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与防控实用技术

2022-11-23 01:25罗占华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4期
关键词:禽畜驱虫疫病

罗占华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 常德 415000)

为保证动物疫病防控质量与效果,弥补过往防控存在的各类问题,动物实验室诊断具有的价值随之上升,依据实验室可以正确地诊断各类疫病问题,结合疫病情况、传染源、影响范围等来判断疫病防控策略,以此来逐步减少动物疫病出现概率,避免养殖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者生态效益等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1.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的重要价值

从卫生监督层面而言,随着动物疫病复杂程度逐渐提高,传统临床观察和识别形式已经无法让现代动物疫情监测、诊断需求得到满足。再者居民生活质量逐步增强,人们对于饮食卫生的关注和重视程度逐步提高,特别是动物肉制品等层面内容,这也进一步促使实验室疫病监测价值提升。并且,目前大部分实验室都肩负着动物疫病诊断与监测工作,这种诊断监测与防疫工作密切相关,从样品采集、化学诊断再到数据挖掘等整个流程均由实验室负责,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了解疫情。

2.常见动物疫病的实验室诊断

动物疾病实验室诊断是快速掌握动物是否存在疫病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止有问题动物肉流入市场的关键措施。在诊断过程中针对不同动物以及疫病选取的诊断方式、诊断技术也各不相同,以下针对目前较为常见的疾病诊断进行简要描述。

2.1 黄疸、黄脂肉诊断

黄疸、黄脂肉是实验室在落实动物疫病诊断中两种较为常见疾病,猪黄疸以及黄脂肉对于食用者安全会产生一定影响,两者诊断可以同时进行。常见诊断方式:

在明确监测任务之后采集脂肪样本并彻底剪碎放置到相应试管内,加入5%5ML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其适当震荡,之后煮沸,时间为1min,利用流水冷却试管,放入5ml的乙醚、胆汁色素,进一步震荡试管,后在常温环境中放置一定时间,等到溶液状态逐步稳定之后观察最上层乙醚当中是否融入胡萝卜素。如果其颜色变为黄色,则可判定其为黄脂肉病症,氢氧化钠的颜色转变成为黄色则为黄疸,上下层颜色全部变为黄色,即为黄脂肉、黄疸病症合并存在。

2.2 羊瘟诊断

羊瘟作为传染力度较高、影响范围较远的疫病,羊瘟常见、使用价值较高的诊断方式为荧光抗体方式。常见诊断方式:

选择已经死亡或者濒临死亡的新鲜羊,采集扁桃体组织和肾脏,采集之后样本要适当展开灭菌操作,将其冰冻后切片,放置在实验室内载玻片当中,经过自然干燥并进一步处理,即加入纯丙酮内,放置15min左右,全面结束之后取出组织切片清洗,放置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干燥处理。后在已经全面处理完成的组织切片上适当滴入2-3滴荧光,放置在自然环境下,温度保持在37℃、时间30rain,以此来保证荧光抗体可以得到全面吸收。需要注意,在染色时要尽量避免染色液干涸。染色之后可以利用PBS液浸泡、冲洗组织切片,浸泡时间2rain、次数为3次。将其取出在室温环境下放置,半干之后展开镜检,观察切片的变化,如果切片当中有较为明显上皮细胞胞浆,并且颜色为翠绿色、有着强烈荧光表现,组织细胞有着清晰形态则为阳性,反之则属于阴性。

2.3 羊丹毒诊断

羊丹毒疫病类型有着一定差异,在诊断监测过程中样品采集也需要差异化展开,如败血症羊丹毒实验室诊断过程中采集的样品主要为患病动物肝肾组织、心血;患病动物病症变现与慢性型羊丹毒疫病相关,样品采集部位主要为肿胀位置组织。常见诊断方式:

首先展开涂片镜检,主要是利用显微镜针对样品病变菌种展开观察分析,观察指标为小杆菌分布数量、分布状态,需重点关注白细胞周围菌体,以此来增强诊断质量与价值。其中脾肾抹片菌体监测方法使用精准度更高。接着进行分离培养。如果实验室诊断过程中选择的样品属于新鲜的材料,则培养基条件温度尽量保持在37℃,培养时间为1-2d,此时培养基当中已经生长一定菌落,菌落颜色为透明,形状类似于露珠。此类菌落长势不够良好,并且肉汤颜色会有一定浑浊,有少数白色沉淀物。最后动物接种,主要是结合疹块情况来加入10倍比例生理盐水,制作组织悬液,为鸽子注射组织悬液0.5-1ml;小白鼠则需要注射0.2ml组织悬液,之后结合悬液注射量取出0.5ml和0.1ml的菌液,并继续向鸽子或者小白鼠注射。如果鸽子或者小白鼠在接种悬液3-4h之后发生死亡问题则进行涂片制作,把鸽子、小白鼠肾脏器官、心血当做关键材料制作相应涂片,展开镜检,观察当中是否有羊丹毒杆菌。

