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英语教学实施的多形态探索

2022-11-25 05:49何延霞
新课程 2022年25期
关键词:学情英语教学素养

何延霞

(甘肃省临夏县田家炳中学,甘肃 临夏)

相较于传统教学,多形态教学的实施更加符合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并为课堂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途径和组织形式,切实保证学生主体的有效学习。同时,将多形态教学融入高中英语课堂中,既可以丰富学习环境、改善教学关系,又可以提升学生参学、研学以及互学的兴趣。对此,本文从问题、原因、策略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分析。

一、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纵观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情况,其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学习兴趣不足

兴趣是学生认知探索的关键诱因,也是语言学习的主要动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英语依然存在抵触、消极、应付、犯难等情绪,难以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导致学习大多处于“牵着走”“被动学”的状态。

(二)缺乏互动交流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将对自身语言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大多数学生对英语交流缺乏主动性,并存在“难开口”“不想说”“不好意思讲”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自身语言的发展。

(三)自我认知不足

清楚自身定位,了解自身需求,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与发展。当前英语教学中,部分高中生对自身英语水平存在不清楚、难把握等问题,加之缺少适宜的学习策略和计划,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步履维艰。

二、造成高中英语教学低效化的原因

(一)应试为主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局限于应试思维,过于关注分数和成绩,缺乏对学生综合性的考量和全面性的培养,进而影响学生主体的个性化发展。

(二)模式陈旧

英语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然采取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重复练习等学习模式,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学习效益,还使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了抵触心理,这对之后的发展产生一定阻碍。

(三)评价单一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客观的评价内容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起到指引、激励的效果。但在当前教学中,教师仍以结果性评价为主,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得学情反馈,难以发挥导向调节、诊断教学的作用。阶段性教学都会有一个终结性评价,如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其目的是检测学习和教学的阶段性效果,为下一阶段的“学”和“教”提供调整方向。答卷评价是常用工具,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实际的学情出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尝试采用多种形式并指定多种评价制度。例如,英语教学评价方式,除了平时的普通考试之外,评价可以设计为口语测试、演讲、话剧表演等方式对学生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处理好评价环节的操作,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求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学生成才的标志,也是教师和学生追求的共同目标。身为外语教师,在思想上坚定外语教育的信念和方向,自觉地践行通过外语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平时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明确反映核心素养的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就是关注学生的变化和发展,实际教学内容必须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7 Unit 1“Living well”的阅读课中warming up 讨论环节讨论残疾人的生活话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读后环节中讨论残疾人的品质使学生通过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开展合作学习,教学设计都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地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目标。

(二)注重教学备课

备课是教学实施的目标导向,也是保证课堂学习有效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学情,注重教学备课,立足主体、细读文本、把握课标,为其提供完整的教学流程和学习计划,进一步推动教学实施的生本化、质量化以及专业化发展。

1.掌握学情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对此,教师应从学情出发,充分了解和掌握学情,以此定位目标,分析难易,保证知识与目标之间的有效融合。如在必修1 Unit 1“Friendship”的备课中,考虑到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词汇基础和语言功底,但个体之间仍存在差异性,对此,为保证学生整体的参与效果,教师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贴合单元主题,采取交际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用英语单词描述自己的朋友,一方面可以缓和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紧张感,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保持良好的互动。

2.拟定目标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学情拟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教学任务,使学生有目标、有方向、有策略地展开学习活动。如在必修1 Unit 1“Friendship”的备课中,教师可以将“熟悉本课单词(outdoors、spellbound等)、短语(go through、in order to 等)”“掌握阅读技巧,提升文本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交际原则”等作为教学目标,以此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的放矢。

3.创设语言情境

语言情境是教学布置的基础环节,对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习感受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英语与其他学科不同,其单一化的学习语言知识,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通过语言情境的创设,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趣味需求,又使其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和单元主题,创设相应的学习情景,以情激趣、以景促学,保证教学实施的整体效果。如在必修1 Unit 3“Travel journal”的学习中,本课主要讲述王坤与王蔚两人骑山地车旅行的事情,并围绕湄公河这一地理位置展开说明。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其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有关湄公河河流的特点以及地形特征等方面的视频资料,通过图文并茂、情景呈现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度,提高其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依照阅读材料制订自己感兴趣的周边游、自由行等旅游路线,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推动其全面发展。

(三)注重交流互动

互动交流是师生之间教学关系的直观体现,良好的互动与顺畅的交流,既可以帮助教师直接地了解学生,掌握学习难点,调节教学策略,又可以活跃课堂氛围,锻炼交际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运用更加自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组织不同类型的交流活动,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感与协作性,这对学生的语言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如在必修1 Unit 4“Earthquakes”Reading的学习中,本文主要讲述1976 年唐山大地震前后的故事,基于学情,为使学生了解地震所带来的可能性伤害和减少损失的方法,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以Earthquakes 为话题,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对地震发生前后的情景以及如何紧急避险的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一方面使学生对地震灾害产生更多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并结合主题情境丰富其语言词汇,以此达到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与拓展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就其他类型的自然灾害进行小组分析,如Mountain torrent、tornado、sand storm 等,进一步提升互动交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四)开展问题探究

课堂提问一方面可以反映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深度,深化其内在理解,使阅读更具效率。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还应把握两个要点。

1.针对性。课堂问题作为研学深思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表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语言问题,以此检验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学习质量和认知状态。如在必修1 Unit 2“English around the world”Reading 的学习中,该部分主要讲述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使用现状和发展历程,为提升学生对文章核心部分的理解,帮助其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对此提出以下问题:①Do you think it matters what kind of English you learn?②Why do you think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ant to learn English?③Do you think Chinese will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language in the world instead of English in the future?

2.层次性。课堂问题作为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工具,其问题内容的设计与引入将对学生的能动化思考产生直接影响。对此,教师应保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原则,把握问题的层次性与导向性,使学生能够在环环递进的探索中发现本质、解析答案。

综上所述,以学情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多形态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高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还能使英语教学更具多样性与多元化,也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同时,开展高中英语多形态教学活动,教师还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巩固理论基础,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交流,拓宽文化视野,更新教育理念,从而为教育改革贡献新的力量。

猜你喜欢
学情英语教学素养
浅谈O2O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