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静脉畸形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022-11-24 01:15杨依迪李甬芸贾仁兵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激酶磷酸化内皮细胞

杨依迪 李甬芸 贾仁兵

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 VM)是最常见的血管发育畸形,发病率约为1%[1]。静脉畸形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其中40%发生于头颈部[2]。病变通常在出生时就存在,随身体成比例增长,或因体内激素的变化而膨胀,无法自行消退[3]。

一、眼眶静脉畸形定义和分类

眼眶静脉畸形(orbital venous malformation, OVM)是成人最常见的眼部脉管畸形。根据血液动力学特点,国际眼眶病学会(International Orbital Association)将血管畸形分为高流量(动静脉)畸形和低流量(静脉、淋巴管、静脉淋巴管混合)畸形[4]。进一步根据病变与全身静脉系统的交通情况,将眼眶静脉畸形分为扩张型静脉畸形(distensible VM)和非扩张型静脉畸形(indistensible VM)[5]。在低头试验或Valsava运动中,若病变体积增大或眼球突出,在压力缓解后症状消退,则为扩张型静脉畸形,反之为非扩张型。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指南(2019版)中将静脉畸形分为散发型静脉畸形(sporadic venous malformations,SVM)、家族性皮肤黏膜静脉畸形(inherited cutaneomucosal venous malformations, VMCM)、蓝色橡皮乳头样痣综合征(blue rubber bleb nevus syndrome,BRBNS)中的静脉畸形、球形静脉畸形(glomuvenous malformations, GVM)、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ereb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 CCM)、家族性骨内血管畸形(familial intraosseous vascular malformation, VMOS)、疣状静脉畸形(verrucous venous malformation, VVM)及其他静脉畸形,其中散发型静脉畸形占静脉异常性疾病的94%,VMCM占1%[6]。此外,根据病变部位,还可以将眼眶静脉畸形分为浅表型、深部型和结合型。浅表型病变位于眼球赤道部前,深部型病变位于眼球赤道部后。

二、OVM临床表现

静脉畸形临床表现不一,可以仅发生在皮肤,也可累及多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影响。临床上表现为蓝紫色、质地柔软、压之可褪色的局限病灶[7],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引起外观损害、疼痛、血管内凝血障碍等多种症状[8]。VMCM为一种少见的多部位静脉血管畸形,常同时累及皮肤和消化道,表现为多个直径小于5 cm的蓝紫色病灶,不能自行萎缩,累及消化道可导致出血和继发性贫血[9]。

OVM特有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皮肤肿胀、上睑下垂、疼痛、复视、出血、视力下降甚至失明[10]。浅表型OVM表现为深紫色不规则团块,好发于眼睑和眶周;深部型OVM在外观上不可见,通常表现为眼球突出和运动受限;结合型具有上述两者的特征。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灶内可能会出现静脉石或形成血栓,患者表现为局部疼痛,严重者甚至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凝血性疾病。随着病灶的扩大,OVM可引起面部、唇、舌等部位畸形,可以压迫视神经导致患者视力下降或直接累及眼外肌,影响患者的眼球运动,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生活。

三、OVM发病机制

正常静脉血管壁分为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结构,管壁外周包绕着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 SMC)和多种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是内膜的主要成分,不仅在血液和血管壁之间起到屏障作用,还可以在多种因子的刺激下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参与血管形成、凝血、炎症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必不可少[11]。ECs的正常增殖、迁移、分化是维持血管稳态和完整性的根本因素[12]。血管壁外周的ECM参与细胞黏附,与平滑肌细胞功能密切相关,是保持静脉管壁结构的重要因素。ECM与ECs表面整合素相互黏连,为ECs形成血管组织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架,在血管的形成中至关重要[13]。

多种疾病的发生与ECs和 ECM结构功能异常有关,研究表明,ECs的异常激活[14,15]、ECM合成减少和异常降解破坏静脉管壁结构[16],是静脉畸形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任何导致ECs和ECM结构功能异常的因素均有可能导致静脉畸形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基因突变和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与静脉畸形的发生密切相关。

