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N服务链的云技术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2022-11-24 20:02娄峰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报文网关数据中心

娄峰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1310)

0 引言

在现代以太网、交换技术的支撑下,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的网络框架应运而出,且迅速发展成现代主流的网络形态,对应的云技术数据中心也得到了发展契机,但这也让网络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传统云技术数据中心很难满足这样的需求。在这一基础上,人们意识到云技术数据中心需要更新换代,故相关领域展开了研究,提出了一种以SDN服务链为基础的新云技术数据中心,理论上新的云技术数据中心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当下需求,且不存在传统云技术数据中心中的问题,说明新云技术中心更具优势,因此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SDN服务链基础上实现该云技术数据中心。

1 SDN服务链云技术数据中心主要优势

首先,传统的云技术数据中心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为:第一,传统云技术数据中心的虚拟机迁移受限,即云技术数据中心实现了服务器虚拟化,而虚拟化服务器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虚拟机迁移,这能保障数据中心更好地对动态资源进行分配,有利于数据中心的连续可用性,但实际情况是,传统云技术数据中心虽然具备一定的虚拟机迁移能力,但因为虚拟机迁移一般不能更换IP地址、MAC地址,所以传统数据中心受自身网络结构以及性能影响,不能随意地迁移虚拟机;第二,传统云技术数据中心存在设备MAC地址不足的问题,即因为数据中心的数据传输活动是在大二层网络结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数据流必须在明确的网络地址指引下才能进行准确传输,这一基础上传统云技术数据中心的VM虚拟机规模过大,使得交换机的MAC地址解析难度大幅增长,严重影响了MAC地址的产出率,故常常出现MAC地址不足的问题;第三,传统云技术数据中心的VLAN承受比较容易过载,原因在于VLAN作为当下主流的网络隔离技术,只能给网络提供4096(212)个隔离网络,但这个量级对于不断扩展的云技术数据中心而言完全不够,因此VLAN过载是常态。同时,VLAN是一种静态配置技术,在数据中心网络中所有VLAN都会获得通过许可,这就严重消耗了网络带宽和交换能力,加重了网络负担,过载情况变得更加严重;第四,传统云技术数据中心在异地网络整合方面也存在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就是整合难度过大,即现代用户的数据中心基本都是分布式布置的,彼此之间存在异地性,而在这种异地架构基础上,传统云技术数据中心不能很好地将异地网络整合,难以满足统一跨数据中心网络拓扑结构、大二层迁移建设、流量优化、应急预案、灾备管理等需要[1]。

其次,相比于传统云技术数据中心,SDN服务链云技术数据中心具有明显优势:第一,SDN服务链云技术数据中心在虚拟机迁移方面,有二层网络结构作为支撑,使得数据中心网络具备多路冗余,因此虚拟机迁移基本不受限制,整体可靠性更高;第二,SDN服务链云技术数据中心优化了VM虚拟机的规模,解决了虚拟机规模过大的问题,对应MAC地址解析难度降低,产出速度提升,根本问题自然得以解决;第三,SDN服务链云技术数据中心借助SDN服务链能够大幅度扩充隔离网络的数量,且数量会随着云技术数据中心的扩展而提高,同时因为SDN服务链取代了传统的静态VLAN技术,因此全面避免了VLAN承受过载问题的发生;第四,SDN服务链云技术数据中心对于异地网络的整合能力更强,原因就在于SDN服务链可以兼容异地架构,保障整体统一。除此以外,SDN服务链云技术数据中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灵敏度、调度性能、准确性等多个方面,这使得SDN服务链云技术数据中心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2 SDN服务链云技术数据中心关键技术分析

2.1 SDN架构

SDN架构是SDN服务链的基本框架,其属于典型的三层架构,各层分别是应用层、控制层、基础设施层。其中应用层是顶层,包含了SDN服务链的各种具体业务,因此也包括了各种业务相关的应用逻辑,这些逻辑会进入控制层,被其开放式的API管理设备接收,然后借助设备进行报文转发。控制层为中间层,主要由各种SDN控制软件组成,能够与下层的Open Flow进行协议通信,过程中控制层的主要功能就是编排数据平面资源、实现网络拓扑、维护转改信息等。基础设施层是最底层,由各种转发设备组成,主要功能是依托于流标进行数据处理、转发与状态采集。在SDN架构基础上,可以将SDN服务链定义为一个具备“控制与转发分离”“设备资源虚拟化”“通用软硬件可编程”的服务流程,这使得SDN服务链能够给云技术数据中心提供三大帮助,其一,SDN服务链可以实现设备硬件整合与统一化管理,使得硬件设备只需要负责数据转发与储存;其二,促使网络软件能够专门服务于数据中心网络的智能逻辑,同时可以通过软件配置来决定网络设备的类型与功能,以便人们对网络进行操作管理、整体控制;其三,提高了云技术数据中心的业务响应速度,也使得网络参数能够个性化定制,以便缩短具体业务的开通时间。

