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游戏化建设 聚力教师专业发展

2022-11-23 01:07张宇丹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年级组研讨教研

张宇丹

(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湖苑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600)

引言

近几年,在二胎政策的推行下,幼儿园及幼儿教师需求日渐增长,在教师队伍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幼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特别是在课程游戏化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急需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满足师资力量的平衡以及课程改革的需求。

一、分析与规划——剖析现状,理清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的关系(以苏州市张家港地区为例)

1.新教师比例增长迅速,实践经验不足

以张家港地区为例,近3年新开园所近15家,新教师需求超180名。而在这大批量的新教师队伍中,有不少一部分教师的第一专业不是学前教育,因此投入工作后实践经验不足。而在这背景下,很多园所整体师资偏年轻化,中坚骨干力量偏少,教科研队伍专业能力相对薄弱[1]。

2.专业素养跟不上课程游戏化改革节奏

在教师配备保证的同时,除了新教师比例多之外,也显现了一个问题:教师专业能力跟不上课程改革步伐。课程游戏化强调游戏精神,重儿童本位、轻教师主导,重灵活生发、轻照本宣读,这对教师专业知识储备、观察解读儿童能力、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在幼儿教师整体专业能力偏弱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了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二、细解与慢行——聚焦课改,解读教师在课改中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课程改造者

在课程游戏化项目要求中提出:要改造和审议课程方案,提升课程适宜性。而教师无疑是改造的主力军。教师要基于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的引领下,结合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研讨,通过研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每一个环节的教育价值,与幼儿共同建构适宜的课程。并开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适合本园特点、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课程。在《指南》引领下,教师要作为改造者全面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

2.教师是环境审议者

打造适宜的游戏和生活环境是课程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改理念下,教师应以儿童为本改造课程,那课程环境主要创设者应该是孩子,而教师则是幕后审议者。教师应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充分地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创设游戏化课程环境,为幼儿自主性游戏提供较好的机会。教师只需根据幼儿兴趣需求、发展需要提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最终条件。例如,提供丰富的小碎件材料让幼儿自由创造,而不是提供范本让幼儿临摹;墙面柜面主题墙等留白放置幼儿表征,而不是课程实施前已贴满知识和幼儿作品。这就是教师作为环境审议者而不是创设者最大的特点。

3.教师是活动生发者

课程改造、环境审议都是为幼儿发展服务的,相比教师对环境的规划,我们更愿意倾听幼儿的心声,与幼儿共同来建设发现课程、生成课程,共同搜集材料来丰富课程资源、实施课程。因此,课程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通过观察解读儿童的发展需求生发。在灵活度较高的现状下,教师作为活动生发者更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

4.教师是家园沟通者

课程游戏化推进过程中,教师面对的不光是幼儿,家长也是很重要的受影响对象。“游戏化”的课程理念和内容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新颖且难接受的,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强有力的沟通对象,向家长普及课改的要求,让家长在课改中成为支持者。

三、行走与攀登——依据需求,多种途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根据课程游戏化要求下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在幼教工作岗位上需具备多样的专业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学习及园部的定向引领[2]。

1.以常规管理为基础,追求精细高效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培训扎实开展,特别是新教师培训。组织新教师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应知应会”》《行为规范》,计划落实半日活动观摩、微课展示等培养计划,在实践与研讨中让老师们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发展。以职业道德为保障,让每位老师经过师德师风培训能做到爱岗敬业,耐心从容,并认真贯彻《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落到实处。

(2)以科学理念为引领

依据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要求园,第一、第二步支架内容,教师是课程最直接的发现者与引领者,因此,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有着颠覆性的改变,如何正确引领提升科学的教育理念,可着力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开展。

①园部整体引领。园部制定相应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将理念内涵在园部大教科研活动中与全体教师共享学习,确立理念学习的大方向。(细化教师的个人发展方向及园部教研内容,方便各年级组及团队、教师开展实践,也方便管理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就是要让理念呈现可操作性,具体可见第二部分“以专业成长为核心,强化团队建设”。)

②年级组分层实践。在全园学习的基础上,由年级组着重结合本年级组的实际师资情况,制定本年级组学习目标,并着重将理念结合实际加以运用、交流、探讨、小结、分享,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所学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3)细致管理不忽视

①保教结合细致化。在强调课程游戏化推进的同时,保育工作在老师意识中不知不觉减弱了,主要体现在:一是强调生活环节中的自主性,而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习惯高控;二是教师对幼儿的生活关注度没有以前高,如天冷户外运动时大多数幼儿没有做到塞汗巾,幼儿易生病;又如幼儿下午缺席情况严重等。针对生活保育方面,教师可提出自己工作中的困惑,尝试自主性生活活动,如自主餐点、自主签到、自主散步等,通过园本教研、小教研探讨解决。

全面优化半日活动。带好半日活动是每一位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的事,这就要求老师们人人过好常规管理关,人人会带半日活动,并把开展半日活动作为过关考核活动,在以往半日活动组织环节紧凑、配合默契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体现自主——半日活动的管理以幼儿为本,充分体现幼儿自主理念。凸显创新——在人人带好半日活动的基础上,能努力中争优,发挥聪明才智,克服班额多、活动空间小等困难,创新性地运用时间、空间,使班级半日活动更具特色,更加优化。督促及鼓励每一位老师做好教育教学的本职工作[3]。

