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背景下贫困生心理帮扶
——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2022-11-23 01:0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助学金资助大学生

符 萍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一、案例简介

以A同学为例,出生于山区,父亲残疾,家里经济困难,属于农村低保户。A同学由于从小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与父母感情生疏且缺乏有效沟通,家庭贫困产生的自卑感等原因导致该生性格内向、孤僻、偏激。与父母时常产生矛盾,亲情意识淡薄,几次因与父母矛盾离家出走,从而影响正常学习[1]。

二、原因分析

1.学生从小因父母忙于生计,对学生心理问题无暇顾及。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学生长期承受来自家庭经济、人际交往与学业的压力得不到舒缓与释放,导致出现心理问题,变得悲观,觉得命运不公,对未来失去信心。

2.学生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存在沟通障碍。通过与学生及家长的交谈了解到:该家庭当中的两代人有明显的代沟,交流方式简单粗暴,学生在遭受挫折时没有能从家庭得到应有的支持与关爱。一旦发生矛盾,父母与学生就会相互指责,而没有站在对方角度冷静思考矛盾的原因。

3.家庭经济困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该生出生于农村,父亲残疾,仅凭母亲在工厂工作的微薄工资维持家庭生活。拮据的生活与周围经济较富裕的同学之间形成鲜明对比,且上大学后学生个人谈吐举止、组织能力、人际关系等在同辈中处于劣势,导致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融入大学生活,所以学生将种种落差感和生活上的窘迫归因到父母身上。

三、处理对策

1.找出学生闪光点,逐步引导。首先,进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根据该同学的特殊情况,主动走近该生,多次单独与该生进行交流,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关心。接触得多了,了解也更多了,多次沟通后,我发现学生虽然平时不言不语,但是喜欢在网上写写文章,且文笔细腻。该学生喜欢英语,英语成绩也很不错,喜欢在网络平台分享音乐。于是,我从她的优点入手,点赞她写的文章,对她在英语课上的表现提出表扬,肯定她的长处,鼓励她在班上更自信地展示自己,让她看到自己的优点,走出自卑心理[2]。

交流得多了,学生慢慢放下心中的防备,愿意接受老师的忠告,也开始主动跟我透露心声:自己从小和外婆一起长大,父母很少陪伴,家庭经济困难让自己很自卑,认为自己有着留守儿童不快乐的童年。听学生倾诉完后,帮她正确分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要把自己和父母放在敌对的立场,告诉学生兴许父母不善言辞,但对她的爱是在用行动表达的,要体会父母的艰辛不易,并希望学生能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父母的养育恩。至于家庭的代沟问题,正确引导学生要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不能拒绝与父母沟通,应该尝试着去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遇到挫折时从容面对,不自暴自弃,勇于直面人生的挫折,把眼下的困难当成是增强自己应变能力、锤炼良好品性的契机[3]。

2.建立心理健康台账,联合多方力量,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因从小父母疏于对她的关心与关爱,这类学生在学校更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教师应在辅导过程中尽自己所能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对该生进行关心。比如,时常询问该生最近学习、生活状况;了解她对自己专业的看法以及学习规划;甚至提醒她天气冷暖变化等,通过这些小事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逐渐成为她的好朋友。同时,我特意与该生同寝室的同学、寝室长进行谈话,希望大家在生活上多包容她、多照顾她,叮嘱寝室长要时刻关注该生的心理变化、情绪变化,一有较大的情绪波动等情况要第一时间告知我。与班委进行沟通,请班委在班级学习、班级活动以及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带动该同学,帮助学生真正融入集体。

3.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国家助学金,扔掉“心理包袱”。国家助学金评议前期,做好学生动员工作,引导学生进行学生心理调适,正确看待资助政策,增强自信心,勇于接纳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缓解心理压力。在组织国家助学金评议时,保护好贫困生隐私。跟所有班级助学金评议小组成员强调公平公正的同时,还要求评议小组会后不得背后议论参评同学的家庭经济条件及家庭其他困难情况等,在班级树立平等团结的班风。使该生在申请国家资助时没有后顾之忧,也让其他困难学生正确看待国家资助,减轻贫困生群体的心理负担。

4.与家长谈话,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引导。塑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为此,我多次与学生家长电话联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引导。并提出几点希望:①父母应该把子女看成是独立且平等的生命体来对待,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也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学生的内心也应该受到重视,这样才能防止代沟的产生。②家庭沟通应该更民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过于专制和粗暴,应该多与学生心平气和地沟通,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和思考问题,相信学生、理解学生。③家长应该多注意学生心理的变化,凡事多沟通,防微杜渐。④希望家长不要将生活中的不顺意与经济方面的压力通过粗暴的语言发泄在学生身上,在家庭中多使用爱的语言。

三、贫困学生问题概况

1.贫困学生的产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每个家庭都在为奔向小康生活而努力,而由于部分地区经济落后,地处偏远偏僻地区,农副产品流入不到市场,导致经济水平得不到提高,造成了极度贫困的现状。其次,由于天气的原因,农作物减产、绝产,以致颗粒无收,也是经济困难一大原因。再有是家庭成员有重大疾病导致劳动力不足也是贫困产生的原因之一。

