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集聚、空气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基于中国26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计量分析

2022-11-24 11:18刘西涛
科学决策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人口效应空间

刘西涛 王 盼

1 引 言

人口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人口作为物质、信息、技术和资本的载体,在区域内集聚能够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资源状况,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呈高速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43669.7亿元,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持续上升。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全球经济萎缩4.4%(IMF,2020),经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然而,中国经济“逆势增长”,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全球GDP增速为5.5%,中国GDP增速为8.1%,远超于其他国家。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掩藏在其背后的空气污染问题一直存在,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121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全部城市的35.7%,尽管空气质量有了较大改善,但破解空气污染问题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仍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目标需要应对的重大任务。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历史,环境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同经济发展之间均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Ali,和 Oliveira,2018[1])。空气污染是各类污染中对人们生活影响最为直接的(祝伟和张旭东,2021[2]),对公众健康危害极大(Shaddick等,2020[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室内室外空气污染,中国居民暴露于PM2.5水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年度指南的3倍(WHO,2020),空气污染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并且在许多领域日益严重。空气污染加重了低收入地区贫困程度(Furie和Balbus,2012[4]),增加了巨大的公共卫生和经济负担(Balwinder-Singh等,2019[5]),也加重了未来健康负担(Fenech等,2021[6]),并且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挑战(Wu等,2020[7])。蓝天白云是民生之福,环境污染是民生之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我国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新时代新特征新要求。人口、环境与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领域一直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将人口、环境与经济置于统一框架中进行分析,区别于以往研究,本研究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基于266个地级城市样本的数据分析,样本量大覆盖范围广研究结论具有一般性。同时迄今为止的大多研究都采用PM2.5直接作为空气污染的核心评价指标,考虑到不同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源的差异,本研究借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六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空气污染指标体系,对空气污染的测度更为合理。从空间分析视角切入,引入空间计量方法,综合考量人口集聚、空气污染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试图回答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何影响?空气污染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何影响?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否存在空气污染的中介效应?等问题。协调好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目标、政策、措施、方法等多方面实现了人口、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同,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

文章接下来的部分如下安排:第二部分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第三部分计量经济模型构建;第四部分是变量和数据;第五部分是实证结果分析和讨论;第六部分是结论和启示。

2 文献回顾和理论假设

人口分布异质性是普遍存在的空间现象。中国人口东多西少空间格局并未发生改变,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地区43%的土地上,“胡焕庸线”①1935年由胡焕庸先生提出的黑河(爱辉)—腾冲线被认为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它很好的揭示了中国人口空间分布“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的基本规律,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为国际人口学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依然是中国人口分界线,人口密度自东部向中部、西部和东北依次性递减,人口向东部集聚态势明显。任何形式和层面的不均衡都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中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区域人口过度集聚,人口过度集聚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效应。曾永明和张利国(2017)[8]认为,人口集聚不利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然而也有学者认为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贡献,Dong等(2020)[9]认为,人口集聚可以借助吸引外资,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集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按照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三种不同效应进行解释。规模效应即人口越集聚资源投入越多,从而产生更多的污染物,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效应即人口集聚带动先进清洁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会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结构效应即人口集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污染情况不同,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也表现出不同作用。伴随人口的集聚,以上三种效应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同,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的争论尚无定论,应该意识到人口集聚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据此,提出第1个假设:

H1: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各国学者从不同视角采用多样化方法探讨空气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少学者认为空气污染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之一(Yuan 等,2015[10];Zeng等,2019[11];Wu等,2020[7]),空气污染制约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Rafaj等,2018[12])。Canh等(2020)[13]认为,雾霾污染确实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Dong等(2021)[9]发现,在雾霾浓度中等的国家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N”型,在其他国家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正“N”型。Molina-Gomez等(2021)[14]认为,空气污染对人们生活质量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影响。必须应对空气污染,才能推进经济向可持续发展转变(Ali和Oliveira,2018[1])。解决好空气污染问题既是各国政府的目标,也是国际社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积极应对空气污染,协调生态、经济的良性互动(Oncioiu等,2020[15]),坚持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优化不脱钩(Zhang等,2014[16]),努力探索大气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控制策略,加强环境规制完善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监测机制,才能顺利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上述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第2个有待检验的假设:

