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以来澳门与内地高中语文教材选篇对比与思考

2022-11-22 01:23郑靖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新教材古诗文澳门

郑靖

(澳门劳校中学,中国 澳门 999078)

清代末科探花商衍鎏诗曰:“两洋咫尺判西东,放眼环球九万通。”位于东西望洋之间的小小澳门,承载了近代以来令人震惊的伟大历史。由缤纷如“多种颜色”的“文化之线”[1]编织而成的多元文化景观亦赋予澳门本土中文教育以非常独特的面貌,使之展现与内地、香港及台湾均不相同的教育生态。澳门独特的非高等教育生态景观,体现在学制类型、学校类别、升学途径、教学语言、学校教材乃至学生构成等方方面面。但特别要注意的是,直到2021 年,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套统编中学语文教材才得以面世。在这之前,澳门的中学课堂上风行的是来自各地(主要是香港)的、各种版本的中文教材,如启思出版社的《启思中国语文》、商务印书馆(香港)出版的《高中中国语文新编》、香港教育图书公司出版的《中国文学》、昭明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预科中文》等等。百花齐放的中文教材支撑起澳门本土的中文教育,这一现象贯穿了漫长的澳门中文教育史。本文就回归以来澳门与内地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进行对比。

一、澳门高中语文教材概况

2021 年开始,澳门地区逐步推广使用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研究院编写,由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广东教育出版社和澳门启元出版社联合发行的《中国语文(试行版)》。以2021 年为界,澳门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划分为“传统多套教材时期”和“全澳统一教材时期”。

(一)传统多套教材时期

澳门地区多途径升学的现状势必要求使用多套教材,这给当地中文教师带来了显见的教学压力。在历史和现实双重因素的作用下,长期以来,澳门普通高中历年来所使用的中文教材均以香港教材为主、自编校本教材为辅。以笔者任教的学校为例,近十多年来曾使用过的香港教材有《启思中国语文》《中国语文新编》《会考中国文学》《预科中文》等。教材的频繁更换,也给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带来了重重阻力。

不管是香港教材,还是校本教材,均体现港澳地区注重传统中华文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教材选文以古诗文为重头戏。以笔者所在的劳校中学近年高中三年所使用的商务印书馆(香港)出版的《高中中国语文新编》、香港教育图书公司出版的《中国文学》、昭明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预科中文》及校本补充教材为例,其中《高中中国语文新编》选文32 篇,古诗文占17 篇;《中国文学》选文35 篇,古诗文占27 篇;《预科中文》选文18 篇,古诗文占14 篇;校本补充教材31 篇,古诗文占23 篇。

(二)统一教材时期

自2021 年秋季起,澳门的中学开始逐步推广统编语文教材。统编教材邀请广东教育出版社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研究院组织编写,澳门本地一线教师及相关方面专家参与编校,历时数年,终于顺利进入澳门各中学。

新教材之“新”,首先体现在文化之“新”。新教材保留了传统教材的特色,依然突出中华文化这一母体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更加注意兼容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尤其是岭南文化、澳门本土文化以及外国文化精髓的注入,为本澳教材带来了新鲜元素,使其展现出更为博大、更为包容的文化胸怀,体现了澳门社会中西交融的文化特点。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语文、热爱中华文化、热爱国家、热爱澳门的情感及跨文化意识方面,新教材可谓落足心思,旨在培养学生能够以更加开放的胸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新教材之“新”,还体现在视野之“新”。新教材重思维、重创造、重实践,具体表现在吸收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前沿成果以应对未来全球发展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创造的能力,尊重学生的自主实践,挖掘并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两地高中语文教材简要对比

教科书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内地的教科书改革也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2001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普通高中各科教材是“一纲多本”,如高中语文教材有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沪教版、鲁教版、粤教版等多个版本。直到2017 年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这一局面才得以改观。此后,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统编工作。新版统编教材增添了当代的内容,多了时代气息。据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介绍,“语文统筹安排教材内容,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创新教材体例设计,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2]在教材内容方面,重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四个部分。

刘羡冰在《澳门教育史》中说:“澳门华人教育……是随着母体文化教育——中国学制的改变而改变的,这反映了强烈的民族性。”“强烈的民族性和有限度的融合性”是澳门华人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因此,“澳门文化教育的多元化,是汉文粤语优势下的多元化,从来未有过均衡之势。”[3]尽管长期以来澳门的中文教育落后于临近地区,其根植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心却从未动摇改变过。

通过表1(澳门和内地高中语文教材课文选篇的简要对比)可见,澳门回归以来,和内地相比,2021 年前的澳门高中所使用的语文教材表现出“重古轻今”的特质,古诗文的比例高达七成;而新教材则借鉴内地教材的编排,提升现代文的比例,新增外国文学和澳门文学,从编排结构上看,十分贴近内地教材。而内地教材的两个版本(旧人教版、新统编版),主要的变化在于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革,总体篇目大幅增加了,但从选编比例上看,则并没有明显的变动。两地教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表1 澳门和内地高中语文教材课文选篇对比

