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创建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的思考与建议

2022-11-24 16:37黄学华聂磊程星
中国工程咨询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

文/黄学华 聂磊 程星

一、引言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以“三重一创”建设为主要抓手,构建“专项—工程—基地—集群”梯次发展格局,“十三五”末,已形成64个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46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26个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更好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引擎作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安徽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对标全球标杆,聚焦重点,提升水平,完善体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的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暨智

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智能家电五个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本文就安徽省如何培育和建设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实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新模式。

二、世界级产业集群概念、特征与发展路径

世界级产业集群这一概念,诞生于2010年的欧洲,一般是指能够在世界级水平上促进企业创新、区域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种生态系统[1]。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由此可见,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已受到国家层面的重点关注,成为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抓手。

现有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主要存在于西方国家和部分发达地区,包括美国硅谷电子、英国伦敦生命科学、德国斯图加特汽车、日本爱知汽车等产业集群[2]。这些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共同特征包括较强的全球产业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较大的产业规模,众多全球领军企业,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开放合作体系等。

参考现有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一是世界级产业集群和所在都市圈相伴发展,如美国硅谷电子产业集群和日本丰田汽车产业集群分别位于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二是集群内均有极强支撑作用的技术创新力量,如斯坦福研究院以及西屋、IBM等研究中心为硅谷电子产业集群提供强大的科创支撑,引领世界技术创新潮流;三是世界级产业集群大都由一批全球顶级企业组成,如硅谷汇集了苹果、谷歌、英特尔等高科技公司的总部;四是世界级产业集群内部大都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协同网络和专业分工,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机制[3-4]。

三、安徽省新兴产业集群相关领域发展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相关领域抢抓机遇,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新兴产业形成体系,有效支撑了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重大贡献[5]。“十四五”时期,安徽省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新型显示产业。作为安徽省内集聚发展成效最为明显的产业领域,目前已集聚企业超200家,基本形成以TFT-LCD为主导,OLED加速发展,Micro-LED与Mini-LED、微显示、激光显示等新技术加快布局,驱动IC、玻璃基板、电子化学品、特种气体、高端装备协同配套,液晶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显示应用终端整机全面发展的新型显示产业格局。省内合肥、芜湖、蚌埠、滁州等地均有布局,且各有特色、各有所长,2020年全省产值已超1000亿元,液晶显示器件主营收入在全国的占比超过五分之一;且有包括维信诺柔性屏项目、彩虹玻璃基板项目等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项目在建。

集成电路产业。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基础较好、创新优势较为突出。2021年产值超过400亿元,位居全国前十。作为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中心的合肥市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材料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的城市,已经集聚了各类集成电路企业超350家、从业人员超2万人,2021年实现产值近400亿元。此外,芜湖、蚌埠、池州等市也在加速建设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

人工智能产业。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21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在全国占比超过10%,中文语音产业规模占全球中文智能语音应用市场的80%。科大讯飞、中科类脑等一批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在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的带动下,合肥市已集聚人工智能领域企业超800家,2021年产业规模超800亿元,其中智能语音产业产值约185亿元,占全国该产业总产值的64.9%。

智能家电行业。2021年,安徽省智能家电行业实现营业收 入1841.7亿 元,同 比 增 长14.5%,实现利润总额75.1亿元,全省已涌现出160多款经认定的智能家电产品,销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家电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十三五”时期,全省冰箱、空调、洗衣机、彩电“四大件”总产量49870.3万台,居全国第二位。

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截至2020年底,安徽省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900家。2021年,全省整车产量突破150万辆、产量位居全国第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5.2万辆,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7%,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内整车供给水平显著提升,零部件配套能力逐步增强,电动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汽车产业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四、安徽省产业集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分工统筹政策导向不明确

一是省级层面尚未出台指导区域产业分工的指导性规划或政策,相关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尚不能承担起政策指引工具的职责,各地仍以竞争状态抓产业发展,区域之间产业发展重点多有交叉重叠;二是跨行政区的产业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各地行业协会基本局限在各自行政区内,跨区一体化发展受到限制,至于一些松散的产业联盟,作用有限。

(二)各类要素流动遭遇区域壁垒

为有效创建世界级产业集群,要实现一定物理空间内各类资源要素流动自由或有序。而目前安徽省在行业监管、政策支持等方面,省内各市之间、不同行政区域之间或开发区之间多有不同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仍习惯于运用特殊优惠政策,特殊的补贴、特殊的减免、特殊的服务等等,较为明显的行政壁垒对要素自由流动形成了制约。

(三)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平台共享体制机制不到位

现有产业链围绕中心城市或核心区域逐步扩散,但创新资源正在往中心城市或核心平台逐步集聚,是现阶段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现有创新资源在省内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分布极不均衡,导致中心城市负担偏重,其他城市则无法享受创新资源正向带动效应。安徽省内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G60科创走廊“一网通办”、技术市场联盟等平台建设上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尚未建立真正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各类创新平台建设资金和运行成本区域共担机制尚未建立,平台运营面临自我造血功能有待提升、内部管理体制仍需突破事业单位限制等问题。

五、安徽省培育创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建议

围绕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培育创建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充分发挥各方主体作用,调动省内外产业和创新资源,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和谐共生的良好产业生态体系。

