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终身教育非学历课程规范化命名研究
——以浙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非学历教育培训课程名称为例

2022-11-22 17:20浙江开放大学310012赵师红
新农村(浙江) 2022年7期
关键词:非学历终身教育学分

浙江开放大学(310012)赵师红

浙江省新昌县社区学院(312500)吕美萍

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以下称为“学分银行”)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各类学习成果存入、认定、积累与转换等服务,激励他们积极开展终身学习。然而,我国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家庭教育等终身教育培训机构在非学历课程命名上存在诸多不规范问题,给学习者课程选择以及教育部门的管理及学分银行开展业务带来不便。现以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非学历培训课程名称为例,探讨其解决之道。

1.主要问题

在浙江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存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其他非学历教育”两大板块上的课程命名不规范问题(截至2022年5月25日),主要表现如下:

(1)主题指向不明确部分终身教育非学历培训课程名称指向性不明确或范畴过于宽泛,如“成人高中”“创业”“素质提升”“家政服务”“理论复习”“实操训练”“其他知识培训”“其他”等。

(2)授课方式表述失当部分课程在命名时错用授课方式,如“考试”(评茶员培训项目)、“田地培训”“党员外出学习考察培训活动”“应急救护实际操作学历”“烧红烧肉”等。

(3)错用标点、数字这也是课程命名方面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4)以英文缩写命名有部分课程名称使用全英文的字母缩写形式表示课程名称,并且没有任何解释性语句,如“SYB”(创业培训项目中的某一技能培训)、“PLC”(电工岗位培训中的一种)、“CAD”(计算机培训中的一种应用软件培训)等。

(5)课程口语化严重以纯粹口语命名课程,且未明确表述课程的中心意思,如“天河社区‘夕阳红’电脑班开课了”“天河社区戏曲越剧班开课”“天河社区夕阳红模特班开课”等。

(6)以培训机构、类别、项目名称代替许多非学历培训项目的课程命名常以培训机构或项目名称代替课程名称,如“老年大学”“养生讲座”“佳木斯培训”“月嫂培训”“公益讲座”“家庭教育”“浙江扫盲读本”“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农培”“双证制”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终身教育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问题成因分析

(1)浅表原因:缺乏统一的课程命名标准我国终身教育非学历培训覆盖多类行业、企业、教育机构、政府部门,既有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又有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高校,社区院校、老年大学、社区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企业职工大学和职工学校(培训机构)及地方行业协会、义工协会、红十字会等。其课程包括公民素养、科学知识、职业技能、生活休闲等培训。彼此间缺乏统一的培训课程命名标准或协调机制是终身教育非学历课程名称产生上述问题最直接的原因。

(2)深层原因: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分属于不同行业、企业、教育机构的终身教育非学历培训工作者,分布于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或省、市、县、乡镇(社区)、村组(街道)的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家庭教育等培训机构,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教育工作经验千差万别,他们对各自承担的非学历培训项目和课程有着不同的认知、情感、态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或途径命名非学历培训课程,因此,上述问题显然难以避免。

(3)根本原因:短平快效益理念和快餐式发展模式 我国许多培训机构以短平快的效益理念和快餐式的发展模式,开展各类非学历培训活动。它们在追求更大的商业化经济利益中,为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常压缩课程内容并以短时期、快餐式的个性化培训项目或课程向学习者兜售各种学习服务产品,在培训项目和课程命名时常以所谓的“个性化”甚至噱头的语言、占有教育信息不对称性的优势,吸引学习者眼球,轻视或有意识地忽略课程或项目的名称与其内在特质的匹配度和关联性。

3.解决对策

(1)联络机制:规范课程命名良性发展鉴于我国终身教育培训课程命名时所采用的依据和标准差别较大,建议按照培训项目与课程的专业性、行业性、职业性等特质,建立培训课程命名规范化联络机制,并纳入国家和地方终身教育事业的顶层设计,由各地教育、人社等部门或由其指定∕委派的机构负责,明确部门、机构、行业企业、学术团体的职责,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专业且覆盖所有终身教育非学历培训机构的信息收集、数据统计与分析,向这些机构提供包括课程命名在内的教学与课程管理的咨询服务和提供指导性意见的服务。如,省级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等可承担日常的联络工作,省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关可委派某一机构负责联络各行业、职业、企业的终生教育非学历培训工作,以良好的联络办法、流程及制度等机制,保障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名称的语义明确、科学、规范。

(2)专家团队:提供课程命名智力支持我国非学历培训项目的直接承担者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和炽热的工作热情,却因专业理论素养所限使其在对培训实践经验提炼并上升为学术理论时力不从心。因此,有必要建立跨部门、行业的专家库,专家依据本学科、行业、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我国各类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国家方针政策及发展战略,对包括课程命名的终身教育发展作出合理的研判,根据行业、企业对各类劳动者综合素养的要求以及其他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上的物质∕精神需求作出分析、研判、评估,为终身教育非学历培训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各类培训项目与课程的命名制订规则、流程或标准等,建立培训课程理论体系、课程评价体系,为有关部门、机构对终身教育培训项目实施长期、有效的管理提供依据。

(3)学术梯队:带动课程命名规范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的加入,我国终身教育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地整体性提升。建议相关职能部门或机构设立更多的研究课题项目,以这些高素质人才为骨干,组建学术梯队,带动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终身教育工作者,以专业化的理论、方法提炼已取得的实践经验,研究国内外终身教育乃至整个终身教育领域的行业、企业、机构的成果及经验,探寻、学习、借鉴,培养终身教育基层工作人员的课程命名规范意识,优化课程命名方式方法,推动终身教育非学历培训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4)学分银行:成果认定转换强化规范建议学分银行将终身教育非学历培训课程命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融入其各类终身教育培训学习成果的储存、积累、认定与转换∕兑换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使终身教育非学历培训课程命名符合我国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规划要求,符合终身教育∕学习规律,符合行业、职业的标准与规范,保障并体现法律法规赋予学习者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在命名时有明确、具体的操作规范和评价体系。终身教育非学历培训课程命名应根据项目类别在字段及其排序上涵盖以下2~3个要素:①课程或课程所属项目,体现出初、中、高级的层次性,或体现所属产业、行业、职业及其明确的子类别,或体现城市、乡镇、社区、农村等地域范畴,或特色项目或品牌项目等;②课程所属专业或学习内容,如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③培训方式方法,有培训、讲座、报告、论坛等;④培训性质,体现个人、公共等字段;⑤学习者所处的婴幼儿、青少年、中年、老年等人生发展阶段,或党团、领导、市民、农民等身份,或子女、家长、家庭、社会、交往等人际关系,或生产、学习或生活等状况。

猜你喜欢
非学历终身教育学分
非学历教育进入规范管理新阶段
让非学历教育监管“长牙齿”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非学历教育实践
国家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模式探讨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