(一)TIE2突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种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因子,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增加血管通透性等多种功能[17]。酪氨酸激酶内皮特异性受体(tyrosine kinase endothelial specific receptor, TEK)基因编码的TIE2蛋白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定位于9p21,通过与配体血管生成素1或2(angiopoietin-1/2, ANG1/ANG2)结合,调控磷酸化和信号通络,在血管的形成、重构、成熟以及血管完整性中起到重要作用[18]。ANG1主要表达于血管周围细胞和壁细胞,是TIE2最主要的激动剂,与TIE2结合后起到血管新生和维持血管完整和稳定性的作用[19]。ANG2是ANG1的拮抗剂,当VEGF表达较高时,ANG2与TIE2结合后竞争性抑制ANG1的生物学效应,周细胞不能正常募集至血管内皮细胞周围,血管稳定性降低,在生长因子的作用下,血管通透性提高,内皮细胞产生的整合素及各种蛋白酶外渗,基底膜溶解、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迁移,形成新生血管[7,20]。当VEGF表达较低时,ANG2与TIE2结合后使内皮细胞凋亡。研究表明,在敲除TIE2基因的小鼠中,内皮细胞数目正常,但形成的脉管不成熟,缺乏周细胞支持[21],而TIE2 纯合子突变的小鼠由于血管发育障碍死于胚胎期,说明ANG-TIE2通路对保持血管稳态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引起的该基因突变均可导致TIE2磷酸化水平提高,增强TIE2生物效应,影响下游STAT、AKT、ERK2等信号分子,激活PI3K/ART/mTOR途径和MAPK/ERK途径,促进内皮细胞增殖,降低PDGF-B的分泌,抑制血管壁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招募,导致血管畸形的发生[14,22,23]。

研究表明,VMCM和50%散发型VM存在体细胞编码TIE2的TEK基因突变[24],其中VMCM的突变类型主要为R849W。Vikkula等25]通过研究两个无关的VMCM,发现患者TIE2基因第2545个碱基都存在一个C-T突变(C2545T),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第849位的色氨酸被精氨酸替代(R849W),从而使突变受体TIE2磷酸化的效应增强6~10倍,导致血管内皮细胞与管周平滑肌细胞数失调。此外,77%散发型静脉畸形患者血管内皮细胞TIE2受体基因第914密码子发生CTT→TTT突变(L914F)[25,26]。

(二)PI3KCA突变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它具有丝氨酸/苏氨酸(Ser/Thr)激酶的活性,且同时具有磷脂酰肌醇激酶的活性,在调节细胞增殖、凋亡与分化等生理过程起重要作用。

在血管生成过程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重要功能。PI3K是异源二聚体,由一个调节亚基p85和一个催化亚基p110组成[27]。VEGF与TIE2结合,PI3K的p85调节亚基被募集到接近质膜的部位,p110亚基与p85亚基结合,将底物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IP2)磷酸化为磷脂酰肌醇三磷酸(PIP3)。PIP3与细胞内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和信号蛋白分子AKT(也称为蛋白激酶B)结合,PDK1磷酸化AKT蛋白的Ser308,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Ser473,使AKT完全活化[28],进而作用于下游靶蛋白。研究表明,mTOR可以调节内皮细胞的增殖,影响细胞的存活从而影响血管的生成。

PIK3CA基因于位于3q26.3,是编码PI3K催化亚单位p110α的基因,其突变热点位于c.1624G>A,c.1633G>A和c.3140A>G(p.Glu542Lys, p.Glu545Lys, p.His1047Arg)[15]。血管内皮细胞中PIK3CA突变可以导致静脉畸形的产生[29]。研究发现,在未发生TEK基因突变的散发型静脉畸形患者中,54%与PIK3CA基因突变相关。Limaye等[15]发现,PIK3CA突变可以直接激活AKT,使PI3K表达增强,促进内皮细胞下游信号转导和增殖,影响胚胎发育过程中正常血管的生成。此外,Uebelhoer等[14]发现,PIK3CA突变可以引起AKT慢性激活,使PDGF-B等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缺失,引起血管壁细胞缺失、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减少和不规则分布。Castillo等[30]在体外构建了PI3KCA突变小鼠静脉畸形模型,发现PIK3CAH1047R突变使小鼠内皮细胞(EC)过度增殖,周细胞覆盖血管减少,动静脉特定标记表达减少,通过抑制PI3K的活性,可以有效抑制静脉畸形的发展。Blasio等[28]在对PIK3CAH1047R突变小鼠行BEZ235(mTOR/PI3K双抑制剂)治疗后发现,小鼠内皮细胞增殖恢复正常,抑制了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刺激导致的细胞增殖,进一步证明了PI3KCA在静脉畸形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潜在的治疗价值。