(一)主题意识

据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介绍,统编教材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创新教材体例设计,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例如,在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是“劳动光荣”主题单元,收录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林为民的《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叶雨婷的《“探界者”钟扬》、李斌的《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诗经·芣苢》、苏辙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六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观念。此外,还有“青春激扬”“诗意人生”“学习之道”“自然情怀”“语言家园”等主题单元。

澳门高中的传统教材则或以文学史为纲,如香港教育图书公司出版的《中国文学》按“先秦韵文”“先秦散文”“两汉诗文”“魏晋南北朝诗文”“唐诗”“唐宋散文”“五代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文学”分为十个单元;或不分单元,只罗列篇章,如《预科中文》;或虽然以单元划分,但标准不一,如商务印书馆(香港)出版的《高中中国语文新编》共有十四个单元,有的以体裁归类,如史传单元(中学四年级即高一上册第二单元“竭忠尽智垂史传”)、新诗单元(中四下第五单元“新诗三首诉衷曲”)、诗赋单元(中四下第六单元“诗词佳作赋人生”),有的以题材归类,如中五上第十一单元“天灾人祸遗反思”、中五下第十三单元“科场几多悲喜”、中五下第十四单元“寄情山水顺自然”,因此有混乱之感,单元之间也缺乏有机的联系。

澳门高中语文新教材共六册,每一学年分为上下册,每一册五个教学单元(含一个“综合学习活动”单元),共三十个单元。除去六个“综合学习活动”单元,其余二十四个教学单元按体裁划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古代典籍”“古代论说文”“现代论述文”“中外戏剧文学”“科普阅读”“艺术审美(评论)”“演讲与辩论”“大众传媒、政论、社论、时评”“社会科学与学术普及文章”,又另外设立了“语言文字文化”“跨文化文学(论说文、散文)”及“岭南文学与文化”等专门单元。总体而言,新教材依然采用较为笼统的单元组织法,虽然也可以看出“大单元教学”的影子,但并未体现出内地统编教材那般明确的“人文主题”意识。

(二)任务(群)意识

内地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概念,令课程目标和语文核心素养真正可以落地生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王宁说:“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和应用系统。”[4]统编高中教材共包含25 个学习任务群,其中必修阶段7 个,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各9 个。除去重复出现的,共有18 个任务群。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反复出现、持续关注、循序渐进的任务群。此外还有“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等任务群。

围绕有人文主题的任务群进行学习活动,标志着内地语文课程改革进入新时代。根源于整合资源的新型语文课程,更加注重语言运用及思维训练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统编版教材正是内地课程改革成果的承载体。如果说传统语文课堂的三要素是文本解读、知识学习和分解训练,那么新型语文课堂的三要素便是真实情境、深度参与和自主实践——这三要素,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有计划地完成。传统课堂的任务是教师的任务,而新型课堂的任务则是学生的任务,学生从单一的“食客”身份转变为“厨师+食客”。教师不再一篇篇按部就班地完成讲解任务、再下发统一的复习资料,而是以任务来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至于学到了什么知识,则可能人人各异——即“食材”(教材)是一样的,但怎样“处理”、怎样“取舍”以及怎样“烹饪”到最后怎样“进食”,都取决于学生。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交出百花齐放的作业,语文能力一致得到了提升,可谓虽殊途而同归。

现今澳门高中的语文课堂仍然属于传统课堂。刚刚推出的2021 版新教材改变了以往高中以古诗文教学为主的落后现象,迈出了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如果说内地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做法是课程改革迈出了一大步,那么澳门新教材以“阅读+写作”或者“综合学习活动”来安排单元教学则可视作澳门课程改革迈出的虽然不大但是关键的一步——打破了古诗文一统天下时读写分离的状态。

六册新教材设置三十个教学单元。其中每一册的第一、二、四、五为“阅读+写作”单元,共二十四个;第三单元为“综合学习活动”单元,共六个。“阅读+写作”单元要求以读引写、读写结合,以写作来巩固阅读成果。