2.2 Overlay技术

在SDN架构的基础上,结合云技术数据中心结构特征,相关领域通过研究提出了Overlay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技术就是Overlay。Overlay技术是一种在网络架构上进行叠加操作的虚拟技术,能够在不大幅修改基础网络的基础上让网络承载各种应用功能,也能分离相关网络业务,因此Overlay技术的网络是建立在既有网络基础上的,由各种逻辑节点、逻辑链路组成。Overlay的网络还具有独立的控制、转发平面,使得在Overlay边缘设备以外的终端系统的物理网络更加透明,故物理网络能够向云与虚拟化方向延伸,让云资源池化脱离物理网络的限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云网结合。另外,SDN服务链云技术数据中心的各种优势基本是通过Overlay技术来体现的,即针对传统云技术数据中心的各种问题,人们围绕Overlay技术提出了专门的解决方案:首先,利用Overlay技术将数据中的二层报文封装至IP报文上,这样只要网络支持IP地址向路由,就能着手部署Overlay网络,能更好地发挥路由网络本身的良好业务扩展能力、故障自愈能力、负载均衡能力等,实现数据中心网络结构二层化,使得虚拟机迁移不再受限。且通过Overlay技术,能够在不改变现有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支持新的云计算业务,说明其部署更加便捷;其次,通过Overlay技术,将虚拟机数据封装至IP数据包当中,这时数据对网络而言只具备参数表现,如隧道端点地址,这种情况下MAC地址的规格需求大幅降低,若遭遇特殊情况,也能通过分散方式让多核心网关设备来分摊压力,避免相关问题发生;最后,Overlay技术拓宽了云技术数据中心网络的隔离标识位数,最高可达16M网格,因此隔离网络的数量级别提升,区别于传统VLAN只支持4K网络的性能水平[2]。

3 SDN服务链云技术数据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3.1 框架方案

3.1.1 SDN-Overlay 组网建模

因为SDN-Overlay可以同时支持Overlay网络、Overlay主机、混合式Overlay三大组网模型,所以整体上,SDN-Overlay组网模型就由三者组成。建模的方式比较简单,首先按照三大组网模型建立基本的框架,其次采用VCF控制器对三者进行集中控制,由此实现业务流程的下发与处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SDN-Overlay组网模型建立方式简单,但在建模完成后需要根据三大模型的使用条件设计模型调用逻辑,即三大模型各自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存在适用条件上的差异,故为了更好地发挥SDNOverlay组网模型作用,需要设计模型调用逻辑。首先,在Overlay网络模型中,所有设备都属于物理设备,不需要服务器的支持,因此该模型能够更好地支撑虚拟化服务器、物理服务器介入,能够给数据中心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器选择,且采用该模型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中心的网络性能,比较适合用于对虚拟化没有特别需要的应用场景当中。其次,Overlay主机模型与其网络模型相反,内部所有设备都是虚拟设备,必须在虚拟化服务器基础上才能运作,但这也使得该模型下的设备调度不涉及物理网络,即可以在不改动物理网络的基础上调度设备,或者是传输数据。Overlay主机模型的特征使得其无法接入任何非虚拟化的服务器,一般建议与VMware、KVM等主流Hypervisor平台配合使用。最后,Overlay混合模型则兼容了以上两大模型的特点,同时支持物理服务器、虚拟服务器,而这些服务器在该模型中均作为边缘设备来使用,可以灵活组网、配置服务器,这样有利于硬件网关的性能与虚拟网关灵活性,也让组网弹性良好,可全面满足用户多方面需求。需要注意的是,Overlay混合模型虽然兼容了前两者的特征,但专项性能上低于前两者,因此Overlay混合模型并不能取代前两者[3]。