2.4 布鲁氏菌病诊断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禽畜共患的传染疫病,属于重大的动物疫病,对于人类安全以及动物养殖安全有着较为显著影响,常见诊断检验方式:

一是虎红平板凝集诊断检验。主要是取虎红平板抗原以及血清各0.3ml左右,将其滴入到拨片当中均匀混合,4-10min之间出现凝集者则可判定为阳性。虎红平板抗原是利用虎红抗原细菌染色呈酸性的缓冲平板抗原(ph3.65左右),能够充分让非特异性反应IgM受到抑制、促使异性抗体IgG活性不断增强,反应灵活、敏感并且稳定,特异性明显优于其他类型实验。并且异性抗体IgG如果消失,实验结果则会转变为阴性。

2.5 非洲猪瘟实验室监测诊断

非洲猪瘟与其他类型猪疾病诊断有着一定相似性,特别是猪丹毒以及蓝耳病等,鉴别与诊断方式主要就是依据病原学、血清学、临床病症展开诊断。诊断方式:

一是病原学诊断,是利用荧光定量检测方式,采集患猪淋巴结、脾脏、扁桃体以及肝脏等部位,制作冻切片,与其相关内源性抗原能够充分结合非洲猪瘟荧光抗体,结合显微镜能够将其直观的显示。

二是实验室观察诊断。主要通过观察来掌握非洲猪瘟病症,可以全面区分非洲猪瘟与蓝耳病等病症区别,其中非洲猪瘟在出现之后,肉猪会出现行动迟缓、互相对桑,皮肤、浆膜、黏膜以及实质的器官可能会发生出血改变,典型特征为盲肠与结肠黏膜位置存在纽扣状的溃疡,淋巴切开之后会出现大理石病变情况。而蓝耳病症发病之后患猪则会发生站立不稳、体温上升情况,病猪解刨之后可以发现心叶变长、肺叶尖、表面有着花纹,这也是蓝耳病较为典型体现。

3.动物疫病防控实用技术

动物疫病防控作为避免疫病继续在区域内传播的关键手段,通常疫病防控需要从养殖场管理、动物引进管理、疫苗免疫接种、做好驱虫工作、疫病监测与诊断等几个方面展开。

3.1 做好养殖场管理

养殖场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物养殖场选址以及养殖场布局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养殖场环境管理。选址和布局管理:一是定养殖场位置需要远离居民居住区域、生活饮用水源区域以及医院、学校等各类场所,根据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所制定的相关标准,养殖场距离此类区域的位置需要保持1000m往上;二是养殖场内部需要设立污水、污染物、染病动物、病死动物等相关无害化处理设备,并严格区分养殖场生活区域以及生产区域,养殖场生产区域附近需要设立消毒通道,尽量保证养殖场内部布局有着科学化特征,符合动物养殖需求。养殖场环境管理:一是在动物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场内卫生管理工作,保证场内与场外栏舍的清洁度,每天清扫的垃圾需要通过养殖场内处理设备积极展开无害化处理;二是制定消毒计划,定期落实养殖场消毒工作,每3月针对消毒药物进行更换,避免病原微生物出现耐药问题。并结合消毒要求针对进出人员以及车辆展开消毒;四是做好灭鼠、灭蚊等各项工作。

3.2 动物引进管理

区域农户在利用购买、引进等各类手段提升养殖区域禽畜养殖数量和经济效益时,不仅需要考量动物品种、动物对于环境适应性,还需要避免携带有疫病的动物进入到养殖区域内。一方面,如果必须要从外部引入禽畜,则需要从未出现过疫病的区域进行购买。购买之后积极展开禽畜检疫以及临床观察工作,保证禽畜符合要求之后,为其注射各类疫苗,展开体表消毒、驱虫后才可将其引入到区域养殖场内部。全面运到养殖场内部之后,需要将其与原有禽畜隔离养殖2月左右,积极观禽畜健康状态以及自身情况,确保健康之后,方可将其与原有禽畜混合养殖。另一方面,需要尽量避免从外部引入不明的禽畜,降低禽畜引进频率以及次数,在区域养殖场内部构建一个科学、稳定自繁殖养殖体系。已经发生过疫病养殖场在引进动物时,需要针对养殖场展开全面消毒,并重点监测养殖场各个区域安全程度。

