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让学生与古文轻松“对话”
——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2022-11-24 11:58安昉山西省朔州市第四中学
教育 2022年33期
关键词:对话文言文文本

安昉 山西省朔州市第四中学

文言文是我国千百年来文化的精髓,是历史的沉淀,是智慧的结晶。文言文中每一个字都有悠远的意蕴,灵动的生命。只有学好了文言文,才能为进一步学习汉语奠定基础,我们的民族文化也才能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然而,目前文言文教学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对其望而生畏,谈“古”色变。古文教学亟须改革!

一、在存废之间前行的文言文教学

在讨论文言文教学这个问题以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为何要学习文言文,它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只有正确评价文言文的地位,才能更有力地说明“我们是否应该学习文言文,是否应该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以及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做”。

文言文因其具有词句凝练、韵味深长等特点,成为古代书面语的典范。近几十年来,学界虽然对文言文教学的存废争议不断,但基本认同的观点是:“文言文历史悠久,其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继承这份遗产是继承整个先祖文化的前提。”文言文中有许多基本的词汇及语法特点,在现代汉语中并不鲜见,它并非不符合当今时代,而是以另一种形态隐藏于现代汉语之中,成为支撑现代汉语的基石。

随着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文言文在教材中的地位也几经沉浮,近些年才终于回归本位。

学好文言文,是了解我国古代汉语知识的前提条件。初中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在教学文言文时,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就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是个难点。一方面是由其文本特点决定的。由于所选文本距离现代生活较为久远,初中学生很难和文章内容产生情感共鸣,也由此产生了畏难情绪。大多数中学生只是为了应试而勉强学习文言文。另一方面,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也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课堂流程基本是固定的,没有新意:先是让学生通读文章,然后进行字音的纠正,安排学生翻译文段,之后,学生就开始拿着教学参考书完成作业,一节课结束。第二节课,教师开始进行文段翻译的纠正,在翻译的过程中强调重点的字词,对特殊的文言现象、语法进行讲解,顺便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主旨,或者穿插文章写作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等,又或者先进行文段意思的疏通,再进行社会历史背景的介绍,立足于全文进行文本深层意义的分析。有时学生也会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但只是为了简单地配合教师。教师提问较多的也是预习中布置给学生的字词的翻译,以此强化学生的记忆。一些对文章深层意义理解的问题,教师提问较少,学生思考也不多。教师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能做到恰到好处的启发,再加上学生自身积累欠缺,往往没有思考的效果。即便是文言字词的讲解,也更多的是学生将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的重点字词记到书本或者笔记本上。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下,教师不得不为了预设好的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加快教学速度,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学生怎么可能会有与教师互动的欲望?再者,现在基本是大班式教学,由于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也无法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完成对教材的学习研讨。于是,大多数教师将串讲法作为文言文授课时选用的策略方法。教师也希望自己在实际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尽可能地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希望将课堂内容讲解得生动有趣,但是真正触及文言文文本的核心时,由于所选文本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教师必须花相当长的时间在解决文言基础知识的内容上。

从小学到初中,文言文学习难度增加,且初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目标及评价方式均与小学不同。

教师衔接意识淡薄、教学衔接方法缺失、课标年段目标衔接不明、教材与初中脱节等原因,导致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无法实现顺利衔接,学生缺乏一个适应过渡的过程,难免会觉得困难,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在发生着变革。互联网时代使得学生接触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学生习得的知识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方法。

二、改革文言文教学,让学生“乐学、会学”

如何改革文言文教学,让学生“乐学、会学”,学而有效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对义务教育教材课程标准的理解,谈谈具体做法。

(一)把握课程标准,用好教材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整合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一步一步地构筑起相对健全的课程体系。

教科书的编写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开展编撰工作的,教材编写委员会在教材文本选择时需要关注到教师、学生、社会的文化需求,还应关注到语文学科的特点、中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教材文章的选择需要符合时代特征,文章思想性强,有助于宣扬社会的核心价值,同时又能够满足考试选拔,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用好教材。教师应该总体把握文言文,系统研究教材中的文言选文,尽量以知识树的形式归纳知识点,将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在文言文温习阶段,把语文的知识体系总结概括到位。

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总体目标中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 篇(段)”。第二、三学段目标中没有直接对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描述,只能找到相关的一句:“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第三学段)。第四学段目标:“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师在使用教材执教时,必须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文言文衔接的重要性。教师应该了解课程标准对不同阶段表述的不同之处,将其作为教学的指导。在文言文授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好顺利过渡。笔者所在的学校会在学生刚升入初中的时候,进行为期一周的教学衔接。主要衔接的内容是进入初中后语文学习方法的介绍和心理准备,这一部分内容,备课组进行统一备课。

