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作用分析

2022-11-25 03:42王祎才
黑龙江粮食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机械化生产

□ 王祎才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6)

在传统的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效率低、成本比较高、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导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受到限制。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怎样提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保障农业的发展成果,促进农业生产体系的完善,使农业生产结构更加先进。

一、农业机械化的特点

首先,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速度极快,农业生产的规模也比较庞大。在具体农业种植、养殖以及加工生产过程中,生产模式在不断变革和创新,农业发展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系列更加新颖和先进的机械化装备,使其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多样性、提质增效的发展趋势和目标。

其次,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性能更加稳定,农机作业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使用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从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公布施行和农机购置补贴纳入支农强农惠农政策体系以来,我国农机化发展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策可循、依法促进的法治轨道。农业装备生产和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分类不断细化,性能和标准不断提升,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农业机械化的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相对更加稳定的生产管理体系,凸显出良好的实践效果,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具体应用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让信息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应用在不同的产业中,都发挥了良好的优势。比如,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化生产环节,能够创设出农业机械导航等工具,让农业生产更加简单而方便,缓解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时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电子监控技术、计算机集成技术,以及人机接口技术、电子装备技术,促进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智能化目标的实现,让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应用更加稳定、应用效果更强,最终达到了农业机械的远程操控目标和要求。

(一)农业机械导航

农业机械导航是将农业机械的行走方式和自动转向技术进行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生产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制定农业机械的工作以及运行的流程和路线,通过人机交互信息操控设备的运行,实现自动化的行走以及识别,让机械的运行效果更加良好。比如中科院研发的超级拖拉机,就是搭载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储存大量智能化农机数据量的大数据平台,这种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专用的传感器设备去采集不同类型的农业数据信息,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信息加以指导和应用,使耕地、整地、覆膜以及播种工作都可以让机械中的自动导航系统去完成,也正是通过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功能,能够让超级拖拉机设备按照原定的路线去自动地巡航以及前进,实现精准作业的要求和目标。这种方式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和机械运行的工作效率,彻底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种子以及化肥等的利用率。

(二)电子监控技术

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使用先进的电子监控技术,能够更加及时地获取在农业机械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掌握相应的农业生产信息,通过做到实时动态监控目标,方便农业生产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使工作人员在控制和管理机械设备运行时更加方便,充分发挥电子监控设备布局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和运行的稳定性。

(三)计算机集成技术

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泛,涵盖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以及智能管理等多个方面,将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技术进行完美的融合,能够实现不同技术之间的充分匹配,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最终创造出功能更加丰富的产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设施栽培国家,对于机械化的农业设备具有极大的使用需求,我国研发出了自动旋切贴合法以及自动插接法等先进的机械化苗木嫁接技术方法,也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传感器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日光温室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的自动控制,让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得到更加准确的识别和判断,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作业任务和目标。

(四)电子装备技术

在农业机械的实际发展环节,电子化的装备技术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使用,人们将控制系统以及自动化的系统设置在农业机械的内部,使机械的运行更加稳定,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多的条件,促进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以及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促进控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完善,需要在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环节,融入一些更加智能化的系统来达到智能化的目标,同时还需要对网络化的通信协议以及标准接口进行合理性的设计,让机械化设备的使用性能更加稳定[1]。

(五)人机接口技术

具体操作农业机械设备时,要让人机紧密结合,在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能够将电子监视仪融入其中,对智能化的显示终端进行设计时,需要显示农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的信息数据内容,使人机交互界面的升级效果更加理想。而通过信息技术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时,为了能够让人机之间的互动效果更好,可通过进一步完善人机接口的技术方案,构建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人机的交流更加方便,通过人员的控制来实现对农业机械的远程操控[2]。

三、信息技术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作用

(一)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工作效率

在实际中,农业机械的工作需要使用到一些参数化的技术方法,而这些参数化的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农业机械设计的准确度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工作效率。在如今的农业机械化管理过程中,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可以实现农业机械化设计参数的合理建模设计,达到精准控制的目标,保障整体设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由于农业机械设计的零件对于部分零件结构的精细化要求比较高,在开展参数化设计工作时,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控制成本。也就是说,在农业机械化的生产管理实践中,使用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保障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工作效率[3]。

