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过程与措施:沉浸式教学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2 15:34曾望军
关键词:学习者教学模式教师

曾望军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沉浸式体验教学为世界教育改革发展开创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范式,已经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关注。基于沉浸式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凸显了独特的有效性,在我国高等教育推行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沉浸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由于沉浸式学习能极大地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学习潜能,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效率。所以沉浸式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开始应用并获得巨大成功之后,被迅速推广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中,形成了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新兴课堂教学范式,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课堂教育的发展。沉浸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体验,是认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可以直接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其理论内涵也符合高等教育的现实需要。正因如此,沉浸式教学模式日益受到高等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并将其引入到大学课堂教育实践中。如果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课堂教学能有效地应用沉浸理论,实施沉浸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大有裨益,它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迎接挑战,服务于社会。

二、高等教育中应用沉浸式教学模式的主要难点

沉浸式教学模式起初主要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育,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反而运用较少。究其原因,是沉浸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课堂教学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推广实施。

1.高等院校推动沉浸式教学理念的力度不够

我国现行高等院校大多数仍沿用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地方高校尤为普遍,也为此制定了诸多复杂的教学规则和教学制度。这些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发挥。所以,教师在教学组织上缺乏创新动力,往往保持不出错的教学心态,借助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工作,因此无法保障沉浸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的推广应用。即便是部分教师想在课堂上采用沉浸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但学校没有组织教师进行沉浸式教学的培训教育和分享工作,影响了沉浸式教育理念的传播,使得这种教学理念无法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应用。

2.高校教师缺乏实施教学改革创新的内驱力

在高等教育的功能结构中,教学活动以及科研活动应该本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可在主客观因素制约之下,重视科学研究轻视教学创新的情况一直普遍存在。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有着科研项目的研究压力。在大部分高校里,科研成果的多寡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师的职称晋升和工资收入,教学改革创新所产生的收益相比之下却要少得多。做好科研项目代表较高收入,所以部分教师会将大量时间投入到科研项目中去,不能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1]。更何况,开展沉浸式教学续需要教师做更多的教学准备,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和周期较长的跟踪反馈。这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明显的收益回报。

3.高校的相关教学条件不够充分

沉浸式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体验环境,而这在现行高校中恰恰会受到教学时间、空间和其他条件的影响。这些约束性条件一旦没有得到合理保障,就会造成沉浸式教学效率难以实现。比如,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如果学科内容比较丰富,课时安排不充足,势必会降低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空间的安排上,沉浸式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与感知,而学生数量比较多的情形也会制约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学设施设备的准备上,部分高校以专业化发展为目的,购进大量相应的软件与硬件设备,然而用于教学的功能性设备却相当缺乏,不得不以实践教学取而代之,造成沉浸式教学无法真正实施。

三、高等教育沉浸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教学筹备阶段

教师在利用沉浸式教学模式前,应注重课前准备工作,也就是备课工作。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探讨与探究,利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制定出可行性的教学方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全方位筹备教学所需的软件与硬件设施,在教学阶段引进个性化内容,对课程计划进行规范化布局。围绕学生具体情况与个体想法,对学生的角色扮演情况进行规划,随后对学生加以任务配置,事先预演的模式使得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为高效率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开展奠定基础。教师进行充分准备,联想到话语权和处理问题的手段,还要思考到可能运用的课程资源[2]。在课下开展练习题辅助教学活动,由教师站在全局视角下对后期的工作进行全方位安排,调整好沉浸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流程,体现教学环节的衔接性,促进沉浸式教学模式效用的呈现。

2.教学实施阶段

在沉浸式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教材内容科学布局,根据教学需要对教育内容加以针对性调整,促进课程内容的合理优化。若教材内存在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引进多样化手段,灵活处理课程内容,在课程学习内容与具体生活之间建立巧妙的关联,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从而获取比较理想化的学习成效。为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应事先预测沉浸式教学模式应用的步骤,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学习预测环节,对学习能力不相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学生在学习期间记录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反馈信息,把反馈的信息目的性加工,由此得到标准化的教学方案[3]。教师在应用沉浸式教学模式时,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所以,教学内容的分配要顾及学生整体学习能力,根据部分学生可能遇到学习困难来调整不相同阶段的教学方案,把学生兴趣爱好视作切入点,模拟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改进教学计划。

