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服务在设施蔬菜种植中的应用及影响研究

2022-11-25 03:42高福新姚令玮
黑龙江粮食 2022年2期
关键词:菜农气象大棚

□ 高福新 季 雨 张 磊 姚令玮

(吉林省乾安县气象局,吉林 乾安 131400)

设施蔬菜是指在不适宜蔬菜作物生长的天气环境下,利用专门的保温或降温设备、设施,人为创造适宜蔬菜生长的小气候环境,进行蔬菜培育,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于自然气候的依赖,是现代农业衍生出的新型农业模式。

以乾安县为例,乾安县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吉林省西北部,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温度能达到-20℃,传统的蔬菜种植时间仅6个月左右,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蔬菜紧缺,需要从外省调运。针对这种问题,2008年吉林省正式实施“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加大对设施蔬菜的扶持力度,乾安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种植产量不断增大,不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冬季的蔬菜供给不足的问题,甚至可以“反销”至山东等蔬菜大省。

同时,在实际种植中,人们发现气候变化对于设施蔬菜的影响巨大,面对恶劣天气,如果不提前采取措施,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农业气象的重视,提升农业气象水平,对于吉林省设施蔬菜的种植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气象灾害对于设施蔬菜的影响

(一)造成大棚等设施损坏

冰雹、大风、大雪天气如不提前对大棚采取保护措施,则会对大棚棚体造成损害甚至产生不可修复的破坏,造成农户经济损失。以乾安县为例,冬季寒冷,大风暴雪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2021年11月7日夜间,整个吉林省便迎来暴雪天气,对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大雪天气下,若积雪堆积过多,棚膜无法支撑,超出大棚支撑度,则会导致棚体坍塌,面对这些问题,都需要菜农根据气象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棚体损坏带来经济损失。

(二)造成蔬菜产量的损失

冰雹、大风、大雪天气除了会造成大棚的损坏,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对蔬菜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连阴雨天气会使光照强度减弱、湿度增大,导致蔬菜发生病虫害;低温会使温度过低会影响蔬菜生长,导致冻害以及寒根的出现,造成蔬菜减产;而高温条件下,若棚内温度超过35℃,则会影响蔬菜生产,致使减产。这些都需要菜农及时根据气象信息,对棚内温度湿度等因素进行调整,为蔬菜成长创造适宜的环境,增加蔬菜产量,提升经济效益。

二、农业气象服务对于设施蔬菜种植的影响

(一)便于菜农种植大棚蔬菜时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

设施蔬菜种植的主要是反季节蔬菜,而对于反季节蔬菜而言,气候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蔬菜种植的成活受气温变化的影响,细微的温度变化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因此,菜农需要结合气象部门提供的相关气候变化情况与趋势,选择合适的时间种植蔬菜,保证蔬菜的成活率,减少气候变化对大棚蔬菜种植产生的影响。

(二)便于菜农调整闭棚时间长短

设施蔬菜在长期种植过程中,棚内土壤会积累大量细菌病菌等有害物质,需要进行及时除害处理;否则,当有害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严重的病虫害,对蔬菜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更有甚者,会危及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定期对大棚内有害物质进行清理,减少病菌危害是非常必要的。

以乾安县为例,菜农的无公害意识比较淡薄,对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的标准不够重视。以前面对病虫害防治的问题,通过盲目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处理,一方面造成农药的残留,影响蔬菜的食用安全;另一方面造成细菌病菌变异,耐药性增强,危害自然生态,成本也比较高。如今,通过农业气象部门的相关数据作为参考,菜农可以利用高温闷棚的方式对土壤中的有害细菌病菌进行处理,更加科学有效,可以最大程度消灭有害菌,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农药残留量超标,保障了食品安全。

利用高温闷棚的方式进行除害处理时,对于温度要求是很高的,菜农可以结合农业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适时开展,方可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一般情况下,高温闷棚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7~8月,菜农可以依据相关气象数据,在足够的高温天气下合理开展,一般半天时间后,棚内的温度就能达到70℃以上,从而可以有效灭除累积的细菌病菌,保证蔬菜的生长质量。

