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华治疗湿疹经验

2022-11-23 01:06林嘉怡陈秀华陈艳婷林丽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陈氏针法湿疹

林嘉怡,陈秀华,陈艳婷,林丽梅,多 英,李 晨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科,广州 510120;3.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 510080;4.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4)

关键字:岭南陈氏针法;刺血疗法;湿疹;陈秀华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 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1],其发病率高,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儿童患病率可达18.71%[2]。根据皮损临床表现不同,湿疹分为三期:急性期、亚急性期以红肿、渗出、糜烂为主,亚急性期湿疹还可伴糜烂面结痂、脱屑;慢性湿疹则以局部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伴色素改变[3]。目前,西医主要以外涂激素药膏控制症状,远期疗效欠佳,常反复发作,且长期使用会带来皮肤色素改变、皮肤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2]。针刺治疗湿疹有着丰富的经验,且具有简便廉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岭南陈氏针法是历经陈宝珊、陈锦昌、陈全新、陈秀华等五代人逾百年传承、发展与创新,岭南中医针灸的代表性学术流派之一。临证以“阴阳互济、通调和畅”为学术思想,遵循“远近取穴通经络、俞募配穴调脏腑、上下配伍和阴阳、左右思变畅六经”取穴原则。陈秀华教授,国家级非遗“岭南陈氏针法”代表性传承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科主任,从事医教研工作近30年,在传承岭南陈氏针法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临床擅长针砭结合治疗湿疹,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陈秀华,现归纳总结其诊疗湿疹之经验,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

中医把湿疹又名“湿疮”。《诸病源候论》载其病机“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医宗金鉴》载“此证由肝、脾二经湿热,外受风邪,袭于皮肤,郁于肺经,致遍身生疮”,脾虚失运,湿邪内生,加之心肝火盛,适逢风邪入中,湿与风、热相搏,郁于肺表皮肤,发为湿疹,红肿瘙痒,流滋渗液。现行教材[4]指出,湿疹急性期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期以脾虚湿恋为主;慢性者则多与久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相关。现代医学研究[5]表明,慢性湿疹发病与免疫反应有关,而免疫反应所产生的IgE 抗体、致敏淋巴细胞与抗原再次接触可引起湿疹复发。有研究[6-7]发现,湿疹患者甲襞微血管的形态、血液流态及袢周状态等项的改变均明显差于健康患者。以上均提示,湿疹反复发病与局部郁滞相关。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陈秀华认为,湿疹病位在皮部,与肺、脾、心密切相关,以心火脾虚为本,以风、湿、热、瘀郁于皮部为标。治疗上,原则不离“清心调脾、宣肺止痒、化湿祛瘀、解郁散结”。急性、亚急性湿疹,风、湿、热郁结,以皮损鲜红、渗液、瘙痒难忍为主,伴身体沉重,大便臭秽,苔黄腻,脉滑数或伴纳差,腹胀便溏,舌淡胖,脉濡滑,属心火脾虚、湿热浸淫证。久病入络,经络气血郁滞不通,旧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迁延而成慢性湿疹,局部皮肤干燥肥厚、色素沉着,瘙痒夜间为甚,伴纳差、倦怠乏力、舌暗淡、脉细涩等,病理因素不离“血瘀”,属脾虚血瘀证、血虚生风证。

2 治疗特色

2.1 选穴多元,体腹结合

岭南陈氏针法取穴灵活多变,精要奏效。陈秀华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以脾经、心经、肺经穴位为主,总结出湿疹诊治的常用主穴处方:穴取足三里、阴陵泉以培土制湿;取内关、神门、印堂清心调神、疏利三焦气机;肺与大肠相表里,风池、尺泽、曲池合用,宣上通下,皮肤表上郁结得除。配穴则根据病期及对症选穴进行,急性期、亚急性期,“大肠主津……能行津液于上焦,溉灌皮毛,充实腠理”,加肺俞、大肠俞以宣肺散结利湿;缓解期,“血会膈俞”,加脾虚、膈俞健脾活血养血;睡眠欠佳、精神焦虑者,加安眠、太冲、阳陵泉解郁安神;皮肤暗红干燥者,加血海、三阴交、照海活血养阴润燥;瘙痒剧烈者加百虫窝;头面部湿疹者加合谷、列缺、迎香疏通头面部经络气血。

薄氏腹针疗法可调节脏腑阴阳,提高内脏在应激状态下相对稳定的能力[8]。陈秀华擅长治疗内脏疾病及全身性慢性疾病的优势,常常联合使用腹针治疗湿疹,临证腹针基本处方如下:引气归元、气穴、天枢、大横、上风湿点、下风湿点、水道。引气归元由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组成,配合气穴,能补脾固肾,先天后天得固;天枢、水道、大横三穴,共奏健运中焦、利湿调肠之效;上、下风湿点,具有通达四肢关节、除外周水湿瘀血的作用。

