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夏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

2022-11-23 01:10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黏虫拔节期斑病

郑 朋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中心,山东 博山 255200)

夏玉米生产中后期包括花粒期和穗期。穗期指夏玉米由拔节期生长至抽雄期,一般25~30 天;花粒期指由抽雄期逐渐发育至性成熟期,一般50 天。中后期是夏玉米生长中决定产量与质量的重要阶段,应适时追肥、防治病虫害、预防倒伏,以达到夏玉米高产稳产目标。

一、适时追肥

夏玉米生产的中后期是需肥最多阶段,通常要追肥3 次。第1 次在拔节期前后,目的是促使玉米植株健壮发育、正常分离雌雄穗,通常每亩施入尿素15 kg。第2 次在大喇叭期,目的是促进玉米植株高产、粒多、穗多,通常每亩施入尿素20 kg,施肥深度10 cm。第3 次追肥在雌穗吐丝3%~50%时进行,目的在于促进籽粒灌浆、防止叶片早衰、增大粒质量、增加结实粒数等,一般每亩施用尿素10 kg 或者高氮复合肥5~10 kg。

二、病虫害防治

1、夏玉米虫害防治

(1)玉米黏虫

发生黏虫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环境的土壤与空气湿度较大。黏虫幼虫具有群居性特征,通常在玉米植株的背光处以及叶背处,最后会将叶片吃成光秆,从而导致夏玉米严重减产[1]。防治玉米黏虫可以使用物理方法,在田间设置2~3 个杨树枝把,2 天更换1 次,同时使用20%除虫脲兑水500~1000 kg,喷雾防治。

(2)玉米螟

玉米螟主要伤害植株的地下部位,不仅会降低玉米籽粒质量,还会阻碍雌穗的正常发育,导致籽粒腐烂、缺损,使玉米品质下降。收获后应及时处理玉米秸秆,冬春两季要深耕、灌水,以消灭玉米螟虫,同时使用2%甲维盐兑水1000~1500 kg,喷雾防治。

(3)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不仅会导致叶片变形和生长不良,而且排泄物还会引起煤污病以及其他病害,危害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防治玉米蚜需以预防为主,采收后及时处理掉落枝叶。可同时使用地膜和黄色粘板预防玉米蚜虫,必要时可以在田间释放能够吃掉玉米蚜虫的烟蚜茧蜂进行防治。

2、夏玉米病害防治

(1)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最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会危害茎秆、苞叶以及叶鞘,造成叶子大量枯死、籽粒不饱满、植株早衰等,甚至使植株断折。

防治玉米锈病可以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选择耐病性较高、晚熟的夏玉米品种,与其他豆类作物轮作,轮作时间2~3年以上。收获玉米后及时清除田间残留落叶,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化学防治可使用20%苯醚甲环唑30~60 kg 或30%氟硅唑12~15 g,喷雾防治。

(2)玉米大小斑病

出现玉米大小斑病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环境较潮湿,或田间存在大量病原菌。玉米大小斑病不能及时处理会造成植株叶子全部枯死,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选择品种优良、抗病性较高的夏玉米品种,种植后定期查看是否发病,可以通过提前播种避开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病高峰期[2]。抽雄阶段是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关键时期,田间超过30%植株染病时需进行药物防治,使用25%丙环唑乳油兑水2000 kg,或20%浓度嘧菌酯兑水3000 kg,喷雾防治。

(3)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导致夏玉米产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染病植株主要表现为果穗较松散,呈黑褐色,最终整株玉米死亡,造成损失较大。

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优良夏玉米品种,采取轮作倒茬方式减少田间残留病菌源,发病较严重田块要严格遵守3 年以上轮作方式。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田间无害化处理,避免病害蔓延传播。

三、及时浇水

玉米拔节期和抽雄阶段生长发育最旺盛,抽雄期前10 天左右对水分需求较高,应保证土壤含水率维持在70%~80%。夏玉米开花结果阶段对水份反应灵敏,也是需水高峰期,应确保土壤含水率保持在70%左右。水分不充足将会影响夏玉米授粉、抽雄,进而影响夏玉米的质量与产量。同时,遇到连续阴雨造成涝害时要及时排水。

四、预防倒伏

1、培土防倒伏

培土能够有效促进玉米植株地上部分快速生长,提高抗倒伏能力,是防止玉米倒伏的关键措施之一。夏玉米生长至拔节期需培土防倒伏,通常中耕深度5~8 cm,培土高度8~10 cm。

2、化控防倒伏

选用控制发育作用的化学药剂,如玉米健壮素等,可以有效控制玉米植株高度、根部发育水平以及茎秆粗度,提高夏玉米的抗倒伏能力[3]。化学药剂要按照说明书规定使用,否则将会产生药害,造成减产。

3、倒伏后补救

进入灌浆时出现倒伏的夏玉米,由于已经完全发育,可以不进行扶直措施,慢慢恢复后依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扶直反而可能影响根部的正常生长。尚未授粉的植株应在雨后立即扶直,并进行培土。

4、拔除小株

夏玉米生长至抽雄前把少数不具有结棒力的弱株、小株全部拔除,不但可以省肥、省水,还能有效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性。在玉米授粉10 天后全面检测玉米生长情况,将空株全部拔除,以促进玉米群体的良好生产。

五、适时收获

玉米收获时间直接影响夏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不影响后茬作物种植的前提下,可适当推迟收获,每延后1 天千粒质量将提高3 g。

采收玉米时主要指标:一是玉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同时果穗苞叶松散、变白。二是玉米籽粒根部产生黑层。通常,高产田在10 月上旬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同时做好贮藏工作。

猜你喜欢
黏虫拔节期斑病
夜间增温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四川水稻分蘖-拔节期低温连阴雨时空特征
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探索以黄粉虫蛹为食物繁育蠋蝽的可行性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柳河县黏虫的发生与防治
麦田欢歌
玉米斑病综合防治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