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研究

2022-11-22 17:55卢秉旭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功能定位综合体功能

卢秉旭

(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

由《中国体育产业蓝皮书》可知,我国体育场馆长期存在数量不足及闲置的问题。一方面,体育场馆数量不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大多数大型场馆在结束承办大型赛事后,处于长期闲置状态。比如,北京奥运会期间花费2 亿多元建设的五棵松棒球场,在奥运会结束后被拆除;花费超过5 亿元建设的南京国际赛马场如今变为停车场,等等。如何解决体育场馆不足和闲置问题,是现阶段我国所需解决的焦点问题[1]。近年来,我国国务院针对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意见,诸如正确定位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功能,针对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为各方主体提供的服务,建立科学完备的服务机制,为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提供有力帮扶等,为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创造良好契机。但总体而言,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其在发展中仍面临诸多困境,为此,该文将对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1 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概述

由《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可知,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主要是指将城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城市商业、休闲、住宅等业态相融合,为参与体育竞赛、全民健身、体育培训的群体提供配套服务,延伸服务链,将体育场馆设施发展成以体育为主题、功能多样丰富、配套完善、可经营性突出的服务性实体。作为现代城市空间中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应与城市建设发展进行有效结合,秉持城市发展理念,依托先进的发展技术,推进一系列行业、服务、建筑等的全面整合,以此打造出综合体的整体形象,将商业、文艺、餐饮等一系列服务功能融入进综合体中,使综合体可实现多元化的服务功能[2]。基于此,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是以场馆设施为载体,集多业态发展于一体的产物,在内涵上强调建立科学完备的服务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完善的体育服务,推动城市体育服务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强调联合其他行业共同参与场内设施建设中,整合各类商业资源,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与其他商家建立良性竞争的关系,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收获理想的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成效。

2 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功能定位

2.1 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功能

对于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所具备的功能而言,主要可分为基本功能、配套功能以及延伸功能等。其中,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基本功能旨在满足城市居民的体育娱乐休闲、体育消费等需求,并主要涉及提供竞赛场地、提供健身场所、提供体育休闲娱乐场地等功能。如今,大多初具综合体的场馆均具备了以上功能,并主要通过综合体体育馆、室内场馆、室外场馆等形式实现。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配套功能主要作用有提升受众的满意度、扩大综合体的服务覆盖面,并涉及提供休闲娱乐服务、提供商业零售场所、提供餐饮场所、提供商务办公场所等功能。结合相关调查而言,如今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配套设施建设,大多难以满足配套功能要求,所涉及的业态以商业、办公、餐饮等为主,少部分综合体基于自身发展需求融入有电影院、KTV 等休闲娱乐业态[3]。而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延伸功能,则是在确保其基本功能实现的基础上所实现的相关功能,主要包括有提供会展演艺场地、提供旅游观光场所、提供体育科技创新场所等功能。如今,由大型体育场馆改造建设的综合体主要以演艺、展览及教育培训等为延伸业态,而基于人文资源或者自然资源建设的综合体,则主要以康疗养生、体育旅游等为延伸业态。

2.2 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功能定位

对于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功能定位,可从其功能本身、区域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等不同角度入手。首先,从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功能本身角度而言,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作为一个可实现多元功能的有机整体,对于其的功能定位,应紧紧围绕其基本功能,以推进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结合现如今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状况而言,不管是大型体育场馆型综合体,还是特色资源型综合体,它们的配套功能、延伸功能均是基于基本功能开展相应调整。因此,综合体的配套功能、延伸功能不可脱离于基本功能独自实现,相互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其次,从区域发展水平角度而言,为实现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功能的科学定位,必须要对综合体所处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基础等区域发展水平开展全面分析。一方面,综合体功能定位过程中,应全面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这是因为综合体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显然是决定综合体建设成功与否、功能实现与否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区域发展水平还影响着当地的人口规模、消费水平等,在综合体功能定位实践中,应基于区域人口规模、消费能力等指标,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有效明确公众多样化需求,进而确保所定位功能与食材消费需求相匹配。最后,从资源条件角度而言,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定位离不开相应资源禀赋的有力支持,唯有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方可实现对各项资源的优化整合,控制成本,实现自身的有效发展[4]。比如,从整合利用现有场馆设施来看,可通过对现有场馆、配套设施的优化配置,并利用场馆的区位优势及自身条件,以推进综合体的功能定位。又如,从自然资源来看,可通过对优美人文景观、优良生态环境等特色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将综合体功能定位于体育休闲、体育旅游、康疗养生等方面。综上,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功能定位并非一味地生搬硬套,而应立足于自然资源条件实际,以推进科学合理的定位。