2.2 刺法独特

2.2.1 快速无痛,飞针守神 岭南陈氏针法以“阴阳互济、通调和畅”思想贯穿全程,重视气血的畅通调和。湿疹患者因长期病情困扰,有着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负担,忧思多虑则气凝血滞,故湿疹针刺中尤重治神守神,畅气调血。岭南陈氏针法治疗湿疹,一是辨证取穴的偏重,二是运用以“无痛、无菌、准确、快速旋转”为特点的飞针法减少进针痛感,消除部分患者的畏针情绪,令其专心针感变化,医患配合,拔刺雪污。具体方法:持针手用拇指指腹、食指和中指指尖握持针柄,斜放在穴位旁,押手固定针刺部,进针时刺手拇指内收,食、中指同步相应伸展,此时针高速转动,当针处于快速旋转并抵达穴位时,通过腕、指力将旋转的针弹刺入穴位内。针刺要点有三:一是持针要紧,二是旋转针柄要快而有力,三是透针入皮时恰当距离是针尖距皮肤0.2~0.3寸[9]。

此外,《岭南卫生方》载:“岭南……地卑而土薄。炎方土薄,故阳燠之气常泄”,火盛土弱,天人相应,故岭南人多见形体黑瘦,肌腠疏松[10]。陈秀华认为,岭南人皮肤细腻敏感,具有痛阈低、针感强的特点,选择直径0.20 mm的细针,配合飞针法,能达到“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之效。

2.2.2 分级补泻,辨证施治 岭南陈氏针法根据明代杨继洲“刺有大小”思想,遵循中医补虚泻实原则,把补泻手法量化和操作规范化,创立了以辨证施治为基础的分级补泻法。采用不同的运针强度,将补针和泻针分为轻、平、大三类。总体来说,补针要求以慢按轻提,小角度 ( 180~270°) 捻针为主,泻针以速按慢提,较大角度( 360°或以上) 捻针为主,平补平泻运针以缓进缓退为主,以中等角度 (不超过 360°) 捻针为主[9]。

针刺操作所产生的针刺量是影响针刺效力的关键因素[11]。合理的针刺刺激量,是疗效的保证。《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浅刺而疾发针。”《灵枢·终始》:“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灵枢·刺节真邪》:“用针者,必先察经络之虚实。”岭南陈氏针法的分级补泻法,需根据患者体质情况、病程长短、所选经脉气血多少等因素,灵活运用不同程度的针刺刺激量,辨证施治。“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湿疹治疗,基本以平补平泻法,具体仍需根据以上原则具体分析。

2.3 背俞刺血,祛郁止痒皮肤瘙痒是湿疹患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抓挠能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加重瘙痒症状,从而形成“瘙痒-抓挠-更瘙痒”的恶性循环,加重病情[12]。反复加重的瘙痒,更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心理负担。《诸病源候论》载“风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持,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类经》云“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瘙痒一症,缘由正外相搏,郁结生热于皮肤。《素问·汤液醪醴论》载:“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缪刺其处,以复其形。”有学者研究[13-14]认为,“去宛陈莝”实际是指解除郁结之意,具体方法为“缪刺其处”。在《内经》中,缪刺即指刺血,选择部位为肉眼可见的皮部浅表血络。动物和临床研究均表明,刺络放血疗法具有改善血液流变相关指标、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15]。《灵枢》云:“痒者阳也,以浅刺之”,刺血作用于皮肤浅表血络,浅刺疾出针,可激发表卫经气,开郁泄热止痒,“菀陈则除之”。

面对湿疹瘙痒发作者,陈秀华利用刺血泄热解郁之长处,急则治其标,疏通气血,止痒安神,尤其善用背俞穴。《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开”,足太阳膀胱经为一身之表,刺激背俞穴能激发膀胱经卫外抗邪功能,宣郁散结。《类经》曰:“十二腧皆通于脏气”,刺激背俞穴能调节脏腑气血阴阳。陈秀华常选择肺俞、大肠俞、厥阴俞、四花穴,每次选择4~6个穴位。肺俞、大肠俞同用,可宣肺通腑、开郁散邪;厥阴俞,其上承肺俞、下接心俞,是心包的背俞穴,刺血可宽胸解郁、清心止痒;四花穴由膈俞、胆俞组成,合用行气活血,郁结得通。