H2:空气污染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人口集聚同空气污染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人口集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性气体是导致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童玉芬和王莹莹,2014[17])。人口集聚存在“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不同效应作用下催生多种争论。现有文献关于人口集聚与空气污染之间关系的争论,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一是人口集聚导致空气污染愈发严重。人口过快集聚提高生产生活耗能,雾霾污染急剧上升,人口集聚的“拥堵效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污染物短时期内集中排放,超过城市环境容量,造成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王兴杰等,2015[18])。二是人口集聚有利于遏制空气污染。人口集聚通常带来要素的集聚,提高居民的绿色环保意识,促使技术进步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Ciccone 和Hall,1966[19]),缩短出行距离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强化清洁技术的推广应用(江炎骏和杨青龙,2015[20]),从而达到减排效果(张可和汪东芳,2014[21])。梁伟等(2017)[22]验证了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减轻作用,Chen等(2020)[23]证实随着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将会促使居民增加对清洁能源和公共交通服务的消费,进而减少空气污染来源,改善空气质量。三是人口集聚与空气污染之间存在复杂动态的非线性关系,崔鑫生等(2019)[24]证明,尽管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不同时期EKC(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简称,EKC)的形状仍有差异,但普遍呈现倒“U”形态,李泉和马黄龙(2017)[25]也印证了倒“U”型关系,然而徐辉和杨烨(2017)[26]发现人口集聚与空气污染之间呈现正“U”型曲线关系,肖周燕(2015)[27]则判断人口集聚与空气污染之间呈正“N”型非线性关系。另外相邻地区空气状况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人口集聚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机制呈现多种形式。Ghanem(2018)[28]认为,人口增长对可持续发展机会的影响取决于空气污染的增加在多大程度上通过提高发病率来降低劳动生产率。Gouveia等(2021)[29]印证较高城市人口密度与较低的PM2.5之间的关系。说明人口集聚可以通过降低空气污染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上论述表明存在“人口集聚—空气污染—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据此,提出第3个有待验证的假设:

H3: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存在空气污染的中介效应。

3 计量经济模型构建

Rose等(1994)提出的STRIPAT模型是研究人口、经济与环境问题的经典模型,该模型允许对影响因子进行适当的分解和改进,但该模型假定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为了验证人口集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STRIPAT模型基础上加入人口集聚的二次项,构建如下模型:

STRIPAT模型中的人口规模(P)、人均财富(A)、技术水平(T)分别使用人口密度(popit)、人均可支配收入(dincit)和专利授权数(techit)表示,X代表控制变量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dincit)、技术水平(techit)、产业结构(indsit)和对外开放度(openit)。εit为随机扰动项,下标i和t分别表示城市和年份。

人口集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若继续将其置于空间同质性下分析则是有偏的。为了更客观的衡量中国各地市人口集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提高空间计量模型的解释能力,利用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在模型(1)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其中,ln(susit)表示区域i在t时刻被解释变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测值,Wijln(susit)表示因变量ln(susit)与相邻单元因变量ln(susit)之间的相互作用,δ是空间自回归系数,α是常数项,β是固定的未知参数向量,Wij是空间权重矩阵W的元素,μi空间特质效应,λt时期特质效应,εit随机误差项。

空气污染、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空间邻近性,具体表现为空气污染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假设2,将空气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置于空间计量分析视角下,建立如下模型。

研究解释变量(X)通过中间变量(M)对被解释变量(Y)的间接影响,可以采用如下方程形式予以描述:

假设3表明,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空气污染的中介效应。为了验证该假设3,将经济可持续发展(lnsus)视为被解释变量Y,将空气污染(lnair)视为待检验的中介变量M,将人口集聚(lnpop)视为解释变量X。建立如下形式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

显然,(2)式可以对应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的(4)式,而(7)式(8)式分别对应(5)式和(6)式,因此,(2)式(7)式和(8)式就构成了完整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过程。

4 变量和数据

4.1 变量选取

人口集聚。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是衡量人口空间分布和揭示人口集聚趋势的关键指标。通过各个城市人口密度数据测度人口集聚状况。

空气污染。迄今为止的大多研究都采用PM2.5作为空气污染的核心评价指标,考虑到不同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源的差异,借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细颗粒物(PM2.5)、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六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以上述六项污染物的实测浓度值为基础,加权平均确定描述各城市空气污染状况的指数。