3.3 动物疫病免疫接种

每个养殖场需要结合所养殖的动物、疫病发生情况、动物数量等来制定与本场相符合的疫病免疫方案,并将其严格落实。以牛、羊养殖为例,一般情况下,需要在犊牛百日时展开初次免疫,接种牛口蹄疫苗,一个月之后进行再次接种,强化免疫能力,后续春季、秋季等各免疫接种一次;每年3月份与4月份需要接种气肿疽疫苗、牛出败疫苗各接种一次。对于羊口蹄疾病则在羔羊45日龄时接种疫苗,一月后进行强化接种,后续在春季与秋季分别接种一次;每年羊痘疫苗接种一次;2月底-3月初、9月份接种2次四联疫苗(防治猝狙、快疫、羔羊痢疾、肠毒血证),接种过程中无论羊只多大,都可在其皮下或者肌肉当中注射疫苗,疫苗量为5ml。依据疫病种类、动物种类为其提供针对性疫苗,能够极大地降低疫病发生率,对于疫病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3.4 做好驱虫工作

动物驱虫作为较为关键疫病防控手段,驱虫工作需要定时展开,结合不同季节选择针对性驱虫药物。每次驱虫工作过程中需要全场同时进行,避免驱虫不够彻底而发生互相感染以及重复感染问题。驱虫次数一般为两月一次,每次驱虫后间隔7d,再投入第二次驱虫药物。需要注意,在驱虫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驱虫药物、驱虫时间、药物计量等,例如:在利用药浴技术驱蚧螨、虱时,需要尽量选择在天气晴朗时间进行,保证所有动物都可被均匀地涂抹上相应药物;驱除线虫、绦虫过程中则可使用阿苯达唑,(生牛药物计量保持在15±5mg/kg;生猪药物在7.5±2.5mg/kg;羊计量在10±5mg/kg);去除肝片吸虫过程中则可选取硝氯酚,计量一般保持在3~8mg/kg。禽畜驱虫之后半个月内的粪便需要全面集中在一起,将其密封展开无害化、发酵处理,以此来防止虫害问题继续扩展。

3.5 建立疫病预报机制

农户所养殖的禽畜经常会在某一季节暴发疫病问题,所以需要结合疫病暴发情况展开预报工作。由于禽畜传染性疾病极易受到外界各类因素限制和影响,需要提高关注力度,例如:在每年6-8月份时期正是炭疽病、猪姜片虫吸虫等病症高发时期,如果此时气候出现多雨、高温现象则极易造成传染范围增加;进入到7-10月份之后,受到风的影响,口蹄疫传播强度会不断提高。因此,需要针对口蹄疫传播情况展开预警工作。兽医人员需要提前依据网络、实地走访等各类手段针对这一季节常见疫病展开宣传,并告知区域养殖户在这一时期需要接种的疫苗、消毒工作开展形式等,将预警工作全面落实,以此来避免病毒在区域内部流行。农户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疫病,如非洲猪瘟、牛瘟、狂犬病、口蹄疫、禽流感、牛瘟等各类疫病时也需要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由上级部门下派兽医团队和工作小组,在第一时间利用科学化、高效化的疫病防控技术和防控方案,针对屠宰场展开监测,把疫病影响最大化的降低,让养殖人员经济损失可以全面减少。

3.6 增强疫病诊断力度

农业部门所颁发的《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当中精准表明,我国各个区域需要结合疫病发生状况和情况,积极落实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可以结合动物疫病症状诊断、临床症状以及疫病病理学改变、疫病流行学调查等展开疫病诊断。诊断过程中,需要基于病原学展开监测,从病料当中将致病病菌分离,依据致病病菌情况以及致病病菌的种类,判断病料当中是否存在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者寄生虫感染问题。对于细菌性感染问题,则需要结合药敏实验来充分选取高敏抗生素展开科学化、针对性治疗。寄生虫诊断方法则主要为沉淀法,通过检测动物粪便或者部分组织当中成虫或者寄生虫,判断、评估动物是否受到寄生虫感染,如果感染则可采取针对性手段来驱除寄生虫。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落实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将诊断技术以及防控技术当作基础,可以让疫病得到及时处理,避免疫病在区域内继续的进行传播。不过在实际展开诊断和防控过程中,并没有适用性较强、与各个区域诊断和防控要求相符合技术,极易造成疫病防控质量、效果持续降低。为此,在未来仍旧需要对实验室诊断以及动物防控实用性较强技术展开研究,不断改善技术成熟度以及技术使用效果,尽量结合不同动物、疫病研发出针对性的防控技术,为养殖业健康、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禽畜驱虫疫病
宋代疫病防治中的问责与监督*
生猪驱虫正当时
基于动物疫病检测信息的随机模型分析
解读家禽家畜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禽畜品种改良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前提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驱虫产品怎么选
家里主子这么多驱虫怎么办
浅谈猪的疫病防治
浅析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