(三)便于菜农调控棚内温度高低

由于设施蔬菜是反季节蔬菜,所以在种植过程中,蔬菜对于棚内温度变化是非常敏感的,菜农对于棚内温度的调节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是不同的,以乾安县为例,乾安县昼夜温差较大,剧烈且快速的温度变化容易造成棚内温度失控,对蔬菜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菜农可通过农业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根据即将到来的温度变化,提前采取对应的措施,调整棚内的温度。白天光照强度强,温度偏高时,菜农可以通过覆盖防晒网,遮挡棚膜的方式来遮阳,避免阳光直射,减少光照强度,还可以打开通风口,及时通风降温来降低棚内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造成蔬菜萎蔫。当夜晚或温度骤降时,菜农可采取一定的补温措施,通过覆盖隔热膜,以及在棚内设置暖光灯等方式,避免温度过度流失,降低对于棚内蔬菜的影响。

(四)便于菜农对棚内湿度的有效把握

棚内湿度对于大棚蔬菜的种植也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棚内湿度应该控制在70%左右。当土壤湿度过高时,会导致土壤温度不断下降,此时应减少浇水频率。浇水时,应选择小水流慢慢灌溉,当条件允许时,采取滴灌的方式更好,水分补充结束后,应及时松土,确保温度湿度,同时及时与外界通风。冬天或天冷的情况下,应当选择在温度较高时进行浇水,并立刻封闭大棚,全面提升棚内温度,并等待一段时间再进行通风,去除湿气。

(五)便于菜农合理施肥

科学合理地施肥对于棚内蔬菜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土壤施肥量可以通过土壤检测的具体数值进行选择,还可选择是否施加有机肥以及有机肥的施加量。有机肥通过自身发酵可以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进一步提高蔬菜生长水平。但是有机肥虽然效果好,却不能滥用,其碱性较强,过度使用,会导致蔬菜根苗被烧坏。所以,菜农可以依据农业气象信息,当光照度不够的天气下,根据土壤数值,适量添加有机肥,增加植物光合作用。

三、设施蔬菜种植过程农业气象服务现状

(一)农业气象对于设施蔬菜的监测要素不够全面

现阶段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气象对于设施蔬菜的检测要素不全,仅仅局限于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忽略了对于土壤肥力、pH值等要素的监测,无法全面地满足菜农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的数据需求,进而对大棚蔬菜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农业气象对于设施蔬菜的预测准确度不高

当下,农业气象方面的预测准确度不高也是农业气象服务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例如,通常情况下,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温度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在±2℃之间是准确的,然而,当前农业气象服务中每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准确率仅在68%左右,大棚蔬菜小气候预测的正确率仅在56%左右,由于气象部门无法为菜农提供更准确的气象信息,对设施蔬菜的种植过程产生了一定的不便影响。

(三)农业气象对于设施蔬菜的服务精细度不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设施蔬菜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然而,当前所建构的设施蔬菜小气候模型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各项指标不够全面,不够精细化;二是无法满足菜农所需的标准。同时,针对不同种类的蔬菜,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气象指标。除此之外,农业气象服务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办事的标准化流程化,工作服务囿于形式,导致农业气象工作落不到实处,无法真正为菜农提供准确及时的有用信息,很大程度影响了大棚蔬菜的种植与成长质量。

四、提高设施蔬菜种植中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措施

(一)加强设施蔬菜气象监测,建立区域型气象观测站

由于气候变化对设施蔬菜种植的影响较大,同时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是不同的,所以政府应当从当地设施蔬菜的种类结构入手,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对当地原有农业气象观测站点进行深层次改进,调整农业气象服务内容的范围和方向,扩大监测服务范围监测种类,打造当地地方特色的农业气象服务部门。以乾安县为例,乾安县土壤属于淡黑钙土,耕地多呈沙化、碱化,耕地质量相对较差,当地光照足、积温高、降雨少、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的气候特性和土壤通透性强且呈弱碱性的特点,非常适合辣椒、糯玉米等蔬菜的种植,所以,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农民需求,进行业务调整,切实发挥农业气象服务的作用,为菜农提供调整优化种植过程种植方式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提高农业气象信息预警发布水平