3.1.2 SDN-Overlay 转发流程设计

在SDN-Overlay组网模型基础上对其转发流程进行设计:第一,因为VREP需要识别报文的VXLAN才能对报文进行处理,所以在转发流程当中需要建立VXLAN隧道,确保报文带上VXLAN标签,由此VTEP可以根据报文的VNI来进行识别,且完成后,针对本地站点的二层数据帧,采用VTEP-以太网服务实现数据帧与相关VSI的映射;第二,针对本地MAC地址,采用动态学习数据帧的源MAC地址来判断数据帧中的VSI,同时也将数据帧的源MAC地址添加到VSI的MAC地址列表中,这样做是为了让源MAC地址的对应接口转化为数据接收结构,实现VTEP通过VXLAN隧道接收远端VXLAN的流程;第三,为了让Overlay网络能够与非Overlay网络进行数据流程,实现相关转发,首先,让虚拟机作为报文发送端,将报文发送给物理机,而后物理机OVS的MAC地址与IP地址将成为报文转发目标,这样当报文从虚拟机端发出后,OVS优先接收报文,然后匹配流标表项,修改报文目标MAC地址,再将报文从指定隧道接口处向外发送,并在报文当中添加VXLAN头信息,以便封装隧道外层报文;其次,VXLAN-GW将作为报文转发终端的接收端,能够从隧道出口获取报文,获取后隧道将自动关闭,并且通过FIB进行三层转发。

3.2 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3.2.1 组网模式优化

框架设计中提出了三大组网模型,三者可以自由组网,但组网模式的不同会对数据中心的安全性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三种侧重于数据中心安全的组网模式,实际建设中可以参考:第一,依托于VSR网关基础上的VXLAN服务链,通过VSR网关向Overlay提供网关功能,而后采取VSwitch作为虚拟机与VXLAN网络连接终端,这样做能够发挥VSwitch软件的设备安全作用,即使用该软件的多种设备设立对应的安全服务节点,同时利用VCFC对各安全节点进行控制即可;第二,将物理交换机作为VXLAN的网关,实现Overlay网关功能,由此物理交换机将作为虚拟机、物理服务器的介入接口,并与VXLAN 网络连接,这种情况下能借助虚拟化平台进行安全部署,诸如使用SDN服务链的VSR、VFW、VLB与物理防火墙移动保护数据中心安全;第三,将VXLAN的二层网关作为SDN服务链的代理服务节点,这样能够解析SDN服务链的报文特征,同时使得服务链能够兼容第三方安全设备,这种组网方式能够很好地保护数据传输安全[4]。

3.2.2 SDN 服务链部署

云技术数据中心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其中许多数据都属于流量数据,针对这一类数据需要通过 SDN服务链部署的方式来保障安全。首先,可以使用集成NGFW,将其作为VXLAN网关,通过网关对用户VXLAN流量进行管理,同时开发NGFW的安全设备、物理拓扑业务来实现安全保障,即NGFW的防护功能多种多样,通过开发可以根据现实需求来实现差异化、个性化安全服务,建构人们所需要的安全防护体系。其次,可以在云技术数据中心中添加不同的安全虚拟设备,建构多样化的安全服务池,用户能够根据现实需求来进行选择。为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在SDN服务链部署当中使用FW/LB、IPS功能来实现,且这两大功能可以保障安全设备的独立性,便于设备复用且互不干扰。

4 结语

综上,因为传统云技术数据中心存在缺陷,不能满足现代用户的需求,所以数据中心需要升级换代,而SDN服务链的出现给了数据中心升级的契机,故应当积极围绕SDN服务链开发新的云技术数据中心。新的数据中心相比以往具有很多优势,无论是性能还是功能上都更加完善,使用起来也非常便捷,说明其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另外,在新数据中心建设中,除了要注意数据中心的框架完整性以外,还要重视数据安全性,以保障数据中心可以投入使用。

猜你喜欢
报文网关数据中心
基于J1939 协议多包报文的时序研究及应用
以太网QoS技术研究及实践
智能燃气表物联网运行体系网关技术研究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基于FPGA的工业TSN融合网关设计
大规模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方案
基于Python的汽车CAN总线报文格式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主从冗余网关的故障模式分析与处理
基于报文类型的限速值动态调整
2018年数据中心支出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