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冬小麦晚播弱苗春管技术

2022-11-25 04:42李科江党红凯史占良
河北农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苗情墒情冬小麦

□文/李科江 党红凯 史占良

(作者单位:1.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2.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

惊蛰已过,河北省中南部冬小麦已进入返青期,冀东小麦也很快返青,到了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期,尤其是今年小麦由于秋汛严重,主体麦田播期推迟15~20天,晚播弱苗成为了河北省的主体麦田,如何落实促弱转壮春管技术成为河北省夏粮保丰产稳产的关键。

一、气象条件

1.播前至越冬期气候条件

降水情况:去年秋季以来,河北省降水异常偏多,冬麦区9月份降水103~265毫米,主要集中在中下旬,比常年多1~2.5倍。10月上中旬是河北省小麦适播期,10月3~7日再次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全省10月上旬麦区平均降水133毫米,是造成小麦晚播的主要原因。到11月6~7日又发生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冬麦区平均降水量29.9毫米,较常年11月上旬(4.4毫米)偏多5.6倍,为历史同期的第二多。连续多次降水影响了冬小麦的播种进度,播期普遍推迟。越冬期间,全省降雨量较少,但由于底墒充足,对冬小麦越冬无不利影响。

温度变化情况:越冬前气温稳定偏高,11月偏高1.6℃,12月偏高2.0℃,冬小麦抗寒锻炼充分,进入越冬期较上一年偏晚20天左右。越冬期未遇严重低温天气,气温变化平稳,温度条件整体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

2.目前气象条件

2月河北省麦区上、中旬气温偏低,下旬气温回升较快,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略偏低。2月上旬和下旬麦区无有效降水,中旬中北部麦区出现5~10毫米降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水分。由于底墒充足,目前麦区大部分墒情适宜。当前河北麦区冬小麦处于越冬至返青期,从南往北冬小麦陆续开始萌动返青。

3.3~5月份气候预测

据省气候中心预测,3~5月份,河北省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1℃左右,降水量南部地区较常年偏少1~2成,其他地区接近常年到略偏多,整体有利。受拉尼娜事件、汤加火山爆发等影响,天气不确定性增加。春季麦田管理要重点防范极端天气和异常天气,关注气温变化、晚霜冻、倒春寒与干热风等。

二、今年冬小麦的生产情况

1.播种期推迟,晚播弱苗成为主体麦田

今年河北省冬小麦苗情长势主要呈现晚播麦占比高、苗情长势较差等特点,但去年秋季河北省降雨量充足,耕层土壤墒情好,目前全省麦田土壤墒情适宜,已出苗麦田小麦出苗整齐,晚播麦田由于加大了播种量,平均基本苗较为充足,群体总体较为适宜,为春季小麦早返青生长和转化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常年份河北省冬小麦适播期在10月5~15日,而去年由于秋汛,河北省主体麦田播期推迟15~20天。今年的小麦突出特点表现为“四个一”,即“一足一高一差一复杂”,一足:受去年秋汛严重影响,土壤墒情足;一高:冬季气温偏高1~4℃,70%的绿叶带绿越冬,有利于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和返青生长;一差:主体麦田播期推迟15~20天,晚播麦田比例高达76%,总体苗情差;一复杂:苗情复杂,河北省今年小麦的播种面积为3350.8万亩,其中一类苗占比13.5%,二类苗占比27.2%(一二类苗总占比才40.6%,去年一二类苗占比93.6%,差52.9个百分点),三类苗为主体,占比59.4%,其中“一根针”的297.2万亩,占三类苗的15.5%,另外,还有123万亩播种后冬前未能出苗,俗称“土里捂”,占比3.7%,但全国小麦“土里捂”的面积仅140万亩,河北省占比高达87.9%。

2.越冬期气温偏高,有利于苗情转化

河北省冬小麦于2021年12月20日左右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较上一年偏晚12~25天,不同程度补偿了因播种偏晚造成的冬小麦生长量不足。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气温偏高1~4℃,2月份气温接近常年,整个越冬期气温变化平稳,麦田基本带绿越冬,苗情转化持续向好。23日起全省气温持续回升,麦区最高气温升至15.1~19.8℃,河北麦区自南向北陆续进入返青期。

3.返青期促弱转壮管理的关键期

针对今年麦田的突出特点,面对河北省节水压采和粮食丰产稳产的紧迫要求,按照适期麦多增产,晚播麦保丰产,特晚播麦少减产的指导思想,重点落实“分区分类、因地因苗,促控结合、以促为主,防灾减灾、防控病虫”的技术路线。抓好一个“早”字,突出一个“促”字,强化一个“防”字,早就是提早做好春季管理;促就是促进弱苗转化升级,促进分蘖成穗和穗分化,攻穗数、保粒数、增粒重;防就是做好病虫害防控、防倒春寒、防干热风。力争实现增单产、稳总产的目标。