2.以专业成长为核心,强化团队建设

(1)依托理论学习,明确发展目标

卡莱尔说:书籍是当代真正的大学,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从专著中可以领略教育名家的风范,阅读可以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而教师在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可以通过阅读及时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以科学的教育方式组织学习,以饱满的教育热情对待孩子。教师可将读书分享会作为小教研活动内容之一,每月按年级组交流一次,主要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和摘录的名言名说。园部除了根据教研室的要求推荐专业书籍外,还根据老师的水平和课程发展的需求购买不同的专业书籍,如观察类的、课程建设类的图书等,让专业引领教师成长。此外,在自我学习后以小组研讨的形式展示读书分享内容,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除了更新课程观、学习实用的专业知识外,创新专业书籍阅读方式:通过小组借阅、传阅实践型书籍,如微课程实施、观察案例等书籍,尝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这些指导型书籍的指引下,继续细化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将课程建设落到实处。同时,建议教师们在学习理论和不断实践的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与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个人规划。

(2)基于园所教研,提高专业水平

①跟进式研讨灵活与真实。一定要打破按计划走的大教研方式,根据小教研活动及日常活动中发现的有价值问题,及时调整研讨内容,以沙龙、现场研讨、情景再现等形式丰富研讨活动,做到研讨活动灵活,并在落实课程游戏化工作中挖掘跟踪研讨的主力点,如以“游戏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为主线,以年级组研讨为辅,以园本大教研主,围绕这个大点、生成多个小点,跟踪研讨并及时落实,做到研讨内容真实,使这项新的内容在新的研讨模式下开花结果,真正落到实处。再如,以“课程审议”为例,从班中小教研,到年级组小组教研,再到行政把关式教研,让老师有提前思考、逐步整改的意识,让不同的教研真正促进教师成长。

②特色组研训提亮与增色。建设特色团队,根据工作需求、岗位职能及教师特长,明确特色团队的主要工作,显现教师特长的同时,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让不同能力层的老师在不同特色岗位上有更多的成长空间。比如:课程发展组:随着课程游戏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幼儿园室内外游戏、微课程实施及生态资源的利用等,都是园本课程中高度关注和重整的方面,特别是生态课程理念与原有课程理念的融合,需要课程开发组出谋划策;文化环创组:根据课改深入,幼儿园专用室的整改、游戏环境的落实及幼儿观察手册的布置与使用等,由环创组商讨并落实;信息技术组:针对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学等都应积极发现闪光点,勤观察、勤记录、勤总结,积极推送微信新闻,不单纯地展现幼儿风采,也将园所课程理念及课改成效向家长介与宣传。

③教育故事分享灵动与细致。幼儿园的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在上述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中提到,教师的观察与解读儿童存在一定问题:观察不细致、不深入、没有延续性,分析片面、理论依据不够。这些通病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大多数老师没有深入思考的意识,通常的记录都是应付任务;二是很多老师不了解如何总结记录,看到时有思想,落笔时无思绪;三是专业书籍阅读少,幼儿发生一件事情的对错、依据毫无头绪。

针对这些真实存在的问题,可组织教师开展“如何写幼儿观察记录”的研讨与培训,如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日常观察记录(不限定人观察还是定区观察),格式以案例的形式呈现(有事件背景、事件实录、事件分析,不限字数,留好照片或视频),在年级组小教研活动中交流,并分享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形成教育故事手册;而每周大教研活动中采用“教育前沿播报”的模式,将幼儿游戏及日常活动中的学习故事精彩呈现,除了根据安排进行分享,年级组根据日常观察记录的质量进行推选,让好的教育故事案例在大教研活动中亮相,让全体老师学习并受益。

(3)通过技能练兵,扎实专业技能

①勤练教学内功,展现技能精彩。一是弹唱功。可将这项内容放入年级组活动时进行,以小组的形式学习与练习,以老带新,让非专业教师能实现手把手教学,每个年级组可推选一位弹唱组长,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并每月考核。行政组做好督导机制,负责抽查考核,保证技能的有效提升。二是绘画功。加强教师绘画技能的练习,同样采取小组研讨方式,每个年级组绘画功底好的老师做组长,每周一主题集中练习,每月月底上交一幅绘画作品(可以是日常的教学范画作品),请环创组将其布置成绘画展,以展示老师的绘画风采。

②多种课堂锤炼提升教学技能。正常开展年级组听课跟班指导,由年级组长及骨干教师参与。做到每周不定期开展,年级组会议时及时反馈,将研讨的点缩小到一日工作的方方面面,最大可能地利用小组力量解答疑惑。园部实行周四听课日制度。固定听课日,在弹性作息下,老师们可以更换教学内容.听课的形式有园长听课、中层听课、年级组长听课、同事之间互听等。每一次听课都要有老师的自我反思,上课的得意之处(成功之处)、遗憾之处、困惑之处,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切磋交流。利用大教研活动开展分层分龄的微课展示研磨活动,从基本功入手,扎实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与教学水平,打造精品课堂。

(4)骨干教师引领,助推均衡发展

青年教师是幼儿教育的新生力量。青年教师要向骨干教师进军,以骨干教师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而骨干教师则是园部的中坚力量,在青年教师占多数的现状下,骨干教师们更是要勇挑重担,在日常工作中引领示范、勤指导,主动为全园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指导,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体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4]。

结语

课程游戏化建设是逐步且持续推进的项目。随之,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急迫且不断跟进的一项内容。我们要持续分析教师在课改中的发展情况,将提升理念、理论学习、技能练兵、分层培养、骨干引领、教研机制等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让教师的专业为课程游戏化推进做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年级组研讨教研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加强理论研讨 助推新时代人大工作
踢毽子
基于教师现场学习力提升的年级组考核完善策略
加强管理提高学校年级组执行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