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检疫过程中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置措施

2022-11-24 21:39吕国玉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猪丹毒病猪猪瘟

吕国玉

(吉林省磐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磐石 132300)

随着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生猪养殖业不断发展,猪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肉类,因此生猪检疫和处理工作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猪的疫病特别是传染性疫病扩散速度非常快,可经过养殖、运输、屠宰、加工、搬运等各环节传播,生猪患人畜共患病时也可把疫病传染给人,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关系着我国的餐桌安全,生猪检疫若不符合标准,会使患病猪出现在健康猪群中,引发疫病的传播,因此,生猪检疫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结合相关文件规定,生猪屠宰期间常见的疫病包括猪口蹄疫、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等13 种疾病,但在实际检疫过程中,特别是在集中化、规模化养殖模式下,部分疫病并不常见。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生猪检疫期间常见的疫病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检疫和处理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给人们的饮食安全提供良好保障。

1 生猪常见疫病的临床症状

1.1 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主要是由口蹄疫病毒引发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体表现是猪的趾间、蹄踵、蹄冠皮肤出现烂斑及水疱现象,有的患猪还会出现鼻盘与口腔黏膜位置的病变,主要特点为蹄部水疱。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为患猪精神萎靡并且食欲不佳,体温最高达41℃,趾间、蹄冠、蹄踵会产生微热发红的现象,在出现溃烂后会产生鲜红色烂斑。倘若发生细菌感染,会产生局部坏死化脓的情况,致使病猪蹄壳脱落且无法正常站立,只能跛行。养殖人员必须要对发病区域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病扩散。要想真正切断传播途径,还应严格限制引入生猪、猪肉制品和染毒产品,同时采取焚烧的方法处理病猪尸体及其相关物品[1]。

1.2 猪肺疫

患该类疫病的生猪主要症状是咽喉位置出现发红肿胀,触诊时会感觉发热并且坚硬,按压患病位置时,生猪会出现颤抖,严重的还会发生胸部与耳朵肿大情况。急性猪肺疫会出现败血症改变,呼吸特别困难,同时病猪体温达到41~42℃。对其进行剖检的过程中可发现全身黏膜皮下和浆膜位置产生出血斑,咽喉位置和附近发生明显的出血性浆液浸润。肺部会在不同阶段发生不一样的肺炎病变,但其附近经常会出现水肿和气肿;胸膜和肺部会出现粘连现象,肺切面也可产生大理石样纹路,支气管和气管黏膜发炎,里面有很多泡沫黏液。患猪及其肉质食物利用化制及高温的方式进行科学处置。

1.3 猪瘟

猪瘟通常是由猪瘟病毒导致的,传播率及病死率特别高,经过短时间的接触就会致使健康生猪感染。猪瘟症状通常是持续高热状态,生猪发生身体弯曲并喜欢躲在角落,四肢、腹下和面部器官发生流血情况,喜欢喝污水,同时伴有拉稀呕吐的现象。如果感染的时间很长,会致使生猪消瘦疲倦、体温高低不稳定的状况。

1.4 猪丹毒

该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导致的,一旦这种疫病暴发会威胁人类和牲畜的健康,猪丹毒通常出现在夏天。人感染后的主要表现是身体不舒服,皮肤出现损伤并伴有高热及局部红肿等情况。生猪感染后应根据感染速度分成3 种,首先是慢性,生猪消瘦,毛发和皮肤比较干燥,严重时皮肤坏死、脱皮,呼吸困难,四肢变形,致使行动缓慢,并且排便状况不稳定,时好时坏。其次是急性,病猪体温达到40℃以上,持续高温不降,皮肤出现红斑,且颜色越来越深。病猪食欲匮乏、眼睛发红,排便是先干后稀,严重时甚至出现便血。最后是亚急性,病猪也会发生高热不退的情况,显著特点是在胸前、背部及颈部等部位产生暗红色丘疹,形状不一,通常是方形和圆形等,且丘疹中心位置颜色苍白,长时间会结痂并脱落。

2 疫病的检疫

2.1 猪瘟

2.1.1 宰前检疫

猪瘟可感染所有性别、品种、年龄的猪,因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没有季节性特点,发病比较急,最初是急性发病,之后是亚急性,到暴发后期部分患猪是慢性,经常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在临床中将患猪分为典型与非典型两种猪瘟类型。典型猪瘟一般发生在没有免疫的猪群。急性病猪体温可达到41℃左右,长时间高烧不退,临床症状主要为黏液脓性结膜炎、呕吐、弓腰,经常喝污水,先便秘后拉稀,粪便中出现纤维状白色黏液及血丝。外阴、鼻、唇、四肢等位置的皮肤发生点状出血,用手指按压不褪色;慢性病猪通常会出现消瘦情况,体温高低不定,食欲也不稳定,便秘和腹泻都会出现,皮肤坏死或时有紫斑[2]。

