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相互提升的意义及探讨

2022-11-23 00:07孙婉婷郝春东
山西青年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学研究教育

孙婉婷 郝春东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一、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基本现状及各国发展历程

(一)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基本现状

在大学教育中,教师活动的两个基本构成无非是教学和科研,教师的成长发展与之息息相关。但在现实中,仍有不少教师重研究轻教学,这让社会对大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产生了质疑。因此,重研究轻教学是大学教学中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分析原因是一个前提[1]。

教师重研究而不是教学的原因有很多。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教学和研究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全面。许多教师相信研究对教学有更大的影响,却不相信教学对研究有更大的影响。事实上,许多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教学对研究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学对研究的影响越来越大[2]。如果教师能够认识到,甚至体验到教学对研究的强化作用,他们就会认为教学比研究更重要。然后,他们可以积极投身于教学,争取更好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又会提高他们的研究质量,形成教学和研究相互促进的螺旋式发展。

(二)各国大学教育与科研的发展历程

就知识的发展而言,大学教授的贡献不亚于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在19世纪,教育与研究相结合是评判一个大学是否“一流”的重要因素,德国大学因此登上世界大学顶峰。但在20世纪,德国大学从顶端渐渐走向平庸,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成为新的典范。二战后期阶段,德国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涉猎逐渐变少,主要研究工作在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如马帕协会、莱布尼茨协会、亥姆霍兹协会和弗劳恩霍夫协会,导致教学和研究之间略有分离,这对人员的培训和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是整个国家研究的主要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开展了许多研究项目。他们吸引了许多本科生以及许多研究生,将教学和研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全球公认的成功。在目前的世界大学排名中,TOP20的大学中,美国占绝大多数,没有一个属于德国[3]。至于诺贝尔奖得主,在1901—1910年间,德国有15人,美国只有2人,但在2020年,美国的诺贝尔奖得奖者7人,而德国只有1人。换句话说,教学促进研究,为此,教学和研究应该结合起来。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意味着以研究强化教学,以教学强化研究。

二、大学教育提升科研的重要意义

(一)反面分析其局限性

将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非常重要,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大学和教师都应该对教学和研究给予同等重视,而不是厚此薄彼。然而,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教学。

有人会说,大学和教师缺乏研究并不影响教学质量,大学教师可以直接拿其他研究机构的成果进行讲授。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把先进的成果作为学习材料,而不给他们体验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和培养探究精神的机会,他们就只能获得预知的知识,无法培养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由此看出,为了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促进科学发展,教育和研究应该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然而,在整个教育历史上,教育和研究并没有完全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相反,它们往往是分开的,相互冲突[4]。

(二)正面分析其重要意义

目前,“内卷”趋势愈演愈烈,大学教师从入职到行业内晋职称的竞争愈发激烈,许多大学对科研业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教职员工仍然试图满足这些要求,尽管条件相当严格。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多学者做研究是为了获得外部的名誉、利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做研究是为了追求他们内心的学术之光。然而,当谈到教学时,无论是大学实行严格的规定还是提供灵活的奖励,都很难得到大多数教师的真正关注。这是因为,与在国家或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的学术卓越不同,教学的卓越往往只在大学内部得到认可。

尽管要求所有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促进教育教学也都在大学章程中有所体现,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并不能真正促进教师对教学的重视,许多教师只是履行教学职责,没有参与教学,也没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5]。他们只是做自己的教学工作,而不参与教学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大学减少教学与科研的联系,只强调教学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不从教学对提升科研的角度去出发,显然很难让这些已经专注于科研的教师转变重视对象。另一方面,如果大学基于教学与科研的密切关系,强调教学在科研发展中的作用,让研究型教师明白教学就是研究,转变思维方式,他们就会努力追求卓越,学习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汲取科研所需要的养分,学术研究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大学教学提升科研的表现形式

(一)教学对科研的价值引领作用

教育涉及谁应该受教育和为谁受教育的问题。它涉及知识和教育技术的传播以及对学生的道德灌输。科学研究是价值中立的,因为它的目的是发现客观真理。然而,科学研究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如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但也有巨大的危险,如核弹和基因武器。科学越是进步,人们就越是质疑它。应用科学研究的数量正在增加,研究项目的主题对公众来说也变得更加相关和重要。因此,研究人员必须学会尊重公众的需求,并考虑到其研究的社会影响。而那些偶尔对教学的价值和目的进行反思,有着正确导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师,如对世界和平的关注、对生命意义的尊重、对学生发展的关切等,必须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研究活动中,提高对研究伦理的认识,时常反思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教书育人的意义,以天下教育为己任,以人类生命安全为最高价值目标。他们将能够进行更多对社会和人类有用的研究,而不是使人类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胁的研究。