当下,我国部分地区气象预警的发布还是沿袭传统的做法,通过天气预报栏目的方式向广大人群进行投放,渠道较为单一,信息覆盖人群不够广。当今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气象预警应当全方面覆盖,例如抖音、微信、广播等方式。以乾安县为例,目前乾安县气象局已经注册了乾安气象的微博号来发布每日气象,同时注册了乾安气象的微信公众号来发布气象变化预警。但是,农业气象信息的推广发布依旧需要进行精细化、专业化的完善,通过分析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所需内容,进行精准的信息投放,以便于菜农及时获取相关气象变化的信息,采取应对措施,提前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气象变化对设施蔬菜生长带来的影响。

(三)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技术手段

农业气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技术的优劣的影响是很大的,先进科学的技术手段是农业气象服务开展的基础保障,技术设备是打开当前壁垒的重要手段。以乾安县为例,应当依据当前农业气象的服务手段,制定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手段的阶段性方案与目标,引进专业性技术人才与设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乾安当地农业气象发展现状与需要,创新发展技术,大力发展乾安农业气象,提高技术服务手段。

(四)提高菜农对于农业气象服务的认识

提高菜农对于农业气象服务重要性的认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国在农业气象上的不足。以乾安县为例,气象部门应当加大对气象服务的宣传力度,深入农村进行宣讲,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对菜农开展相关技术指导,同时,还可以带动菜农建设示范型种植基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菜农对于农业气象服务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设施蔬菜,依托不同基地的特色,开设一些小型气候观测性站点,定期开展参观活动。通过利用气象观测仪收集生长种植所需气候要素,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风速等,加以分析整合,形成一套通俗易懂的气象方案,以供菜农参考制定保护方案。

(五)建立完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平台

为推进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网络服务平台至关重要。依托平台,可以展示农业气象信息的相关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建设平台,应由当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引进相关计算机技术人才,对现有农业气象服务系统进行优化改进,进行新型网络平台的搭建。在内容方面,将相关信息内容进行细节优化,同时考虑当地发展特点和农民实际需求,调整系统服务内容,保证系统能够为农民和相关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内容。以乾安县为例,在进行气象内容的呈现时,可以结合乾安当地农作物种类,如红辣椒、葡萄、糯玉米、弱碱食品等的特点及所需数据,同时加入农业部门的相关建议,便于农民参考,及时采取措施。在技术方面,服务平台系统的建设要合理运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5G等现代科技技术,并对页面进行尽可能的简化,避免因过于复杂而造成查询困扰,可以做成不同模式,例如可以加入老人模式、语音朗读信息等,尽可能减少农民在使用过程中的困扰。除此之外,系统内容要进行实时更新,并且不断细化优化。系统还应当定期维护升级,避免版本老化带来使用困扰。

五、结语

设施蔬菜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其生产效率高、产量大,同时生产成本低,是提高菜农收入的重要手段。气象变化对于设施蔬菜的种植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农业气象的发展有利于设施蔬菜的生长,提高设施蔬菜的质量与产量。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气象服务依然存在着监测要素不够全面、预测准确度不高、监测服务精细度不够等问题,无法满足菜农对于农业气象相关信息数据的需求。本文针对这种现象,以乾安县为例,提出了一些相关措施,如可以通过采取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管理体制,建立区域性农业气象观测站,提高相关技术手段等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农业气象服务,希望能够为农业气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菜农气象大棚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气象树
《中国农业气象》征订启事
中国气象“风云”
大国气象
菜农和学问家
露水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