三、春管技术建议

1.狠抓早春管理,增温保墒促生长

针对晚播麦的特点,早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促小麦早返青,加快根、茎、叶的生长速度,促进春季分蘖多发早发,扩大群体,提高分蘖成穗率。关键措施是促进土壤温度快速回升,同时保障适宜的土壤墒情和养分的充足供应。但实际上春季地温回升与墒情是一对矛盾,如土壤墒情过高会延缓地温回升速度,不利于小麦返青生长。但如土壤干旱严重,也会造成小麦返青晚、分蘖少、穗数下降。因此,应针对不同地块的苗情及墒情,抓主要矛盾,分类科学管理。

主要措施是锄划镇压,目的是增温保墒促早发+后期防倒。由于去年播种时地湿,整地播种质量较差,播后一部分麦田也没法镇压,坷垃较多,所以,今年春季的镇压显得尤其重要。镇压早春刚返青时在地表出现薄干土层时,于晴朗午后科学镇压,破除板结,促使麦苗与土壤紧密结合,促进根系生长,实现增温保墒促早发生长,也为后期的防倒伏打好基础。

春季麦田管理强调两点:

一是镇压,往年我们都提倡强力镇压,可以起到踏实土壤、保墒增温的作用,最提倡的是播后镇压,其次是早春镇压,但今年有所不同(苗小苗弱),镇压会不同程度的损伤麦苗,所以三叶以下的弱苗不提倡镇压,“一根针”和“土里捂”的麦田不宜镇压。镇压的四个原则是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大不压小(旺苗压2~3次,隔7天左右一次,其他压一次即可;三叶以下、“一根针”和“土里捂”麦田如果表土暄松,可到三叶期再镇压)、压轻不压重(11月5~7号有一次较大的雨雪过程,冬季冻融也粉碎了一些坷垃)。镇压器要用较为光滑的圆轮,不宜用轮旋切割状的镇压器。返青期镇压划锄相结合,先压后锄,弥合裂隙,沉实土壤,增温保墒,促进根系生长。

二是目前不宜灌溉。个别农户为抢河水准备灌溉,今年小麦是由于秋汛严重,地太湿,播种晚,苗小苗弱。现在的麦田墒情足,不是缺水缺肥,而是缺有效积温。目前灌溉主要有以下几点坏处:(1)土壤温度回升缓慢,不利于弱苗转壮;(2)春季无效分蘖增加,浪费水分养分;(3)群体过大,基部节间伸长,后期易倒伏;(4)土壤湿度大,易发生病害;(5)进一步推迟生育期,开花晚,灌浆期更短,粒重降低。所以,目前灌溉不利于小麦苗期的促弱转壮和后期的丰产增收。

2.因地因苗因墒管理,科学肥水运筹攻穗数保粒数

因地因墒因苗,分类管理。因为土壤墒情足,所以浇水施肥主要是因苗分类管理。对于一类苗要水肥后移,在拔节期浇水追肥,亩施尿素14~16公斤,促穗大、增粒数;二类苗要促控结合,起身期浇水追肥,亩施尿素15~18公斤,促蘖成穗;三类苗促弱转壮,要2次施肥1次浇水,第一次追肥要在土壤化冻返浆时开沟趁墒追肥,亩施尿素6~8公斤,第二次在拔节中后期浇水施肥,亩施尿素10~12公斤。

特殊弱苗管理。对于“一根针”或“土里捂”麦田管理,以促为主,未进行浅中耕的“土里捂”麦田春季出苗后,尽快开展早春锄划,增加土表面积增地温,同时切断土壤毛细管保底墒。为小麦早发转壮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小麦三叶龄前,尽量不浇灌,尽可能保障较高地温,促苗生长。三叶龄后,对缺墒麦田,可压麦提墒,有喷灌条件的可喷水10~15毫米(每亩6.6~10方),补充表墒。同时期,可喷施芸苔素内酯类生长促进剂,培育壮苗,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拔节期每亩追施纯氮8公斤左右并浇水40~50方;抽穗开花期浇第二水,亩灌溉量45方,随水每亩追施纯氮5公斤左右。

三类苗管理。对冬前亩茎蘖数小于45万的晚播弱苗,只要早春墒情适宜,不宜过早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通透性,延缓麦苗返青生长。返青后至起身期根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灌第1水,随水亩追施尿素6~8公斤;拔节至孕穗期根层土壤相对含量低于70%时灌第2水,随水亩追施尿素7~10公斤。缺肥地块管理。缺肥麦田要在土壤返浆后,借墒施肥,促苗早发;对底肥施磷不足或缺磷田块要注意补磷,追施氮磷复合肥;底肥施钾不足的,可在返青或拔节期适当追施氮钾复合肥。

节水措施。建议采用“小白龙”软管输水+小畦或窄畦灌溉和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其中小畦或窄畦灌溉每次亩灌水量45~50方,喷灌约20方。