(二)教学对科研的知识奠基作用

科学研究都必须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而脱离现有知识的研究只是空中楼阁。为了在大学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教师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广博的知识、广泛的涉猎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还可以拓宽他们的学科知识,引导他们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写出更多原创的学术论文。大型讲座的数量在减少,小型研讨会的数量在增加。这种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拥有更广泛的知识,学生的思想天马行空,学生提出的问题花样百出,没有教师能预知,在课堂上同学能提出怎样的问题[6]。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有效阅读和知识储备才是促进教学提升的关键,鼓励学生不仅要掌握最新的知识,而且要积极思考,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在研讨会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此外,教师广泛而深入的阅读,特别是系统地阅读教学大纲和讲义的文献,对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很有帮助。

(三)教学对科研的智慧启迪作用

教学具有刺激研究和激发求知欲的作用。首先,教师用于备课的阅读是学术研究的灵感来源,是进入新的科学领域的途径,是打破思想禁锢的源泉。其次,课堂上学生出其不意的提问可以激发教师的另一层思考方式。许多教师报告说,他们自己的研究课题是由学生的批判性提问激发出来的。在其他情况下,学生的问题基于对主题的深刻理解,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新的研究方向。

(四)教学对科研的智慧启迪作用

虽然科学研究是一项单调而孤独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集中实验、收集数据和撰写论文,但在课堂上进行的师生互动,不仅提高了教师对科学研究的满意度,也缓解了与科学研究有关的精神疏离。不仅如此,研究也是逆流而上的工作,失败会打断工作,使人不得不做其他事情来缓解焦虑和挫折感,恢复研究。培训教师也让他们有机会为自己的研究筛选材料,作出在其他工作中不容易看到的发现,并为他们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也很有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具有减少科学工作的孤独感和挫折感的作用,促使更好的后续工作,最终提高学习成绩。

四、教学提升科研的有效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有条不紊的稳健发展,2020年度我国本专科在校人数3285.3万人,研究生在校人数314万人,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输入多方面各领域人才。本文系统全面地分析了美国高校个性化专业的基本现状与特点发展情况,并与我国个性化教育进行小程度的比较,最后给出了对我国教育经验的启示。面对着庞大的教育体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向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成就,但也应该向一些发达国家学习,找出自己双一流学校数量少的原因,取长补短,建设更多更好的世界一流大学。

(一)探索新领域

当然,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是不同的。学生不应局限于已知的事物,而应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未知的事物。在大学教育中,如果也是老师讲PPT,学生念PPT,这样的教育就很难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未知的东西,也很难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这样的教学将帮助学生变得具有批判性和知识性,培养学生对知识权威的不信任和质疑老师、质疑书本的勇气,并从与教师积极的对话中而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态度。

(二)师生互动式

目前大学的教学方式正在从教师的单向教学转变为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根据学生学习动机理论我们可以得知,教师一贯式、单边式、灌输式教学不但会降低学生学习动机,还会冲击学生原有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因此受限。首先,在单边灌输中,教师有权决定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测试。其次,学生被动式学习过程中,在课堂上往往沉默不语,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对话。因为没有对话,教师很难从学生那里得到知识的刺激和启迪。相比之下,师生互动教学更能打破这种僵持局面,学生的思想会因此活跃、培养想象力和创新的思维模式,教师的研究也会因此受到启发。这在以下方面尤其如此,首先,来自学生的不可预知的问题鼓励教师在教学前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其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对话和讨论刺激和启迪教师更深入地探索某一特定主题。应该说,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友好的关系能更加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表达技巧,反过来也能促进师生在学习中相互激励和鼓励。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创造平等、民主和亲切的师生关系,互动式教学应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

(三)创生新模式

好的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它为每个个体生长发展、前进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开辟了新的空间,开发了新的层面。在这一层面上来讲,跨学科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的视角,智能的、综合的思维方式,广博的、创生的知识结构,这不仅增加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机会,也促进了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良好的教育可以增加新知识的创造,并将这些知识系统化为新的理论、学说和学科,这是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标志。知识技能朝向综合性,多元性发展,不同学科知识的重叠和整合正在产生大量的新知识和新学科。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跨学科的学科不一定起源于生产领域或学术机构,而是起源于高等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

五、结论

科研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大学教学进一步提升的有效路径,大学要真正实现利用教学提升科研,就要做出切实可行的实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和简单的教学改进工作上。将教学放在与科研同等位置上,探索二者相互提升的有效机制才是大学科研提升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大学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