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

2022-11-22 12:42赵紫瑾
乡村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景观农村

赵紫瑾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分院,湖北 武汉 430000)

0 引言

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地域文化与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进行融合,不仅是对当地传统文化习俗的继承与保护,也为农村产业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仿照国外城市建设模式,使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逐渐丢失,给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实现地域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结合刻不容缓。

1 地域文化视域下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概述

地域文化广义上指的是我国不同地区所特有的文化,狭义上指从古至今特定区域内的人民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所创造出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文化。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看,地域文化都代表了其所在区域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文化。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将各地区地域文化融入到景观规划与设计当中,使地域文化在得到传承与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为当地人们带来良好的文化精神体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起步较晚,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表现出单一性,尤其是对当地地域文化的利用与传承存在明显不足。首先,在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对地域文化的展现,甚至相关规划与设计人员并没有对其地域文化有过多的了解与研究。其次,当前的一些设计方法难以体现其设计理念。目前,部分地区在进行基层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农村原有的景观缺乏足够的保护,从而导致许多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逐渐消失,使我国农村景观千篇一律[1]。再次,在当前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虽然部分地区意识到了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但在传承内容和表现方式上仍存在片面性,其设计方案往往强调文化传承,忽视了新农村经济生活的发展和便捷生活的创造,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差甚远。最后,在规划与设计方面,很多地方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欠缺,在设计形式上也缺乏足够的创新,从而导致其景观规划与设计对当地自然生态与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实际落实效果上看还有待提高。

2 地域文化在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要点

近年来,很多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盲目模仿城市建设模式,导致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逐渐丢失,给我国的文化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这种畸形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也使部分地区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断层的危机。因此,在此背景下,必须大力促进地域文化与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融合,从而保障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下文从寻找地域文化传承和科技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平衡点、为地域文化在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提供各类资源支持、强化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传承等方面进行分析。

2.1 寻找地域文化传承的平衡点

想要更好地在当前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首先需要强化对当地文化的考察与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与探访,以增强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从而总结出当地地域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农村景观与设计,不仅可以实现与地域文化的有效结合,而且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次,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还应当考虑到对当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当地的发展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寻找地域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平衡点,使其规划与设计方案既具备人文性特点,又能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最大化的保护。最后,在规划设计新农村景观时,还应积极利用其原有的农村景观环境,对其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将其中一些优秀的地方进行传承,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系统,而且能有效节省规划建设成本。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尽可能地做到对当地生态系统进行完善,并对其地域文化进行最大限度上的保留,使其新农村建设兼具现代气息和地域人文特色。例如,客家人所居住的大土楼、北京四合院式的木构架庭院及中西部地区的窑洞等,都是其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应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得到一定的保留和发展。

2.2 寻找科技建设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平衡点

要想让地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得到更为有效的传承,还需要对其区域内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把控,为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地域文化,因此,寻找科技建设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平衡点对新农村景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很多新型科学技术也逐渐在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得到应用。在进行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加入一些科学技术产物,以此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的生活;另一方面需要积极保护当地自然的生长环境,使一些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而这也有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

2.3 为地域文化在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提供各类资源支持

要想使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相结合,首先需要为其培养更多的人才,确保其文化传统与景观规划设计实现更好的融合。对此,需要积极开展这一方面的设计授课,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积极引进一些具备文化素养与先进工作经验的设计师,让更为专业的人才负责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同时,各大高校也可以积极开展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设置相关专业与课程,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为我国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设计能力的人才。此外,还需要强化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及创新设计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他们怀着历史责任感与文化认同感积极投入到新农村景观规划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中来。其次,在对新农村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还应为其提供相应的设备和设计资源的支持,如互联网技术支持等,使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案例进行参考,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对地域文化进行保护。具体来说,一方面需要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为设计师提供最新的地域特征,从而使其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做到把控全局,对地域文化进行更为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借助于互联网资源的高度共享性,还可以从中下载各种案例进行参考,使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不断得到更新,设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实现设计方案的可持续性、环保性及地域文化的传承性。

2.4 强化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传承

为了更好地实现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传承,在新农村改造过程中对其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首先,在新农村建筑景观的布局方面,需要建造一些现代化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根据当地的建筑历史与特点进行设计改造,实现地域文化的有效传承。为此,可以将一些文化传承性较强的建筑进行保留或重修,使其成为蕴含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同时,要积极拆除一些与当地历史文化传承、与当地自然环境相悖的建筑[3]。其次,在绿化景观的设计方面,追求园林绿地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将当地历史文化印刻在园林绿地的设计中,使其成为地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载体。对此,可在绿廊、绿道等部位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在植被选择上尽可能地选择当地的原始植被,做到与其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4]。最后,可以将我国古代的一些园林设计理念融入民宿设计中,采用“曲径通幽”“障景”的设计方式,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和气候特征等来延续地方特色。

3 中国地域文化下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内的居民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所创造出的文化产物,其归根结底是人的产物,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各个地区均具有独特的特点。而正是由于这种地域性的文化特点,才造就了不同地区不同的农村景观形式,因此,很多农村地区原生态的景观就是当地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5]。从地域文化的特点上来看,其是由当地特殊的区域个性所造就的,是来源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同时高于当地人民生活的。因此,在当前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要立足于整个中华文化的大背景,充分挖掘当地的地域个性与文化特点,将当地所特有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建筑样式及居民思维等展现在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之中,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艺术进行再创造,根据当前我国时代发展特点、文化特点、精神内涵等,形成新的既能展现当地地域文化特点、又能展现当代风貌的农村景观[6]。

不同于其他国家,我国的地域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很多地区都具有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历史文化环境,因此,即便是一些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下也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解[7]。例如,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端午节的习俗有着很大的差异,“南甜北咸”“南船北马”,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而这些都是不同地区生长环境下,人们的心理文化差异所造成的[8]。

我国的地域文化实际上是传统文化的分支、延续及发展,是一种民族性的表现。我国疆域广阔,不同地域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了不同的乡村景观,而这些均是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11]。因此,在当前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应更多地将这些属于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现象进行传承与发展,将其中的文化内涵展现到具体的设计内容中,从而使当前的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展现出一种民族亲和感,而且能体现出一种属于中华传统村落所特有的宁静感和共生感。为此,需要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积极融入一些地域性的、民族性的文化元素,从而让新农村景观成为当地的文化“品牌”,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当地农村产业的转型发展。此外,在进行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从当地人民的生活中去挖掘文化元素,在生活中寻找设计灵感,并将当地原有的材料进行充分利用,如当地的植被、建筑样式、特有的建筑装饰等。在对新农村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当始终基于当地的风土人情,并植根于当地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设计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场景,使人文与自然相互协调,在为当地人民群众带来现代化便利生活的同时,让其拥有更高的精神文化享受。

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对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调研,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使景观建设能够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对农村景观建设进行合理设计,梳理地域文化脉络,构建具有乡土气息的新农村景观。此外,当地居民还需要树立环境保护理念,合理开发农村土地,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保持生态的多样性,让农村景观建设能够有效发展。

4 结语

地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分支、延续及发展,代表着各地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环境,是当地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结晶。在农村建设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能够显著改善农村环境,使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体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地域性。因此,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融入具体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以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此,需要寻找地域文化传承的平衡点,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历史元素,并为其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景观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景观平面图》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