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皂素分离及脱皂茶粕生物发酵饲料的工艺条件优化

2022-11-24 04:38王丹媚张雅琦盛可欣黄瑞婷李春俣张晓菲饶米德
中国粮油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皂素黑曲霉芽孢

王丹媚, 张雅琦, 金 华, 盛可欣, 汪 妍, 黄瑞婷, 李春俣, 张晓菲, 饶米德, 刘 鹏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金华 321004)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属于山茶科(Theaceae Mirb.)、山茶属(CamelliaL.)的常绿灌木植物[1],其种子含油3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1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2,3]。油茶的根、茎、叶、种子均可入药,其药用功能主要为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止痛等[4]。此外,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它们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的原料[5]。

目前,对油茶的利用仅停留在榨油及茶皂素的粗略提取上,而含有丰富纤维素和蛋白质的茶粕多作为燃料和清塘剂[6],未能充分开发出有效价值,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现有的茶皂素提取方法如有机溶剂法、超声波辅助法、超临界法等[7],大多存在提取率低、工艺复杂等问题,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微波辅助法在乙醇/水溶液提取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微波萃取这一环节,通过增大茶皂素的溶解度来提高提取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8]。

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v.Tiegh)是一类环境友好型工业发酵菌种,可产生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多种酶[9],有效降解茶皂素等生物质[10],在饲料前期脱毒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地衣芽孢杆菌作为一种土壤中常见的兼氧型革兰氏阳性菌[8],对抗营养因子有拮抗作用[12],可有效促进机体吸收营养物质,进而显著降低养殖的饲料系数,提高经济效应[13]。

目前,国内外对脱皂茶粕生物发酵饲料的应用探究较少,鲜见采取混菌二段式发酵的相关报道。将油茶籽粕提取茶皂素的同时加工残渣为饲料,不仅可有效减轻环境污染,也避免了资源浪费。因此,本研究以油茶粕为实验对象,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茶皂素,利用黑曲霉进行脱毒前处理,并通过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成优质饲料,探索其最佳工艺,为提高茶粕的利用价值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茶皂素标准品品(纯度:HPLC≥98%),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油茶籽粕,地衣芽孢杆菌种子液(23074,24236,24581)。

1.2 仪器与设备

SPARK 10M型酶标仪,G-16C型台式高速离心机,SB120DT型超声波清洗机,D-1型自动控制压力蒸汽灭菌锅。

1.3 实验设计

采用醇提法结合微波辅助提取供试油茶籽粕中的茶皂素,通过提取温度(40、50、60、70、80 ℃)、时间(30、60、90、120、150、180 min)、料液比(1∶6、1∶9、1∶12、1∶15、1∶18)、乙醇体积分数(40%、50%、60%、70%、80%)和微波功率(400、600、1 000 W)5个单因素结合响应面分析法,探究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

利用黑曲霉进行饲料脱毒前处理,根据定性分析结果筛选出降解茶皂素能力较强的黑曲霉,并对时间(4、6、8、10、12 d)、温度(25、30、35、40、45 ℃)、pH(3、4、5、6、7)和接种质量分数(3%、5%、8%、10%、15%)等因素进行优化;在地衣芽孢杆菌菌种配对的基础上,以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力为指标筛选出高产菌株,设置时间(12、24、36、48、60 h)、温度(35、40、45 ℃)、转速(120、150、180 r/min)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产酶条件优化。确定最佳时间(1、2、3、4、5 d)、pH(5、6、7、8、9)、温度(25、30、35、40、45 ℃)和接种质量分数(1%、2%、4%、6%、8%)等因素对脱皂茶粕发酵成饲料的影响。结合响应面优化模拟真实胃环境中饲料的消化情况,以糖和蛋白的消化率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1.4 实验方法

应用醇提法[14]和微波辅助乙醇法[15]提取茶籽饼粕中茶皂素;香草醛-浓硫酸显色法[16]测定茶皂素含量;紫环(Molish)反应[17]、发泡实验和溶血试验[18]测定发酵产物中残留茶皂素含量以筛选黑曲霉菌种;福林酚法(Lowry)[19]测定蛋白酶活性;Yoo改良法[20]测定α-淀粉酶酶活力;蒽酮比色定糖法[21]测定糖含量;考马斯亮蓝显色法[22]测定蛋白质含量。

1.5 数据处理

单因素实验数据使用Excel 2016,GraphPad Prism 6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差异显著性分析使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不同字母表示显著差异(P<0.05),响应面法实验数据使用Design Expert 8.0.6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皂素提取工艺优化

2.1.1 提取条件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

由图1可得,茶皂素的得率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大,在70 ℃时达到最佳,随后迅速下降。在浸提时间为30~150 min时,得率波动较小,在60 min时达最大。以料液比1∶12为界点,得率向两端逐渐降低。皂苷得率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显著提高,超过60%后趋于稳定,在70%达到最大。在微波功率400~1 000 W范围内,600 W时得率最大。综上,茶皂素提取最佳各单因素条件分别为温度70 ℃、时间60 min、料液比1∶12、乙醇体积分数70%和微波功率600 W。

图1 温度、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及微波功率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

2.1.2 茶皂素提取工艺响应面优化

结合单因素实验结果,利用响应面实验对各参数进行优化。温度、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4个因素中,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的响应曲面较其余因素更为陡峭,说明两者对茶皂素得率影响更为显著。4种影响因素的优化值分别为温度71 ℃、时间66 min、料液比1∶12、乙醇体积分数70%,在此条件下以600 W微波辅助提取,茶皂素得率可达9.31%。

