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地区农民合作社三产融合发展探析
——以甘肃临洮中铺镇为例

2022-11-23 16:20孙振兴王丽君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百合主体农民

孙振兴,李 洋,王丽君

(1.兰州工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101)

1 农村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和理论研究充分证明,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高效融合,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无须赘述的重大问题。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农业现代化水平差别明显。在农村三产融合方面都需要积极跟进,协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努力向农业强国迈进。这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甘肃省临洮县中铺镇地处临洮县北部,东、南均与太石镇接壤,西与红旗乡毗邻,北靠兰州七里河区,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特点,该镇农业方面,主要以小麦、玉米、洋芋种植为主,特色农业以百合、西瓜、黑瓜籽而闻名,尤其百合种植已成为“兰州优质百合”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该镇在现代农业方面积极投入,大力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探索出了以百合生产和加工等主导优势产业为带领的发展途径,在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合作社三产融合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提升。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三产充分融合,整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铺镇作为经济落后地区,需要积极探索。

2 相关研究综述

甘肃由于本身基础产业的落后,农民合作社在基础设施,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运营发展等方面还有很多现实的困难和不足,这些问题在甘肃落后地区合作社发展中尤为突出。一些学者专门调研和分析了甘肃部分合作社的规范发展问题。例如王彦雕在《定西市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营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就明确指出定西地区贫困村合作社的发展规范性有待大力改善。李城德等在《对甘肃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中也提出规范性发展的问题。在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合作社发展方面,产业技术和科学种植方面需要更为专业的指导,付镇芳等在《庆阳市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建议》中指出,人才的缺乏使合作社的专业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通过对甘肃省各地农民合作社三产融合发展的相关文献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研究结论:

第一,甘肃农民合作社的数量众多,但其规模普遍较小,运行效益水准偏低,所形成的带动效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第二,甘肃农民合作社的三产融合范围和融合能力还比较有限,要充分发挥融合的价值,还需要从不同侧面发力,积极促成融合效应的发挥。

第三,甘肃农民合作社在其实践经营中,由于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合作社,融合发展更显乏力,需要不同主体共同研究和积极促进。

3 中铺镇合作社发展现状

截至2021年,中铺镇百合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50%,新增百合种植面积2 000余亩。劳务产业方面,依托中铺工业园,积极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和对接输转,有效促进搬迁群众和邻近群众就近就业。开展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两后生”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00余人次,发放各类劳务宣传资料2 000余份,完成劳务输转4 300多人。全力落实稳岗就业奖补政策,发放劳务奖补资金百万元。同时积极鼓励劳动力自主创业,增加收入。“三位一体”改革工作方面,优化股权配置,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有效加强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通过钉钉平台,线上采购肥料221.4 t。完成全镇413户2 800万元金融评级授信工作。建立农村集体资产台账,加强集体经济资产管理,通过光伏电站收益分红、百合气调库分红、互助资金入股分红、经营性收入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个贫困村和1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5万元以上,其他9个村的集体经济均达到2万元以上。

4 中铺镇农民合作社三产发展问题

4.1 产业基础落后,发展动力有限

中铺镇目前以“川区蔬菜西瓜、山区百合药材”为主导产业结构,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推动主导产业优化升级。蔬菜、西瓜种植达5 000多亩,百合中药材种植近3万亩,牲畜存栏1万多头,百合产业“种、加、销”深度延伸,产业链完善。全镇共有大小百合加工企业30个,百合气调库18座,年库容量达2 000多吨。但产业基础还很薄弱,山区未流转耕地和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率有待开发。第一产业的种植水平和管理水平还停留在落后的人工操作层面。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和能力还很有限,对农产品的精细加工、精深加工程度还很低。特别是该镇百合产业加工,仅能对百合进行必要的烘干、真空包装、简易打粉等。由于百合加工的特殊性,很多环节还继续沿用大量人工操作。产业所需的金融、物流、基建、保险等服务支撑行业,由于第一、二产业本身的基础落后,所以整体效益有限。

4.2 融合力度不足,效益体现较低

三产融合的目的是要实现产业融合下的效益增值和放大效益。弥补产业之间的割裂带来的交易成本较大问题。目前,对于中铺镇而言,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融合力度还很有限,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主导力量联系多方主体,各产业基本还在各自的运营范围摸索。例如,该镇百合的基本使用范围仅局限在简单的传统食用层面,多元化开发利用、走向不同食用范围等还有很大开发空间。特别是简易多元的速食方法还没有充分开发,与新兴食品的现代结合还没有积极跟进。另一种特色农产品——籽瓜产业的加工能力和食用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利用现代媒体进行促销还没能形成基本运行模式,对本地优势产业的宣传促进作用较小。

