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史:表示同意为什么要鼓掌

2022-11-24 18:00
新传奇 2022年43期
关键词:统治者斯大林苏联

在我国,对鼓掌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韩非子·功名》一文,文曰:“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言下之意,两手相拍,才会有声音。当然,它的本意与后来人们常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意思已相去甚远。

对鼓掌最早的文字记载

鼓掌是指两只手互拍,表示认可和赞同的一种肢体反应。鼓掌的标准礼仪为:双手置于胸前,用右手掌轻击左手掌,通常不少于10 次,表示鼓励或欢迎。掌声的时间越长,就表示越热情越欢迎。

“鼓掌”古称“拊掌”,今谓之“拍手”,表示高兴的身体语言,是内心激动、兴奋情绪的外部表现,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鼓掌起源于何时何地,今已无从考证。在我国,对鼓掌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先秦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韩非子·功名》一文,文曰:“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言下之意,两手相拍,才会有声音。当然它的本意与后来人们常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意思已相去甚远。这说明战国时期已经有了鼓掌之说。

调查民意的方法

学者们对鼓掌的起源并不确定。《圣经》里多次提到鼓掌——为了赞赏,也为了庆祝,“他们拥他为王,以涂油礼给他加冕,并拍手称颂‘吾王万岁’”。

公元7 世纪,东罗马帝国正处在“衰亡史”的末期,当时的皇帝计划会见一位蛮族君王。皇帝想威慑他的敌人,但他知道每况愈下的罗马军队已雄风不再,尤其当敌人是蛮族时,完全不能起到威慑的作用。于是他雇用了一批人来壮大他的军队——其目的就是造势。

皇帝的虚张声势战术并没有能够挽救一个不断衰亡的帝国,但这件事却给从罗马帝国和人类历史上最早最普遍的互动方式——鼓掌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恰当的注释。在古代,鼓掌是赞扬,同时也是沟通,它成为了一种力量。

鼓掌是在剧院里才变得正式起来。“鼓掌”源自拉丁语,意为“击打”“爆发”,是一场戏落幕的常见方式。谢幕时,主角会喊一声“Valete et plaudite!”(“再见!鼓掌吧!”)从而示意观众鼓掌。几个世纪以来,戏剧演员用他们所偏爱的这种微妙的方式告诉观众:该对演出给予赞扬了。

由于戏剧和政治的融合——尤其是在罗马帝国取代罗马共和国之后——鼓掌成为了统治者与民众互动的方式。政治人物用来衡量他们在民众心中地位的主要方式之一,便是判断他们在走进竞技场时受到的欢迎程度。统治者们都变成了灵敏的人体掌声测量仪,读出音量、速度、节奏和时长——作为他们预测政治前途的依据。

《古罗马手势与喝彩》的作者格雷格·阿尔德雷特说:“你几乎可以把它看作古代民意测验。这是你评判人民态度,调查人民情感倾向的方式。”

在没有电话不能进行广泛民调的时代,古罗马的统治者们就在听掌声的过程中收集着有关民意的数据。他们把得到的数据结果与在场演出的表演者得到的掌声进行比较,如果表演者得到的掌声比给统治者的还要热烈,统治者则可能给予民众惩罚。

斯大林时期的“鼓掌文化”

随着权力集于一人和世袭制度,鼓掌变得愈发微妙和系统化。鼓掌不再仅仅意味着“拍手”,而成为了一门政治技艺。

苏联在获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全部盟军开始了对轴心国特别是德国的反击,在苏德战场上斯大林的坚毅和不投降政策挽救了苏联。苏军攻入柏林,德国正式战败后,斯大林的个人威信达到了顶峰。作为苏联领导人的斯大林被苏联人民捧成了神,拥有无上权力。

在斯大林个人声望和权力的顶峰时期,斯大林开会讲话的时候只要有停顿,会场下方就会有雷鸣般的掌声响起。随着时间推移,鼓掌的时间越来越长,因为大家谁都不愿意成为第一个停止鼓掌的人。

在《古拉格群岛》中,索尔仁尼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描写了一场有斯大林出席的地区党委会议。与会人员向这位领袖致意,鼓掌长达十分钟。最后,一个造纸厂的主管最先坐下,众人便也都跟着落座。而会议结束后,这个主管就被逮捕了。

渐渐地,苏联的“鼓掌文化”就有些变味了。人们为了显示对斯大林的热爱,鼓掌时间持续得越来越久,到了最后发展成为只要斯大林停止讲话掌声就会持续响起,而谁都不敢先停下。掌声一般都会持续半个小时以上,一直到斯大林做了手势或者是说一句“可以了”,掌声才敢停下。

后来,在赫鲁晓夫揭露斯大林罪行的时候,这种“鼓掌文化”也被当成斯大林的罪行被曝光。

猜你喜欢
统治者斯大林苏联
老照片:苏联儿童的冬季娱乐活动
“你以为斯大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斯大林看电影
统治者的知识储备论
西方哲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公民大会妇女》的统治者问题
略论唐代统治者的畋猎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