新教材诗歌和散文单元所占的比重最大,比如诗歌单元有“诗歌一(古诗一·古体诗)+遥远的回响(创意写作一)”、“诗歌二(中外现代诗)+寻找感情凝聚物(创意写作二)”、“诗歌三(古诗二·唐宋诗)+品诗悟情(论说文五)”、“诗歌四(古诗三·唐宋词及元曲)+诗意生活(事)(记叙文三)”四种不同的设计,从诗歌仿写、记叙文和论说文等不同的体裁来多维度把握诗歌这一种古老又新颖的魅力文体;散文单元则有“散文一(现代文·写人叙事)+成长的足迹(记叙文一)”、“散文二(古文一·唐宋)+自然的感悟(杂记)”、“散文三(古文二·明清)+点滴现真情(记述文五)”、“散文四(现代文·传统礼俗文化)+文化的踪迹(说明文三)”。其次是小说单元和古代典籍单元,包括“小说一(叙事与人物)+虚构的魅力(记述文二)”、“小说二(类型小说)+深度思维(论说文四)”、“小说三(古典小说)+放飞想象(记述文六)”以及“古代典籍一(诸子百家)+平等的对话(论说文一)”、“古代典籍二(史传)+树标立杆(记述文四)”。

对写作的重视,是澳门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或者说,澳门新教材的首要任务,是提升澳门学生的语体文写作能力。从写作单元的安排来看,相较于内地,澳门更加重视社会参与,因而其论说文比重最大,共十一个单元,所配合的阅读单元有“古代典籍”“古代论说文”“演讲与辩论”“大众传媒、政论、社论、时评”“中外戏剧文学”“现代论述文”“艺术审美(评论)”“社会科学与学术普及文章”“跨文化文学(论说文、散文)”乃至诗歌和小说单元均有配合,可见新教材对于论说文写作的重视,这是切合时代潮流和澳门社会需求的。其次便是记述文单元,共七单元,与其配合的阅读单元除了散文、小说、诗歌、古代典籍之外还有“岭南文学与文化”,体现出澳门教材对于民族、本土和传统的归属和坚持。

澳门新教材的“综合学习活动”是最为接近“学习任务群”理念的单元设置,包括“科学改变生活”“做信息时代媒介达人”“我的未来我做主”“粉墨登场演一回”“新闻会客室”和“当代文化参与”。从中可见内地统编版教材的影子,体现出澳门新教材向内地课程改革取经和靠拢的愿望。相比于已经经历过一系列课程改革的内地高中,澳门的教材改革和课程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

(三)当代意识

澳门高中传统教材所选的现代白话文只占约三成的比例,且以“五四”名篇为多,能够反映当代中国及澳门本土风貌的作品一直处于缺席状态。这一方面导致了澳门中学生对当代中国及澳门的文学作品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学生现代汉语运用能力的薄弱。此外,传统教材不见外国优秀文学作品的踪迹,这对于身处中西文明交汇之地的港澳地区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

内地统编教材的重点学习内容包括四个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国外优秀文化。澳门2021 版新教材可以清晰地看到内地教材的影子,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当代意识的注入。

首先是当代中国作品的加入,主要包括内地、澳门及香港作家的优秀作品,如有沈祖棻的《辩才禅师》、余华的《我的第一份工作》、刘慈欣的《质子展开》、秦牧的《花城》、林中英的《走在城市的皱褶》、黄国钦的《烟雨潮州》、舒巷城的《香港仔的月亮》等。

其次是当代国外作品的加入,如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的《为了防止地球的污染》、保罗·舍恩斯坦的《她只能活七个小时》、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的《失败的额外收益》等。

最后是当代体裁的加入。包括但不限于科普阅读,如刘易斯·托马斯的《绝妙的错误》、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林徽因的《故宫》、屠呦呦的《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政论时评,如周毅的《坐在人生的边上》、李泓冰《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王石川的《同在蓝天下,共享教育公平》;社会科学与学术普及文章,如费孝通的《“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曼昆的《人们如何做出决策》、贺麟的《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饶芃子的《澳门文化的历史坐标和未来意义》。

当然,富有当代意识,并不意味着忽略或减少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研习。内地统编语文新教材不仅增加了当代元素,更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篇数。而澳门2021 版新教材的古诗文篇章看似少于内地教材,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就目前的推广进度来看,古诗文教学的比重仍然过半,现代文篇章常常由于教学时数不足等原因而以“略教”或“自读”等方式处理。

三、教材互鉴促进两岸语文教育深度交流

澳门教育的发展进程是缓慢的,但无疑是很具特色的。澳门高中语文学科的教材史,勾连出澳门华人中文教育的独特风貌,世人不仅可以从中看到澳门华人对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以及对葡萄牙民族教育传统的抵制和抗争,亦可以从中管窥澳门教育拼盘式的多样性、灵活的适应性和民间的主动性,其强自主性和弱规范性的特点也一览无遗。

总之,主权的回归带来两地交流的日益增强。两地教材互鉴,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两地语文教育的深度交流,另一方面也便利于澳门借鉴内地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推出更具科学性、专业性、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统一语文教材。这是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官方和民间的美好愿望和共同目标。

猜你喜欢
新教材古诗文澳门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活动的整合研究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