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的地理实践力培育

2022-11-22 01:23袁书琪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培育新课程核心

李 文 袁书琪

(1.福州金山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前言第三部分“主要变化”对于课程标准作出以下说明:“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据此,同时颁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初中地理新课标”)第三部分“课程目标”规定了“地理课程目标围绕核心素养”“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初中地理新课标还指出,“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地理实践力是“学生秉持人地协调观、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方法,在分析和解决地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时所具备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可见,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课程核心素养,除了具有保证实际操作质量的固有功能之外,还具有支持和检验另外三项素养培育的重要功能,这也符合“素养”的实践性本质,体现了素养的形成不只看学过些什么,还要看学以致用的程度,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本文就初中教育阶段地理实践力素养培育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关注地理实践力在初中新课程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地位

研讨地理实践力素养不能仅就地理课程来看,首先要明确地理实践力在初中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初中新课程体系中有关实践能力的各门课程核心素养,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见,实践在各门学科课程核心素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大体上有如下几种类型:(1)实践素养全面。例如,贯穿于地理、艺术、科学、化学等课程。(2)实践素养与其他素养复合。只有地理课程的地理实践力和生物学课程的探究实践全面蕴含实践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主要关注实践的能力。(3)实践素养蕴涵在行动方式中。例如在道德与法治、历史、劳动教育、体育与健康等课程中,实践素养表现为实证、解释、行动、行为等的方式方法。(4)实践素养蕴涵在能力中。例如,语文课程的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两项素养的能力,英语课程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两项素养,物理课程科学探究素养的交流与评估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运动能力素养。(5)蕴涵在探索与创新中。例如数学课程应用意识素养的尝试与探索,物理科学探究素养的交流、评估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等。

表1 初中各门新课程核心素养体系中实践素养的体现

由上述分析可见,在初中新课程体系中,只有地理课程地理实践力素养全面涵盖行动力和意志品质,应充分发挥地理课程实践素养全面培育的功能,在课程教学中给予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同时,地理课程教学也要借鉴其他课程培育实践素养的各自侧重点,加强实践方法方式和习惯的养成,还要尽可能在初中新设置的占课时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与各门课程协同培养实践素养。

二、关注地理实践力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联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亮点之一,就是融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各门学科课程核心素养。新课程方案前言指出,“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地理新课标也指出,“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凝练地理课程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地理新课程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地理课程中的具体化”。地理新课标中有关地理实践力素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联见表2所示。

表2 初中地理新课程地理实践力素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联

由表2 可见,地理实践力素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性很强,体现地理课程在培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功能与地位。地理实践力的培育直接支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个方面中的两个方面、六大素养中的三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中的六个基本点:(1)涵盖学生实践创新素养全部三个基本点。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劳动教育,学生实践创新素养中有“劳动意识”基本点,而在地理新课程“认识中国”主题中要求“开展劳动”,还将公益活动纳入劳动教育。地理新课程倡导“问题式学习”,学生实践创新素养中有“问题解决”基本点。地理新课程强调要在真实情境中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不但要有问题探究的能力,还要有问题探究意识。地理课程内容要求新设置了“地理工具和地理实践”一大部分,对应于学生实践创新素养中的“技术应用”基本点,地理工具包括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都经常用于地理实践活动。(2)涵盖学生学会学习素养中的两个基本点。学会学习素养中的“乐学善学”基本点,也是地理新课程的素养要求,地理新课程强调“做中学”“知行合一”,并在意志品质方面培育“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系统体现了“乐学善学”要求。学生学会学习素养中的“信息意识”,在地理新课程中对应“地理信息意识”,具体要求“运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工具”。(3)关联学生健康生活素养中的“珍爱生命”基本点。地理新课程要求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提高健康生活”和“实践创新能力”。

由上述分析可见,地理学科强调的实践性,在初中地理新课程中已转化为系统全面的地理实践力素养培育,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比对可以加深对地理实践力培育目标、内容和方式的理解。要将地理实践力提升到学生终身受益的发展素养上,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育重任。

三、关注地理实践力在地理课程核心素养体系中的作用

地理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地理课程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地理实践力与其他核心素养的关系如表3 所示。

表3 初中地理课程地理实践力与其他核心素养的关联

由表3 可见,在初中地理新课程中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都密切相关:(1)人地协调观不但引领地理实践活动,而且其培育要依托地理实践力加深体验和感悟。例如,要认同“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这个重要命题,只看“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像认知还不到位,必须通过学生亲手演示地球运动,尤其是同时演示地球公转与自转,才能综合考虑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与地球的自转周期,深刻感悟地球之所以存在生命的真谛。(2)综合思维不但指导地理实践活动的方式和程序,而且也要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加以培育。例如,“说出某地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不能只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些统计图表的阅读本身还有一定难度,而通过学生亲手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则容易概括出时间变化的特点。(3)区域认知不但为地理实践活动提供了知识基础,而且要通过区域的观察、调查等活动逐步认识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状况。例如,要认知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就要收集和判读该地区地形、气候、河流等的地图、图表等材料,依据其中的数据资料才能概括出相关特征。

由上述分析可见,初中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开来制定教学目标,应特别注意地理实践力对其他核心素养的依赖和支持,要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充分应用其他素养,提高地理实践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反过来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检验其他核心素养的养成,促进其他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培育。