2.1.2 宰后检疫

最急性病死猪主要表现是黏膜、内脏、浆膜部位有少量血点外,没有出现其他病变情况。急性死猪的病变与亚急性相似,全身淋巴结周围产生大理石和网状出血,严重时淋巴结全部变成黑红色,很多器官的黏膜和浆膜有出血点,特别是脾脏病变明显,脾边缘黑紫色,切面皮肤、肌膜、皮下脂肪有出血点。

2.1.3 检疫后处置

发生该疾病后需要马上隔离病猪,同时上报确诊病例,切断生猪及其制品流入市场,尽快扑杀病猪,严格消毒被污染的场地,给附近无病区及受威胁区的猪接种疫苗。

2.2 猪丹毒

2.2.1 宰前检疫

急性病猪体温高热,上升到42℃以上,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弥漫性红斑,手指按压褪色,之后转为暗紫色,食欲不佳,初期便秘、后期腹泻,严重的出现便血。慢性病猪会出现运动障碍,一些患猪的皮肤成片坏死。

2.2.2 宰后检疫

猪丹毒患猪皮肤上会产生大小不一的圆形、方形和菱形疹块,比皮肤面高,颜色为白色、红色和灰色。败血型患猪身体出现大片充血发红,在腹部、后肢内侧、耳根有时会出现红斑。

2.2.3 检疫后处理

病猪的身体和脏器会出现明显变化,应全部销毁,出现轻微病变的病猪应经过高温处置后出场,销毁血液,猪皮消毒后再使用,炼制脂肪后使用。按照规定对胴体和内脏进行高温处理,需要在20h 内完成;治疗好的患猪只有皮肤上会有痕迹,其他地方没有任何病变,可以把有痕迹的位置割除后出厂。

2.3 猪巴氏杆菌病

2.3.1 宰前检疫

最急性病猪一般没有任何表现,死亡比较突然。急性病猪体温上升到41~42℃,不进食,常卧地不起,咽喉和颈下位置坚实按压有痛感,呼吸困难、张口吐舌,有时会有喘鸣的发声。嘴和鼻流出泡沫状液体。耳根、四肢内侧、腹部皮肤有红斑。一些患猪还会出现跛行和腹泻等现象。

2.3.2 宰后检疫

急性病猪一般会出现纤维蛋白性坏死肺炎,胸膜有纤维蛋白沉着并且比较粗糙,全身器官、浆膜、皮下组织发生出血症状,喉部和附近有出血性浆液浸润是最为显著的特征。心外膜、心包膜和淋巴结也会出现小的出血点。慢性患猪肺部有大小、数量不同的暗红色结节,切面呈现深红色,有化脓和坏死的组织。

2.3.3 检疫后处理

应给疫区没有感染疫病的猪接种有效疫苗,对患猪采取隔离治疗的方式,而病死猪应进行焚烧和深埋处理;肌肉出现病变的患猪,内脏、血液和胴体应彻底销毁,或者工业使用;肌肉没有病变或是轻微的病猪,应将病变位置割除,内脏和胴体经过高温处理后可以使用;皮张消毒后才可以出厂。

3 检疫结果的处理措施

给检疫符合标准的猪盖上合格印章,出具相关的合格证明。检疫不合格的加盖不合格印章,结合具体状况进行以下处置[3]:①对发生疫病与疑似感染疫病的生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禁宰、急宰、缓宰等处理,签发有关通知书;②如果在检疫过程中发现病猪,必须要第一时间上报疫情,同时及时进行隔离、封锁、消毒等各种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疑似感染疫病但没有经过确诊的生猪,应对其进行单独隔离,同时进行二次检查后再对其进行处理,确认对肉品卫生不会产生影响的纯物理性因素与普通病而引发的死猪应及时进行急宰处理;③对病变情况比较严重、肌肉退化的病猪进行化制处理,除了销毁病猪外,其他囊虫病、旋毛虫病、传染病的内脏与胴体均应经过化制处理;④出现副伤寒、结核病、溶血性链球菌病等病猪及其内脏应严格进行高温处理,在处理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同时适当抽检高温处理过的病猪,确定符合标准后才可以出厂;⑤在检疫出传染性病猪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对屠宰间及各种可能被污染的器械、场地、工具等进行消毒处理。

4 小结

综上所述,生猪检疫属于一项对责任意识要求很高的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直接相关。严格落实检疫工作能切实有效的控制疾病的传播,降低其给养殖户与消费者带来的损失。因此,相关检疫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我国生猪检疫标准规范,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猜你喜欢
猪丹毒病猪猪瘟
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防控
简述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处理对策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试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及防控措施分析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高热病的临床观察
日本猪瘟疫情未见缓和,将首次对野猪使用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