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线椒套种早春甘蓝高效栽培技术

2022-11-23 02:41李晶晶张亚媛
西北园艺(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缓苗叶面肥露地

李晶晶 郑 璐 张亚媛

陕西商洛地处秦岭南麓,气候温和、自然环境优越,蔬菜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群众种植辣椒历史悠久。近年来,线辣椒被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扶持,露地种植面积逐年增大。线椒生育期较长,且前期生长缓慢,而甘蓝生长很快,生育期短,在不影响线椒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加种一茬甘蓝,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菜农收入。经过多年研究与生产实践, 我们探索出了适合陕西商洛地区的露地线椒套种早春甘蓝高效栽培模式。

1 品种选择

1)线椒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椒条顺直、适合本地栽培、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线椒品种,如欧丽314、欧丽414、椒飞、香辣王等。

2)甘蓝品种选择。早春温度较低,甘蓝品种应选择早熟、耐低温、耐抽薹、结球性好、整齐度高的品种,如春甘45、春早美等。

2 种植模式

商洛早春甘蓝于2 月底播种育苗,4 月上旬移栽,定植50 天左右开始收获,5 月底至6 月初上市; 线椒于 2 月底 3 月初育苗,4 月底至 5 月初陆续移栽,7 月上旬开始收获直到霜降前。 线椒采取高垄覆膜栽培,甘蓝种植于垄沟内。

3 线椒栽培技术

3.1 苗木繁育

1)播种育苗。早春外界温度较低,线椒穴盘育苗多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进行。 将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处理后, 用湿棉布包好放在恒温箱中, 保持温度 28~30 ℃,4~5 天后,70%以上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将配制好的含水量70%左右的育苗基质装入穴盘。 每穴播1 粒种子,播种深度0.8~1 cm,播后覆盖基质刮平, 在苗床上摆放整齐后均匀喷水,并覆盖白色地膜保温保湿。

2)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前要保持较高的地温,促进出苗;齐苗后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对拱棚两端通风,夜间拱棚封闭,使拱棚白天温度保持在 20~25 ℃,夜间温度保持在 15~18 ℃;土壤湿度保持在65%左右, 防止因土壤过干或过湿而出现弱苗或徒长苗的情况。出苗后,选择晴天上午10:00 后浇水,不干不浇,浇要浇透,浇后及时通风降湿。

线椒定植前7~10 天浇透墒水,逐渐撤去棚膜炼苗,使线椒苗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3.2 苗木定植 选择土质疏松、 排水性好、向光性好的平地,亩施腐熟农家肥3 000~4 500 kg、三元素复合肥25~30 kg。将肥料均匀施入后,深翻(深度 20~25 cm),整平,按垄高 15~20 cm、垄宽 60~70 cm、垄沟宽 40 cm 起垄。

4 月底至 5 月初,待线椒株高 13~14 cm、茎粗1.5~2 mm,“六叶一心”时即可定植。

建议每垄双行单株呈“品”字形定植,株距25~30 cm,每亩栽植 3 500~4 000 株。

3.3 田间管理

1)水肥管理。线椒苗定植后立即浇定根水,4~5 天后浇缓苗水,缓苗后适当控水蹲苗。

坐果后和采收后分别及时浇水追肥, 每次亩施水溶性配方肥15~20 kg, 结果盛期根据植株长势、土壤墒情及时浇水。

线椒结果后期应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钙、锌、硼叶面肥,以提高质量和产量。

2)植株管理。开花前,门椒以下多余基部侧枝及时抹除,保留主干生长。 线椒结果旺期,视植株长势,可以掐除枝端部分花蕾,并及时摘除老、黄、病叶和病果、徒长枝。

3.4 病虫害防治 线椒露地生产中常见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炭疽病、脐腐病等,虫害主要是蚜虫和红蜘蛛。 为减少农药投入和农药残留,应做到病虫害七分防三分治,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化学防治应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

病毒病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易发生, 且发病严重时会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一定要早发现早预防。发病初期,用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或1.5%宁南霉素500 倍液+高浓度氨基酸水溶液100 g/L,治疗辣椒病毒病的同时配施叶面肥可以增加辣椒对病毒病的抗性。

疫病在夏季露地雨后骤晴或灌水后湿度过大积水时发病迅速。发病初期,可喷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 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防控。

炭疽病易于在高温潮湿环境下传播,7—8月高温多雨期应注意该病的防控。 观察田间有零星发病植株, 可喷施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 或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

脐腐病多发于夏季, 主要由于高温干旱时缺钙引起, 可通过喷施氨基酸叶面肥100 g/L+流体钙60 g/L 防控。

线椒的主要虫害是蚜虫、 红蜘蛛类小型昆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防控。 喷施杀虫药剂时注意叶片正面、背面同时喷施。

3.5 采收 线椒成熟后要及时采收,特别是门椒宜早采。商洛地区线椒多于7 月开始采收,根据成熟情况, 间隔15 天左右分批多次采收,霜降前结束。

4 早春甘蓝栽培技术

4.1 苗木繁育

1)播种育苗。 甘蓝可采用72 孔或50 孔穴盘育苗。将种子经过温汤处理后催芽,催芽温度控制在 26~28 ℃,催芽时间一般为 24~48 小时,待种子露出胚根后即可播种。 1 个穴播1 粒种子, 播种深度0.5~0.8 cm, 播后覆盖基质并抹平,均匀喷水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2)苗期管理。播种后到出苗前以保温为主。出苗前温度控制在25 ℃左右,出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0 ℃左右,夜间保持在12~15 ℃。

拱土阶段严格控制水分, 出苗3~4 天后及时补水,水分含量控制在60%左右。

幼苗生长中后期补水以基质表面 “见干见湿”为原则,每次浇水以刚浇透、水分没有渗出穴盘为标准, 结合补水可以喷施0.2%~0.3%尿素溶液。

定植前7~10 天通大风,炼苗,使秧苗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提高成活率,缩短缓苗时间。

4.2 苗木定植 定植前提前将地块深翻整平后起垄。 线椒定植于垄上, 甘蓝定植于垄沟内。 甘蓝单行定植,株距30 cm 左右,每亩栽植2 000~2 200 株。甘蓝苗应当浅栽,以利于发根。定植后浇定苗水,以提高成活率,促进缓苗。

4.3 田间管理 甘蓝需水需肥量大, 不耐干旱, 需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 且要小水勤浇。 缓苗后进行第1 次追肥,随水亩施尿素10~15 kg; 之后在莲座期和结球期各随水追肥1次,每次亩施硫酸铵10~15 kg;结球后期可根据情况喷施叶面肥2~3 次。

4.4 病虫害防治 早春甘蓝抗性好, 生育期短,病害相对较少,要注意防治虫害。 常见虫害有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等。

菜青虫、小菜蛾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蚜虫可悬挂黄板诱杀。

化学防治方面,发生菜青虫和小菜蛾,可用1.5%甲维盐800 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600倍液防治, 蚜虫可用10%吡虫啉800 倍液或3%啶虫脒800 倍液防治。

4.5 采收 在叶球八成紧时即可陆续采收上市。具体可根据市场行情及甘蓝长势确定时间,分批次适时采收。

猜你喜欢
缓苗叶面肥露地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3种叶面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不同叶面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新买的花怎么养
怎样施用叶面肥
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对露地辣椒生长及抗炭疽病的影响
叶面肥的作用和喷施注意事项
早春菜定植前后,该怎样管理
绿色农产品露地黄瓜三大病虫害防治技术
杨梅种植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