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谋划 高位推进 压实责任 凝聚共识奉贤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25 07:00翁曥遥程逸斐
上海农村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奉贤区宅基地农民

■ 翁曥遥 程逸斐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大局,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奉贤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乡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成果共享为目标,突出重点,积极探索,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形成了一些特色亮点,获得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的肯定。2020年,奉贤区被列为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是上海市两个试点区之一。开展试点以来,奉贤区坚持科学谋划、高位推进、压实责任、凝聚共识,持续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形成了一些制度成果,在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实现国际化大都市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抓基础,定规划,夯实改革试点工作基础

随着乡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及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日趋复杂,如一户多宅、超标准占地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缺乏有效衔接等,对推进宅基地改革造成一定阻碍。奉贤区深刻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主动作为,及时开展各项基础工作,为宅基地改革工作夯实基础。

(一)摸清宅基地底数

2020年,奉贤区启动农村建房专题调查工作,并于2021年完成调查工作,成果全部通过市检入库。通过农房调查,全面摸清宅基地规模、布局、利用状况等基础信息,为推进宅基地数字化打牢基础。下一步,将开展宅基地补充信息调查,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

(二)科学编制村庄规划

目前,区级及各镇村庄布局及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已编制完成。为加快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解决城镇住宅用地紧张问题,奉贤区结合实际,新增“E”点,探索出宅基地置换选址新方式。南桥镇和西渡街道依托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修编,坚持“整建制进城镇集中居住”的总体导向,根据实际需求,将10户以下自然村落,以及因“三高”沿线、近期实施道路、河道整治等情况而撤并的宅基地在“E”点进行安置,并规划两个农村新社区满足近期安置需求。

二、赋权能,稳民生,多措并举深化“三权分置”

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主要特征是“集体所有、成员使用,一户一宅、限定面积,无偿分配、长期占有”。这一制度在公平分配住宅用地、推进用地节约集约、保障农民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基础作用。随着城乡社会结构变化、城乡空间结构演化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也日益突出。农村集体所有权权益缺位,农村“空心化”造成资源大量闲置等,都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提出迫切要求。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奉贤区加快探索“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采取多种举措,赋权扩能,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潜能。

(一)完善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

一是建立宅基地签约制度。研究起草《奉贤区农村宅基地使用协议》,在宅基地新增、流转等过程中,以合同管理方式明确宅基地“三权”职责,规范农村集体经济所有权、农户资格权和使用权的行使。二是完善民主决策内容。制定下发《关于将农民建房资格认定等相关内容纳入村级民主决策事项的通知》,将农民建房资格认定、分户建房申请、宅基地流转和退出等相关内容纳入民主决策程序,进一步健全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

(二)探索宅基地农户资格权保障机制

一是探索宅基地资格权认定办法。区农业农村委研究起草《奉贤区农村宅基地资格权认定暂行办法》,明确宅基地资格权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和权利行使,为政策落地提供可操作路径。二是完善宅基地分配制度。2020年12月,出台了《奉贤区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明确细化以户为单位分配取得宅基地的具体条件和面积标准,不断完善“一户一宅、面积限定”的分配宅基地建房方式。三是完善户有所居多种保障机制。聚焦“三高两区”和农村危房,以“房地产开发”模式及“房等人”手势,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截至2021年底,共签约3936户,其中上楼3618户,平移21户,货币化退出297户。重点关注农村危房问题,研究制定《奉贤区关于农村宅基地危房农户安置指导意见》,切实改善农村危房农户生活居住条件,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健全农民建房新增用地规划和指标保障机制。每年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统筹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单列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做到应保尽保。

(三)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一是规范流转行为。区农业农村委研究起草《奉贤区农村宅基地及房屋使用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以合同管理方式明确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各方的权利义务,引导农民逐步规范流转行为。二是创新流转方式。积极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宅基地。目前已形成南桥镇华严村、庄行镇存古村、四团镇五四村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公寓;东篱竹隐、南亭集序、李记民宿等有一定知名度的民宿;合景泰富、英科总部、伟大集团等颇具亮点的总部点位。

(四)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一是落实进城镇集中居住退出机制。制定宅基地“政策超市”,鼓励农民以置换上楼、货币化、股权化等多种形式自愿有偿退出,让农民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产品,进一步创新丰富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利益分配方案。自2019年起,奉贤已完成签约3936户,其中货币化退出297户。二是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制订。2020年2月,奉贤区启动《奉贤区2020年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编制,经区政府审核和市级统筹平衡后,2020年12月,市规划资源局发布《上海市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基准地价成果》,明确了集体建设用地的基准地价。三是探索退出宅基地统筹利用政策。积极探索退出宅基地统筹利用途径,充分激发宅基地退出后用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公共服务用地的功能,如庄行镇渔沥村将退出后的宅基地用于建设“渔沥林盘”组团,致力打造新江南海派庭院总部。