四、关注初中地理新课程性质和目标对于地理实践力定位的更新

义务教育学段的地理课程历来重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地理新课程将地理实践提升到核心素养来看待,在地理实践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上却对地理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旧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目标有关地理实践的表述比较如表4 所示。

表4 新旧初中地理课程的性质、目标中的地理实践

由表4 可见,虽然初中地理新课程性质没有提“生活性”“实践性”,但在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中提升了地理实践的地位:(1)将地理实践力列入地理课程核心素养,且不限于实践能力,还有实践意志品质要求。例如要求在实践活动中养成“知行合一、乐学善学、不畏困难”“乐于合作,勇于克服困难等品质”。(2)增强地理实践活动的地理性,提出要“融学科性与生活性于一体”,将“丰富的地理素材与鲜活的地理活动相结合”。地理新课程增设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运用并整合其他地理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3)强调走出课堂和校门,开展“社会调查、野外考察”,要求“积极开展地理户外实践”,在“真实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见,地理实践力作为一种素养,还是要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尤其要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在真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开展实践活动。而其他课程的校外实践活动,往往需要地理实践活动工具,需要地理实践行动力。所以,地理新课程的安排一定要讲求效率,要保证足够的达标所需要的地理实践活动时间。

五、关注初中地理新课程中地理实践内容要求的更新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内容要求虽然取消了“活动建议”栏目,但在内容要求中提高了对实践活动的要求,各主题增设了内容“教学提示”栏目,扩展了对地理实践力培育的要求。关于地理实践力的新旧课程内容要求对照见表5 所示。

表5 关于地理实践力的新旧初中课程内容要求对照

由表5 可见,初中地理新课程对地理实践力培育有很大力度的提升。(1)增加了较多地理实践力培育的机会,例如读图指出海陆地形分布大势、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大洲人文地理特征、交流各自对家乡看法及理由、在生活中应用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等。(2)增加野外地理实践力培育机会,例如实地考察地形类型、野外考察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野外考察家乡自然和人文地理等。(3)增加地理实践活动设计的要求。例如设计简单的地理实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的方案,再实施这些方案。(4)加强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两项素养的协同培育,例如在地球仪上不只学会经度和纬度的划分,还要求进一步归纳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在地图上不只学会识别图例,还要求进一步概括图例所代表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演示地球运动,不只是了解运动方向、周期,还要求进一步分析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增加地理实践工具,尤其是新技术工具,例如不只使用地图和图片,还要使用视频、影视、软件、数字地图、卫星导航系统等工具。(6)要求在现实中有所作为,例如不只学习灾害内容,还要学会安全防护技能;不只了解家乡地理情境,还要与人交流对家乡看法及提出家乡发展规划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见,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减负增效”要求,在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育上体现明显。一方面,要减少不必要的知识灌输和课堂讲解,要利用地理实践活动及其工具和方法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要节约出宝贵的时间,开展课堂外、校园外的地理实践活动。

六、关注高校地理师范专业应对初中地理实践力培育的教学管理改革

高校地理师范专业近年来培养规格有向培养高中地理教师倾斜的趋势,这可能导致初高中地理师资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当前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整体上远不如高中。初高中地理课程在地理学科分类上是并列而并非完全递进的,地理高考也不能摆脱初中地理课程内容。本文仅就地理实践力素养探讨高校地理师范专业教学管理亟待改革的几个问题。

(一)调整实践课程的设置

在高校师范专业中,地理专业是实践课程较多的专业,几乎每个学年都有实践教学,实践活动的类型也覆盖地理实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这三大类地理实践活动类型。但实践课程的结构尚不够理想,一是偏重自然地理实践,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还相当不足,应在学分和学时的绝对量和占比上做适当的增补。二是综合性实践少,如果各分支课程都要增加实践学分和学时则不可行,所以要尽量规划设置综合性的实践课程,例如可以一次外出完成多种采样,回实验室完成各种分析检测。地理景观的观察可以综合观察地形、气候、水文、植被、产业、城乡等各种景观。

(二)更新地理实践的条件

在高校师范专业中,常规地理实践的条件比较齐全,而新技术的应用还有不少短板。一是要补齐野外实践的地理工具,尤其是地理信息技术装备,特别是初中地理新课程要求的各种观察、观测、监测等设施。二是加强地理实践活动所需软件建设,配齐各种影视资料、计算机软件等。三是建设当前比较稀缺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实验室,特别是模拟、虚拟实验设施。四是建设当前不足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社会实践基地,满足调查访谈或社会服务的要求。

(三)增设地理实践教学实习

当前,高校地理师范专业的实践课程基本上与非师范专业一样,忽略了师范特性。师范专业需要的实践活动种类在广度上可能超过非师范专业,而实践活动的深度和细分程度可能不必向非师范专业看齐。师范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育不只是自己具备实践技能与品质,还要求能够教导中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培育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因此必须补上缺失的地理实践实习课程。这种课程无需单独设置,而是在现有的适用地理科学研究的地理实验、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中增补实践教学的环节。如果教育实习学校有较好的实践教学条件,也可以在教育实习期间增加实践教学实习的分量。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新课程重视地理实践力的培育,而地理实践力的培育对于初中地理新课程方案中新增跨学科主题学习、各学科课程有关实践素养的培育,乃至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育都意义重大,尤其是地理实践力的培育与当前初中正在推行的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地理课程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也负有较大的责任,初中地理教师和高校地理师范专业都应认真关注,勇于担当。

猜你喜欢
培育新课程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创新理念下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