4.3 市场推动乏力,主体能动消极

由于基础产业薄弱,生产和经营方式传统,各主体的惰性还很明显。发展的规划性、持续性考虑较少。第一、二、三产业之间主动寻求合作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主体之间积极联动配合度低,基本处在问题需要性寻求合作的方式。即没有前期整合思路,只是出现了什么问题,然后匆忙找各主体解决的方式。这样往往造成误工、低效、匆忙,就事论事的被动联合方式。例如该镇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农产品生产的盲目性、生产加工用工的临时随意性,还没有得到有效改进。很多好想法都只是停留在构思阶段,并没有积极进行实践和突破,各生产加工和服务主体等落后的思想还比较明显,整体运作显得消极被动。特别需要具有活力的主体进行积极带领和整合推进。

4.4 产业深度不够,增值效应较浅

由于整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所以该镇的三产发展,整体的深度都不是很深。例如特色农业的生产和加工只做到传统低效的种植和一般性的粗放式简易加工,在包装、宣传、深加工增值等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例如,当地特色的百合农产品(即兰州百合),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食用甜百合,在后期储存和加工方面,其技术的加工程度还很有限,这使得产品附加值必然有限。在保鲜包装和销售包装方面,产品档次需求并没有分类出来,使得产品的差异化价值较低,从而导致农民的收入难以增长。产业深度不够还体现在三产之间的融合度较被动,需要积极地整合力量进行相互促进,以便于提升协同效果。

4.5 规范管理落后,技术人员欠缺

据项目组调研,该镇特色百合产业加工经营合作社数量不少,目前有49家,运行较好的也只是以百合保鲜和初加工为主,这样规模的也仅为26家。整体发展规模和运行效果参差不一。有些合作社的规范运行还有待改进,有些合作社的运作能力过于传统,并没有起到有效的积极带动作用。由于青年返乡人员有限,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有些合作社已经有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符合实际的管理流程,但不是所有合作社都具有这样的条件。造成事务性管理因人而定,较为随意的现象。不少合作社人员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老弱病残”,基本为农村留守的老人。受教育程度较好的青壮年和有技术的人才比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制约了合作社三产融合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质量。

5 中铺镇农民合作社三产融合发展策略探析

5.1 加大产业投入,促进优势发展

广大农村地区近几年各项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各种有利因素也在不断投向农村地区。农民合作社也在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效益。但是由于其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各产业所能发挥的效应还很有限。例如中铺镇的基础农业受制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也还处在低级阶段,现代旅游业、交通、物流、金融支持才刚刚起步。这就需要加大产业投入力度。首先,积极依靠党和国家的有利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支撑作用,把每一项有利政策尽快落地,发挥出时效性和红利性。其次,要积极利用市场因素,引进市场要素投入。无论是从主体方面、资金方面、科研方面、宣传方面等,尽可能投入到各产业发展中,积极促进发展。当然这需要科学统筹和合理规划,这一点在后文有具体阐述。最后,突出优势产业,形成一定的市场品牌和地方效应,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以此吸引更多积极要素的投入。中铺镇依托移民点人力成本较低因素,积极在百合产业做文章,已经取得一定效益。接下来要在品牌的形象和地域优势上积极投入,树立特色品牌的竞争优势,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5.2 建立利益共享,积极促进融合

落后地区的产业融合,由于各主体的发展程度低等因素,很大程度还处在各自为政的传统经营方式上。以金融支撑为例,四大国有金融机构,由于本身的体量和服务对象定位,对落后地区的金融支持有限,小型金融机构由于资金支持和服务能力制约,业务覆盖也很局限。农民合作社成立后,由于各自的利益诉求有一定的现实考虑,往往利益共享联动配合不佳。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主体之间的融合意愿和融合效益。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由政府牵头协调融合各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建立长效机制是保证农民权益助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有强有力的协调组织者进行各种经营主体间的接洽和协调,这个协调组织者在落后地区必须是党政机构。其次,从长远考虑,从发展角度统筹梳理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实现方式。例如金融机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专业大户等,其本身的抗风险能力相对于农民而言要强很多,所以合作机制要首先保证农民当下、当年的利益诉求。这些主体间的合作要本着具体实情具体分析的原则,设计出合理的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最后,建立保障和疏导控制机制。由于实践运行中有很多变动因素的影响,在实现利益共享时往往难免发生新的变化,要有可疏导和变通的控制机制来尽可能实现融合设计的利益,否则,各主体没有很好的回报,融合的积极性就会逐渐消退。