三、促增收,谋发展,创新突破打造特色亮点

在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中,奉贤区立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战场,发挥“拓荒牛”精神,大胆创新,围绕保障农民权益、促进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具有奉贤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宅基地改革试点经验。

(一)创新实施“政策超市”

区级层面加强制度设计,形成“1+3”平台。“1”即设计宅基地“政策超市”,提供流转利用、置换上楼、平移归并、货币置换、股权置换等多元化政策,给予老百姓更多利益分配路径选择。“3”指的是3个平台,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宅基地流转后的招商引资及运营管理等;建设公司负责宅基地房屋的规划、设计、建设等;经租公司负责宅基地流转房源管理、合同签订、租金支付等。

(二)积极探索“共享宅基”

为解决房屋老旧、农户分户等实际需求,奉贤区以宅基地改革试点为契机,在南桥镇杨王村、庄行镇开展“共享宅基”试点。如南桥镇以土地共享、建筑共享、收益共享、服务共享、生态共享的“五大共享”模式,打造“共享宅基”。土地共享、建筑共享:通过统筹宅基地集中建房,采取“叠院+多层”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省下来的土地将统筹用于乡村发展。收益共享:建成后的宅基地可用于打造“三园一总部”或者租赁给村集体作为配套商业设施统一运营,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服务共享:在试点区域同步打造完善党建公共空间等生活服务配套,提供更便捷、优质的服务。生态共享:依托田宅路统筹、农林水联动,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在研究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解决不动产登记及后续利益处置等相关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合法经济利益。

(三)探索宅基地权益股权化

以参与农民集中居住上楼的农户为实施对象,按货币化折算方式参与入股镇级经营性资产,实现农民由宅基地向资产,再由资产向股权的权益转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富民强村新渠道、新模式,真正把乡村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的优质资源。2019年底,南桥镇试点颁发宅基地“股权证”,成为全市首创。目前,全区405户农户认购股权,涉及总金额2.09亿元,每年保底收益5%以上。

(四)创新宅基地盘活利用方式

奉贤区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严格规范宅基地管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的有效途径,实现宅基地从单一居住功能向经济、文化以及公共服务多元复合功能转变。一是首创“三园(院)一总部”。为破解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下农民增收“天花板”,奉贤区探索将农村沉睡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与城市人才、产业、资本等发展红利高度结合、联动发展,提出了“三园(院)一总部”模式,推动区域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三园(院)一总部”即“一个庭院(园)一个总部、一个公园一个总部、一个庄园一个总部”,是在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国有土地和宅基地上引进产业,结合农村的生态优势,建设庄园式、庭园式、公园式企业总部。近年来,奉贤区通过制定税收扶持政策、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等方式,成功引进“三园一总部”项目1894家,2021年实现税收8.78亿元。通过强化股金、租金、税金联动,切实提升集体资产经营能级,实现村级可支配收入和村民分红收益双提升。二是建设乡村版“人才公寓”。奉贤区以宅基地改革为抓手,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盘活存量闲置宅基房屋和流转租赁,打造成乡村版人才公寓,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如南桥镇充分发挥华严村毗邻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统筹江海园区、运营公司、村民、入驻企业的管理工作,通过整体设计改造,统一出租管理,打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乡村版人才公寓——“星公寓”,即规范了村民宅基地房屋出租行为,又解决了园区高级管理人员及蓝领等外来人才居住难问题。此外,通过宅基房屋的委托流转,农户收入增长30%以上,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新渠道。又如五四村聚焦新片区职住平衡,把居住功能作为宅基地权益转化为物业和经营性产权的重要实践,整队制、高品质、社区化推进人才公寓和长住型民宿建设,在承接新片区导入人口的同时,有效解决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足够的人口支撑。目前人才公寓已建成5栋,解决园区内200余人住宿问题。农民每户收入由原先2万-3万元,提高至4万-6万元,实现经营性收入翻番。三是打造“青春里”养老社区。为满足农村老年人“原居养老”的迫切需求,奉贤区聚焦“老、小、旧、远”中的养老问题,特别是结合郊区“远、散、弱”特点和农民实际需求,通过流转闲置的宅基房屋或利用闲置的集体资产,创新探索“青春里”养老社区建设模式,打造就近集中居住的农村养老社区,实现“家门口幸福养老”。政策层面,区民政局制定了《关于推进全区“青春里”养老社区建设的方案》,规范建设管理;同时,积极引导国企、民企资本投入基建,引入专业养老服务团队入驻“青春里”养老社区参与设计和运营,不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品质,深化养老服务内涵。目前,全区已建成“青春里”养老社区5家,投入运营3家。

猜你喜欢
奉贤区宅基地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弘贤育德做先锋 五育并举促成长——上海市奉贤区奉城第一小学少先队工作的实践探索
薪火少年说——上海市奉贤区奉城第一小学少先队创新特色项目
奉贤区金汇镇:“联”字特色谱写人大工作新篇章
我喜欢的一句话
农民
这些情况下,不得流转农村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改革“春雷乍响”
子女不是农村户口能否继承宅基地