(二)促进智能化机械水平的提升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智能化的技术效果,尤其是针对一些中大型的农业机械进行管理时,使用先进的GPS技术和GIS技术,能够获取机械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信息,将其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中,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结合地理位置的特殊情况,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运行方案进行合理调整,让农业机械的运行工作效率更高,实现智能化的管理目标,促进智能化机械水平的稳定提升[4]。

(三)提高农业机械化的通讯能力

在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要保障农业生产的效果,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就需要选择智能终端的显示设备,并且按照具体的农业机械类型来选定终端设备的型号,同时可以构建先进的通信线路,比如使用光纤电缆或者CAN总线对具体的标准接口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样便实现了总线通信的应用要求,让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的自动化操作效果更加准确,并且可以实现操作运行过程中的数据传输,达到精准化使用的目标,这种模式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通信能力,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简单方便[5]。

(四)实现机械化的农情信息采集

农业技术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建立形成专用的农业信息数据资源库,并将这种数据资源库和具体的农业机械管理系统进行对接,从而帮助工作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各部分关键的信息内容。例如,可以使用3S技术来生成土壤的图像以及农业用地划分和分布的图像,还有对农田有效利用图像进行专业的信息化处理,将获得的信息录入到农业信息数据库系统中。之后,再将其传输到后续的农业机械管理系统中,从而实现对于土壤数据的合理性监测、土壤元素变化的分析,获得田间试验数据,这样就能够为后续农业机械设备的顺利稳定运行提供良好的参数基础,实现机械化的农情信息采集的工作目标[6]。

四、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应用的要求

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生产的过程中,可以使农业生产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保障智能化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获得更加及时的农情信息,使工作人员的管理更加方便。因此,在农业机械化目标实现过程中,当使用信息技术时,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发挥的关键作用,并且强化对于农业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工作,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良好效果,保障农业信息获取和采集以及管理环节体现出的安全性,让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加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进步,使各项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更加顺利。

(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数量越来越多,行业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到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建设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结构体系,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脚步,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我们要立足现代大农业,转变传统落后的思想理念,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化的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开拓创新,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创新目标,让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加速农业建设的脚步[7]。

(二)重视农业信息的采集和管理

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同样需要重视信息的采集,而在进行信息分析时,需要探讨在农村和农业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尽量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突出管理过程中的重点,让不同的农机化信息在整个系统中得到有效的整合。信息服务时,要采取多元化的形式,包括网络工具、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以及报刊媒介等,通过多层次和多渠道的信息服务结构体系的构建,去搜集更加真实的基础信息,将其进行加工和整理之后,形成关键的信息加以使用,使之在农业机械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解决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此,首先要进一步规范信息的采集制度,可以设置信息工作站以及信息管理部门,将获取的农机信息及时上报,对不同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其次,需要构建良好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让农机管理部门以及生产者之间及时联系,了解群众对于农机运行情况所提供的信息反馈,使新的农业科技信息得到更加合理的发现和使用,尽量保证农业信息采集的质量和效果[8]。

(三)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在农业机械化的服务过程中,要明确信息的定位,并且根据不同的服务范围以及对象去开展信息的管理工作,体现出信息服务本身所具有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为服务对象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供良好的途径。要组织开展全面的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工作,为不同层次的农业生产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指导,让先进的信息在农业机械化的运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为基层的农业生产人员提供信息交流的一些经验和关键的农业生产做法,使基层的农业生产者了解农机科技的关键信息、市场的信息以及政策方面的信息,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广泛传播以及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9]。

(四)要保障农业信息的安全性

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而根据国家信息化的管理要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一套更加先进、完善、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运行制度体系,对计算机网络管理部门中各工作人员的职责加以明确,并且对入网的所有计算机用户进行严格的管理,使整个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在此基础上,需要统一规范农业机械化信息的实际发布方式、传输体系管理的权限以及管理的原则和范围,构建新型的农业机械化信息考核制度方案,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加以约束,促进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10]。

五、结语

总而言之,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业机械化的生产和服务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注重体现信息技术的实际效用,同时还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应用中的一些有效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够帮助农业生产人员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中的作用和效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机械化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力促农业机械化 迈进农业“高质量”——聚焦《“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阿宽的生产小组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关于农业机械维修和保养的思考
浅谈农业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