(二)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都期望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努力和教师的培育,获得专业的语文学科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师就必须在学生进入初中伊始打好基础。这里所谓的基础并不是让学生掌握足够数量的文言文实词之类的知识,而是要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特别是文言文模块研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或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导入,营造浓烈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做好每一课的课堂导入,决定着学生能否很快进入文言文的学习。如何导入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背景、作者故事、他人评价等方式导入。如讲《陈涉世家》时,教师导入时就可以结合史书记载故事。

我们在翻阅《史记》时可看到这样一段记载:刘邦和项羽都遇到过秦始皇出游的场景,众多人物在面对皇帝出游时只是低头跪着,连大气都不敢出,但是这二人的行为却大相径庭。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这两人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不同,而我们却可以从中窥见他们的人生志向,还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他们的性格特点: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这样的性格特点会不会决定他们在楚汉相争时最后的命运?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学习《史记》,体悟感受他们的性格特点。

对文言文文字的教学,可以结合中国汉字的演变历史,根据其造字法进行本意和引申义的讲解,便于学生记忆;也可以以小故事的形式将一词多义放到文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文言文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较多,知识点涵盖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方方面面,面对多而杂的文化常识,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难,不妨将其编为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课文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情景导入法;利用成语、典故、名人警句引入法;简述相关故事,趣闻法;制造悬念法等。无论运用何种方法,都应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做到因文而异,力争恰到好处,导出效果,激出兴趣。

(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的成功,很重要的一项评价指标,就是看学生的主动参与情况如何。教师不仅要从数量上看这节课有多少学生回答了问题,有多少学生读了书,更重要的是要看参与的质量如何。

1.灵活使用多媒体,增强课堂教学活力

多媒体的使用为课堂开拓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延伸了课堂维度,对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较大的帮助。

教师讲授《陈涉世家》时,可以借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秦汉交际那个时代的风云事迹。让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动态画面中人物所展现出的性格特点,对文本所表达的内容认识也就会深刻一些。如讲授《岳阳楼记》时,学生很难通过文字去感受岳阳楼的盛况,这个时候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穿越千年,走进岳阳楼。在实际教学中,不妨根据所教文本内容结合配乐朗诵的形式开展,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乐曲的播放可以唤醒学生内心的情绪,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灵活使用,不可以为用而用,否则就会出现课堂喧宾夺主的情形,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充分预习文本,带着问题进课堂

学生在预习文言文时,多数会依照教学参考书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预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依靠自身的学习,标清楚文言文中那些音和义与现代汉语有别的字,或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己解决不了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或者向工具书求助。

教师也应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预习才能真正出效果。可以借助导学案,安排学生预习。

3.探索多元教学方式,扩充教学内容

串讲法是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从传授知识的层面来讲,确实是实际效果会好一些,但是单一的串讲法并不能满足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在使用串讲法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可以进行适当追问,这样做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维深度和训练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可以让他们掌握知识要点。

让学生参与课本剧的排练演出,尽可能地激发他们对文本学习内容的关注度,真正参与到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来。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有“致敬经典”课本剧表演比赛活动,每年都有学生选择《陈涉世家》来参与演出。学生从读文言文、理解文章意思、感受人物性格、改写剧本、排练到最后的演出,在这些过程中既掌握了文章知识,又培养了自身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文言教材中蕴含的人格力量,让学生与古人“对话”,探讨他们的功与过,得与失,领略圣贤先哲高洁的精神、傲岸的风骨,感受其人格魅力的滋养。

4.创设“竞争”情境,提高课堂质量

近几年,央视推出了一系列富有人文气息的节目,如《诗词大会》,激发了全社会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学生对这样的节目形式也有较为强烈的参与欲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些节目的形式和比赛环节,增加文言文课堂的活跃度和参与度。比如,在文言文知识背诵检查时,创设竞赛情境,将文言知识点以小组的方式提问,答对者进入下一轮的比赛,每一轮都有相应的奖励、惩罚措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保证了课堂纪律,又保证了课堂效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前人的读书经验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多读,熟读,读中反复体味,才能读懂,才能增强文言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仅要在课堂上,还要将文言文的学习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一些中国古代优秀的文言故事,如一些经典的文章《促织》《孔雀东南飞》等,在阅读中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能力。

总之,文言文的教与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的时间累积和完善,教师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让文言文的教与学尽善尽美。

猜你喜欢
对话文言文文本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