扩大校内勤工助学的岗位,对于助研学生的选择,可以打破系科和专业的限制,根据研究的具体需要将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助研岗位大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助研团队,以实现整个助研团队的人员合理配置。这样的团队组合一方面可以推进相关研究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助研经费的合理发放,可以令未获得本专业助研岗位的大学生获得其他相关专业的助研机会,获得相应的助研收入。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网站,在网站上发布相关社会勤工助学岗位信息,大学生通过登录网站,输入相关个人信息,即可获得匹配的相关岗位信息,方便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学校还可以组建相关的大学生勤工助学团队,通过开展相关勤工助学的指导工作,定期召开校外兼职经验交流会,评选优秀勤工助学团队等措施,提高校外勤工助学的质量,也为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学生资助制度的发展历程

上个世纪末,我国高等院校实行了教育改革,终结了国家担负大学生学费和生活费的制度,大学生在校期间所需费用由家庭负责,而由于贫富差距,以致有些学生想读书却读不起书,贫困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且日益突出,成了教育事业的重要阻碍。为此,国家提出了在免除学费外增加人民助学机制,因此而解决生活上的费用。从1997年开始,由于高校实行大规模招收的策略,减免学费和生活费的比例大幅下降,对于生活方面的优惠政策也在不断下调,但是当时家境贫寒的学子人数并不在少数,而新一轮的资助问题就开始了。直至2007年中,国务院发布了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确立了“奖、贷、勤、助、补、免”和绿色通道的全方位系统化的资助体系。奖,即国家实行奖学金制度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制度,通过在学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而给予的鼓励政策;贷,即国家为贫困学生实施的无偿贷款政策,以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涯,并可在学业完成后归还贷款;勤,指的是学校及政府提供勤工俭学政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生活来源;助,主要以助学金的形式发放,根据困难程度分等级实行生活费用的补助;补,是指特殊困难和临时困难的特殊补助形式;免,即根据实际情况完全减免学费的制度。如果大学生有困难,可以向学校提交申请,在经过审核之后,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以及帮助。

3.当前资助工作的现状和意义

现阶段我国落实了完善的资助政策,资助方式系统且全面,根据不同的需求实行不同的资助形式,在保障学生基础生活之外减少费用支出,做到落实到位、落实精准、落实快速,为教育事业和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在学业方面,更多的是体现在科研方面。大学生从事科研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给相关老师提供助研。二是为完成相关论文写作而进行的相关调查研究,三是自己独立开展的研究。对这些研究提供资助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投入科研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其科研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高校可以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科研提供不同力度的资助。此外,高校也应加大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力度,积极参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相关科研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相关助研岗位。对企业和科研单位来说,获得了专业的助研人员。对大学生来说,获得了相关助研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相关研究经验,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对学校来说,节约了一些经费开支,也为其培养的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有利于学校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实现多赢局面。

首先,应该建立征信监督系统,对于助学金的发放要做到公平、公正,同时还要获得有效的使用。根据美国大学生所获得的助学金来看,其管理制度较为完善,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以及高校,对于想要申请助学金的学生来讲,首先要保证被良好的诚信。同时也建立监督管理部门,真正做到全方位的监督。根据目前国内助学金管理,目前公共部门对于本科生以及大学生政策过于放宽,无重视其信用状况。未对申请人的基本状况,包含其家庭成员以及收入情况等进行深入了解,所以目前诚信度呈现缺失的状态。大学生申请助学金,首先要对其家庭成员以及经济状况进行全方位了解。

四、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认定问题

贫困生认定问题是整个资助计划的重中之重,其准确性是资助工作存在的意义。首先,对于认定标准问题过于模糊,精准扶贫目标不明确,没有统一且细致的认定标准。其次,现阶段我国高校招生计划基本都是面向全国,学生数量巨大,且来源广泛,无法进行实地考察,只能依据基础材料作为评判标准,其准确性和真实性无法判断。

2.资助计划公平性问题

由于名额问题,贫困级别问题难以界定,资助计划的公平性存在着漏洞,而如何真正地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是资助工作的目标。资助管理人员复杂,没有系统化的分配,主观臆断性强,也是缺乏公平公正的问题所在。例如,通常认为农村学生相比较城市学生生活水平差,单亲家庭比普通家庭更困难等等想法都缺乏事实依据,是贫困认定问题的一大弊端,应积极摒弃,否则无法实现真正的公平和公正,为资助认定问题制造阻碍。

在资助认定问题上应进行实时变动的管理原则,因为有些需要得到资助的学生在认定前期不作为资助考虑对象,但由于家庭突遭变故,需要得到政府和学校的经济支持,这种情况下应以适当地进行考虑,为学生提供生活保障。

3.资助方向过于单一

现阶段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主要针对经济方面,而缺少精神方面、心理方面的关爱。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导致在学生生活中不敢勇于表现自己,以隐藏的方式进行高校生活,不会享受和接受高校生活的美好。由于大部分辅导员工作量大,管理学生的数量众多,导致没有精力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致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敢的精神。

五、成效与思考

在多方努力下,A同学与父母关系得到明显改善,与班级同学关系融洽,在学校结交了不少新朋友,也开始积极地在班级发挥自己的优势,代表班级投递宣传稿、积极参加英语演讲、报名参加文艺活动等,正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辅导员既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又是益友,我们常常以教育者的身份去教育,其实更应以朋友的身份去引导,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看得见的实际困难,也要走进学生心里,尽自己所能地去减轻他们一些看不见的压力和心理困扰,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我们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引导学生健康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真正的引路人。

猜你喜欢
助学金资助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