经济可持续发展。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将可持续发展界定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维度,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我们通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粉尘排放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等6个不同维度的指标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代理变量。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本质上是多维度、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模型,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指标处理的方法需要考虑到时间跨度和地区差异等多方面。现有文献通常采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等解决此类问题,因此,采用熵值法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具体步骤如下:

构建矩阵Rx

其中,Xij表示第i个对象的第j项指标数据,本文共涉及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66个,6项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

指标的预处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正向化与无量纲处理后得到矩阵:

标准化指标值

第j个指标在第i个区域所占的比重:

第j项指标的熵值:

由系统熵的定义可以知道,如果某一个指标的熵值比较小,那么这个指标用来判别目标就更有效,因为它的有序程度较低,这个指标对目标影响表现出的差异性较高。

计算指标熵权wj

wj是指标的摘权,即权重,表明每个指标在综合评价时所起作用的大小。

计算综合得分si

控制变量。可支配收入是体现一个地区生活状况的有效工具,能够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测度。技术水平,技术水平高低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带有绿色偏向特征的技术进步会有利于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以提高生产率为导向的技术进步会由于大规模的生产不利于节能减排,加之技术进步带来的环保效应周期较长,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绩效更倾向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因此,技术进步不一定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沿用现有文献的通用做法,使用专利授权数衡量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污染排放方面,一般而言,第二产业占主导的产业布局具有高耗能、高排放和高污染的典型特征,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采用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Eskeland和Harrison(2003)证实跨国公司普遍存在污染转移,通常将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标准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对外开放有利于吸引具备更高节能减排技术的外资企业开展更加绿色的生产,从而有利于减排,因此,对外开放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不确定,使用外商实际投资额衡量对外开放度。上述主要变量的统计描述参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4.2 数据来源

2014年中国环保部组织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三阶段监测实施,并向社会发布6项空气质量指标的实时监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本研究以6项空气污染物为基础考量各地市空气污染状况,因此,将数据起始年份定为2014年,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14-2018年。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涵盖中国31个省市(不含港澳台),剔除部分数据缺失严重的城市后,最终样本量为中国266个地级以上城市。对于样本量中个别数据缺失较轻的城市,采用线性插值方法补齐数据。

5 实证结果分析和讨论

5.1 基本回归结果初探

基于方程(1)首先采用传统非空间面板回归分析,对人口集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报告于表2。模型1只考虑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在1%水平下显著。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纳入人口集聚的二次项,结果依然显著,说明人口集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模型3到模型6,依次分别纳入可支配收入、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度等控制变量,结果依然显著,且人口集聚的一次项系数为负、二次项系数为正,说明人口集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呈正“U”型,人口集聚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得到初步验证。

表2 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5.2 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采用空间模型参数估计之前,必须先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以此判定是否适合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核心变量人口集聚(lnpop)和经济可持续发展(lnsus)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将检验结果报告于表3。根据表3的结果显示,人口集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两个变量的Moran’I检验结果均为负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人口集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显著的负空间效应,可以进行空间计量分析。

表3 基于地理距离矩阵的莫兰指数

为了选取合适的空间计量模型,需要展开一系列检验,检验结果报告于表4。首先进行LM检验,LM-err、R-LM-err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LM-lag、R-LM-lag分别在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模型存在空间滞后项,也存在空间误差效应,可以选择使用SEM模型和SAR模型,此种情况下直接选择结合SEM和SAR两者的SDM模型更为恰当。LR检验和Wald检验结果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SDM模型并不会退化到SAR模型或SEM模型,选择SDM模型更优。

