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巴林农牧渔第四期技术合作项目评估报告

2022-11-24 16:37获奖单位济南市工程咨询院
中国工程咨询 2022年10期
关键词:鱼病援外巴林

获奖单位:济南市工程咨询院

奖次:2020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优秀奖

主要完成人:卢勇 杨振静 李超尘 李新华 杨乃浩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1989年4月,我国与巴林王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04年1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埃及期间会见阿盟秘书长穆萨,提出了建立中阿新型伙伴关系的建议,得到阿盟的积极响应,双方宣布正式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

为进一步加强中、巴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推进中、巴两国的经贸合作,自2004年开始,中国政府分三期分别派遣农、牧、渔方面的专家组成技术组赴巴林,与巴林在鱼类疾病检测及治疗、幼鱼繁殖期疾病预防和蔬菜种植及牲畜品种改良方面进行技术合作。

(二)项目基本情况

2013年1月30日—2015年1月30日,受商务部援外司委托,在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管理下,中意(辽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派遣4名技术人员(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专业各1人,鱼类疾病防治专业2人)组成的技术合作组赴巴林,与巴方在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及鱼类疾病防治方面进行第四期技术合作。协助巴方新建一座鱼病实验室,并提供一批设备、物资,其中巴林王国作为受援国负责实验室的地基基础建设工作。

(三)项目功能目标

中巴农牧渔技术合作已进行三期,见证了中巴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第四期农牧渔技术合作项目,意在前三期的基础上,以鱼类疾病防治为主导,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为辅从,继续帮助巴方学习掌握先进的渔业养殖技术,提高渔业养殖技能,填补巴方在蔬菜种植及牲畜品种改良方面的空白,同时也助力巴林经济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二、咨询服务过程和主要内容

根据商务部援外司的委托,济南市工程咨询院(简称济南院)组成评估组,依据《对外援助项目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商援发〔2015〕487号)和《对外援助项目评估工作手册(试行)》等相关文件及规定,对《援巴林农牧渔第四期技术合作项目》立项的适当性、组织实施的合规性、援助的效果和效率、综合影响力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估。

围绕评价准则相关性、效率、效果和可持续性,评估组设定了援巴林农牧渔第四期技术合作项目成功度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出5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42项三级指标,并对支持关键评价指标的证据进行重点搜集和整理。然后按各指标的内在因果、隶属等逻辑关系进行分解,对各指标进行整理分类、筛选和优化,消除了各指标间的重复、交叉、矛盾等现象。

为了保证确定的权重、得分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评估组首先以项目的目标和效益为核心,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并采用专家调查法和AHP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邀请5位专家,按照评分标准,首先对一、二级指标体系的相关重要性进行评定,然后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及检验一致性;同时,5位专家按照评分标准,对三级指标体系的得分进行评定,最终得到项目的成功度评估指标体系权重与得分。经计算,本项目成功度评估综合得分为88.89分,评估认为项目实施是成功的。

因项目实施周期较长,评估工作距离项目交付时间较远,评估组克服存档资料不完整、核心人员调动、外媒宣传资料收集难度大等困难,与项目实施单位、项目管理单位以及项目委托单位等进行多次对接,广泛搜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并针对项目特点,对项目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项目情况,同时远赴巴林实地调研,掌握更多一手资料。

三、咨询工作主要创新和突出特点

(一)实地调研法

为全面掌握项目资料,2016年12月,评估组与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和商务部援外司对接,开展资料搜集工作,搜集并整理项目换文、招(议)标文件、合同及补充合同、物资移交清单等相关资料;2017年1月,评估组与项目实施单位对接联系,进一步搜集整理了工作项目的实施方案、培训教材等相关内容,并通过对项目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访谈,全面了解项目执行全过程,对评估问题提出假设观点,在后续工作中进行论证;2017年1月,评估组赴巴林实地勘察了位于巴林首都麦纳麦的“中巴友谊鱼病实验室”“哈瓦那农业示范中心”和“HAMALA牧场”等项目实施地点,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现场观摩等途径获取第一手资料信息。

最终,评估组收集了项目前期决策、项目准备、项目实施等阶段相关资料100余份,并将相关文件相互印证,为后续项目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层次分析法

为保证项目评价的客观公正性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合理性,评估组选取5位业内专家,按照设定的评分标准,对项目成功度评估指标体系中一、二级指标的相关重要性进行评定打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及检验一致性,消除专家打分过程的主观性,最终得到项目成功度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

(三)逻辑框架法

评估组采用逻辑框架法从项目的四个维度(目的、目标、投入、产出)对项目原定指标、实现指标进行对比验证,找出差距并分析内外部原因,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逻辑框架表是整个项目后评价报告的高度浓缩,以直观、简洁的形式,呈现项目宏观目标和具体目的实现程度的分析过程。

四、项目效果

(一)为项目提出合理化建议

中巴农牧渔技术合作项目自2006开始实施,每期工作时间为两年,考虑政府立项时间等因素,中间存在部分的空档期,导致后期评估时,项目现场与实施期存在差别。通过实地考察发现,鱼病实验室及提供的鱼病检测等设备仪器保留比较完整,但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对项目实施的连续性要求比较高,与实施期对比,已发生较大变化。评估组提出了加强项目的连续性,或者着重考虑渔业项目技术合作等建议。

后期通过研究论证,中巴农牧渔技术合作项目着重于渔业项目技术合作。2019年7月3日,驻巴林大使安瓦尔与巴林工程部农业和海洋资源次大臣穆罕默德先生共同签署《中巴农牧渔技术合作第五期渔业项目可行性研究会议纪要》。通过启动“中巴友谊鱼病实验室”,对巴方技术人员进行鱼病检测、鱼病分析、鱼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二)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援外项目的建设,从前期调研、现场实施到后期运行的全过程阶段,是一个系统的目标控制工程。为保证援外项目的有效实施,评估组通过多维度、多方面的量化分析,总结项目问题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重视前期调研、加强沟通协调、强化工作监管等相关解决措施,可为后期类似援外项目工作提供借鉴,推动援外项目工作的合规高效。

(三)为评估体系提供依据

本次评估构建了三层指标体系,突出援外项目的适当性、效率、效果、影响和可持续性等方面,采用专家打分法和AHP分析法确定本项目成功度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与得分,较为科学合理,可为后期不断完善我国技术援外项目成功度评估指标体系提供案例依据。

五、总结

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提升,我国的对外援助规模和范围也将不断扩大,科学有效的实施对外援助工作,不但可以改善受援方民生和生态环境,巩固和发展与受援方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还可以通过采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技术和标准的“中国元素标识”,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空间。

本项目属于商务部对外援助司2016年度对外援助项目评估任务之一,也是济南院的首个对外援助评估项目,济南院高度重视本项目,成立了由院领导带头,集全院优秀力量组成的最优项目团队,并聘请行业知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组。通过本次评估工作,不但锻炼了工作团队,提升了工作凝聚力,还通过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召开的对外援助评估项目承办单位座谈会,增进与咨询同行之间的交流,拓展了业务范围。

猜你喜欢
鱼病援外巴林
掌握核“芯”科技!全国首家血液诊断鱼病示范店开业,开创血液精准诊断新时代
法拉利包揽一二名 周冠宇首秀获积分——2022F1巴林大奖赛
援外学历学位教育项目留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援外
浅析夏季鱼病增多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
巴林连续驱逐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