特别提示:返青期是温度回升,小麦开始恢复生长到拔节前的一段时间,今年墒情足,该阶段越早浇水越不利于地温回升,不利于小麦早发。此期,应坚持“能晚浇不早浇”的原则。依据播期、苗情、品种、地力等情况分类施策、科学运筹。

3.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倒春寒危害

以水调温,预防倒春寒。“倒春寒”是我市小麦起身拔节期常发生灾害,对土壤松暄麦田,要及早镇压,增强抗逆能力。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主动做好预案。一旦有寒流预报,在寒流来临前,可喷施芸苔素内酯等抗逆壮苗生长调节剂,对缺墒麦田及时进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层小气候,减小地表温度变幅,防止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根据幼穗受冻程度要及时采取追施速效氮肥、喷施有植物细胞膜稳态剂的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溶液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争取小分蘖和高节位分蘖成穗,以挽回产量损失。尤其对优质强筋小麦,要特别加强“倒春寒”的防御工作。

拔节前遇“倒春寒”,可在降温前叶面喷施抗寒调节剂、腐殖酸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水溶肥,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拔节后遇“倒春寒”,预防办法同普通麦田。对未来得及预防,造成“倒春寒”危害麦田的补救措施:拔节前遭危害,马上叶面喷施氨基酸叶面肥或速效氮肥;拔节后遇危害,马上叶面喷施腐殖酸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水溶肥。叶面喷肥后,均应随后追肥灌水,前者能促进根系和叶片尽快恢复生理机能,后者能提高小花结实率,达到争穗、保粒目的。

4.强化监测预警与统防统治,做好病虫草害防治

要抓住春季温度回升的有利时机,在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6℃,中午气温超过10℃以上,选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下午3点,按照田间杂草种类,选对路除草剂,及早做好化除。除草剂的使用时期大多数应在3月15日以前。大多数防治野燕麦、看麦娘、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可以选择用世玛(甲基二磺隆)、麦极(炔草酯)、6.9%骠马等药剂茎叶喷雾;防除播娘蒿、荠菜、藜、婆婆纳等双子叶杂草,可以选择用使它隆、二甲四氯钠、双雪种磺草胺等药剂。使用时要严格遵循配比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为防止除草剂对下茬作物造成不利关系,春季化学除草严禁使用甲磺隆、氯磺隆等残余期较长的药剂。

春季是麦蜘蛛的危害盛期,也是纹枯病、茎基腐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的侵染扩展高峰期,要按照田间病虫发生状况,及时防控。防治麦蜘蛛宜在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之后,可亩用5%阿维菌素悬浮剂4~8克或4%联苯菊酯微乳剂30~50毫升或15%哒螨灵(哒螨酮)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对纹枯病、根腐病防治,要在2月下旬至3月初普遍防治一遍,可以选择用250克/升丙环唑乳油每亩30~40毫升,或300克/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每亩20~30毫升,或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每亩20毫升喷小麦茎基部,或每亩用12.5%戊唑醇乳油3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45~50公斤喷施小麦茎基部,适度加大药液量,距离10~15天再喷一次。

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8%乐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每亩40~50毫升对水75~100千克喷麦茎基部。以上病虫混合发生可使用对路药剂一次混合施药防治。

5.做好后期一喷三防,保根护叶促粒重

晚播小麦因为出苗晚,叶片生长数少2~3片,生长发育滞后,致使灌浆期缩短,所以晚播小麦更要注意做好“一喷三防”,目标是保根护叶促粒重。冬小麦产区“一喷三防”,是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为了更好贯彻落实省“一喷三防”实施方案,夺取夏粮丰收,根据河北省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病虫害防治技术意见:

(1)以防治锈病、吸浆虫为主的麦田,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或12.5%烯唑醇40毫升加4.5%的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再加98%磷酸二氢钾100克或液体叶面肥50毫升加水喷雾。

(2)以防治赤霉病、麦穗蚜为主的麦田,亩用50%多菌灵60毫升或70%甲基硫菌灵100克、加3%啶虫脒乳油25毫升或10%吡虫啉20克、再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喷雾。

(3)以防治叶枯病、穗蚜为主的麦田,亩用65%代森锰锌150克或70%甲基托布津100克加10%吡虫啉20克,再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喷雾。

(4)除了喷施杀虫杀菌剂外,也可以单独喷施叶面肥1~2次,保持小麦根系和叶片活力,延长灌浆期,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粒重。

小麦成熟收获期,及时收割、晾晒,如遇阴雨天气,应采取烘干措施,防止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湿度过大,导致赤霉病菌再度繁殖,造成毒素二次污染。

猜你喜欢
苗情墒情冬小麦
抢抓早春麦田管理 力促苗情转化升级 农业农村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家组来晋开展巡回技术指导
2022年山西省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意见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麦的秘密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及技术规范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影响北方春玉米苗情的因素分析及相关措施
如冬小麦般耐心
初中语文教学“墒情”浅析
基施沼肥对小麦冬前苗情及产量影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