新选种。在确定种子发芽率合格后,需对种子做进一步处理,主要是使用药物对种子进行处理,避免苗木在后期出现叶锈病、白粉病等各种病害。处理时先使用熏蒸技术,在常温条件下将种子熏蒸7 d 左右,熏蒸过程中要保证环境密闭。熏蒸结束后使用高锰酸钾与水的混合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将种子倒入混合溶液内搅拌浸泡,浸泡30 min 后将种子捞出,然后清洗,清洗结束再加水浸泡12 h 左右。之后将种子放置在塑料布上,在13 ~18 ℃的条件下进行晾干。晾晒期间要勤翻动,以防种子发霉。

在甘肃省等半干旱地区,容器播种育苗种植技术比较适用。在选择容器育苗时必须要选择良种,种子品质应该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二级以上。容器装填培养基质后,需要按照“品”字形排列成行,放置于框架上,容器中需播两三粒种子,并位于容器中央,播后覆细土或珍珠岩,覆土厚度为种子短径的1 ~3 倍,覆土后要立即浇水。通过实践,发现此种快速育苗种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保证苗木根系不受损,且在种植时无须经过缓慢育苗播种工序,方便且快捷。合理运用容器育苗技术能大大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提高幼苗生长速度[3]。

2.4 规范种植

种植苗木时,要将苗木植株根系完全压实入穴,再用土对其进行深层压实。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种植时间的把控,可将种植时间选在雨水渐多的时间段。种植的土壤也要保持疏松、肥沃,这样有利于苗木发芽成活。另外,栽植苗木时应先对地块的湿度、土壤肥力等情况进行检测,提前制订出苗木护理措施,尽可能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此外,种植人员还需依据树苗根系长度以及地上部分的高度计算出坑深,确定出坑与坑的间距,尽可能为树苗创造良好的成活与生长条件。由于甘肃省半干旱地区雨水稀少,土壤贫瘠,冬春两季又多大风,因此,栽植树苗的坑要尽可能深一些,这样更利于苗木根系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与水分,也能有效防止大风将苗木吹倒或拔出。

2.5 覆膜造林

科学应用覆膜造林技术有利于提高造林质量。覆膜造林技术具有很多应用优点。首先,其可以防止土壤内的水分快速蒸发,能够使土壤保持相对较高的湿度和温度。其次,能为苗木生长创造一个相对恒定的生长环境,进而有利于大大提高苗木的存活率。覆膜造林技术在我国林业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常常有人不能掌握科学的覆膜方法,从而降低了树苗的存活率,增加了造林的成本[4]。

2.6 抚育管理

2.6.1 除草。树苗种植后进入到抚育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田间管理以除草为主。要将田间的杂草去除干净,将垄背的土壤疏松,为幼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除草时如果杂草距离苗木根部过近,则需要用手小心拔除,避免幼苗受到伤害。

2.6.2 定植与起苗。翌年5 月中旬开始定植工作,定植工作提早开始几天并无大碍,但如果开始得较晚则可能会影响幼苗的成活率。造林时应该重视定植密度,以免密度较大对苗木的水分吸收和光照时间造成影响,进而导致资金投入量增加,但定植密度也不能过小,以免影响木材的生长质量。需要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了解树种生长发育特性,明确造林立地优势等,合理分析栽植密度参数。起苗工作在树苗长到10 ~15 cm 时进行,这时苗木已经对环境有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因而死亡率会大大降低。起苗时要做好以下工作:起苗前将苗床浇透,待水完全下渗后将苗挖出,挖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苗木根系[5]。

2.6.3 水分管理。水分管理也是造林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可以通过修建集水坑等,以充分保障土壤中的水分,适当改善土壤结构。目前,对苗木进行供水时,最常见的方式是使用保水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高分子树脂材料,在保证物质原有状态的基础上让苗木吸收水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实际利用率,进而保证林木水分的充足,让林木能够保持更加良好的生长态势。

3 结语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森林资源的减少与退化,严重拉低了我国的生态质量,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必须科学运用抗旱造林技术来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在抗旱造林技术中,选苗、整地、育苗、田间抚育等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要点,有关人员要依据有关资料及经验把握好技术要点,切实应用好抗旱造林技术,有效推动我国林业工程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抗旱树苗整地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合影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三棵桃树苗
浇水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云南:抗旱保苗促春耕
倾力支持农民抗旱浇麦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