2.2 油茶籽粕脱毒

2.2.1 黑曲霉菌种筛选

相同条件下黑曲霉AU3与ZZ-5发酵产物所得气泡的绵密度和高度均存在较大差异,AU3的气泡绵密度更低且高度在5~10 d 下降56.58%,10~15 d下降39.39%,茶皂素含量在此发酵过程中经历了快速减少到缓慢减少的过程,不同于ZZ-5的气泡高度一直缓慢降低。Molish反应的紫环颜色是判断茶皂素含量的重要指标[23],发酵后AU3所得紫色环颜色较同期ZZ-5更浅且更小。因此,黑曲霉AU3对茶皂素的降解效果优于菌种ZZ-5。

2.2.2 不同因素对茶皂素降解率的影响

选取黑曲霉AU3进行茶皂素降解单因素实验,结果如图2。黑曲霉可在10 d内有效降解茶籽饼粕中的茶皂素,发酵天数大于10 d时,黑曲霉降解率基本不变,因此最佳发酵时间为10 d。温度为35、40 ℃时茶皂素脱除率达最高,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黑曲霉降解效果明显减弱,综合考虑最佳发酵温度为35 ℃。pH为 6时降解效果最好,过酸或过碱的环境均导致降解率下降,因此最佳发酵pH为6。随接种量的增加,茶皂素脱除率先上升后下降,在10%时达到最大,由此得出最佳黑曲霉接种质量分数为10%。

图2 不同因素下黑曲霉降解茶皂素的发泡情况

2.2.3 黑曲霉降解茶皂素响应面优化

经响应面优化,选择3种较优方案进行实验,分别为pH 6,接种质量分数10%,温度35 ℃,培养11 d;pH 6.5,接种质量分数12%,温度37.5 ℃,培养12 d;pH 6.5,接种质量分数10%,温度37.5 ℃,培养10 d。结果表明:发酵时间12 d、温度37.5 ℃、pH 6.5、接种质量分数12%的条件下,茶皂素含量可降解至0.188%,降解率达94.91%。

表1 不同方案下剩余茶皂素含量(平均值±标准误)

2.3 地衣芽孢杆菌发酵

2.3.1 地衣芽孢杆菌产酶菌种筛选

透明圈与菌落的平均直径比值(D/d),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菌株产酶活力的大小[24]。通过测量不同培养基中透明圈及菌落直径得到D/d,地衣芽孢杆菌XJ423和B2在产淀粉酶、蛋白酶能力上分别具有较大优势。且两种菌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趋势相似,由此确定地衣芽孢杆菌XJ423和B2为后续脱皂茶粕的发酵菌种。

2.3.2 最适产酶条件确定

选取地衣芽孢杆菌XJ423和B2进行油茶籽粕发酵的单因素实验,以所得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之和作为衡量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在产酶时间为36 h、温度为40 ℃、转速为150 r/min时两值之和最大,说明该条件下菌综合产酶能力最强。

表2 不同时间、温度、转速下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平均值±标准误)

2.3.3 各因素对发酵茶粕糖、蛋白含量的影响

蛋白含量和糖含量是衡量高品质饲料的重要营养参数[25],将菌种接种到油茶籽粕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实验,对反应所得产物中的蛋白含量、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图3。各组蛋白及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得最佳发酵时间为4 d、pH为7、接种质量分数为2%、温度为35 ℃。

图3 发酵温度、时间、pH、接种量对发酵茶粕糖含量和蛋白含量的影响

2.3.4 发酵条件响应面优化

时间、pH、接种量、温度4因素中,温度和pH的响应面图弧度较大,表明二者对茶粕发酵后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接种比的响应面最为平坦,说明其对发酵茶粕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小。由响应面优化法预测发酵条件为时间3.6 d、pH 7.1、接种质量分数5%、温度34 ℃时,发酵茶粕中糖含量最高;发酵条件为时间3.4 d、pH 6.6、接种质量分数6%、温度32 ℃时,蛋白质含量最高。对两方案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3.6 d、pH 7.1、接种质量分数5%、温度34 ℃时,地芽孢杆菌发酵茶粕的效果最优,通过模拟胃消化过程,测得消化率为21.62%。

3 结论

本研究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确定茶皂素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时间62 min、温度71 ℃、料液比1∶12、乙醇体积分数72%、微波功率600 W,此条件下茶皂素得率可达9.31%,此法可有效缩短萃取时间、提高得率,为茶皂素的高效提取提供了可行方法。

采取发泡和Molish实验定性比较茶皂素含量,黑曲霉AU3和ZZ-5对茶皂素均有一定降解效果,其中AU3能在短时间内降解大量茶皂苷,效果明显优于ZZ-5,因此选用AU3参与后续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优化,确定皂苷降解最佳工艺参数为时间12 d、温度37.5 ℃、pH 6.5、接种质量分数12%,此条件下降解率可达94.91%。

选取地衣芽孢杆菌用于脱皂茶粕发酵成饲料,根据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时间3.6 d、温度34 ℃、pH 7.1、接种质量分数5%,此条件下所得饲料中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在模拟胃消化过程中,饲料中糖及蛋白消化率达21.62%。

本实验研究了黑曲霉及2种地衣芽孢杆菌在发酵中的最佳接种比,寻找菌的最适接入时间差,采取活体饲养,明确发酵效果,有利于皂素工业化生产和优良蛋白饲料资源的规模化开发。

猜你喜欢
皂素黑曲霉芽孢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侧孢短芽孢杆菌A60
茶皂素
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优化提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山茶油中茶皂素的分离及其性能分析
取代苯甲醇衍生物对黑曲霉幼虫的抑制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30L发酵罐培养枯草芽孢杆菌产高密度芽孢的研究
复合诱变选育耐高温高产葡萄糖酸盐的黑曲霉菌株
黑曲霉产纤维素酶混合发酵条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