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雌蚕无性克隆与限性斑纹技术的家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2022-11-22 23:58王永强
蚕学通讯 2022年2期
关键词:雌雄孵化率家蚕

我国茧丝产量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浙江省的茧、丝产量分列全国第5位、第1位。家蚕品种是蚕丝业的物质基础,家蚕也是最早开展杂交育种研究的经济昆虫。利用中系、日系原种正反杂交方法培育的家蚕品种已实现了多次更新换代,有效推动了蚕丝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家蚕的杂交育种方法已沿用近百年,导致种质创新缺乏、品种性状类同问题凸显。同时,蚕种生产需人工鉴别雌雄蚕蛹,技术落后、效率和准确率低下,难以适应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的现代蚕丝业发展需求。

本项目针对产业技术难题,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等资助下,从实用化雌蚕无性克隆种质创制、新品种培育、原种生产智能化设备研发、杂交种高效生产模式建立等方面,持续20多年开展研究,旨在创新家蚕育种与良种繁育技术,促进蚕丝产业提质增效。本项目取得以下几项重要的研究成果。(1)首次阐明了雌蚕无性克隆孵化率性状的遗传规律,创制了高孵化率雌蚕无性克隆系72份。研究表明,雌蚕无性克隆孵化率性状由主效基因控制,杂种优势率20.7%,遗传力74.0%,并进一步发现了相关重要调控基因;经多年累代选育,突破了孵化率低于10%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种质创新。(2)创新了家蚕育种方法,育成了各具特色的系列家蚕新品种5对,其中4对已通过审定。利用雌蚕无性克隆技术在国内外率先育成2对全新单交家蚕品种,杂交种生产可免雌雄鉴别,其中“浙凤1号”的蚕种生产成本降低了26.1%;利用限性斑纹技术育成3对家蚕品种,可在幼虫期依据斑纹特征高效、轻简化鉴别雌雄,其中“农科2号”的蚕种生产成本降低了20.6%。(3)研发了雌蛾集团取卵机,实现了雌蚕无性克隆系原种取卵机械化,效率比人工提高4倍;研发了CCD雌雄蚕卵色选机,实现了限性卵色原种雌雄蚕卵分选智能化,效率比人工提高200倍以上,准确率达99.7%。(4)基于单交家蚕品种与智能化设备,创建了免雌雄鉴别的全新单交制种模式,突破了沿用近百年的中系和日系原种正反杂交制种模式,同时利用限性斑纹技术显著提高了雌雄鉴别效率和准确率,解决了蚕种生产技术难题;制定发布了从蚕种生产、家蚕饲养至蚕茧收烘的系列配套技术标准。

本项目育成了家蚕新品种5对,其中4对已通过新品种审定;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制定发布标准5项;出版150万字的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8篇。以上成果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累计推广家蚕新品种98.45万张种,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58亿元。参加该项成果鉴定的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成果的原创技术开辟了家蚕育种与良种繁育新途径,在同类研究领域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猜你喜欢
雌雄孵化率家蚕
家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研究进展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我国科学家首次构建家蚕全基因组编辑筛选平台
水果也分“男女”吗
黄菠萝雌雄植株间形态特性差异研究
种蛋的储存条件对孵化率的影响
雌雄时代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与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3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水温对虎纹蛙受精卵孵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