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植物种植与养护管理技术探寻

2022-11-25 02:25李鑫
花卉 2022年10期
关键词:植被园林工程绿化

李鑫

(东营市东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山东 东营 257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对于城市绿化植物的需求更加丰富多样,这对园林绿化工程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对此,我国不断加大对绿化工程的资源投入,深入推进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然而,目前大量园林工程中对于绿化植物的种植、养护技术缺乏科学的应用与管理,由此导致部分植物出现了枯萎、凋零甚至死亡的现象,一方面影响到的绿化工程中的绿化效果,另一方面则是提高了绿化工程的经济成本,不利于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构建园林绿化工程时,要精确掌握其中的种植要点和养护要点,适应绿化植物的生长需求,进而构建高水平的绿化体系。

1 园林工程绿化种植实施合理养护的意义

在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保证绿化植物的生长状况,合理的种植和养护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可分为三个方面:①适宜的植被类型。在正式展开植物种植前,应提前对种植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勘测明确目标环境中的土壤、水源以及气候等影响因素,从而根据实际的生长环境来选择植物种类,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种植植物的生长状况。②技术化地培养与种植。在进行绿化植物的种植前,根据所种植物的类型以及工程的需求和实际环境来选择相应的种植技术,能够保障技术价值的发挥以及绿化植物的绿化效果。③合理的养护。养护工作涵盖了灌溉、施肥、杀虫、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为绿化植物提供相应的生长条件,同时还能够保障绿化植物的健康状况,有效解决植物生长中病虫害的问题,确保植物能够在园林工程中发挥出席绿化效果。此外,合理的养护工作还能够通过修剪枝叶等形式改善绿化植物的外观,进而提高绿化工程的美学价值和景观价值,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综合水平的提升。

2 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原则主要体现在园林工程的规划,具体来说则是根据工程区域内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调整原有的工程规划方案,实事求是地推进园林绿化工程,确保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美学价值等综合属性,精确满足我国人民对于城市园林绿化的需求。

2.1 坚持自然优先原则

园林绿化工程一方面要,起到一定的生态作用,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等功能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则是要改善城市中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绿化率,进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对此,在构建绿化工程时,要不断提高绿化植被的观赏性,让绿化工程,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在此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自然优先的原则,具体来说则是要综合考量工程中植物间的生态关系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确保园林工程中的生态系统能够依照自然界的生存发展规律进行,优先选择自然的生存方式,而非是人为的影响,避免由于过度干涉而破坏园林工程中的生态体系,进而影响到居民城市生态。

2.2 坚持色彩相宜原则

色彩相宜原则主要是为了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观赏性,从外观上做出改进。事实上,园林工程中的植物种类纷繁多样,其所具有的色彩、形态以及作用有所差异,因此,要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观赏性,应当在园林工程的规划阶段结合区域内的实际状况来做出空间和色彩的协调与搭配,美化园林工程中景观植物的外观。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可通过气候的变化和季节的变迁来为园林植被带来更多外观上的变化,同时还可结合不同色彩、亮度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变化,为观赏者带来更为丰富的观赏体验。

2.3 目标性原则

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时,相关工作者要明确此次工程的建设目标,围绕最终的目标需求来进行相应的工程设计,避免由于盲目推进而丧失园林绿化工程原有的价值,甚至是影响到城市的整体风貌。而在园林绿化工程的目标选择方面,首先要明确园林绿化工程的核心价值是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并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具体来说则是为城市居民带来更为适宜的生活条件,突破原有城市氛围的限制,同时通过人为的途径来提高城市的绿化率,构建环保型城市,为全球变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动力。对此,在进行工程规划时,应严格遵守目标性原则,避免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推进而对城市居住条件或者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切实保障城市绿化工程能发挥出其自身应有的价值。

3 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技术要点

3.1 合理挑选绿化植物

在进行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前,应提前对种植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充分了解园林工程中种植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树种选择方面,应当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以提升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和实际栽植效果[1]。

3.2 为苗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综合水平,单纯重视植被质量是不可行的,还应为其提供适宜的种植环境和生长环境。对此,工作人员首先应在根部为植被附带一定的土壤,为根部提供保护。其次,要调整树穴的体积,根据植被的根部及其土壤数量来做出优化。最后,要及时予以回填和浇水处理让植被能够更好地适应园林中的生长环境[1]。

3.3 种植方法要确保科学性

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种植方式也会影响到植物的存活率及后期的生长状况。以草坪种植为例,常用的几种种植方式有铺种、栽种和播种等,不同栽种方式所对应的种植环境也有所差异。因此,工作人员在种植前应结合植被类型和种植区域的整体条件来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确保在植被的生存质量。

3.4 种植时间的选择要合理

种植时间对于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的生长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以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为例,北方地区通常应当在雨季后进行种植,此时土壤中的水分和温度更利于植被的生长,而对于南方地区来讲,春季的温度和湿度更加适宜植被的生长。综合来说,工作人员种植园林绿化植被时,需要综合考量种植区域内的气候因素和环境因素,为植被带来更好的生长条件[2]。

3.5 设置隔离层

隔离层选用煤渣、石屑等颗粒物,隔离层厚度为15cm,误差范围为1cm 以内。施工过程中,为避免隔离层与底部碱土混合而影响到隔离层效果,不得允许任何机械、车辆进入绿化场地。此外,隔离层上方可以铺设麦草、稻草、玉米秆等材料,压实厚度为5cm。

