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传承:社区教育助推非遗保护的创新实践
——以滨江西兴灯笼文化传承为例

2022-11-22 17:20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社区学院310052赵国祥
新农村(浙江) 2022年7期
关键词:活态灯笼载体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社区学院(310052)赵国祥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的西兴灯笼是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手工艺面临失传。为此,依托社区教育开展非遗传承系列工作,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又有利于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特色品牌的培育,通过搭建社区教育与传统文化沟通的桥梁,让社区教育成为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提升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活力。

1.活态传承:社区教育非遗传承的路径创新

与传统静态传承不同,依托社区教育进行活态传承,是一种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新思路、新理念。所谓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方式,其本质上是将非遗传承从自在转变为自觉的过程。从构成要素看,包括:

(1)众多文化自觉的传承主体非遗文化传承离不开人的参与,传统传承仅仅依靠地方文化员及少之又少的民间传承人,难以形成非遗文化合力;活态传承则强调传承主体的多元化参与,除家族传承人、名间传承名家及场馆工作人员外,还有社区工作人员、小区居民、学生等。

(2)兼具传统与现代意义的传承客体传统非遗文化要被现代人认知、熟悉、喜爱,甚至是传承,需要将其传统核心价值特征具象与现代文明、文化载体相结合,从而不断丰富表达与传播方式,不断发展新的文化内涵。

(3)学校、社区、社会三位一体的传承场域活态传承改变传统固定、静态场馆收藏、展示的单一空间与单一功能,通过社区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社会等多场域的拓展,实现非遗文化传承的广覆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扎根发展。

2.非遗活态传承的项目化运作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理念与思路,社区学院西兴分院从2009年开始,开展了“西兴灯笼文化的活态传承”的项目创建,把西兴灯笼文化融入社区教育,以项目运作的方式系统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

(1)合建三大教学基地,开发广覆盖的传承空间一是建立居民学习体验基地,开拓社区学习阵地。以西兴分院教室为基础,建立西兴灯笼传统工艺与民俗文化课程体验基地,先后投入5万多元,开辟4个功能教室,在展示陈列的同时,重点增强体验学习的功能。二是设立传承人工作坊,建设名家传承阵地。2018年5月,设立了非遗传承人蔡雪安工作坊。三是开设中小学社团活动基地,拓展非遗校园阵地。为将西兴灯笼传承后继有人,项目深入到辖区多所中小学校。成立学校灯笼社团,开展灯笼制作活动。

(2)开发三种形态课程,丰富多样化的传承方式灯笼传统工艺与民俗文化课程,是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该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西兴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项目组集结非遗传承人、社区居民、课程开发专家、文化员等多方力量,共同研制了三种形态的课程,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一是编写了培训教材,二是拍摄了教学视频,三是开发了活动课程。如,元宵灯会系列活动课程、灯笼工艺体验系列活动课程、灯笼文化活动系列活动课程等。

(3)吸引“三元”主体参与,拓宽非遗活态传承路径西兴灯笼非遗文化传承要实现受众面的广覆盖,就必须针对不同的人群拓宽传承的路径,通过“活态传承三进”系列活动,形成三元主体多方传承的力量。一是活态传承进社区,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以社区居民中的爱好者为对象,以灯笼创意等为学习内容,开展灯笼文化传承社区学习共同体培育。二是活态传承进校园,培养后人工匠精神。灯笼进职校、进中小学第二课堂,激发学生非遗学习热情,培养工匠精神。三是活态传承进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同时,以失土农民或失业人员为对象,开展西兴灯笼制作技能培训。

(4)创新教育活动载体,实现非遗文化活力传承活动是西兴灯笼文化的载体。在文化部门和中小学的支持下,围绕西兴灯笼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进行了活动方案的设计,以活动为抓手,让灯笼文化“红”起来。一是现代灯会节:社区教育结合传统节日推动活态传承。利用春节、元宵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非遗文化传承现场活动,包括:西兴灯笼制作竞赛、赏灯、评灯活动,“我爱灯笼”征文活动,元宵灯笼展示活动,元宵灯谜竞猜活动。二是广场灯笼舞。编排设计西兴灯笼广场舞,采用西兴杠竹道具,保持民族舞蹈的原创性,在音乐上配以柔美轻盈的江南小调,以群体的形式呈现灯笼外形的红火、灯笼制作的手艺、文化底蕴的深厚。三是灯笼动漫秀。项目借助动漫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制作动漫灯笼。发挥青少年的想象力,给传统灯笼注入现代元素,使传统工艺与时代同步,把西兴灯笼用动漫的形式来展示。四是幸福照相馆。与旅游项目结合,东站候车大厅“幸福照相馆”里,旅客们节日期间随处可见挂着的灯笼,灯笼下还有趣味灯谜。此外,照相馆还开展制作灯笼体验活动、灯笼美化、创意灯笼制作、体验提灯夜游活动。五是线上学习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以“西兴灯笼传统工艺与历史文化传承”线上学习活动。视频课程《让西兴灯笼亮起来》在杭州市终身学习网上受到市民欢迎。

3.取得的成效

(1)形成了本土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特色教材《让西兴灯笼亮起来》——西兴灯笼传统工艺与民俗文化读本,并荣获2019年度全国优秀乡土教材;制作音像教材《西兴灯笼》光盘1张;《西兴街道非遗传承》视频,以“西兴灯笼”为载体的社区教育活动课程已初步形成,为西兴社区教育发展建立有效载体和长效机制。

(2)培养了一批灯笼工艺的传承人和爱好者通过培训,已有近200人从不会到熟练掌握西兴灯笼制作的传统工艺,为“西兴灯笼”增添新鲜血液。有部分人已利用业余时间制作灯笼,远销全国各地。通过以灯笼为载体的系列活动,让不少人了解了西兴灯笼,成为西兴灯笼的爱好者。

(3)形成了社区教育本土特色“西兴灯笼文化的多元传承”品牌项目,被评为2020年省成教品牌项目。2019年,浙江卫视播出蔡雪安的专题报道:让西兴灯笼代代传承;“全国农村成人教育网”“浙江省职成教网”刊登了有关西兴灯笼传承基地的报道。以灯笼为载体的西兴社区教育特色已经逐步形成。

(4)传承和发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兴灯笼被列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西兴分院为西兴灯笼传承和发展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开展了课程开发、视频制作、技能培训、项目推广和展示等教育活动,特别是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社区居民学习灯笼制作,参加灯笼协会的各种活动,既传承发扬了西兴灯笼文化遗产,提升了居民自身的文化素质,还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西兴灯笼文化的多元传承”品牌项目的实施,把非遗文化与文明素质相结合,逐步形成一个“学文化、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猜你喜欢
活态灯笼载体
地域文化视域下南宁长塘芭蕉龙的活态传承研究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桂中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研究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糊灯笼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鸟与灯笼
挂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