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资源整合的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体系构建

2022-11-25 04:42戴明华高语晗王官伟
河北农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支教人才农业

□文/戴明华 高语晗 王官伟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虽然中国是农业大国,但由于城乡之间存在差异,农业效率低下,农业部门工作环境恶劣,影响了整个社会对传统农业的态度,导致我国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匮乏,发展迟缓。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是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本的投入。解决该问题的途径要从农村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入手,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多方面整合社会可用资源,引导专业人才向乡村转移。

一、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主要类型与现实矛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农业农村的人才队伍建设仍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人口老龄化、老人儿童空巢化、住房空心化日益严重;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导致农村人才、劳动力流失严重,同时城乡间的经济“剪刀差”带来了人力资源的“剪刀差”;农村管理基层存在老化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农村技术性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比例平衡;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丧失竞争力[1]。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前必须把人才问题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加以解决。

1.农村基层管理队伍“青黄不接”,引领发展难

农村基层管理队伍整体上存在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干部后备力量、个人素质等方面与乡村振兴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有的村党组织书记主动带领群众致富意愿不强,存在“坐等靠”思想,缺少开拓创新、实干苦干的精气神;有的村党组织书记自身素质不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谋划、部署、落实上存在明显能力“短板”,村级发展原地踏步、停滞不前;还有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倾向于打扫卫生、美化环境等简单、见效快的基础性工作[2]。

2.农业技术人员职能缺位

农村经济建设中普遍存在科技型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留不住、素质不高、梯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现阶段我国县乡一级机构设置过多过细,由于各个部门间双向协调及配合度不高,通常难以实现高效益化的农业增收,提高品质并增强其相关的配套和更完善的技术服务。

农技人才是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开展生产服务的骨干力量,是乡村振兴的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工作任务的加大,纳入镇(街道)管理的农技人员,大多承担行政事务、参与中心工作,真正从事农技一线服务的不多,农技人员缺位现象普遍。

3.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舒尔茨认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可以通过自身的知识及技能推动社会发展。一方面由于农村在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医疗、教育资源、发展机会与平台等方面的“先天不足”等情况,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后很少能返乡就业和创业。另一方面农业结构的转型带来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转变,传统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才需求量逐步减少,以知识、技术、创新、管理等因素为导向的人才需求急剧增加。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资源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和农村大量的低质劳动力资源之间不配套的矛盾对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改善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政策支持

从近三年的中央政策支持来看,我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政策导向和培育理念已经非常明确,但是政策导向还要遵循经济和市场发展规律,就是对全社会可利用人力资本的挖掘和利用,如何通过市场经济规律,将乡村建设所需的人力资本引入农村和农业领域,从而达到整合资源,利用政策留住人才,发展乡村经济和教育的目的[3]。

三、整合社会资源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1.乡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农村新生人口的基础教育水平在改变农村信息闭塞,拓宽农民视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职乡村教师待遇水平经过改革人事和薪酬制度,已经得到充分的保障。但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教育水平还有待大幅提高,农村教育师资队伍老龄化严重,急需新鲜血液的注入。基础教育引进社会人才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强化支教队伍,要吸引“三支一扶”人才[4]。

我国现在去乡村支教的一般都是本科大学生,志愿者形式的支教特点就是不能形成可持续长期稳定发展的局面。同时由于目前支教待遇还比较低,住集体宿舍、每个月生活补助150元、补偿津贴为680元,最大的吸引就是原单位需要补充人员时优先考虑支教学生,如果大学生到艰苦地区服务两年以上,服务期满后3年之内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基于此我们建议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提高支教人员的待遇和发展空间,一是保障支教人员支教期间的薪酬收入水平不低于在职教师水平,满足其日常需要;二是给予支教教师未来发展福利待遇,如在西部及偏远地区支教两年及两年以上,在服务期满之后给予不低于2万元的经济补助,同时参加教师编制考试时优先考虑。以此鼓励有着支教情怀的优秀大学生到最需要乡村基础教育领域支教和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作用。

2.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缺口既需要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也需要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才。现代农业生产中技术生产要素的需求大幅上升,更多的依靠农业技术、农业现代化机械、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现代管理技术等等。由于农业处于社会生产价值链的最底端,农业生产地处相对偏远,受到交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使得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难度。

为此,一方面加强农业人力资源培训,修订评价管理规定,谋求农业产业职业功能等级鉴定试验业务发展,加强新兴农户发展,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拓宽人才渠道。另一方面,加快培养村级信息化人才、养殖人才、种植业人才,发现和培养具有农村特色的功能性人才。

同时,农业高等教育院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人才和科研力量聚集的地方。高校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先进的技术,思维活跃,具备创新能力和创造力,还有广阔的眼界,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5]。从2018年起实施的高校教师下乡扶贫的政策,对农业科技人才渗透到生产管理一线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的教师下基层扶贫,带着技术和专业的管理理念到农村进行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服务,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鼓励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首先从思想上实现脱贫,勇于创新,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将当地的经验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不断更新脱贫创业新思想和新思路。同时高校的科研成果需要转化,科学研究要服务于生产实际。高校教师是先进技术和先进农业技术的先驱者和研究者。高校教师到农村,通过理论教育和技术实践指导,普及先进农业技术。在新时期,高校教师通过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培养新型农民,在农村实施扶贫措施,具有自身的技术优势。抓住这个机遇,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帮助技术脱贫。

同时在政策激励上,对农技专家下乡服务进行专项补助,给予相应的项目经费补助,激发农业专家下乡服务积极性。

3.创新政策支撑,加大人才投入保障

因为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平台小,收入少等问题导致农村大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留在城市中奋斗,这样使农村人才缺失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政府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鼓励和吸引各类型的人才来到乡村创新创业,可以建立农村创新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推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6];加强对农村创新创业指导者的深入培养,以便更好地规划当地农村发展方向;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设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利润,增加农民收入,建设休闲农业、有机农业,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人才培养,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将农业与贸易相结合,加强对国际合作人才的培养。

4.着重培养乡村振兴基础管理人才

近些年来村级组织换届后,许多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学历结构明显改善,“双强型”干部比例大幅提高,精选优育严管“三位一体”。在人选把关上,真正选配一批过得硬、能带富、善治理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带头人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在教育培训上,实行村干部学历、素质、能力提升三大行动,集中培养一批宗旨观念好、带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好支书,形成“头雁领航、群雁争先”格局。在队伍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农技专家服务队伍,吸纳优秀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加入。

总结:乡村振兴符合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能否调动农村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乡村振兴的一大重点,充分发挥农村人才的创新精神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能否顺利实施。乡村振兴要立足于农村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基础设备的情况下促进农业发展,激发农民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业热情,促进农民自治、农村自治、给农业自治营造强大的合力和良好的氛围。再加之国家政策支持,大学生支教、高校教师驻乡扶贫、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共同作用,乡村振兴才会更加圆满、更加扎实、更加有力。

猜你喜欢
支教人才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才云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福建师范大学连续7年支教留守儿童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90后”女孩尼泊尔支教:跋涉千里的修行成长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