3 病案举例

陈某,男,45岁,2021年3月17日就诊,主诉:反复全身红疹伴瘙痒1年,加重2个月。患者平素应酬饮酒多,喜进食煎炸油腻食物,体型肥胖,自诉约1年前开始出现全身皮肤红疹,伴瘙痒剧烈,至外院就诊,考虑诊断为“湿疹”,予口服抗过敏及外涂激素药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仍反复,今年2月因工作劳累,湿疹复发,间断口服前药,症状改善不显,刻下症见:全身泛发大小不等鲜红、淡红色至暗红色皮疹,其上见较密集分布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及细薄脱屑,以左额、后项部为主,皮肤灼热,瘙痒剧烈,搔抓后伴少许渗液,眠差,情绪焦虑,疲乏困倦,口干口苦,大便2天1行,偏干,小便调,舌暗淡苔腻微黄,舌尖红,脉弦滑。西医诊断:湿疹。中医诊断:湿疮(心火脾虚、湿热浸淫证)。治以清心调脾、宣肺止痒、清热化湿为主。针刺治疗:患者取仰卧位。1)体针:印堂、迎香(双)、风池(双)、头维(左)、太阳(左)、内关(双)、曲池(双)、列缺(双)、神门(双)、足三里(双)、阳陵泉(双)、阴陵泉(双)、三阴交(双)、太冲(双)、照海(双)。2)腹针:引气归元(中脘、上脘、气海、关元)、水分、气穴(双)、天枢(双)、大横(双)、上风湿点(双)、水道(双)。局部消毒后,运用飞针法将毫针快速刺入穴位,体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刺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厥阴俞、肺俞、大肠俞,局部消毒后,持一次性针头对准刺血部位及其附近浅表瘀络,行快速浅点刺(深度约2~3 mm),刺后疾出针,后留罐于刺血部位上,留罐时间约5 min,取罐见出血量2 mL,质黏稠,色鲜红。上述针刺每周治疗3次,刺血每周治疗1次。2021年3月24日2诊,患者治疗1周后复诊,湿疹范围基本同前,无明显渗液,但瘙痒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间较前减少,便质较前偏软,仍眠差、疲倦乏力,舌脉、辨证同前,继续予针刺联合刺血治疗,针刺处方在原基础上增用安眠穴以加强助眠安神之功。2021年4月1日3诊,患者经2周针刺联合刺血治疗后,左额部皮疹颜色转为暗红,局部干燥脱屑,瘙痒情况较初诊减轻70%,睡眠改善,仍疲倦乏力,少许口干口苦,大便日1行,质软,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辨证同前,针刺在原基础上去头维(左)、太阳(左),加血海以增强祛瘀养血之力。因患者工作繁忙,后每周针刺、刺血各治疗1次,治疗选穴基本同前。连续治疗2个月后,精神状态较前明显改善,湿疹未再复发,局部皮肤肥厚粗糙,色素沉着,偶有少许皮肤瘙痒。嘱患者注意个人调护,清淡饮食,戒烟酒,少熬夜,适当运动。

按语:本病中患者平素饮食肥甘厚腻,加之久居岭南湿热之地,脾土受困,湿热蕴脾,加之工作任务繁重,情绪焦虑,心火有余,肝气不舒;湿热内伏,恰逢外邪引动,风、湿、热郁结于皮部发为湿疹,“头为诸阳之会”,故以左额、后项部为主。眠差、情绪焦虑、疲倦困乏、口干口苦、舌暗淡苔腻微黄、舌尖红、脉弦滑皆为心火脾虚、湿热浸淫之象。湿疹以大便偏干,为肺气失宣,水湿运化障碍,大肠腑气不降之象。针刺治以“清心调脾、宣肺止痒、化湿清热”为法。结合湿疹分布情况,于基础方中加强宣散头部经络气血。配合刺血急治其标,缓其瘙痒。首诊患者精神疲倦,瘙痒难耐,经刺血后当下瘙痒立缓,治疗信心大增。守法连续治疗2个月,未见明显复发。

4 结语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指出经络气血运行充实通畅,则肌肤润泽丰盈。陈秀华基于岭南陈氏针法“阴阳互济、通调和畅”的学术思想,结合湿疹病机特点,主张疏通皮部经络郁结、调理脏腑功能贯穿湿疹的治疗全程,治疗以“清心调脾、宣肺止痒、化湿祛瘀、解郁散结”为法,注重经络气血通畅,脏腑功能调和。在岭南陈氏针法基础上,创新融入刺血疗法,虚实缓急兼顾,大大提高湿疹的诊治效果,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陈氏针法湿疹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义宁陈氏家风
陈远
林挺
治疥疮
陈氏兄弟
湿疹护理YES OR NO
10问宝宝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