(一)强化政策引导,实现区域分工合作

强化政策和规划顶层设计,促进区域分工有序有效;创新利益协调机制,调动中心城市引领分工积极性,激发中心城市协同带动区域创新能级提升,促进创新资源与产业发展同步布局;建立灵活合作机制,实现平台共建共享;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有效促进产业链空间合理分布;分工打造,积极推进世界级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分工聚焦,有力实施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工程。结合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安徽)自贸区建设,推动“双自联动”在“科创+产业”转化衔接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探索创新、取得突破。

(二)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带动能力

1.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瞄准国际顶尖,摸排五大集群在核心技术、基础材料、关键器件、重点装备等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制定路线图和实施方案,锚定各集群最可行、最亟待解决的“卡脖子”环节和难点问题各个击破。灵活运用不同支持方式和解决举措,提升产业发展基础支撑能力。

2.提升集群创新能力

围绕集群发展需要,实施省重大产业计划,以企业为主体牵头实施重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以点带面串链,推动集群关键技术突破。加大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力度,完善重点实验室体系,加强重大科创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谋划建设、合理布局高标准、高水平产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系列创新平台,支持有实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研发机构,开展前沿科技探索和战略性新产品开发。支持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建立新型研发机构。

3.强化集群质量品牌

深入推动各项标准制修订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引导集群企业采用国际先进的质量标准和方法,加强质量诊断、质量改进和质量攻关,争取一批国际、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皖美智造”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推动质量标准认证区域互认,助力集群优势产品覆盖全球市场。持续开展“精品安徽”品牌宣传,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创建“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三)推动集群智能制造提档升级

1.提升集群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2.支持集群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探索扩大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普惠性政策事后奖补范围,探索形成企业技术改造政策支持长效机制。通过“一事一议”、制造业贴息、制造强省专项政策等方式支持企业主动提升智能制造和技术工艺水平,支持吸纳大科学装置、省内外研究机构等高水平技术成果高质量落地转化,提高各集群产业技术产出能力。加强省、市、县(区)三级项目库建设,建立各集群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项目工作台账,持续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四)构建高水平产业共同体

1.培育壮大集群龙头企业

完善龙头骨干企业遴选方式和重点项目库,对于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切实做好土地等要素保障。在重点领域落实省重大产业创新计划,大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打造产业共同体,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关键资源要素整合,探索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无缝对接,培育壮大一批深耕安徽、具有较高全球影响力和强大的产业链整合带动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具有极强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

2.加强集群产业协作

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产业链上下游及高校院所等开展分工协作,搭建创新联合体、共享产能和辅助配套设施,充分吸纳各方资本和资源要素,构建良性循环、协同创新、产能消化、供应链连通的产业生态。加强各集群企业间横向流通交流,形成以不同细分领域集聚空间为有效载体,横跨多个行政区域的创新合作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与新材料、智能装备、汽车等产业跨行业合作和分工协同,逐步形成具备较高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大力推进集群高水平宽领域开放合作

1.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该策略以Xgbest为基址,φi,j·(xr,j-xgbest,j)为步长项,其中引入gbest以加强局部搜索能力,索引k的作用是提高解搜索策略的随机性,加强全局搜索能力。值得注意的是,r是在种群中完全随机选择,故步长项伸缩性大,有效避免候选解产生在Xgbest附近。

更好发挥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大会等示范效应,适时推动举办更多全球性会议、展会和行业高端论坛、年会等。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国际化,建设若干关键原材料、核心元器件、高端产品的交易平台和集散中心。进一步引入全球资本参与集群建设,吸引全球知名研发机构、行业标杆企业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探索建设高水平国际合作产业园。

2.深度参与全球分工

支持企业扩大在海外投资金额和规模,推进集群企业实现国际产能合作,带动装备、技术、服务、品牌、标准走出去。加快集群企业境外上市步伐,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并购获取一流团队、知名品牌、先进技术和海外市场。引导重点企业带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布局建设境外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融入产业链全球分工体系,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力。

(六)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1.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

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破除不利于社会资本的各种制约因素,优化妨碍公平竞争市场的各项规定,建立政府合同协议、行政承诺“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加快“数字安徽”建设,探索下放涉及产业发展的相关项目管理等权限。想方设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全面降低企业税负。各项惠企政策确保落实到位,真正降低集群企业用电、用气、融资等各类生产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顶格落实减税降费降成本政策,在国家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压减省及省以下涉企税费水平,确保政策红利精准便捷惠及市场主体。

2.探索创新集群治理机制

采用政府规划引导、企业自愿参加的模式,在领域内由较强实力和号召力的龙头企业、行业商会协会、产业联盟等主体牵头,政产学研用金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搭建知识产权、人才服务、成果转化、市场交流等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一批新型集群促进机构,为集群内企业做好发展规划、共性技术攻关、人才培训、成果转化、市场开拓、金融服务、合作交流、行业自律等工作,持续支撑集群更高质量发展。重视集群发展规划引导,加强集群发展动态监测,促进政产学研金等相关单位对接合作。

六、结束语

培育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构建新兴产业体系的核心内涵之一,体现了区域新兴产业领域综合竞争力的最高水平。通过持续深入调整集群产业布局、集聚要素资源、增强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能力、推进宽领域开放合作以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快培育新型显示等五大新兴产业集群,从而助力安徽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基于信息素决策的无人机集群协同搜索算法
江苏味儿的世界级宝藏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在世界级网红机场,买买买才是正经事
河池娃问鼎世界级机器人大赛 等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三只猴子与新兴产业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