3.教学执行阶段

在高等教育中引进沉浸式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事先拟定的计划设置对应内容,进行情境化模拟与训练。同时借助具体的学习资源,全方位进行课下准备,给高质量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教学中进行发言,烘托良好的学习氛围,维持教学秩序,最终开展问题归纳工作[4]。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智力、知识和体能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最佳时期,加之现代社会进入了学习类型社会,知识更新迅速,所以大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掌握一些适应社会需要的基本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面临着学生人员数量多的情况下,教师可引进分组讨论或者情境模拟的方法,采用小组竞赛或者小组辩论等形式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独立思考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沉浸式教学模式的参与程度。

四、高等教育中应用沉浸式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

沉浸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中心来处理教学问题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种体验是学习者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与学习对象或教育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所产生认知、情感和情绪变化以及心理活动的过程。这种过程能让体验者对学习对象或学习目标产生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达成更高的学习效率。完成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提供必要的环境、实践、经历和体验。所以,在高等教育中应用沉浸式教学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营造良好的沉浸式教学环境

沉浸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高校教师给学生设置良好环境,因为环境作为教学模式执行的媒介,在教学法结构体系内占据有利地位。沉浸式教学模式格外强调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强调把思维与行为进行结合,对文字进行声色并茂的社会环境布设,把学习内容转变为生活情境以及对教学转变为多种类型的文化交际活动等,师生一同参与和沟通。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需时刻保持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和精心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基于这种环境,教学变得更为真实可靠,确保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从真实感受中化转化而来,保障了课程学习的高质量。

2.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反馈

高等教育沉浸式教学不管是知识点习得还是布设教学情境,都主张教学任务的互动反馈式扩展,以让教师时刻了解学生学习进度。知识反馈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体现师生教学的双向互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实时观察分析学生眼神与表情,判断其对知识的兴趣、接受和理解程度,并及时优化教学流程,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信任教师,随时随地和教师互动,持续保持学习的沉浸体验状态。另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给予足够的理解与信任支持,引导学生及时提出心中疑惑,给予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个性化支持[5]。通过沉浸式教学模式互动,教师在不间断的教学信息反馈中确保学生生成忘我学习的良好体验,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互动反馈与教学互动存在相似性,两者可以相得益彰与相辅相成。

3.增强教师素质与能力

相对于沉浸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和要求,现有的高校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高等教育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应用要顾及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作为沉浸式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此种方法对教师自身的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整体上把握学生思想认知能力,换位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处理好现有的问题和心中疑惑。此外,教师还需适当延伸学生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感受到知识点的内涵和韵味,同时,教师应以此为基础有效调节教学活动,直接增强教师自我素质和能力。

4.采用任务式教学方式

沉浸体验理论强调学习者在每一个学习环节都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其作用就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研究表明,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有助于产生明显的沉浸体验。而任务型教学是提高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因为让学习者在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得自我满足,或者让学习者参与与其兴趣有关的学习活动,均能促使他们进入更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任务式教学的核心是把学习者放在主体地位,非常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以及行为表现。而这个过程正是学习者形成沉浸体验感的最佳时期。在任务式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建构明确的可理解的学习目标,通过营造各种逼真的学习情境与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沉浸体验中有效地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是学习者形成沉浸体验的有效教学模式。

5.构建第二课堂学习环境

在当下,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校内教学场所开展,教学空间仍然相对单一。这种过于熟悉、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的单一学习环境会影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投入感[6]。沉浸式教学模式主张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场景范围,比如自然环境、实践教学基地、社团活动现场、艺术展活动等地方均可以开发成为教室以外的第二课堂。相比在教室内开展针对性的知识传递,教师依托第二课堂的独特环境能够营造更接近某种知识特点的氛围,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寻知识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持续多样的课堂延伸,更能够挖掘大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形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取得的学习成效也更为明显。所以,大学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书本知识环境、课堂学习场景所产生的不利因素,打造更接近真实化的学习场景,既能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又有拓展增长学生的感知视野,从而提高整个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中引进沉浸式教学模式,不仅可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让学生深层次地领悟知识技能,逐步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延伸教学深度和教学广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吸收专业化技能,发展学生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由此真正地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教学模式教师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教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