5.3 依托党政力量,全力推动融合

偏远落后地区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各主体的能动作用和积极性不高。纵然有积极性高的主体,由于地区生态的整体落后,往往有想法时也不知道如何去行动,或者行动了却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即使做了一定的市场调研,但由于市场服务体系不成熟,所做调研也会受制于各种因素而不充分。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强有力的力量将这种主体现象有效融合起来。通过项目组调研,我们得出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在落后地区的党政服务力量更应显示出它强大的粘合、融合作用。首先,广大基层公务人员要坚定树立为老百姓全心全意服务的理想信仰,为政一方,要造福一方,要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作为检验实践的标尺。其次,要努力学习市场经济基本运作规律和知识,要求用经济的理论武装自己,不仅能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传达给基层,更要结合当地实际,将这些政策法规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为老百姓谋幸福。最后,要锻炼过硬的管理各种要素的方法和能力。要积极运用这些方法将各种活动主体有效融合到一起,决不能坐在衙门里懒政,一定要积极出击去寻找突破口,切切实实地带动起市场意识和运作能力还很有限的市场主体开展农业生产和产业融合。

5.4 联合优势主体,深化产业开发

在调研中,我们普遍感受到,该镇的主导农产品产业和加工业的发展仍然处在较低端的水平,其市场价值还未有效开发出来。例如当地的主打农产品和百合、籽瓜、中药材等,仍然在生产和加工领域处在传统的人工凭经验种植,然后进行简单的粗放式加工阶段。在流通环节,虽然也注入了新媒体方式,但所带来的市场效应、品牌效应和最终的农民增收还很有限。在三产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产业精神开发,才能带来较好的附加值,提升经济收益。首先,积极联合优势大型企业,深度开发本地特色产业。例如广东白云山近几年和贵州省合作,将当地的刺梨果品开发成年轻人喜爱的饮料,再进行营销包装推广,使得传统的农产品变成了时尚的健康饮品,一跃变身提值。中铺镇的百合、籽瓜、药材也要效法这种深度开发的方法,联合其他具有产品和市场开发能力的企业,借力发展。其次,深度开发产业,不仅要在产业本身上做文章,还要积极从营销的角度,拓宽推广和宣传渠道,建立地域和文化形象,以烘托和引导产品实体。宣传的价值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价值宣传,宣传更要建立起消费者对产地的形象感、文化感、真实感、场景感,这样再进行产品的宣传,就使得产品的内涵更丰富,更立体。这也是另一个层面的产业深化开发。最后,积极联合优势主体,挖掘不同经营主体的资源优势,将辖区内不同经营主体的诉求进行整合和分析,利用优势主体的强项进行互补和借力,挖掘一切积极因素,协同推进各主体发展。

5.5 引进青年主力,实现乡村振兴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人的活动。在我们调研过程中发现,该镇不少合作社人力资本匮乏,其中有些社员甚至都是老弱病残,农村人口流失,青壮力不愿回乡现象严重。但是也看到不少年轻有为的党政干部、青年创业者在乡村积极实干。用汗水和实干实现着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没有人力资本,谈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创新融合思路和做法方面,有知识,懂市场,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在青年人身上更会有积极体现。首先,政府应牵头制定现有农技人员与合作社“一对一”挂牌服务机制,建立一定的保障和激励政策,为合作社提供切实、必要、有力的技术支持。其次,一方面,将甘肃省万名大学进企业项目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让更多涉农、工管、营销专业的大学生加入到合作社队伍中,促进合作社运行再上档次。另一方面,积极申请和扩大基层公务员比例,让懂经济、管理、市场的青年毕业生加入到基层服务队伍,以此来带动各经营主体的融合。最后,积极和当年高中毕业的当地学生建立长效联系机制,经常联络他们,传达家乡变化,以此通过他们向更大范围宣传家乡,因为他们始终对家乡是充满情怀的。临近毕业后积极引导他们返回家乡,建设家乡。这样既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本地青年的大量流失,也可以更加便捷引入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百合主体农民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论碳审计主体
金百合生物
何谓“主体间性”
农民
清心消暑话百合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百合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