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022-11-25 00:02程守华
新课程 2022年26期
关键词:自学素养小学生

程守华

(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山东 济宁)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推行,为了拓展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与方法,教师开始注重开展高效、多样、实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内容具有思考性、发散性和延伸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求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教学指导,更需要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对数学知识获取更深层次的理解。自学作为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

首先,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增强自身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由于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及情感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再加上数学知识涉及面较为广泛,包括图形、几何、统计等多方面的抽象知识,导致大多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容易形成固定思维。因此,学生提高自学能力,能够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对其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摸清数学的本质,认识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其次,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各科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自学能力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包含学生自学、自练、自测、自评等方式,也关系到学生数学思维方式、数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自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此外,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是当代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社会急剧变化、知识更新速度逐渐加快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在这个变化纷繁的社会体系中,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学生需要在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增强自学能力及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依然还能够具有较高的、自我提升的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尽量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融入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指的是以认识、了解、掌握某事物为目标,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某项活动当中,从而帮助人们产生积极的情绪和心理倾向。事实上,大多数学生愿意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因为兴趣促使他们努力钻研和探索。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对某一件事产生兴趣,才会沉浸其中,热衷于探究并耐心地进行学习。因此,数学教师需要不断为学生创建趣味性强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钻研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以小学一年级“分类与整理”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课堂导入阶段的问题感兴趣;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引入新课教学,如“同学们,大家在逛超市时有没有发现超市的商品很容易被人们找到呢?事实上,超市的商品大致可分为生鲜类、食品类、非食品类。生鲜类又可分为蔬菜类、精肉类、水产类等;食品类又可分为烟酒饮料类、休闲食品类等;非食品类又可分为个人护理类、清洁用品类、保健品类、文化玩具类等。”通过问题的带入及解答,能够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并能够有效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地运用数学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目前的学习,而且对一个人今后的学习乃至人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好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使其将自学能力纳入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部分。

1.设计简单的自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当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某些问题时,或在教师的启发以及引导下探索某类问题后,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接受及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内容相对简单易懂的学习任务,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自学意识。

2.动态学习与静态学习相结合,提供充足的自学时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把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特点,在创设课堂教学时,采用动态教学与静态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学时间。在进行动态学习时,教师首先施以学法指导,即师生共同探讨教学任务中的一部分内容,从中归纳出具体的学习方法。随后,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在静态学习时能够独立完成其余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感受物体的质量,如“1 千克苹果有几个?一袋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些苹果大约有多少千克?”师生共同进行实践探究,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启发,帮助学生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并向学生渗透从不同角度和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随后,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解决类似问题或拓展问题,切实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再次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提供自行探究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3.利用知识迁移,探索数学问题

教师要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精心设计练习题,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思考题,让学生主动思索领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抓住典型和实质性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指导。

(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运用恰当的方法获得知识。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和学生一起读书,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圈点知识的习惯,并反复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同时,教师要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例如,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小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定义的基础上,融入“用火柴摆平行四边形”的课堂实践活动。教师需要抛出一个思维性较强的问题,如“(1)摆一个平行四边形至少需要四根相同长度的火柴,那么摆两个平行四边形需要几根火柴?三个呢?(2)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3)你还有其他方法吗?”显然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大有益处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从游戏实践中总结出结论,深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通过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让学生在质疑和创新中提高自学能力

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为了有效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广大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以质疑的态度面对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的勇气和精神。此外,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从思想上更新学习观念,培养学生善于向老师和同学提问,善于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问题的机会和空间,帮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在自学、自做、自评等环节中能够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五)优化教学评价,使学生的自学成果得到认可

小学生心理发展比较敏感、脆弱,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下会逐渐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个别家长与教师的“打压式”教育会导致学生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反观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更多的是给予学生不客观的评价,或者说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过于片面的点评。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通过合理、正面、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自学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采用多样化的语言与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为了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多种途径启发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特征和心理需求,也要时刻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表现,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自学素养小学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