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灌溉总渠”试题设计

2022-11-22 13:03江苏盐城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凤鸣路校区姚广标
中学政史地 2022年28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水患洪泽湖

江苏盐城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凤鸣路校区 姚广标

一、试题设计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淮河流经我国中东部地区,全长约1000千米,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淮河流域全部位于东部季风区,年降水总量大。其中,6~9月份的降水约占全年总降水的50%~80%,降水时间分配极不均匀。淮河上中游水系呈羽状,支流众多,每逢暴雨,各支流洪水快速汇入干流。淮河中游河道比降小,中下游泄洪河道少。淮河流域北部平原面积广大,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地和丘陵区。自12世纪开始,黄河长期南下泛滥侵夺淮河干流作为入海河道,搅乱了淮河水系。淮河失去了入海通道后,改由经洪泽湖南下进入长江,成为长江的“支流”。据历史文献统计,16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的450年中,淮河流域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竟达94次。苏北里下河地区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水灾频仍成为苏北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材料二:苏北灌溉总渠曾被评为新中国经典水利工程。1950年,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水灾,受灾面积4000万亩以上,受灾人口超过1300万人。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主导部署,当年11月2日苏北灌溉总渠主体工程开工。苏北灌溉总渠工程创造了世界治河史上的一项奇迹,整个工程动用民工多达130万,完全靠人抬肩挑,仅用85天时间,就完成土方任务7326万立方米。它西起洪泽湖,东达黄海,全长168千米,横贯江苏省北部淮安、盐城两市。1952年5月,苏北灌溉总渠顺利竣工,这样以人工开挖河道的方式实现了“淮河继续东流入海”,从此变“水灾”为“水利”,使里下河地区由一穷二白变成了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苏北灌溉总渠各项规划标准偏低。以防洪为例,苏北灌溉总渠汛期最大设计流量仅为800立方米每秒,泄洪能力明显偏小,虽起到了“导淮”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淮河洪水“入海通道”问题,未能根除淮河中下游地区的水患。1998年10月,在紧靠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开挖了“淮河入海水道”,使洪泽湖防洪标准提高到了百年一遇。随着《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我国对淮河的综合治理将从“根治淮河水患”提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度。

1.简析历史上淮河流域水患不断的自然原因。

2.苏北灌溉总渠主要具有哪些功能?(不少于三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3.从新中国治淮实践中,你获得哪些启示?

二、试题解析

2022年恰逢苏北灌溉总渠竣工70周年。2022年7月30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第1题,考查学生能否根据文字材料和地理工具(地图)获取地理信息,是否会加工地理信息和表达地理信息,能否通过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释历史上淮河流域水患不断的自然原因。

历史上,淮河流域水患不断,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

由材料一中的文字信息可知,淮河流域全部位于东部季风区,年降水总量大。其中,6~9月份的降水约占全年总降水的50%~80%,降水时间分配极不均匀。由此可见,历史上淮河流域水患不断的气候原因是: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带,其降水既有南方降水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又有北方暴雨集中的特点。

由材料一中的图文信息可知,淮河上游流经山地、丘陵地区,上中游水位落差大,水流急;中游河道比降小,地势平缓,排水不畅;下游受“黄河夺淮”的影响,河床普遍淤高,失去了原先的入海通道。由此可见,历史上淮河流域水患严重的地形原因为:上游河道比降大,水流急;中下游地形较为平坦,水流速度慢,泄洪能力弱。

由图和文字信息可知,淮河上中游水系呈羽状,支流众多,每逢暴雨,各支流洪水快速汇入干流。而淮河中游河床坡降平缓,狭窄弯曲,水流宣泄不畅;下游泥沙淤塞原有河道,缺少直接入海的通道。所以,历史上淮河流域水灾频发的水文原因包括:淮河上中游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来水量大,下游缺乏直通入海的天然水道。

第2题,考查学生能否运用综合思维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是否具备思辨意识、历史视角等。

苏北灌溉总渠既是淮河洪泽湖以下排洪入海通道之一,又是引洪泽湖水源灌溉的渠道,兼有泄洪、引水、排涝、航运等多项功能。苏北灌溉总渠建成后,汛期最大泄洪流量可达800立方米每秒,平时能从洪泽湖引水灌溉两岸农田,成为苏北里下河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水源保障。俗称“锅底洼”的苏北里下河平原从此摆脱了旱涝的困扰,重新成为富足的鱼米之乡。近年来,随着《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苏北灌溉总渠沿线的旅游业也逐步兴起。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抗美援朝战争又值关键阶段,国家的财力、物力供应严重不足,再加上受到技术力量的限制,苏北灌溉总渠各项规划标准偏低。以防洪为例,苏北灌溉总渠汛期最大设计流量仅为800立方米每秒,泄洪能力明显偏小,虽起到了“导淮”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淮河洪水“入海通道”问题,也就无法根除淮河中下游地区的水患。

第3题,考查学生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境中,发现、认识、分析和评价人地关系问题的能力,彰显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等方面的价值。

由材料二可知,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才能彻底根治淮河水患。新中国治理淮河的伟大实践证明,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中国人民在治淮过程中展现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品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树立人地协调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参考答案

1.历史上淮河流域水患不断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气候: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大,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且多暴雨。

(2)地形:上中游水位落差大,水流急;中下游地势平缓,水流不畅。

(3)水文水系:上中游支流众多,汇水量大,流量大;黄河夺淮后,下游泥沙淤塞河道,缺少直通入海的天然水道。

2.苏北灌溉总渠的主要功能有灌溉、排涝、泄洪、航运、旅游等。

不足之处:苏北灌溉总渠各项规划标准偏低,尤其是设计流量偏小,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淮河中下游水患问题。

3.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树立人地协调观念;等等。(答案合理即可)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水患洪泽湖
基于REOF的淮河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
浩浩碧波润江淮——洪泽湖
洪泽湖绿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洪泽湖渔家
基于SWAT模型的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水文响应
黄河水患对开封经济影响研究
河南黄河水患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