表4 空间模型检验结果

基于方程(2)推演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报告于表5。空间杜宾模型ρ值为-2.7420显著且不为零,表明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负效应。首先对空间系数进行分析,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一次项系数(-1.9375)为负、二次项系数(0.2136)为正,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人口集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呈现正“U”型的非线性关系,人口集聚间接效应显著说明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至此假设1得到验证。分析各控制变量的影响。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地区生活状况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技术水平的系数为负且显著,说明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未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出积极贡献,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可以作出如下解释,技术进步更多以提高生产率为导向,侧重于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效应而非节能减排效应,且技术推广具有时滞性,故未能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贡献。产业结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显著负向影响说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越高越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污染较重,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应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对外开放度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对外开放度高的城市往往能够吸引具有高节能减排技术的外资企业,开展绿色生产,样本数据恰好验证了对外开放度的积极贡献,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下面对空间杜宾模型的效应分解展开探讨。直接效应,衡量自变量的变化对本地区因变量的影响;间接效应又称空间溢出效应,衡量自变量的变化对邻近地区因变量的影响。总效应是解释变量对全部区域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对于本地区而言,人口集聚前期速度过快会导致耗能增加排放增加拥堵效应凸显,空气污染加重,抑制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进一步集聚,速度放缓,人们绿色发展意识增强,各类先进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表5 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模型回归结果

基于方程(3)探究空气污染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报告于表6。空气污染一次项系数和二次项系数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且一次项系数为负、二次项系数为正,表明空气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典型的正“U”型曲线关系。空气污染间接效应显著,表明空气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假设2得到验证。即空气污染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这是由于空气污染的加重必然会抑制经济可持续发展,然而不能放任空气污染持续增加,达到一定值后,在环境规制和先进清洁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双重作用下,又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表6 空气污染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模型回归结果

续表

5.3 中介效应检验分析

基于方程(7)分析人口集聚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结果参见表7中第(2)列。空间杜宾模型ρ值为-0.9534显著不为零,表明人口集聚对空气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负效应。对空间系数进行分析,人口集聚对空气影响的一次项系数为正、二次项系数为负,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人口集聚同空气污染之间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

表7 空气污染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续表

解释变量通过中间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产生的间接效应被称为中介效应。综合方程(2)、(7)和(8)式对假设3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报告于表7。基于前文所述的中介效应的检验步骤,对(2)、(7)、(8)3个方程中的系数进行检验,发现人口集聚的系数显著,空气污染的系数也均是显著且符合预期的,从而证明了空气污染是人口集聚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介变量,验证假设3是成立的。表7第(1)列报告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空气污染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的情况下,人口集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正“U”型非线性关系。第(2)列结果显示,人口集聚与空气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第(3)列结果显示,考虑空气污染影响之后,人口集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依然存在“U”型关系。结果表明存在“人口集聚—空气污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解释机制,短期内看,人口集聚导致空气污染增加,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随着人口集聚进一步加快发展意识和理念转变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空气污染降低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空气污染的增加会削弱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再次印证了空气污染可以成为人口集聚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中介变量。

6 结论和启示

为了揭示中国人口集聚、空气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背后蕴藏机制,本文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分别对人口集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空气污染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空气污染的中介效应展开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人口集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呈现正“U”型非线性关系,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266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表明,人口短期内快速集聚带来生产生活耗能的增加,拥堵效应凸显、资源耗能过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抑制,然而随着人口进一步集聚,集聚速度放缓同时也带来更多的要素集聚,技术进步和资源利用效率均明显提升,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贡献。第二,空气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正“U ”型非线性关系,且二者之间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空气污增加直接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但当空气污染达到一定峰值后,在环境规制和先进清洁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双重作用下,空气污染逐渐降低又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三,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存在空气污染这一中介变量的影响,空气污染的存在削弱了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人口集聚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概念,涉及到诸多领域,同时人口集聚又是一个过程,在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驱动下不断变化。人口向大城市不断集聚是社会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体现,如何协调人口集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未来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短时期内看,人口集聚导致城市拥挤城市耗能和排放增加加重了空气污染,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长期看,人口集聚吸引各要素集聚,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水平和城市综合治理发展水平提高减轻环境负担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人口集聚带来的正向影响凸显,推动经济迈向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新态势。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U”型关系并不意味着放任先污染后治理,而是要更加注意短期内人口快速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的制约,警惕由于人口过度集聚对空气污染造成的负面影响及由此引发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升擢城市“温度”、拓展城市“宽度”、增益城市“浓度”、聚焦城市“密度”,引导人口在区域范围内合理适度集聚,形成人口集聚合理布局,以技术创新发展方式转变和生产率提升减轻人口集聚对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从而降低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推动经济可持续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人口效应空间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空间是什么?
懒马效应
创享空间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