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提升策略

2022-11-24 12:10许宝丰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政治

许宝丰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59)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只有保证青年的综合实力,才能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高校在教学中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从时代发展角度出发,强化对青年学生的引领,让他们绽放耀眼的光芒[1]。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积极应用新媒体、新技术,可以增进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推动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目前,高校需要提升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有目的地利用各种网络手段,开展管理工作,改变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一、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特征

(一)主导性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平等性、匿名性、交互性特点,与传统思政教育面对面的主客体交流方式有很大差异。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坚持主导性,提升自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民族精神等深度融合,实时监管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疏导,主动争取话语权,推动教育内容向通俗化发展,同时运用立体化教学手段,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2]。

(二)前瞻性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交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各种信息。互联网的匿名性与交流双方的隐蔽性因素,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3]。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现状,推动移动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认真分析网络舆情事件,掌握其实质、原因及特点。同时,要把握思政教育的主动权与权威性,借助各种工具进行网络信息收集与传递,增强网络信息研判的前瞻性。

(三)针对性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体需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中,与大学生展开网络互动。高校辅导员要以学生为本,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提升思政教育内容的针对性[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四)整合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优势更为明显,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教育者可以突破以往单一媒介的束缚,灵活运用多样化传播形式。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中,要强化自身整合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的融合,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目前多元化网络环境下,辅导员要通过对有效信息与核心价值的甄别与整理,发挥出网络教育与线下教育合力的优势[5]。此外,高校辅导员需要对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资源进行整合,积极落实平等性、交互性的要求,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对网络内容分析不准确

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社会思潮,使得网络空间环境日益复杂。一些大学生几乎每天都要上网,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思潮的影响,进而产生多样化的价值判断与思想观念。在这种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必须针对其中的不良思潮进行及时分析,从而强化引导,保障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高校辅导员对于网络内容的分析有时不够准确,对国家重大战略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影响了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时,必须准确、及时地研判信息内容与网络舆情,提升自身专业化程度。

(二)网络舆情引导能力不足

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时,必须强化网络舆情引导,针对网络中的热点事件,及时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辅导员在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造成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融入实际工作。特别是在目前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辅导员需要推动自身管理理念创新,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媒介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正确应对网络舆情,避免出现价值理念偏差的情况。为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政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手段和载体,弥补传统教学理念的不足,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为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在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为更好地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水平,高校须开展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积极运用现代网络教学手段,大力提升辅导员队伍思政教育能力。一些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性相对较强,职业化水平有待提升;一些辅导员将自己的工作作为一种过渡,未能全身心地投入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果。与此同时,一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需要提升,辅导员数量相对较少,经常出现一个辅导员带教多个班级的情况,造成辅导员压力增大,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只有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才能更好地弥补传统教学和管理的不足,为优化学生综合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三、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策略

(一)提升辅导员自身网络思政教育能力

首先,辅导员要树立网络教育意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沟通交流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辅导员必须从当前思政教育新格局出发,改变以往单纯说教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网络教育观念引导下,迅速掌握移动互联网环境特征,采用与时俱进的理念与方法,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

其次,强化网络教育学习。从辅导员个人成长角度来说,教育能力需要经历一个动态发展的阶段,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加强自主学习,在终身学习理念引导下,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辅导员要积极掌握各种网络技术,提升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借助网络语言与学生保持密切沟通。

最后,开展网络教育实践。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要熟练掌握各种移动互联网技术,摆脱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借助专题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工具,提升自身网络驾驭能力,积极开展网络教育实践。

(二)构建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提升体系

首先,优化辅导员队伍能力提升机制。高校在开展辅导员队伍培训工作中,需要对校内外资源进行整合。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出发,有计划地开展整合传统教育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从培训方式来看,应长期与短期结合,在保证日常管理工作基础上,提升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

其次,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高校应构建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借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促使其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弥补自身工作的不足,提升教学和管理质量。

最后,构建内部资源保障机制。高校要积极推进校园网络建设与运行工作,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规划校园网络系统建设,为提升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供必要条件。

(三)打造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提升平台

强化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工作。在网络思政教育能力建设过程中,高校要统筹规划,规范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能力提升的目标与内容,从组织领导、总体规划及网络建设等角度,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指导。

加大资金支持与政策指导力度。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针对目前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加大资金支持与政策指导力度。采用研究会或学会的方式,将网络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积极引导辅导员快速成长。

结束语

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网络思政教育能力。高校辅导员应从移动互联网时代需求出发,转变教学和管理理念、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政治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