3.6 回填客土

东营市的客土标准含盐量不高于2%,pH 需要低于8.8,且对客土的含沙量有着较高要求,一般选择红土与黑土。客土回填时一般采取了一侧倒压的方式,且需要避免绿地四周隔离使用的塑料布不掉落,以免客土与碱土混合[2]。

4 园林绿化植物的养护技术要点

4.1 保证充足的水源

水源是植被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中植被养护时,必须确保制备能够得到足够的水源支持。通常来说,植被的浇水养护工作应当在早上或傍晚,并且一次浇透,确保制备准备能够充分吸收水分。与此同时,为避免浇水量大或积水过多而影响到植被的生长,工作人员还应在植被周边设立一定的排水装置,及时将植被周边多余的水分排出。

4.2 定期开展施肥养护

园林绿化工程所处区域大多位于城市内部,城市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会产生大量的施工垃圾和建筑废料,倘若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对土壤产生负面影响,削弱土壤的肥力,让土壤丧失其自身含有的一些营养物质,由此便不能满足园林绿化植被的生长需求。此时,施肥养护工作变得格外重要。工作人员应定期对园林中的绿化植被进行施肥管理,适时清理其中的落叶以及杂物,解决土壤肥力不足或是质量过差的问题,确保绿化植被能够正常生长,长此以往,在园林中形成科学的自然肥力循环,为绿化植被的未来生长提供保障[3]。

4.3 对杂草进行及时清除

园林绿化工程中,植被覆盖面积整体较大,其中杂草的数量也会较多,对此,工作人员应及时对其中的杂草进行处理,避免由于杂草数量过多而抢占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与水分,甚至是破坏园林绿化植被的根部结构,进而导致园林绿化植被生长不良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可通过翻耕等技巧来去除杂草,既保持了土壤肥力,又清除了园中的杂草,能够为园林绿化植被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4.4 应用智慧园林

东营市现已引进先进仪器对土壤中的水分、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探测,从而对施肥、浇水等计划进行合理调整。智慧园林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提高园林养护的效率和准确性,便于相关单位及时了解园林植物的生长状况,从而给予针对性的养护措施。

5 园林绿化种植养护技术管理的现状

5.1 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种植和养护技术的重要价值

目前,园林绿化工程中种植和养护技术的应用愈发频繁,但大量工作人员并未掌握到其中的技术要点,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因为相关知识和观念的普及不到位。大量园林绿化工程都没有为员工提供相应种植于养护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园林养护或种植技术的重要性,不能正确地施展相关的技术,影响到了实际的种植工作和养护工作。

5.2 缺乏充足的种植和养护资金

园林绿化工程所需的资金是较为庞大的,而其中种植与养护规工作的开展对于资金的依赖程度也很高,其中植被补栽、技术引进、设备采购以及教育培训等工作都需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目前,部分园林绿化工程中所用的技术和设备仍处于落后状态,难以满足现代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需求,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园林服务,影响到了城市园林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的体现,不利于实现现代化城市的构建。

5.3 专业人才不足,技术设备落后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绿化园林工程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仍存在缺陷。目前,大部分园林绿化工程中都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因此大多采用了具有种植和养护经验的农民,甚至是兼职人员,其专业素养和职业水平均有所限制,对于植被种植和养护技术要点的掌握程度较低,难以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5.4 缺乏相应的系统管理体系及帮扶政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城市体系的构建愈发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的相关管理体系和帮扶政策的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目前来看,其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影响并不明显,在进行工程的种植和养护管理工作时不具备相应的管理效率,难以引导工作人员正确发挥出相关技术的价值与功能。与此同时,帮扶政策的数量也整体较少,不能够为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构建提供充分政策支持。

6 提高园林绿化植物养护技术的措施

6.1 贯彻园林设计理念,促进工作人员提高保护植物的意识

园林绿化工程是现代城市构建过程中的必备环节之一,要推进现代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首先必须要明确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掌握其对于城市生存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意义。对于园林工作者来说,应当充分肯定自身工作的价值,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推进园林绿化工程的完善,丰富城市园林的价值。

6.2 促进养护工作流程的完善性以及工作的规范性

为确保园林绿化工程中种植与养护工作的落实精确到位,相关部门可制定相应的操作标准与行为规范,为园林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提供参考。同时,还应构建完善的园林绿化植被养护体系,将养护工作流程化、系统化,有条不紊地推进养护工作的进行。为进一步保障园林绿化工程中植被的生长状况,相关单位还应设立监督与管理部门,实时跟进园林植被的生长状况,为园林工作者的养护工作提供技术指引与工作管理,规范其工作行为。

6.3 将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绿化植被后续生长过程中的必备养护工作之一,随着园林绿化植被数量和种类的丰富,其病虫害防治的难度也有所提升。对此,工作人员应针对不同影响因素予以差别化的防治方案,如植被类型、气候变化以及生活环境等,而在防治手段方面,要注意药物的选择能否符合植被防治的需求,避免由于错误的药物而对植被产生负面影响。

6.4 安排专人来负责巡查、维护与看管工作

在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植物养护工作的进行应当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具体来说则是应当安排专业人员来实时进行养护工作的巡查、维护以及看管,及时处理其中的问题,在保障植被的生长状况的同时提升养护工作的综合水平,为养护体系的完善提供保障。

7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植被种植与养护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状况,是未来现代化城市构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此,园林工作者应当精确把握种植以及养护工作的技术要点,积极培养相应的环保意识、绿色意识,充分肯定自身工作的价值,为我国环保事业的推进提供动力,构建综合型的现代化城市。

猜你喜欢
植被园林工程绿化
伊敏露天矿植被恢复区养管模式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探究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我爱绿化
园林工程Ⅱ个股表现
小猴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