(三)TGF-β/CCN2/BMP9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是由两个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细胞因子,属于TGF-β超家族的一员[31]。TGF-β超家族主要分为2大类:TGF-β/activin家族和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家族。TGF-β/BMP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和维持组织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2,33]。

在TGF-β/BMP信号通路中,TGF-β通过与细胞膜上的酶联受体结合,将信号传导到细胞内,这些受体的胞内段都含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活化的TGF-β受体和BMP受体磷酸化下游的基因调节蛋白Smad家族,形成Smad复合物,在细胞核内对基因蛋白进行调控,从而调控特定的基因表达。因此,TGF-β信号的缺失会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

研究发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CN)家族具有多种调控功能[34],在细胞生长、黏附、迁移、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ECM)调节中起重要作用[35]。CCN2和CCN3主要在胚胎和成人血管中表达,尤其人皮肤组织上层真皮的成纤维样细胞、内皮细胞或血管周围[36]。Riser等[37]发现,CCN2在TGF-β下游发挥作用,促进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和纤维化。Ren等[38]通过比较正常人皮肤组织和静脉畸形患者皮肤组织中TGF-β和CCN2的表达发现,静脉畸形患者TGF-β和CCN2的表达均下调,且CCN2表达下调与TGF-β表达下调密切相关。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外源性的TGF-β和CCN2可以促进细胞外基质表达水平提高。在博来霉素治疗的静脉畸形病例中也检测到了TGF-β和CCN2表达水平的提高,且血管周围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细胞覆盖率增加。

BMP是一组高度保守的功能蛋白,通过刺激DNA合成和细胞的复制,促进细胞分化。其中,BMP9在血管的发育、重构和稳态维持上起重要作用[39]。李等[40]发现,与正常人相比,眼眶静脉畸形和外周静脉畸形患者血清BMP9水平明显降低。研究中发现,BMP9能够抑制HUVECs的迁徙并促进内皮细胞增殖,通过重组人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ALK1)促进HUVECs成管活性。此外,BMP9激活TGF-β/SMAD信号通路增强DNA结合蛋白抑制剂的表达,降低HUVECs中TIE2及AKT的磷酸化,因此,BMP9可能可以通过增强血管壁结构和维持内皮静止抑制静脉畸形的发生。

四、其他

Couto等[41]通过对疣状静脉畸形(VVM)患者的研究发现,6名患者中的3名表现出了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的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kinase 3,MAP3K3的错义突变(c.1323C>G)。MAP3K3是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酶MAP3K家族的成员之一,敲除MAP3K3基因的小鼠,由于血管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的第10.5 d死亡,由此可显示MAP3K3在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柴等[42]研究发现血浆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瘦蛋白(leptin)在眼眶静脉畸形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为眼眶静脉畸形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李等[43]针对包括眼眶静脉畸形在内的静脉畸形患者的研究发现,甘油磷酸肌醇锚定附着蛋白1(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anchor attachment protein 1, GPAA1)存在一个新的变异(c.968A>G),使GPAA1蛋白在ECs中表达降低。变异的GPAA1蛋白使细胞过度增殖和迁徙,静止状态消失。通过体外斑马鱼模型,证明GPAA1在血管生成和重塑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家族性血管畸形,包括眼眶静脉畸形的形成密切相关。此外,研究者也在散发型静脉畸形患者血清中发现KRIT1 (c.535C>T, c.1919delT)和GNAQ(c.548G>A)等基因突变[44-46]。

五、总结与展望

眼眶静脉畸形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目前关于静脉畸形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既往研究表明,血管生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突变以及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使ECs和ECM结构异常和合成减少,与静脉畸形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作用过程仍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厘清的问题。深度测序、单细胞组学、高级蛋白结构解析等技术的出现,为深入揭示眼眶和其他部位静脉畸形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条件。

猜你喜欢
激酶磷酸化内皮细胞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脑TAU蛋白磷酸化位点综述
眼库获取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T69E模拟磷酸化修饰对Bcl-2与Nur77相互作用的影响
“糖衣”告诉细胞何时造血
热休克蛋白27的磷酸化及其在胁迫应激中的作用
癌细胞“杀手”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a可减轻6—羟基多巴引起的SH—SY5Y细胞损伤
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过少能做白内障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