3 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发展路径

3.1 加大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力度

首先,营造环境,引导发展。一方面,积极发展设立综合体引导、投资基金,为综合体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在这过程中,可通过政府拨款、体育彩票收入等途径设立综合体引导基金,各级财政部门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调节拨款比例及资金总额;还可基于政府引导,设立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综合体投资发展基金,进一步为综合体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引导社会力量加入到综合体发展行列中来,建立政府与社会合作的综合体发展机制。如此一来,社会力量不仅可为综合体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与政府同担风险、共享利益,还可为综合体发展提供专业运营管理团队支持,进而为综合体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保障[5]。其次,多渠道发展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一方面,加大对各类资源的盘活力度。即可对现有体育场馆进行升级改造,完善配套功能,延伸服务链,发展综合体;还可对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旧厂房等资源进行重新开发利用,完善其体育服务、商业服务等功能,发展综合体。另一方面,加大对新型综合体的建设力度。在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开展、大众健身意识逐步增强大环境下,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大对新型综合体的建设力度,以满足公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

3.2 创新管理模式

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要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应当推进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完善过往的运行管理机制,遵循市场发展规律,调研研究市场上不同行业领域的运营管理方式方法,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采用适宜的市场运营管理手段。比如,在综合体发展中可实行委托经营管理的手段,将区域委托交由专业团队运营管理,并与其合作,经营综合体相关项目。与此同时,还可采取承包经营方式,将场地出租给个人,对综合体所有权与经营权进行有效划分,构建起科学完备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起自主管理模式,提升综合体发展成效[6]。另外,对于综合体的发展,应注重发挥自身特色,避免趋于雷同。也就是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特色及社会需求,围绕全民健身、休闲娱乐、大型活动等综合体发展模式,建设个性鲜明的综合体,确立发展方向,防止同质化竞争[7]。除此之外,面对人们提出的越来越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还应加强智慧体育综合体建设,即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以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相关业态为载体,在大数据相关技术支撑下,为综合体运营管理、全民健身、商业服务等提供智慧化服务,以此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

3.3 引导城市居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

首先,营造良好的健身环境。积极组织体育健身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相关活动,提高人们对相关体育健身项目的掌握水平,加深人们对体育健身重要性的有效认识。同时,坚持正确的体育舆论导向,在社会中营造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和谐氛围。其次,实行体育消费优惠手段。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体育优惠手段,降低人们的体育消费成本,培养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帮助公众树立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比如,可通过向人们发放体育健身优惠券,政府通过与运营方签订优惠券使用协议及权益分配协议,让人们可凭券前往相关综合体参加体育锻炼或观看体育比赛等[8]。另外,相关政府部门还应鼓励金融机构推进对体育服务综合体相关消费支出产品的创新开发,建立起金融机构与综合体的有效联系,推出基于综合体的消费信贷产品,保证体育消费流程便捷性、经济性。比如,金融机构与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联合推出体育信用卡,用于体育健身等相关消费。

4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在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满足新时期多元化体育消费需求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鉴于此,相关人员应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明确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内涵价值,基于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功能定位,从加大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发展力度、创新管理模式、引导城市居民积极参与体育健身等多个方面切入,积极促进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功能定位综合体功能
田园综合体为农旅融合添活力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秦厂村社区中心党建综合体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Tikkurila教堂及住宅多功能综合体
数学的翻译功能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我国庭前会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物流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