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英语学科翻转课堂的特质

2022-11-25 05:49孙丽敏
新课程 2022年25期
关键词:定语学习者素养

孙丽敏

(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山东 烟台)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施途径

2018 年1 月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英语课程应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载体,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就是新时代英语课程的总目标。

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呈现学习内容,依托各种类型语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

二、翻转课堂的定义及实施流程

翻转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作为解惑者和引导者的教师改变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流程,创设真实情境,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中合作学习中主动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杨扬老师以一节公开课的形式探讨了“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移交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美国学者Stacey Roshan 说:“实施翻转课堂后,课上我由讲课变为倾听,大部分时间我主要是巡视、观察,我不再是课堂的指导者,而学生都在互相教育、成为积极的学习者。”

翻转课堂的操作流程:(1)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和问题清单,制作微视频共享给学生;(2)学生观看视频、学习知识、完成任务、探究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自我解决问题,也可以在线讨论,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汇总任务反馈及各种问题;(3)课堂上,首先解决共性问题,然后对知识进行巩固、内化、拓展和提升,也可以通过小组协作、师生交流解决典型的个性化问题,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

三、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英语学科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已经被很多学者和学校认可并实践,有效性得到了证实: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的主动性。翻转课堂的内涵与课标提出的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有很多共性的因素。为了使英语核心素养在英语翻转课堂上得到平稳落地,英语翻转课堂应具备以下特质。

(一)“深度学习”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教学范式和架构

在主题语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激发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提升思维品质和参与度,从而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等要素相割裂的弊端及课堂教学不够“深刻”的现状。它主要涵盖三个方面:主体性学习,教学活动重心从关注教转到关注学,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能“喂饱自己”、能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能自觉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对话性学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刨根问底,反复叩问: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在问答中求得问题的解决及学习者的思考;协同性学习,打造“教学共同体”,实现师生、生生共同学习、合作交流及拓展深化。深度学习应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与常态。

(二)情境化教学,使真实的学习发生,实现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融合

“教学即情境”,在情境中建构知识、内化知识、迁移知识和运用知识,寻求实际问题的解决。如果学习过程中缺少真实的情境,那学过的知识只是一些重复的符号,就不能和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崔允漷教授提出“每个单元都要有一个教学情境”的设想,使学生能看到知识的远景,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新外研版教材中的《龙脊梯田》是一篇说明文,内容难度较大,对高一学生具有挑战性。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做龙胜旅游的攻略,准备什么?看什么?什么时候看?想知道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有很强的代入感——以一名游览者的身份看“龙胜梯田”的四季美、历史、工作原理及意义,一下子就使阅读变得兴趣盎然。在特定情境中运用语言知识、锤炼语言技能、培养学科思维、提升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教学最大的意义所在。

另外,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身心特点、符合青少年的审美、彰显时代特征,发挥英语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三)基于问题引领的单元重构,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

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当学生进入翻转课堂的主题情境后,学习就从解决问题开始了,随着学习的推进和深入,不断涌现新问题,又在探究新问题中生成新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能提出有高度、有深度、蕴含思维含量的问题”,在对问题的探讨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把情境与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成为具备英语核心素养特质的学习者和建设者。

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转课堂的导学案、任务单及微视频的问题设计中充分体现问题的情境化、开放性、层次性及思维含量。通过问题引领激发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单元重构不是简单的知识或话题的合并,而是以英语核心素养为指引,探索问题解决的主题化整合的模式。融合性单元主题,不仅包含学习的知识,还反映目标、方式和成果。学习情境的融会、学习方法的贯通,使学生能“深入一个领域之中”。如背诵词汇时,如果只是打开单词书或者词汇表按照顺序进行机械记忆,在没有联系语境的情况下,这些都是零碎的知识片段,背过后很快会遗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要有整合信息的意识,可以采取词根、词缀、反义词、近义词、情境等各种方式建立词汇间的联系,降低背诵的枯燥和遗忘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大知识观”引领下,融合其他单元中不同领域的知识,对知识进行横向联合、纵向贯穿,从而形成单元主题大模块,使知识的结构化、关联性更突出。例如,新外研版必修一Unit 4 学习了that 和who 引导的定语从句,Unit 5 学习了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Unit 6 学习了介词+which 引导的定语从句,并和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进行了比较。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三个单元的语法项目整合在一个语篇情境中进行学习。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是在选择性必修一Unit 1 中出现,离必修一有较长时间的跨度,但这时学生已经对定语从句有了大量的信息输入,此时我们可以对定语从句所有知识和用法进行一次大整合,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定语从句,从开始见树木到见森林,最终从见小森林到见大森林。2022年2 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4 届冬奥会、中国女足获得亚洲杯冠军,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必修三Unit 3 的主题正好是Faster,Higher and Stronger,我们就整合了教材和热点时事进行奥运专题教学:时文阅读、学生查找并分享奥运趣闻、讨论奥运精神、女足精神、奥运赛事播报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学习活动似乎脱离了教材又融入了教材,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沉浸在学习中。

(四)架构多维评价体系,关注发展

聚焦核心素养,教学评价呈现多元化发展: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知识评价、素养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翻转课堂教学评价要秉承“以人为本、多元评价、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模式,在先学、课堂研讨、课后学习等环节加大评价力度并进行过程性评价,对高中生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全面、及时的评价。更应重视以“自我评价”为中心的真实性评价实践:培养学习者的实力;把握并描绘学习者在实践情境中“真实的学习过程”;培养学习者的自我评价能力。

(五)以学为主、以生为本,彰显教育本质,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落实核心素养,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能主动地学习、能动地思考、积极地参与小组活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分层教学有着天然的优势,能适应各种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因为翻转课堂设计既遵循知识的学习过程和规律,又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视频、掌控学习的节奏和速度,也可以能动地查信息、寻帮助。翻转课堂不仅实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线的课堂,还解决了以班级为学习单元的个体差异化的问题,这是一切以人为本、从学生出发的具体表现,是实现真实学习和高效课堂的基本路径。

英语学科翻转课堂教学流程的优化要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紧紧围绕“学”实施真实有效的“深度学习”,彰显情境化教学、问题引领的单元重构、多维评价体系的特质,并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理念。目前的翻转课堂还存在以下现状:忽视教师的影响和作用,过分“重学轻教”;以知识的难度代替学习的深度,重“难”轻“所得”;为“回答问题而设计问题”,过度盲目使用问题教学;过于强调高阶思维而忽视浅层的基础性学习,重“高”轻“低”,深度学习视阈下的翻转课堂必须回避以上几个误区。

猜你喜欢
定语学习者素养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定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